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简介

作者:佚名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国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一说山东曹县)人。

生平

年轻时耗尽家产,为乡人所讥。吴起杀死乡人,逃出卫国,来到了鲁国,拜曾子为师,学习儒术,“受业于子夏之论”。吴起母亲病逝,吴起没回去奔丧,曾参不悦,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改学兵法,敢于改革、善于用兵。

吴起初时在鲁国任将军,曾为对鲁国君表示忠诚而杀死齐国籍的妻子。后来鲁国君始终对吴起产生猜疑,吴起唯有辞别鲁国君而到魏国去。

吴起到了魏国,创立了“武卒制”,屡立战功,在对秦国的一次战争中更因“拔五城”而被魏文侯任命为西河太守,“立为大将,守西河”,以长期对抗秦国和韩国。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吴起继续受到重用,《吴子》一书便是以记载吴起与武侯的对话著成。魏相国因为私心而陷害吴起,吴起见武侯对自己失去信任,只好又辞官再到楚国去。

初到楚国,吴起为宛郡(今河南南阳)太守,不久转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施变法。明法申令,要在强兵。“废公族疏远者”,强迫旧贵族到边远地区开荒。“捐不急之官”,裁减冗员,整顿机构。他的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曾北胜魏国,南守扬越,取得苍梧。楚悼王死后,他被旧贵族杀害,变法失败。

孙吴兵法

相传为吴起所著的《吴子》,今已佚失,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子》共有四十八篇。今本《吴子》只剩下六篇,有传为后人所托。后世一般把他和孙武连称“孙吴”,故“驰说者以孙吴为宗”。《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吴起变法

西元前387年,吴起就职楚王国令尹后,厉行推动一项广泛的改革运动,制订法规树立权威,整顿官员,“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令旧贵族迁往人稀地广的地区,做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撤销部份王族远亲爵俸,“是变其故而易其常也”,加强训练军队,“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反对与秦国和解。在吴起变法效应下,“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楚王国数年之间疆域扩张至百越,“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但是楚王国内部的贵族官员则相当仇视吴起,“皆甚若之”。

楚悼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悼王逝世,因吴起改革而失势的王族国戚,乘丧暴动追杀吴起。吴起逃到灵堂伏王尸旁,暴徒乱箭射杀吴起。混乱之际亦射中王尸。下葬既毕,熊臧继任楚王,命令尹逮捕作乱的暴徒,屠杀七十余家。阳城君逃至国外,被“收其国”。

评价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慈乌夜啼》诗曰:“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