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十六、谈文学与修养(04)


第三讲

1、初学静坐的要点

(李老师指导学员七支坐法与呼吸法门)

刚才由李老师教大家静坐的姿势,普通称为打坐,在佛学里头叫坐禅或禅坐,其实不只是坐,睡觉有睡觉的方法,走路有走路的方法,坐着,站着,睡着,有各种方法。刚才李老师教大家的是坐禅基本的姿势,是属于跏趺坐,实际上坐禅姿势有九十多种。跏趺是印度的梵文,翻成中国文字叫跏跌。这两条腿盘起来有很多种姿势,有双盘、单盘、散盘等等,两条腿与生命息息相关,这就牵涉到医学了。

你们诸位都是公务员,在现代生活的浪潮中浮沉,就是茫茫然的吃喝玩乐,被这个环境包围了,运动方面比较少。我们请一位同学教大家做简单的运动,在房间就可以做的,梵文叫YOGA,中文翻译叫瑜珈,很柔和的运动。某某你到前面示范一下,这个礼拜的姿势在印度流传了几千年。我最近看到外国人写的文章,说西方文化很快就要被东方文化吞掉了,由两个东西开始,一是饮食,中国、印度的馆子遍及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晓得吃中国菜、印度菜;另一个是修定,中国的禅定和印度的瑜珈,吞没了西方文化。这篇文章讲得很实际,这个趋势确实如此。我几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也讲过,我说三十年前全世界的人如果不懂英文就到处碰壁、吃不开,但是三十年后,要是不懂中国文化、不懂中文,换你们吃不开。

现在示范的这个姿势叫拜日式,可以在室内做,不过不可以在沙发或床上做,一定要在平地进行,最好铺一张席子或毯子。你们静坐起来后,可以藉此调整身体,比练太极拳还简单,都不要用力的,全身放开、放松,现在还不用管呼吸,初步就是这样。拜日式在印度仍很流行,等于每天早晨太阳出来的时候朝太阳礼拜,就是那么简单的动作,全身都运动到了。你们现在工作繁忙,做运动的机会太少了,身体这样调整,不必用力的,最好再配合一呼一吸。

瑜珈的动作很多,都是锻炼身体、配合呼吸的,在印度认为可使自己保持长生不老,也就是中国求仙道的办法。这个比太极拳还简单、还柔和,一共有几十个动作,都是练身体的,有些人内在的病因此而康复了。

回来讲到静坐,刚才叫大家放了腿,因为你们是初学者,最好每天上座的次数多一点,时问短一点,这两句话怎么说呢?第一次自己盘腿静坐时,最好看一下时间,譬如坐到十五分钟,腰开始有问题,或是两腿发胀,或者烦躁,身体不行,你就先坐十五分钟就好。开始练习坐禅的时候,每次最多十五分钟就够了,差不多觉得身体不对了就下坐,做一下运动,引导气血的流通,这个在中国道家叫导引,现在反过来讲叫引导,你的意识引导自己做运动。譬如这条膀子不舒服,我就专门对付它,越是不舒服的地方越要运动它,你不要逃避,不要害怕那个不舒服,否则长久下来就变成病态了。你就慢慢动,让身体活起来,病也就治好了。

刚才讲初学的人上座时间不要太久,等到你功夫熟了以后,也许盘腿一坐三五个钟头过去,却觉得只有几分钟,很快就过了,破了时间的观念,也打开了空间的规律,自己也不晓得自己坐在那里,好像在虚空中坐着一样;到了这一步,就很替你高兴了;不是说你得道,而是在身心健康方面有了帮助。所以初学打坐的人次数可以多,但时间不要过长,如果说只能坐十五分钟,不要硬熬到半个钟头一个钟头,这样不对,会把身体搞坏了,要细水长流。譬如像你们白领阶级,早晨起来坐在床上,最好不要睡沙发床,起来先不洗脸,也不要刷牙,被子一围,先静坐,坐个十几分钟再下床刷牙洗脸。

像这样慢慢练习,早晨这一堂坐下来,你一天的精神就够用了;晚上睡觉以前再坐一下,坐到自己想睡觉了就躺下去睡,绝不失眠,早晚两次。世上所有的功夫都是方法加上练习,再加上时间与恒心,这叫功夫,功夫就是先有一个方法,慢慢去练出来的。静坐的姿势还有很多,这是讲外形的部份。

