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四章 人世间(28)


冯道的境界

我们历史上有一个人,就得了《庄子》这一段的秘诀,可是在历史上永远留了一个万代骂名,就是五代之间的冯道。我很替他不平,如果有姓冯的朋友在这里啊,应该要替他伸伸冤。冯道一生,经过五代七八十年的政治变动,活到了七十几岁。他是所谓五代的五朝元老,经过五次亡国,每一次他都是在最高位子,不但地位愈来愈高,最后还被封王。

由唐朝变乱起的七八十年之间,在五代的历史记载中,这个上来当皇帝,那个上来当皇帝,一个上来十几年或几年就下去了,换一个不久又下去了,这个被砍了头,那个被砍了腿的,只有冯道随便哪个来当皇帝,都非请他出来不可。所以宋朝的欧阳修,修唐代的历史,把他骂得一塌糊涂,说他是中国读书人里最不要脸的东西,无耻之极。因为中国读书人最讲气节,而且读书人的气节,最高的就是赔了自己的头,这个头最后是准备一定要割下来,才叫气节高;如果这个头还连到脖子上,不行!这是中国文化很特殊的地方,专门教人杀头的。对与不对,是人生大哲学的问题。

冯道因为年纪很大才死,所以称为长乐老人。我们小时候读历史,受老前辈的影响,说冯道丧尽读书人的气节。后来人生的经历多了,中间回想起来,要再找一个冯道很不容易。再读历史,发现冯道真了不得,后来又看到苏东坡和王安石两个人,对冯道都熏香膜拜。王安石讲,五代的冯道啊,是佛位中人,说他是活佛;苏东坡讲冯道,是菩萨再来人也!

这三个人都是宋朝的人,欧阳修那么骂他,王安石与苏东坡又那么赞叹他。再一研究,我倒投了王安石和苏东坡的票,不但投他两个的票,我还为冯道伸冤。所以我在讲《论语》的时候,为他翻案,把历史上的这个案子,彻底平反了。我同时发现,很多人的冤枉都带到棺材里头了;只有冯道,我总算替他辩护伸冤了。我一辈子做了三次辩护人,一次替冯道,一次替孔子,就是讲了《论语别裁》,替他两个伸冤。还有一次替关公伸冤,在关公的传记上,写了一篇文章。

再说这个冯道,那真是了不起,大家要他尽忠,读书人最高就是尽忠报国,但他在五代几十年中间,多是野蛮民族、外族人来当老板皇帝,他为谁去尽忠啊?但是五代八十年之中,中国文化能够保留住,却是他的功劳。每一次政权改变,每一次天下的大动乱,都是非请他出来不可。当然他有本身的条件。那个时候政治的变动之中,岂止领袖被杀,左右大臣都要杀掉,但是刀锋绝不会到他身边来,杀不到他,也不忍心杀他,就可见这个人的品性不平凡了。乱世攻击人的缺失,只有两件事情,一是男女的问题,一是钱财问题。世界上批评人,不是说好色,就是说好财,不管上至皇帝,下至挑葱卖蒜的人,你骂他都是这两件事,这两件事也都是很难有对证的。你说他贪污,你看到了没有?看到不叫做贪污。但是冯道呢!什么都没有,冰清玉洁,没有任何缺点抓在别人手里,他本身非常正,做事也公正,没有嗜好,真正是个学佛的人。

有一次他的儿子买了一条活鱼来,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把儿子叫回来说,这条鱼不要杀,把鱼放生了。他一生的著作很少流传,只有几首诗,其中两句:

但教方寸无诸恶 狼虎丛中也立身

站在豺狼虎豹野兽中间,都不会害怕,他没有把五代这些皇帝看成人,自己认为是站在狼虎丛中,这真是下地狱的精神。所以你们研究冯道,他在乱世之中,不但不乱,反而很正,他本身的行为没有一点缺点,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太难太难了。

冯道还有一桩故事,在那个乱世之间,有救国抱负的青年,性情急躁的也很多。他当宰相的时候,有一个青年才俊,刚好在他手里考取功名,考取以后来拜见,他是宰相,当然衣冠整齐会客。冯道坐在那里,把腿那么跷起来,行礼以后,大概问了一下,就没什么话谈了。这个学生没有话谈就找话谈,他在跪下行礼时,看到这个相爷脚上穿的一双鞋子,与他刚刚买的一样,他就问:“相爷啊!你这双鞋子多少钱啊?”手一指,指冯道脚上,冯道说:“五百。”“嘿!糟糕,我的买一千耶!好可恶哦!现在商人好没有信用。”冯道把脚一换,另一只拿上来说:“这一只也五百。”你看他教育之妙,训练一个后进的青年,你认为你有本事,这个乱世要担当天下,那么急躁没有定力,没有耐心,你何以处事?就在鞋子上,他就很轻微的教育这个青年,天下事不要那么急,问话问清楚,做事也清楚,否则五百不够,变成二百五就糟糕了。所以历史上要找出一个人物,就是一个冯道,那真是得了庄子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