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佛教人物》 戒日王(Siladitya 约590~647)


佛教护法名王。印度塔内萨尔王国普湿婆提王族第六代国王。音译易利沙、曷利沙伐弹那,意译为喜增王。戒日王蛤了的称号。606年,戒日王因其兄罗贾伐弹那为邻国所杀而嗣位。他励精图治。6年后,誓师复仇,进而以首都曲女城为中心,征伐四方。当时领土包括恒河流域,旁遮普和拉其普特的大部分地区,直到西印度卡提阿瓦尔半岛一带。他是继笈多王朝多之后统一印度的著名国王,曾多次派遣使臣与中国唐朝通好;唐太宗亦派王玄策等人多次使印报聘。在他统治的40余年间,北印度相对稳定繁荣。死后,帝国开始分裂,出现了王朝林立的局面。

戒日王信奉印度教湿婆派,但对其他宗教也都采取扶政策。他修建了许多佛塔、伽蓝,供养佛教僧众。每五年举行一次无遮大会(各个教派都可以参加的宗教大集会),鼓励各教派进行宗教学术交流。中国玄奘访印期间,正值戒日王治世,颇受礼遇。戒日王奖掖文艺,在宫廷中供养了一批著名文人。他自己也是一个文学传记作家。著有《龙喜论》(有中文译本)、《珠璎传》、《爱见记》3部剧本传世(一说这些剧本系他人所写)。另外,他创作的《八大灵塔梵赞》和《野朝赞》表现出强烈的佛教情趣。由于戒日王对佛教的扶西支持,佛教徒把他看作与阿育王、迦腻色迦齐名的护法名王。

(方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