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上)第21讲


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奉养之余,先散之宗族;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财。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禽骨釐闻之曰:“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段干生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

江湖豪气 风月情怀

讲到端木叔,他还有江湖豪气,古人有一副很好的对子,“江湖豪气,风月情怀”,这都是战国时代的社会风气,当时四大公子都在养士。现在讲啊,就是大专毕业或有什么专长的,就到他家里拿薪水吃饭去;就连会狗叫的、耍滑稽的、说相声的,他都养。像齐国的孟尝君,名叫田文,门下养士三千人,这是有名的。现在看到三千人不多啊,在当时全中国几十个国家合起来,不比台湾现在的人口多。三千人中有高级知识分子,有专长的各种人,统统是他的门下客,等于是他的部下,也就是讲社会学、社会福利、社会主义里的另一章。

由此我们想到民国以来有两个名人,湖北的才子饶汉祥,湖南的才子杨度,清朝下来的才子都是公子,饶汉祥是黎元洪的秘书长,杨度是袁世凯得力的幕僚。当然清朝被国民革命军一推翻,这些家伙就是开溜的名士了,一溜就溜到上海来,这些遗老也不肯合作,谁养他们呢?杜月笙。你看杜某一个大字不认识,下层出身的,他有这个本事,乃至章太炎都是他养的。杜月笙的养士,不是每月拿单子来领薪水的,只要坐在家里抱怨,他就派人送钱过去了。漂亮!所以我到大学讲演时,他们拿讲演费叫我签个收据,我说你是拿救济金给我吗?我就训他们。你看杜月笙他们懂得做人,把这些老前辈们供养着,按月派人规规矩矩送去红包,“恐怕你府上不够用,杜先生叫我送来”。所以人都让他养得很舒服,他后来自己学问也蛮好。

你看饶汉祥、杨度这些人,都傲慢得很啊!普通人父母死了叫他写副挽联,你拿几万块摆在那里也不给你写啊!章太炎一辈子不给人家写寿句,这些文学界都知道,但是杜月笙母亲做寿的时候,他亲自作文章,亲自写。这是江湖义气,侠义起来谁不感动啊!饶汉祥送给杜月笙的对子,“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下联把杜月笙捧得很过瘾,成为民国时期文学上的名对。“五尺天”就是半边天,说杜月笙一手可以遮半个中国,都是他的范围。所谓读书,我告诉你们青年同学,昨天也给企业管理的同学讲,你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友,才能谈企业管理。发了财干什么?要晓得用,就是这样用。

讲到这里,我昨天晚上翻元曲,天下的书读不完,我们中国的文学,汉朝的文章,唐朝的诗,宋朝的词,元朝的曲子,就是代表了一个时代。到明朝就是小说啦,清朝是对子,这是我给它定的,现在也流行了这个话。很可惜我没有申请专利。元曲里头有一个书生,作一个好对子,曲子中的歌词完全白话,同词两样,像唱绍兴戏那样唱出来就好听了,用昆曲也可以唱,其中几句,“宁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无权,大丈夫时乖命蹇,有朝一日,天从人愿,赛田文养客三千”,就是要比孟尝君还好。这是读书人的幻想,却永远做不到,又不会做生意,又不会什么工商管理,怎么办得到啊?这个曲子叫做《越调》,就是绍兴戏,曲名《天净沙》,作者严忠济,榜上无名的人物,大概酸不溜丢,读书人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又酸。

我们唐代的诗人杜甫也有这个思想,文人有这个志气,没有这个行动。杜甫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希望自己将来有房子,国民住宅几千栋,穷人到他这里都有房子住。人生到此是很舒服啊!可是这是在戏台上吹吹的,谁能够做到呢?

现在讲“宾客在庭者日百住”这一段,引出来这些插曲,你不要当笑话听哦!要你们去翻书才读到,我敢跟你们打赌,凭你们这一般青年,大概用二十年,还摸不着这些东西在哪个地方呢!所以要好好读书,这是刺激你们的话,也是鼓励你们好好念书,中国文化,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多得很。好了,现在我们回过来看《列子》这一段,这个端木叔_的故事还没有完,他家中养的食客那么多,“宾客在庭者曰百住”,在他家里吃饭的人,一天百把人,这个不稀奇,但还不及孟尝君门下三千食客,那比他更多。

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大厨房里一天到晚炉火没有停过,你看靠他家吃饭的人多少!不要说孟尝君养士三千,就像帮会头子杜月笙,第一个也要有资格请得起好厨师,家里的菜比别家都不同,才可以谈养士,才可以谈请客。你以为炒个萝卜丝牛肉端出来,加上一盘花生米,再加一个炒鸡蛋,就算招待客人吗?那个算什么呢?“堂庑之上,不绝声乐”,他家走廊上、客厅里,一天到晚什么爵士音乐啊、流行歌曲,乃至古典音乐,随时不断,比舞厅、歌厅闹热得多了。

