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与万章》夏禹为何不禅让


万章问曰:「人有言‘至于禹而德衰,不传于贤,而传于子’,有诸?
孟子曰:「否,不然也。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孟子这个学生万章很厉害,他和老师辩论尧舜禅让的问题,大概不大好意思再辩论下去了,看来他心里似乎还没有折服,所以又扯到另一个问题上去,提出来问孟子。

他说:老师你说的,上古时代,尧禅让给舜,舜又禅让给禹;尧、舜、禹三代是公天下,是三位贤君。可是我听说到了禹的时代,道德就已经衰落了,公天下变成了私天下,所以禹不把天下传给贤人,而传给自己的儿子。有这个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上天要给贤人,就给贤人;要给他的儿子,就给他的儿子。私心并不一定就是不对的,难道只许别人的儿子贤,不许自己的儿子贤吗?遇到自己的儿子也是贤人,那也只有给自己的儿子了,也就是给贤者。这里可以看到,为什么后世的人会说孟子好辩,如果在现代,他当辩护律师的确很好。

孟子继续说:「昔者,舜荐禹于天」,禹跟着舜作了首相,有十七年的行政经验,而且又把中国尧舜时代患了几十年的大水灾,治理好变成大水利。舜死了以后,禹也守三年之丧,一切都依照舜以前的规矩,并且为了避舜的儿子,而迁移到阳城——山西一带去。可是民间的情形,还是和尧死后一样,都不跟从舜的儿子,而跟禹,这也是历史的事实。「禹荐益于天」,伯益这个人,也是作了七年的辅相,禹死了,也是三年之丧,这一套都是跟以前一样,照古代的礼节,伯益也避开了禹的儿子,迁到箕山的北面去。但是老百姓并不跟他走,而是跟从禹的儿子启。这就没有办法了,因此形成后世帝位传给儿子的风气。

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舜之相尧、禹之相舜也,历年多,施泽于民久。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益之相禹也,历年少,施泽于民未久。舜、禹、益相去久远,其子之贤不肖,皆天也,非人之所能为也。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而又有天子荐之者;故仲尼不有天下。继世而有天下,天之所废,必若桀、纣者也;故益、伊尹、周公不有天下。伊尹相汤以王于天下,汤崩,太丁未立,外丙二年,仲壬四年。太甲颠覆汤之典刑,伊尹放之于桐;三年,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于亳。周公之不有天下,犹益之于夏、伊尹之于殷也。孔子曰:‘唐、虞禅,夏后、殷、周继,其义一也。’

尧的儿子丹朱是不肖之子,大舜的儿子也是不肖,不像他父亲那么好。舜帮助尧治天下,禹帮助舜治天下,都有二十几年,将近三十年,相当于一世的长久时间,也是半生岁月的行政经验。对下面而言,老百姓因他施政而得的恩惠太多了;对上面而言,跟天子所学的经验,也太多了。这种经历,得来实在不易,对于上下之间,不同意见相互交错的调和,历经三十年的磨炼,顽铁也成了精钢。

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禹的儿子启,本身很贤,能够敬一切的人,敬一切的事,承继禹的道统,秉承他父亲治国治事的精神。关于启的记载,古代另有一种标点法,就是「启贤能,敬承,继禹之道」。

伯益是大禹选择继承天下者中的一人,伯益虽帮忙禹治天下,但历练少,行政经验只有七年,尤其古代交通不便,老百姓真正接近他、受过他恩泽的,时间上还不够。所以用舜、禹、伯益三个人历史上的纪录来研究,就知道与时间、行政经验有关系,时间加上行政经验,差别就很大了。

这也说明了,做人做事非常重视经验,经验就是修养,也是学问。经验多了,成功已有一半;如年轻人有冲劲,但没有老年人的经验,成功的成分只有三分之一。如果因一股冲劲而成功的,那是天命,非人事也。年轻人的冲劲和老年人的经验,能配合上了,那就非成大功、立大业不可。至于他们的儿子,贤或不肖,孟子说「皆天也」,这是天命,所以三分人事,七分天命,不是人力所能全部做到的。

孟子又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什么是天?不可思议,讲不出来的,可是确实有这样一种作用,等于佛家说的「」、「因缘」。缘又是什么?讲不出道理,不可思议!这就是天;什么是命?莫名其妙就撞上了。有的人,笨蛋一个,可是他发了财,他并没有什么本事,什么理由呢?只好归诸命。例如许多年轻人,生来祖宗父母就有许多家财遗留给他,而他的学问经历人品都不及他人,这就是命,孟子解释到这里,只好向天与命投降了。

孟子精彩的道理来了,他接着说:「匹夫而有天下者,德必若舜、禹」,一个平民老百姓,没有背景,没有关系,只凭个人的努力奋斗能得到财富、权力,而拥有天下的,他本身的行为道德与功业,必须达到和舜、禹那样的高,并且具备了学问、能力等等。仅仅如此,仍是不行,另外还要有个助力,因为牡丹虽好,尚须绿叶扶持。这也如我在《论语别裁》中提出的,李斯的老鼠哲学,像谷仓中的老鼠,因有所依恃,才能壮大自己。

所以孟子在这里说,一个人纵然有才具、学问、能力、道德,而没有依靠,还是不成的。像孔子,才具好,学问好,能力好,道德好,可是他只能教书,不能有天下,因为没有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