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人物》 三一、法顺(557—640)


法顺,俗姓杜,一称杜顺,雍州万年县(今陕西长安县)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十八岁出家,从因圣寺僧珍禅师(又称魏禅师),受持定业。后来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所说直显正理,删去浮词。当时盛传他有种种神异的事迹,所以《续高僧传》(卷二十五)把他的传记编在《感通类》,并且说唐太宗仰慕他的神德,引入内禁,隆礼崇敬。《佛祖统纪》卷二十九、三十,载有唐太宗和他的问答,并说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后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他曾游历四方,劝人念阿弥陀佛,著有赞咏净土的《五悔文》。他的门弟子有达法师、智俨、樊玄智、动意等,其中以智俨为特出。据《华严经传记》卷三说法顺于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即智俨十二岁时,向智俨的父母乞智俨为弟子,即交付高足弟子达法师教诲。《华严经传记》卷四又说有居士樊玄智,泾州人,年十六,舍家来从法顺修行,即令以读诵《华严经》为业,并劝他依经修修贤行愿。法顺于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在南郊义善寺圆寂,时年八十四岁,葬于樊川的北原。

世称法顺为华严宗初祖,其说始于圭峰宗密。《续高僧传·法顺传》虽然没有任何关于法顺弘传《华严》的记载,但在传末说智俨经常讲说《华严》和《摄论》之后,紧接著说是‘斯尘不绝矣’,可知杜顺、智俨之间是有华严传承关系的。又《华严经传记》说法顺令樊玄智读诵《华严》,又劝他修普贤行,也可见法顺确是倡导《华严》学说的。

法顺的著述,相传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五教止观》各一卷。《法界观》的全文,又见于法藏所撰《华严发菩提心章》,因此有人疑心不是杜顺的著作,但澄观对它有注解,题作‘终南山释法顺俗姓杜氏’撰,并作《华严法界玄镜》以阐明它。《五教止观》也题作‘京终南山文殊化身杜顺说’,卷末还载明是‘华严杜顺和上略出记’,但全文大部分见于法藏的《华严游心法界记》中,这《游心法界记》或者是根据《五教止观》所作。但是《五教止观》中,出现了好些后来玄奘所用的译语,又提到后来的佛授记寺,于是发生了是不是杜顺所说的问题,为学者所聚讼,悬而未决。还有法藏的《妄尽还源观》,孤山智圆也说它是法顺所撰,到了晋水净源才断定是法藏所著(见《妄尽还源观》卷末净源按语)。又智俨所撰的《华严一乘十玄门》,也题作‘承杜顺和尚说’,假如这是事实,也可以证明杜顺和智俨《华严》传承的关系。此外法顺的著作相传还有《十门实相观》和《会诸宗别见颂》各一卷。(黄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