是狂人 是达人

奉养之余”,靠他吃饭的人,每月照发薪水,供养大家,仍有多的钱他就“先散之宗族”,同宗的亲戚朋友,该救济的,他到处送。“宗族之余”,帮助自己同宗朋友之余,然后是“次散之邑里”,对于同乡同县的也帮助,“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他还有多的,就救济全国穷人的医药费,签名都不要签。子贡后代的这种做法,连孟尝君都做不到,只有佛经上的菩萨道做得到。在自己享受之外,使大家、天下人都得到益处。

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到了六十岁花甲以后,年纪大了,身体也衰败了,“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家里不管了,把财产花得清洁溜溜,散得光光的,只有佛经上看得到这种句子。“车服妾媵”,连小太太、丫头都送人,人口都_送掉了。所以佛经上说,如果有人要他把眼睛挖下来,他也会挖,头目脑髓都可以布施了。“一年之中尽焉”,一年当中把所有财产、家庭所有人口都送出去,“不为子孙留财”,不为儿女子孙打算,他不管,一毛钱都不给他们留,散光了。

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结果他自己老了、病了,没有钱了,光身一个人,买药都没有钱。“及其死也,无瘗埋之资”,病死之后,买棺材也没有钱。你看看子贡的后代,这个叫做端木叔的人。

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可是全国的人都受过他的恩惠,最后晓得他没有医药费,没钱买棺材,你告诉我,我告诉他,大家一起,把他用金棺材、石棺材藏之于名山,当神一样。“反其子孙之财焉”,然后大家共议,谁得了他多少钱,都送回给他后代的子孙。他本人并没有这个意思啊!他把这些财产送出去,结果又都转回来了。中国佛教有一个人做过这种事,不过他财产没有那么多,就是禅宗傅大士,把太太、儿子都卖了来作布施,可是他自己没有钱。

禽骨釐闻之曰”,有一个诸子百家里墨子这一派的名人叫禽骨釐,这个“”与三点水的“”字古代通用的。

端木叔,狂人也,辱其祖矣”,禽骨釐对于端木叔的做法不认同,批评说他是个疯子,对他的祖先子贡是个侮辱。这是一派,所以社会上一样,善恶没有标准的,我们俗语讲,人的嘴两片皮,说过来说过去,没有一定的,都靠不住。

段干生”也是诸子百家里的一个名人,“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他说端木叔是得道的人,通达到极点,人生看通了。他的道德修养比他的祖先子贡还高明,“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他的行为,他的作风,“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大家听了会吓死,好像发疯了,其实人生真正懂了道理,钱多了,是要晓得用才行。

我有个理论,赚钱容易,但是你用钱的本事有没有?花钱要有意义才行,这个要本事啊!撒手千金,要撒得有意义。你说我随便捐了做好事,那也不算本事,谁不会捐!譬如二十年前,台南有个财主的儿子是个太保,很会花钱,随时回来要钱,有一次伸手要一百万,父亲就说没有,给你二三十万最多了。他就骂父亲,三十万吃一碗面都不够,这个父亲气就来了,痛骂他一顿说,你能四十万吃一碗面,我的钱就给你花。结果他跑到面摊上要什么呢?那个时候养鳗鱼苗,一条一条头发一样很细很贵,他说专买鳗鱼的苗,下一碗面给我,这一下就花了四十多万。

你说这个头脑聪明吧!做浪子做败家子也要有一点本事啊!所以我常骂有些同学,你们做坏人也不会,怎么会做好人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说一个人的气度、气魄、头脑智慧。结果你看到刀就发抖,你还想成佛?叫你做好人,你说没有钱;那你去做坏蛋,又不敢。那你做什么呢?做乡愿,看起来蛮有道德的,实际上姓窝,名字叫窝囊。所以你看段干生的批评很正确,他说端木叔达人也,这是真懂得人生的人。下面是总结论。

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卫国受孔子文化的影响,都是讲仁义道德。“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他说你们胡乱批评,哪里懂得他的心理!他这是菩萨行为,这是布施。所以我的经济理论是会赚钱,也会用钱。今天赚了一万块钱,放到口袋里还不算钱,因为上街可能被小偷扒走了,或者是在公共汽车上掉了,那就不是你的钱。一万元用完了,才可以说赚了一万块钱,赚钱要有使用的价值嘛!如果拿纸包起来锁进铁柜里,每天拿出来晃晃看,有什么用呀?这就是哲学道理。

讲到这一段,要晓得中国文化所谓达人这个名称不简单,达人不容易做。我们过去读书,老辈问读通了没有?通了就是融会贯通,所以叫通人,不是读成专家。人生修养要成为达人,通达两个字很难,端木叔这个样子才是达人也。

接下来是另一个故事,《杨朱》这一篇里,凡是这一类的故事都是说明个人主义,这就叫做真自由,自由主义就是这一段所讲的思想,接下来是自由主义的反面。

长生不死可能吗

孟孙阳问杨子曰:“有人于此,贵生爱身,以蕲不死,可乎?”曰:“理无不死。”“以蕲久生,可乎?”曰:“理无久生。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且久生奚为?五情好恶,古犹今也;四体安危,古犹今也;世事苦乐,古犹今也;变易治乱,古犹今也。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

