《梦溪笔谈》乐律--羯鼓


卷五和卷六题称“乐律”,原载内容较丰,而卷五有29条,且有一条达两千余字者,卷六则仅有5条。内容大致有这样几项:一是讲解十二律的性质、名称、次序、产生机制和方法、变化模式和规律等;二是讨论一些古曲(如《柘枝曲》、《霓裳羽衣曲》、《广陵散》等)的演变源流及唐宋时代各种乐曲的构成模式和调式等;三是讨论羯鼓、钟镈、磬、羌笛、琴等乐器的形制、制作及演奏等;四是记录、考辨了一些古代善歌者的故事,并论及演唱方法等。这些内容都很专门,大约主要是由作者早年所作的《乐律》、《乐论》二书而来的,故论说颇成系统。这里只节选部分较好懂的条目。

【原文】 吾闻《羯鼓录》序羯鼓之声 (1) ,云“透空碎远,极异众乐”。唐羯鼓曲,今唯有邠州一父老能之 (2) ,有《大合蝉》、《滴滴泉》之曲。予在鄜延时,尚闻其声。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奏事回,有旨令召此人赴阙。元孙至邠,而其人已死,羯鼓遗音遂绝。今乐部中所有,但名存而已,“透空碎远”,了无余迹。唐明帝与李龟年论羯鼓 (3) ,云“杖之弊者四柜”,用力如此,其为艺可知也。

【注释】

(1) 《羯(jié)鼓录》:唐人南卓撰,记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的羯鼓及有关佚事。 (2)邠(bīn)州:今陕西彬县。 (3)唐明帝:即唐明皇、唐玄宗。李龟年:玄宗时乐工。

【译文】

我阅读《羯鼓录》,见书中叙述羯鼓的声音,说它“声破长空,穿透远方,特异于诸种乐器”。唐代的羯鼓曲,如今只有邠州的一位老人能演奏,有《大合蝉》、《滴滴泉》等曲名。我在鄜延时,还听过他的演奏。泾原承受公事杨元孙因为奏事入京,回来后传达朝廷谕旨,令召此人赴阙。杨元孙到邠州,而其人已去世,羯鼓流传下来的音曲遂从此断绝。现在官府乐班中所存的羯鼓曲,只不过徒有其名而已,所谓“声破长空,穿透远方”,已全无剩余的痕迹。唐明皇与李龟年讨论羯鼓,曾说“鼓杖敲坏了的就有四柜”,当时的练习如此用力,其技艺的精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