2、不要怕思想情绪

刚才李老师教了大家打坐的方法,怎么听呼吸,目光怎么摆。不管什么坐禅、修道,现在全世界很流行这一套,所谓印度的冥想、密宗的观想,各种花样多得很。实际上这在中国文化讲修养方面是很普通的家常便饭,可惜现在反而不受重视了;这是修养身心健康的一种方法,希望大家多注意。

我们下午讲到思想的问题,刚才讲了静坐的外表姿势,里头的思想怎么得到宁静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现在静坐起来,不管叫禅定也好,叫做功夫也好,这些都不管,反正是身心修养的方法,你把它简化一点,把宗教神秘的外衣脱掉就很简单了嘛!我这个生命活着,想要宁静下来,就是安详而已。可是闭起眼睛打坐,真能安详吗?不安详,心里头的情绪与思想乱跑,很闹热的。我们读古书,《庄子》里头提到,外表静坐在那里,里面的思想念头停不了,他说这个是白坐了,以为自己在修道、做功夫、做修养,其实完全错误,他给了一个名称,叫“坐驰”,等于打坐起来,表面上说自己在打坐、修道,其实心里头却在开运动会,烦恼、情绪、思想统统停不了,都在乱跑,静不下来。你做一个功夫,或者练气,或者观想,这些内在修养的方法,在佛学里头有八万四千个法门那么多,但不管用哪一种方法,只要念头静不下来,坐在那里就是在里头开运动会。

我们人有个知性,这个知性是很普通的。我们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就晓得肚子饿了会哭,有感觉与知觉。感觉与知觉是怎么来的?就是这个知性,知道的这个功能没有变过。知性是一个问题,譬如我们静坐起来,觉得心里头的思想停不了,你怎么知道自己的思想停不了?就是因为自己的那个知性知道,“哎呀!好烦,我不要去想它”,你的知性知道,希望不去想它,可是又阻止不了这个思想。若是偶然给你碰着了,思想不动,可能是清净,也可能是胡涂,有一下很安静,在这剎那之间,哦!我得道了!其实没有得道,因为自己天生这个知性还知道这个时候是安静的,所以这一知就很重要了。

平常譬如你办公时,处理一件公文,尤其你们从事金融保险的业务,这个生意要做不要做,批准还是不批准,除了思想的作用外,思想后面还有个东西,自己认为有问题,还是不敢做决定,向上面报告吧?这个就是知性的作用。这个知性是什么东西?这要另外研究了,至少要晓得思想后面有个知性。讲了半天,其实静坐起来,你不要怕思想,思想本空,妈妈生下我们到现在几十年,我们每一个念头、思想、情绪,想过多少事,喜怒哀乐经过多少次的演变,一个都留不住。喜怒哀乐也好,感觉知觉也罢,有一句话叫自性体空,它的本性是空的,你不要怕它。你说我因为家庭和工作,心里烦得很,我虽然知道自性体空,可是空不了啊!你已经知道了自性体空,那个“知道”它没有烦恼,我们自己知道,所以你上座一静下来的时候,一切烦恼思想不要去管它,不要想去找一个办法把它弄掉,你知道这没有用的。

譬如我们都晓得,不论你是科学家、艺术家,或是写文章的,专门想一个问题时,想让一个思想钉在那里不动,做得到吗?做不到的,它自己会跑掉,不过前一个思想跑了,后一个又追上了,连绵不断,像一股流水一样。我们看到流水永远在流动,实际上学科学的人就知道,流水跟电流一样,比如说电灯的灯光,我们看这个灯好像永远在亮,实际上不是,你开关一打开,前一秒钟这个光明已经散了,没有了,但是下一个光明又接上来,看起来永远是亮的;流水也是一样,我们看到一股水在流,实际上是一个一个水分子连结起来的。换句话说,我们的思想情绪也是一样,它是流动的,只有知道自己在烦恼的那个知性没有动。你静坐起来只管知性,不怕烦恼,不怕情绪,这是第一步。

