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第 03 讲 色法(一)


一、色法

前面讲到,“阿毗达摩”是超越的法、殊胜的法,但并不等于说“阿毗达摩”所讲的法比《经藏》教导的法更超越、更殊胜,而是说“阿毗达摩”用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诸法。法还是法,只不过“阿毗达摩”是用殊胜的、系统的方法把诸法进行归纳统合而已。所以,可以把 “阿毗达摩” 的 “阿毗(abhi)” 理解成方法论上的超越、殊胜,但是在内容上,“达摩(dhamma)”还是一样,都是佛陀的教法。

学习阿毗达摩不要被其中的名相吓倒,不要认为阿毗达摩是非常难学、难懂的哲学。要学好阿毗达摩,窍门主要是弄懂那几个名词。名词弄懂了,其他的都好懂。如果弄不懂,或者有一两个名词不清楚,有点误解,问题就来了。

在“阿毗达摩”中,有些名词、术语的定义和日常用语有所不同。例如, 阿毗达摩说的 “名” 并不是名字的名,不是出名的名,也不是名利的名,而是指“心理现象”,相当于日常用语所说的“心”。

“色”也是这样。颜色的色与物质色法的色,巴利语的写法都一样,都是 r? pa,因此古代翻译成“色”。阿毗达摩提到有两种“色”:一、眼睛所看到的颜色;二、名色法的色,即“物质现象”,包括看到、听到、嗅到、尝到、感触到的,都是色法。只是它们的巴利语是同一个词(r? pa)。请不要混淆这两种“色”。

只要把这些名相弄清楚了,阿毗达摩就不是那么难懂。学习任何一门学科要找到窍门,学其要点;只要把要点掌握了,其他的都好解决。

上一讲学习了阿毗达摩的特点:阿毗达摩用严密系统的方法来分析和组织诸法。法还是佛陀所教导的法,只不过阿毗达摩是用一种和经教不同的方式来讨论、研究、探讨而已。在经教中,佛陀根据听众根机的不同,将同样的东西,以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名相来阐述。但是阿毗达摩把所有的法整理成四大类,即四类究竟法:(1)心法、(2)心所法、(3)色法与(4)涅槃。前三者也称为有为法、行法;涅槃称为无为法。

之后又讲了学习阿毗达摩的意义。学习阿毗达摩可以系统地了解佛陀的教法。透彻地了解阿毗达摩,就容易理解世间的学说、学问,甚至拥有超越世间的眼光和视野,同时也容易分清世间的学说,什么是善恶、正邪、是非、黑白。再者,我们应该把从阿毗达摩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生活上。佛陀教导“阿毗达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佛陀不是为了美化生活而教导阿毗达摩,而是为了超越生死,为了解脱生死而教导。因为阿毗达摩也是解脱之学,所以佛陀才教导阿毗达摩。

之后又讨论了概念。概念可以分为意义概念和名字概念两种,学习了时间、空间、处所、组合等等概念。我们平时几乎都生活在概念当中,被概念所捆绑,为概念而痛苦,为概念而快乐。

一、色法

佛陀在经教里也用了很多分析的方法,比如说色、受、想、行、识五蕴是指三种有为究竟法。其中的色蕴是第三种究竟法——色法, 识蕴是心法, 受想行三蕴属于心所法。有时候又讲到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十二处。随着课程的深入,我们都将会探讨这些内容。还有一种究竟法是无为法。无为法是非造作的、无因缘的、非生灭的,即涅槃。 涅槃是四圣谛中的第三圣谛,是我们修行的最终目标。

现在来讨论四种究竟法中的有为法。有为法是我们平时可以感受、感触到的。在生活中的事物与现象,哪一类比较容易感受到?是物质还是心?答案是物质。阿毗达摩课程将按由粗到细的次第来学习。色法是物质,比名法粗,名法更细,比色法更难察觉到。因此我们先由色法开始入手。

