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第二天(1962年)


第二天――农历正月初三

(上午六点十一分行香时开示――)

刚刚醒来,手脚未动,正好修行。老子说的“柔”字,孟子说的“夜气”,心地很清明,如果一天到晚保持平旦时的清明在躬就好了。张同学抬直头来,挺起胸膛来,就是打妄想,也是高明的。刚刚醒来,就参怎么醒来的,真正用功的人无不是在此处留意的。古人用功都修苦行,今人亦然。

昨天做功夫是以参话头的方法,宋元以后从高峰祖师开始起用。现在人以口头禅为禅学。宋以前有话头而不参。问什么是佛?答心即是佛。问什么是心?答不是心,不是佛。话头分为两类:(一)是有道理可讲,如念佛是谁等属之。(二)无道理可讲,如干屎橛、庭前柏树子。

禅宗只讲智慧解脱,但自古以来,无有不从定静之中开悟的。祖师们说:不能开悟的修行去!如何修行?持戒、修定、求慧也。严阳问:一物不将来如何?赵州大喝道:你给我放下!严阳问:一物不将来如何放下?答:放不下挑起走!(此唐宋以上的路子也。)

平旦之气,不使有一毫不平之气也。孟子说养其“夜气”,久之,使其充塞于天地之间。“丈夫自有冲天志,不向如来行处行。”大丈夫当如是也。古人有在富贵场中悟道的,有在声色场中悟道的,都不与释迦佛同一个路子。

“ 心即是佛”。什么是心?一、妄想心。二与天地合一的心。“不同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不是妄想心。如果认为亡心就是禅,大错特错也。

“ 座中有妓,心中无妓。”经验多了能达到这外境界,有什么奇特?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所现。这个心动吗?心在哪里?参!放下放下,万缘放下!当下即是。当你发脾气的时候,是不是他?为什么不清净呢?宝志和尚:“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没有事,万缘放下!上座!

(早上六点三刻坐第一枝香)

万缘放下,“一”也不守,有一个清清明明,早就不是了。

(七点二十分下座。七点四十分行香。)

莫妄想!放下!放下即是!嘿!你有一个放下,已经不是了!(师击香板一下,问:)这是什么?认清楚这个,道在目前人不识。聪明人整天打妄想,愚者不认识这个。唐宋以前,祖师以无门为法门,解黏去缚而已,热心修道的黏在修道上,要不被任何法门所缚才对。黄檗禅师曰:“大唐国里无禅师。不道无禅,只是无师。”禅――亘古常存。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万缘放下,把放下还要放下,如果放下以后,还守着一个清清明明的,已经表示黏起来了!正在这个时候,要多多体会。

为何禅宗逐渐衰弱?唐以前国运昌隆,禅宗祖师均属大英雄,大豪杰。宋以后只成了善人的禅。禅宗有什么讲的?禅宗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的。初祖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这只是修持之路,没让人参话头,但方法在其中矣。谈禅如何谈法?(师默片刻曰:)就是这个!你也没有听,我也没有说。

(八点一刻坐第二枝香。八点三刻下座。)

东汉末年,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来。佛图澄当时神通传道,神通由定来,讲止观、禅定。嗣后鸠摩罗什来华,译佛经多本,慧远法师创净土宗,念佛生西方,极端稳当,由空入有。此后初祖来华,主张空,空到极点即是。后来人根器陋劣,所以叫人参话头,却给人一个把柄。

如何参?要离心意识参!参!“静”“浑然一体”,那只是神识;不可认作本来人。要看那个能使你静的,能使你浑然一体的。我的话都有毒,不吸又医不好病。放下就是,边放下也放下,就那样放下了。万物静观皆 自得读书求道,须自己另具只眼,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发心修道,障缘就来了。莫妄想!戒慎恐惧,“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诸位在此山中七日,应感谢一切众生,凑成此殊胜因缘。

人能够不怨天,不尤人,饿就让他舒舒服服地饿死好了!