如果这样做不到,就照刚才李老师所讲的,先管呼吸,利用呼吸替代这个妄想。但也不要故意去呼吸,先吸气,再哈气哈出去,这是调整身体的。要晓得我们从娘胎生下来前,本来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没有用鼻子呼吸,只靠脐带跟母亲的呼吸相连,生出来以后,嘴里一坨脏东西被护士挖出来,脐带一剪断,孩子就开口“”的一声,这不是哭哦,是气的问题,这一张口,空气进来了,然后开始呼吸了。我们呼吸是自然的,不要故意去做它,所有生物包括植物都在呼吸,其实矿物也有呼吸,这是大科学了,生命的科学。

呼吸为什么一定是一进一出?因为吸进来的是氧气,到了身体内部就变成二氧化碳,所以要交换,这是很自然的,不需要你特别加力量去练这个呼吸,那是另外一个功夫。刚才也讲过了,你静坐的时候,若是怕自己体认不到自性的这个妄想情绪本来是空的,就只好利用呼吸,把杂乱的思想慢慢清理干净,这个呼吸等于是吹风一样,把我们的思想灰尘吹干净。这些理论很容易听懂,做起功夫比较难,先休息一下。

3、修养仍须配合文学

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好的坏的都存在,五四运动把中国文化拦腰砍了一刀,接下来文化大革命更是把中国文化连根都铲去了,可是中国文化没有断绝,我觉得非常好玩。年轻时我担心中国文化在五四以后怎么办?现在自己看来很好笑,因为即使经过文化大革命,中国文化还是存在着,近来甚至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出笼了。可是大家不要迷路了,现在乱七八糟的东西很多,因为失去了传统,大家抓不到重心。尤其你们这个年龄更乱,自己没有方向了,这是很严重的一个阶段。

讲到静坐修道这一方面,现在外面很流行、很普遍,各种各样的方法都有,千万不要乱相信。我们看了几十年,什么稀奇古怪的多得很,像我们这里,不管禅也好,道也好,密宗也好,你看这一班年轻的同学跟着我,每个人各有一手,都有一套的。你们来到这里,我总想对你们做一点贡献,可是时间那么短,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很快就过去,等一下你们就回去了,我心里觉得很抱歉,所以想多讲一点东西。现在大概贡献大家修养身心的方法,主要是心法,内心的心法,思想、感觉、知觉要怎么办,我今天想要讲的是这个,请大家注意。

那么我有一本书叫《楞严大义今释》,把很深奥的佛经,配合西方思想哲学科学的道理,翻成白话讲出来。书里讲到我们静坐的时候,心性杂乱,知觉与感觉去不掉,我有一首诗,用文学的境界来表达:

秋风落叶乱为堆 扫尽还来千百回
一笑罢休闲处坐 任他着地自成灰

秋风落叶乱为堆”,秋天到了,掉下来很多树叶。我们在乡下住久了,所以晓得落叶在秋天是扫不干净的,你刚清理好环境,一回头又是一堆落叶掉下来。我们的感觉知觉,烦恼思想,这些念头一起来,你要它静,是静不了的,“扫尽还来千百回”,这些树叶落下来,才刚一点一点扫干净,新的一批落叶又下来了,跟我们的思想情绪是一样的。“一笑罢休闲处坐”,算了,不扫了,两眼一闭、两腿一收、两手一放,静坐吧,“任他着地自成灰”,这些情绪、烦恼、思想,你不理它,它就没有了,何必费功夫去忙着扫它呢?如果你做到这一步,差不多了。

但是有人学佛看佛经,看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或是知道过去空、现在空、未来空,就觉得自己念头空了,已经悟道了——你真悟了吗?你怎么晓得悟了?这不是又有了吗?这一知又有个东西,又是一片落叶了,而且是很大的落叶啊!不要这样认为,不是这个道理。

这里是举这首诗作为例子,说明思想情绪。要学中国的文化、做功夫,是离不开文学的。所以下午我除了贡献大家之外,也请求诸位,像你们这个职位,环境太好了,有空多注重文学方面,可以调剂自己的身心情绪。尤其是中国的唐诗或宋词,甚至于清诗里头,很多关于修养的东西,大家都没有接触到,这里面的财富太多了。

(整理:赵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