同时,阿毗达摩是指向禅修的,在学习阿毗达摩的过程中, 将会紧扣禅修,依照实际禅修的方法来讲解。 如此,我们并非只是在谈理论、谈学问,而是在谈禅修指导。禅修必须以经论作为基础,以理论作为指导,否则就是盲修瞎炼。在禅修的时候,通常是先修色法,再修名法。所以,如果大家掌握了阿毗达摩,以后有机会修习色业处与名业处时,将会有“轻车熟路”的感觉。

现在先来谈第三种究竟法——色法(r? pa)。

为什么称为 “色” 呢? “色” 源于巴利语 ruppati。 ruppati的意思是变坏、破坏、压迫、逼迫、干扰。佛陀在《相应部?可食经》中说:

“诸比库,什么是色呢?诸比库,变坏故,称为色。因什么变坏?因冷变坏,因热变坏,因饥变坏,因渴变坏,因风吹、日晒、爬虫而变坏。诸比库,变坏故,称为色。”(S.3.79)

也就是说,为什么称物质现象为 “色” 呢?因为变坏,变坏的巴利语是 ruppati。物质会受到内在外在因素的干扰,必然会破坏。简单地说,毁坏义谓之色。一切物质会毁坏、变坏,会受到内外界种种因素的干扰,故称为色法。

为什么要学习色、了知色呢?佛陀说: “若不知色,此比库不能在此法、律中达到增长、增广、广大。”也就是说,假如禅修者不能透彻地了知色法,他就不可能在佛陀的教法中有所增长, 有所提升,不可能达到戒、定、观智、圣道、圣果和涅槃的任何成就。(M.1.347)

佛陀把世间分成两大类:色法与名法。色法是物质现象,包括我们的色身;名法是心理现象。修止培养定力有四十种业处,但修观培养智慧却只有两种业处:一、色业处,二、名业处。禅修者在修维巴沙那的时候,必须观照色法、观照名法,无论如何观照都离不开此二法。要观过去世,过去世还是名色法,还是五蕴。修止的阶段,并不一定要求见到究竟色法;但是修观的时候,必须见到究竟色法,要了知它们。唯有了知色法,才能观照它。

如何了解色法呢?可以从最基本、最粗浅的方式来说。我们现在所感知的世界几乎都是物质世界,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要吃饭,要有房子住,出门要坐车,生活要用钱,这些都离不开物质,而绝大部分人所追求的也是物质,追求物质的占有、物质的欲乐、物质的享受。一切欲界有情,连猫、狗、蚂蚁、蚊子等都在为食物奔波,所以生活在物质世界中。

我们也可以从物理学或者化学的分析法来分析。用物理学的方法把人、动物和植物进行分解,将会发现它们是由无数的细胞所组成。再进一步分解,将发现细胞是由无数的分子构成,再分解分子,还有原子;再分解原子,还有原子核与电子;再分解原子核,还有质子与中子……据说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更小的物质单位叫“夸克(quark)”。但是无论科学家们怎么样分,都还是属于世俗谛的范畴。

佛教是怎么分的呢?依照阿毗达摩的分析法,包括我们身体在内的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由许许多多的色聚所组成的。色聚(r? pakalà pa)是物质最小的单位。不过,不要以为色聚是最小的物质单位,以为有些禅修者能够见到色聚就觉得很了不起,其实色聚还是概念法。为什么呢?色聚的“聚”是“组合”的意思;如此,色聚也就是色法的组合。只要有组合就还是概念,还不是究竟法,还是可以被分析的。如果有定力的话,可以用定力来分析平时所接触到的物质现象,将能够见到色聚。色聚生灭得非常快,所以需要拥有定力才能见到。见到色聚后,再依照阿毗达摩的教导来分析,将会发现色聚还可以再分为若干究竟色法。任何一粒色聚,都拥有最基本的八种色法,即:地界、水界、火界、风界、颜色、香气、味道、食素。所有色聚里的色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生同灭,即它们同时产生,同时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