(九点半坐第三枝香。十点整下座。)

收拾身心!不要在身体内守住,不可守个空空洞洞,如何不守呢?从顶上把它超出去,这几根骨头把它摆在这里算了,不要着相!

禅宗以般若为宗旨,般若为佛法的过宗要。实相般若,证得心空身空,与宇宙合一,般若之体也。境界般若,境界光明,轻安也。证到无智亦无得,即智慧解脱也。三法印即空(无念)、无相、无愿(无着)也。功夫不是般若,功夫修得成,就坏得了,般若亘古常存,无成无坏。

怀让接引马祖:“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得作佛?”如何才能成佛?“鸢飞于天,鱼跃于渊”。“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杂念随他来去,何必压制它?但又一定去掉它!砂土入眼可以使人瞎,把金钢钻磨细入眼,一样可以使人瞎。学问、财富、有道、有功夫,都可以使人堕入骄傲,能把这些都丢掉,也就很不容易了。

百丈被马祖扭鼻子,扭痛了便悟了。百丈悟了什么?不要打妄想,可是要参!

(十点半坐第四枝香,十一点整下座。)

马祖看看佛尘,百丈说:“即此用,离此用。”马祖曰:“当向后开两片皮,将为何人?”百丈取拂子竖起。马祖道:“妈此用,离此用。”一切都放下后,才起大机大用。百丈把拂子挂于旧处,马祖震威一喝,百丈三日耳聋,真的耳聋吗?三日之内毫无妄想也。放下,放下,心头干干净净,万事不要管,莫打妄想!走!

学禅宗的要有超师之见,不要受我骗。百丈说:“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离了妄缘,如如不动,就是这个,你偏要另外求一个东西。一定要求吗?有办法,打坐,求去!

(十一点二十五分坐第五枝香。十一点五十分下座。)

明白这个以后,还要展得调理,动中如何?静中又如何?要在日用寻常处调理它。

有人问:“如何是奇特事?”百丈说:“独坐大雄峰。”!僧礼拜,百丈便打。极高明而不能中庸,要不得呀!小乘就是这个境界。祖师不能走老路子,浑身是手眼。梅子和尚说:“任他(马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马祖说:“梅子熟了。”

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是什么人?”马祖答:“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汝道。”庞居士就这么悟了。庞居士叹道:“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庞夫人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庞女灵照道:“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

你们学禅究竟是难,还是易?坐脱立亡,古人能办到,你能办得到吗?

有位尼师道:“竟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手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在哪里?这在这里!在腿上吗?(一笑)

(下午一点二十五分行香)

一切声,一切色,就是这一板子,诸位都喜欢向玄妙处去寻,信得过真会了了,信不过就了不了。苏东坡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佛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善于说法。)有一禅师驳说:“溪若是声山是色,无山无水好愁人。”

《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晦堂问黄山谷:“闻木樨花香么?”黄曰:“闻。”晦堂曰:“吾无隐乎尔。”黄即有省。后来死心新禅师问黄山谷:“新长老死,学士死,烧作两堆灰,问什么处想见?”黄不能答。要见吗?放下即可见。提起也有消息。(杨管北插嘴说:“非见是见。”刘居士随着说:“生死本分上没有见与不见。”)

黄山谷在贬黔南途中,有一天白天睡觉,睡醒后忽然悟了,悟个什么?杨、刘两居士所答具是口头禅。《华严经》:“华严果海,信为能入。”不是信别人,是自己信得过自己,信得过便到家。两位大居士说了,我也说一句:这件事是“水中盐味,色里胶青。”试检点看。上座。

注意呀!参!放下便是,管他那么多。

(杨管老说:“不见也罢!”)