孟孙阳问杨朱说,“有人于此,贵生爱身”,有人珍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以蕲不死,可乎”,想要做工夫修到长生不死,可不可以呀?杨朱答,“理无不死”,这不可能,道理上讲不通的,人一定会死;想长生不死,永远活下去,不可能。杨朱的思想,也是道家的思想,这叫做了了生死,了现实生命的生死。

孟孙阳又问了,“以蕲久生,可乎”,虽然晓得理上没有不死的,但我希望多活一段时间,做做工夫呀,打打坐呀,做得到吗?“曰:理无久生”,杨朱说道理上讲不通,“生非贵之所能存,身非爱之所能厚”,这个生命,不是你贵重它就可以留长久一点,这个生命自有它的主宰,不是因为你爱它、不想死就可以不死。这个身体,“且久生奚为”,你爱护自己的身体,谁不爱呀,可是到时间你生病了,再爱护也没有用。你要活那么长干什么?想长寿,佛说长寿是灾难。道家思想、杨朱思想只问自己活得有没有意义,长短没有关系。“五情好恶,古犹今也”,五情是喜怒哀乐等等的情感,好恶是高兴欢喜或失意悲观。人的心理情绪,古今中外是一样,凡是情感都是一样,只是表达的文字与名称不同。“四体安危,古犹今也”,古今中外身体感冒头痛也都一样。“世事苦乐,古犹今也”,世界上的苦乐的事情,古今中外都一样呀。“变易治乱,古犹今也”,社会时代的变动,一治一乱之间,古今中外也都一样,可是形态两样。这些问题,“既闻之矣,既见之矣,既更之矣”,也听过了,也看过了,也经验过了。“百年犹厌其多,况久生之苦也乎”,活一百年已经觉得太痛苦了,还想活更久干什么?

我们现在活了几十年,这些话你们年轻人不懂,我们在座的老头子们都会之于心。你看每个老头子老太太,爱情也经验过,钱也用过了,烦恼也烦恼过,倒霉也倒霉过了,得意也得意过了,古今中外都是一样,就是活一千年还是一样。而且我发现越活久越没有意思,人老了讲个笑话都没有对象,像我嘴里算不定把文学句子背出来,你们说老师呀,这两个字怎么写呀?句子都听不懂,那怎么来讲?然后饶汉祥、杨度是什么人,还要解释半天。如果你们没有听过《列子》,还以为指头裂开了呢!这个真要命呀!

所以杨朱讲活久了没有道理,“百年犹厌其多”,人生一切都经验过了,一百年都太多了,老了活得再长真没有意思。我们小时候看到看相算命喜欢学,坐在那个算命的旁边,学经验。记得一个看相的在老先生走了以后,他摇摇头说,看相算命只能说假话,不能说真话。这个人譬如说要倒霉,要死了,我不能够说你明天要死,这不得了呀,只能说最好你这几天不要出门,多做一点好事。聪明人就懂了嘛!这个是转弯地说,所以这不是假话。我问他这个老先生有什么不好?他说命太长,命长的人见孙不见子,儿女也活不过他,最后是孙子孝顺他,同儿女的孝顺就两样了,就不舒服,所以说他命不好。

随遇而安 随缘自在

孟孙阳曰:“若然,速亡愈于久生;则践锋刃,入汤火,得所志矣。”杨子曰:“不然。既生,则废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孟孙阳听了杨朱的话就问他,“若然,速亡愈于久生”,杨先生照你这样讲,人何必活太久,快死就好了嘛!“则践锋刃,入汤火”,看到有刀枪、有战争的地方,就冲进去,或者看到火烧就跳进去好了嘛,“得所志矣”,就如愿了,人早死早好,是不是这样?

杨子曰”,他说你听话都听错了,“不然”,我不是这个意思啊!“既生,则废而任之”,既然父母生下我们,“废而任之”就是不管了,听其自然,佛学叫做随缘而遇。你不要认为道呀、佛呀有什么差别,差别是你们读书没有读通,就变成青蛙跳井扑通、扑通,就不懂了。既然随缘而遇,那何必要去自杀呢?“究其所欲,以俟于死”,所以随缘而遇,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时间到了,要死的时候,痛快地去死,不要上氧气了。“将死,则废而任之”,到了真正要死的时候就不要留恋,也是随缘而遇,听其自然。“究其所之,以放于尽”,随便它,死了到哪里都可以,死了不知道了,不知道不是蛮好嘛!知道更痛苦,何必找痛苦呢?任其天命,完了就完了。

所以人生的境界,“无不废,无不任”,就是随遇而安,佛学里头有两句话,“随缘消旧业,更不造新殃”,在这个世界上是住旅馆,来还账的,该还就还,还完了两手一摊,再见,两不相欠。你们看过《红楼梦》里的名句,“不是冤家不聚头”,夫妇爱情就是前世的冤家,“冤家聚头几时休”,所以你看长命百岁、白头偕老的夫妻都吵吵闹闹一辈子的,如果两个人爱情好,万事圆满,不是早死一个就是穷一辈子,再不然就有很多的缺陷。因此说随缘自在,“何遽迟速于其间乎”,何必加以快慢的选择呢?他们两个人的论辩还没有完,杨朱哲学为什么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下一段正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