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上传09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10)
大衍揲蓍次序演绎表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卦。
第一变
第一营 |
分而二以象两(任意分49为左右两部分,我们假定为:17与32) |
17与32 |
第二营 |
挂一以象三(取右首之一策,置于左手小指无名指之间) |
32—① |
第三营(前半) |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四分左首之策以取其余数) |
17÷4剩① |
第四营(前半) |
归奇于扐以象闰(将第三营所余之策)①置于左手无名指与中指之间) |
|
第三营(后半) |
四揲右首之策(四分右方之策32—①=31) |
31÷4剩③ |
第四营(后半) |
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将后三营所余之策,置于中、食指间)以上四营已毕,为第一变,所得策数为:5 |
(1+1+3=5) |
|
(第一变后所余的策数只有两种情况,一是44,一是40)我们这里所得为: |
(49—5=44) |
第二变 再以前法四营所余的44策
第一营 |
分而为二以象两(任意分44为两部分,我们假定为: |
8与36 |
第二营 |
挂一以象三 |
36—① |
第三营(前半) |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
8÷4余④ |
第四营(前半) |
归奇于扐以象闰(将余数④置于无名指与中指间) |
|
第三营(后半) |
再四揲右首之策 |
35÷4余③ |
第四营(后半) |
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置余数③于中食指间) |
|
|
以上四营已毕为第二变。所得策数为: |
(1+4+3=8) |
|
第二变后所余的策数有三种情形即: |
40 36 30 |
|
此处所得为: |
40—8得36 |
第三变 再以前法四营所余的正策36
第一营 |
分而为二以象两此处假设为: |
20与16 |
第二营 |
挂一以象三 |
16—① |
第三营(前半) |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
20÷4余④ |
第四营(前半) |
归奇于扐以象闰 |
|
第三营(后半) |
再四揲右首之策 |
15÷4余③ |
第四营(后半) |
五岁再闰,再扐而后挂 |
|
|
四营已毕,所得策数为: |
1+4+3=8 |
|
以上三变所得的策数为: |
5+8+8=21 |
|
从49策中去掉所得之策,这个数一定为4的倍数 |
49-21=28 |
|
将这个4的倍数除以4得到初爻之数 |
28÷4=7 |
如此6次上面的步骤总共为十八变,得出六个爻的数,即为所得之卦。
附注一:十八变每三变所得挂扐归奇的数,有以下六种组合:(1)5、4、4(2)9、8、8(3)5、8、8(4)9、4、8(5)9、4、4(6)5、4、8
附注二:这六种组合所得的策数也有以下六种情况:得9和6的机会各为一,得7和9的机会各二,其计算方法如下:
- 假设十八变中,三变所得挂扐之数为5、4、4则:
5 + 4 + 4 = 13 49 – 13 = 36 36 ÷ 4得9(36即乾之策数,每卦六爻,36×6 = 216)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即由此来。
- 如果为9、8、8则:
9 + 8 + 8 = 25 49 – 25 = 24 24÷4得6(24即坤之策数,每卦六爻,24×6 = 144)坤之策百四十有四由此来。
- 如果为5、8、8或9、4、8则:
5 + 8 + 8 = 21 9 + 4 + 8 = 21 49 – 21 = 28 28÷4得7者二。
- 如果为9、4、4或5、4、8则:
9 + 4 + 4 = 17 5 + 4 + 8 = 17 49 – 17 = 32 32÷4得8者二。
以上得9、6者各1 得7、8者2 这六爻即是所得之卦。
附注三:九为太阳,六为太阴,七为少阳,八为少阴,九为阳极,逢九变阴,六为阴极,逢六变阳,七为阳爻,八为阴爻,均不变。
南怀瑾 易经系传别讲 南怀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