师即曰:一定要见。

(一点五十五分坐第六枝香。二点二十七分下座。)

《楞严经》上说:“内守幽闲,犹是法尘分别影事。”放下!色壳子内外都一概放下,“踏破毗庐顶上行”,此身不管,看他是个什么东西?不要昏沉,身体要端正。你太昏沉了,眼睛要睁开一下(指坐中一人)。正是这个时候,道昏迷不昏迷,道清净不清净,你那个清清明明在哪里?如水中的咸味,到处都有,只要温度增高,盐提出来,水又是淡的了。“羚羊挂角无踪迹,一任东风满太虚。”会吗?

(三点坐第七枝香,三点半下坐。)

腿子刚刚收好,就是这一下,当下即是。这一下过后,有个求定的心起来了,又不是了。这个当下即是,要认定它,但不是道。参!

这一枝香大都昏沉,原因是午饭吃得太饱了,五脏气脉不通。

(下午点行香)

“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放下!放下即是。《楞严经》上说;印度有个疯子,一天早起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头很漂亮,自己的头看不到,便疯了,到处找头,后来找到了,就不疯了。

佛证道时说:“奇哉!一切众生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证道后欲入涅槃,帝释跪请住世,佛曰:“止!止!我法妙难思。”

要见本来面目吗?谁见过了?人是世界上最可怜的动物,连自己的本来面目不能看到。想看到吗?妄想放下来,“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老子说:“吾之大患为吾有身。”又说:“外其身而后身存。”一、要能公而忘私。二、功夫上讲则是充塞宇宙之间,天地与你合一,法身圆满遍一切处。如何办呢?放下!休息去!大休大歇去!你早就做到了。只是有一个修道的心把你捆住了,求希奇,求玄妙,一切放下!本来面目就见到了。鼻子不要牵在别人手里。参!唐宋以前的禅,就是这样的禅,平平实实,又有些大手眼,所谓要有杀人之刀,活人之剑,五祖演“驱耕夫之牛,夺饥人之食”的手法,临济祖师:有时夺人不夺境(世人喜戴高帽子)。有时夺境不夺人(境界不对),有时人境两俱夺(置之不理),有时人境俱不夺(由他去)。”方便接引人,没有定法,如珠之走盘,是个活的,只是使人狂性自歇,真正得道者,死去生来,绝对自由。

(四点三十四分坐第八枝香。五点四分下座。)

放下!“狂性自歇,歇即菩提。”《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又云:“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何谓众生?社会也。人我众生三相为空间的,寿者相为时间的。《金刚经》主要的是让你空四相,去三心,如何办到“三际脱空,过去等三心不可得,不要收回来,也不要放出去。祖师云:“五蕴山头一段空,同门出入不相逢。”这一段空要看好。有定力的人永远清明,不会昏头昏脑(顽空)。前念已过,后念未生时,中间有一段空,要认清这一段空。(老师敲香板一下曰:)过去心不可得。上座。

(下午五点半坐第九枝香。六点整下座。)

三际脱空,当下即是。把持不住,是什么道理?见到这个理,起心动念,保任这三际脱空,心如明镜一样。久而久之,任运自在,活活泼泼。道家叫做“养”,佛家叫做“修”,见性以后才起修。五祖说:“不见本性,修法无益。”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心不黏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随时都在定中)。”《孟子》尽心章末段就是讲“养气”:“可欲之谓善(以禅定为乐),有诸己之谓信(无中生有,清明在躬),充实之谓美(气脉精神都很充沛),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谓圣(宇宙与我一体,到了化境)。《楞严经》:“理则顿悟,事非顿除。”慢慢保任,不要慌,不要着急。所以古人悟道以后,都依止老师十年二十年,然后出山。道济云:“两岸桃花红正英,夹堤杨柳绿绿轻,遥看白鹭窥鱼处,冲破平湖一点青。五月西湖冰凉似秋,芰荷初动暗香浮,明年花落人何在,把酒问花花点头。”不要贪图学问,把这个养好,一切妙镜妙文随口而来。

(晚上七点行香。)

