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9章 原始要终 以为质也(02)杂物撰德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我们卜卦问运气,问疾病,问出行……就是“杂物”。“撰德”就是结果如何?能不能得到等等。“辨是与非”,何谓是?何谓非?一个卦卜下来,如果判断卦的吉凶?这要看内在的变化,不是看外面,中间的四爻很重要。这四爻代表的意义,不仅仅是这四爻的吉凶,也是与全卦都有关联的。这是一个原则,也就是“非其中爻不备”的意思。 我们刚才讲过,拿六爻来讲,中间四爻最为重要。开始的第一爻是开始,最后的第六爻是结果,初爻开始是“其初难知”,最后的结果是人人皆知。不过我们要知道,乾永远是天,坤永远是地,所以乾坤两卦的变化不大。其他各卦中爻的变化就多了。
譬如我们随便举一个卦来看。我们看睽卦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形出现呢?变化就在中间的四爻,乾卦
我们再看睽卦的交互卦。睽卦的第二爻到第四爻互为离卦,三爻到五爻互为坎卦,睽卦的交互卦便成了另一个与原卦截然不同的水火既济卦 同为中爻,内卦中爻与外卦中爻,其变化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内卦的影响力量大,外卦的影响力量小。同样地,我们做一个人,你不要问外边客观环境的影响如何,只问你内在身心两方面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其余的了。因为自己内心的变化,影响你身心的情绪,当然也影响你今后的遭遇。 所以做人也好,做事也好,“非其中爻不备”,要看中间的变化。就卦来说,就是中爻的变化,这个讲中爻交互变化的大概。如果卜卦呢?就要看动爻了,看中爻的变动会怎么样,所以下面孔子说: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噫”,就是白话中文的感叹词。“亦要”是大概的意思,是一件事情重要之外。“则居可知矣!”懂了这个原理,可以不要卜卦了,你自己就已经可以知道了。这也就是我们过去常讲的善易者不卜。真把《易经》读通了,自己不卜卦,因为天地间的道理你全懂了。这在儒家叫“神而明之”。佛家呢?是“神而通之”。真正的神通是最高的智慧,是自己一开始就知道结果。孔子在这里加重语气说,明白了“存亡吉凶”,就不需要卜卦了,“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真正有智慧的人,读完了孔子的《易经》的彖辞,“则思过半矣”,全部《易经》的道理、学问就搞清楚了。 分类:南怀瑾 书名:易经系传别讲 作者:南怀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