今天所讲的追盛唐的禅宗,也就参。不知道有没有三际脱空,泊然而往的人?如此谓之见道。见道的时候并无所见。见道易尚,修道很难。祖师云:“从缘入者,永不退失。”――如果见地不真,明理不透,要到热闹场中去磨炼。到富贵中去。大隐入朝,小隐入市,孤隐方入山林。富贵热门场中,处处是障碍,你能泊然而定,别人也看不出你有道,古人说:“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究竟如何磨炼,明天再讲,走。

天下最倒楣的是“为人师”,百丈禅师最野狐精,狐曰:“有人问我,大修行人还落因果否?”“答以不落因果,堕野狐身五百世矣。后来百丈开示野狐精曰:不昧因果。野狐精因而得解脱。成佛亦不昧因果,寂灭清净为因,菩提涅槃为果。

(七点半坐第十枝香。八点整下座。)

今天的腿部最难熬,痛苦阶段过去以后,都是舒服的了,学佛修行不肯下功夫都是空话。认清楚这三心不可得,不可得中就是那么得。

百丈禅师所创丛林制度,影响当代社会很大。“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人若勤劳则善心生。某日一僧闻鼓声,举钁头大笑而回。百丈指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百丈回寺后,询其见什么道理。僧答肚子饿了,听到鼓声,回来吃饭。百丈就笑了,平平实实是道,不要求个玄妙,当下即是。

(八点坐第十一枝香,九点下座。)

小参――晚上九点十五分开始

夏医官:今天腿子还是疼,妄想稍好一点了。

林同学:今天很少乱想,晚上腿疼了乱想就多起来了。

文光:每堂上座就睡觉,快睡醒了,老师的引磬就快响了。

程局长:今天老师让我们放下,话头仍不敢放下,妄想稍少一些了。

张同学:早晨很少妄念,午饭后腿子疼,吃了老师的药反而头昏, 想回家,腿部臀部都疼,可是很舒服,一身大汗,头部好像脱离了身体。

鲁居士:无可奉告。

刘老居士:今天没有参话头,只是静坐。

师云:你十几年来见到的境界很多,都是光影幻象,气不能归元,五阴磨荡就发光影,本应罚你洗禅堂。能见光影的不在光影上,再继续参。……乐由精生,明由气生,无念由神生。心注于眼,眼注于空,空无所注。

刘居士:周身骨节肌肉都酸疼,晚饭后稍好些,手有些发胀,早上第一座,看到我自己在面前。

师云:用心太过,精神分散,你那个无念还是不对,把那个也要放下。

孙先生:在腰酸腿疼的时候,话头不能参,放也放不下,似乎应该改良。

师云:今天晚上再照你的老路子试试看。

傅太太:今天还是和昨天一样。

汤小姐:今天参话头,下午就不参了,只是跟腿打架。有时昏睡,晚上头很疼。

陈小姐:今天放下话头不参了,下午能忘掉身体,香板一打,到达无念。过了一会儿念头又来了,不知道无念的那一刹那,是否就是那个?

杨太太:话头很自然地就放下了,腿子也不疼了,但是还没有降服我的心。

萧先生:今天觉得很清净,平常功夫用得太少了,今天下决心想克服它。

傅居士:今天老师又与昨天不同了,听的很起劲,但是腿子没办法。

金先生:我个人以为开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将来待人处世可能改善一点,今天坐的时候有两次浑然无我。一片白光,很舒服。人也悬起来了,又有两次一片红光,也很舒服,一听到场声音,就打断了。

杨管老:早上第一枝香很好,以后都腿胀。

师云:腿胀是好现象的过程。

谢教授:静下来全身发热,舒服得很,杂念很少。我对老师绝对地信仰、服从。今早身体有一次大的震动,到了忘我的境界,认识了真我。香板一拍我又回来了。

师云:继续参“我”又怎样回来了。

巫居士:早上喜欢听见鸟叫,身心都很舒服,发热发胀时,妄想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