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中庸》08讲(2)


你光是修道、开悟了,学问不够不行啊!——“道问学”。有道、没有德性,有道、没有学问,你不能宏扬、不能利他的。所以像佛家的菩萨五明之学,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了。先是内明,明心见性;然后世间一切的学问乃至魔、外道,世界上没有不清楚的,才是菩萨境界。那个佛教菩萨五明之学拿中庸来讲,“遵德性而道问学”。非常重要!

那么这一句话,后来到了宋朝,理学家两派的争论。譬如陆象山这一派,陆象山是宋朝的大儒了,注重“遵德性”。历史上批评他贪,不是“笃”。什么思想?开悟、静坐、修定;见了性,学问自然好。朱熹这一派:“道问学”。啊,这个静坐修道啊,不容易开悟,不容易到达这个悟;必须要学问渊博了,集义之所生,最后才能到达。所以朱、陆,这个朱熹同陆象山的“朱陆争”。王阳明是走的陆象山的。那么,在中国文化学术史,所以讲王阳明啊、陆象山的“遵德性”。“遵德性”一派到了明朝晚年的流弊呀,“圣人满街走,贤人多如狗。”个个都觉得开悟了,就是像今天的佛学,禅宗到处流行,这个也开悟,那个也开悟,都悟到腿肚子里去了差不多,那******,那已经到了菩萨满街走了,贤人多如狗了!很可怕!所以“遵德性”的流弊。“道问学”的流弊呢?就是朱熹这一派,一直到了八股文章啊,**啊,之乎者也啊,写八股文章。然后像到了满清末期,说一个人都考取了举人了,功名还不错,结果到朋友家里,他说你要看什么书啊?《史记》。《史记》谁做的?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人啊?是哪一朝的进士啊?”那个朋友就告诉他,司马迁不是进士。“不是进士的书我不要看,那个不写书了。”呵!就是这个路线到达这种境界,这个文化**,不要***,不要**,所以非要推翻不可。这是满清末年的故事。

所以啊,“遵德性而道问学”,两者要并兼。所以不管在家出家一样,内明之学立刻就做,痛下决心,非证道、非悟道(不可)!等于学佛的精神:不起此座。有这个决心,来学问。**行菩萨道,在过去很难哦!过去念书*文章好,像**大师啊,像**文章好,自然科学不一定好啊!叫他生到现在来,文章又要好、佛学还要懂、外文还要好,现在到了今天更难了。越到后世,菩萨就变成萨菩、萨菩了,就越来越难了!所以****不敢来了。像你们学佛的更要大才了,所以没有大才下世了。不单文章好,悟了道,文章好,诗词都不行啊,你行吗?我都会,都很高明啊!现在啊,诗词都不行,你再把外文、中文、日本文,样样科学,什么学,考古学啊、灵魂学啊、什么学,鬼学都要来耶!“道问学”包括了那么多。

“致广大而尽精微。”你要这样,就是你们做学问的基本。要想担负起中国文化,要致广大、渊博,古今中外学问无所不知。你的知识要渊博,修证的也要渊博。你要学佛、学道,修魔道你也要知道啊!不然你怎么教化魔啊?那你说我佛魔不要来往,跟谁两个来往?要度众生,魔不是众生啊!什么叫众生啊?哦,好度的才度,那好度要你来度干什么啊?真是的!学佛都没有学清楚,对不对?佛法之所以在世上,就是要度人,不能度的你能够度,那才是佛的境界。要怎么样做得到呢?“致广大”,胸襟广阔,还不够;“而尽精微”,你那个修养专精,专精到了什么?圣人境界。精而微,不可思议的最高的境界,你证到了,不可思议。所以,“致广大而尽精微”,这个尽就是什么尽呢?你翻过来,前两天讲过的:“唯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就是这个道理。到了这个境界,你就是圣人,圣人的境界才够得上这个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

那还不对,“极高明而道中庸。”最后是禅宗,**是禅宗大师们就到达了: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极高明而道中庸。”自己修养,就是大彻大悟成了佛的境界,没有个佛的样子,也没有讲自己是佛,非常平凡。世界上最伟大的就是最平凡的;真正的平凡是最崇高、最伟大。所以佛没有说“我是世尊”,世尊是弟子们恭敬他,他没有。所以你看《金刚经》,他化缘的时候还光着脚,脚还沾着泥巴,地上泥巴也**,还洗脚,吃饭。他表示非常平凡。“极高明而道中庸。”非常平凡。

中庸不一定讲平凡,平凡可以**中庸;中庸不一定光是平凡。你如果说我只要平凡、不要高明,那不中庸。“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者,在行为上一切合适,恰到好处;随时随地很合适,恰到好处。所以人家解释中庸是马马虎虎,你说:吃饭不吃饭?“无所谓。”究竟吃不吃了?“无所谓。”这不是中庸啊!那不是中庸。

中庸者,是中(zhong4)庸。合适,随时随地合适。所以平凡才是中庸之义。不过我们解释呢,就是“极高明而道中庸。”就是讲行为的修养。你尽管悟了道,学问崇高而伟大,不要有傲慢之态,不要有自我崇高。有自我崇高一点点观念,你那个道没得讲了,已经完了!非常平实。这三点要千万注意,“君子遵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三个是大要点。

除此以外,“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要多读书,要多了解历史、多了解文化,一切书都要读。要“温故”,温习过去的。传统的文化,不管他儒家、佛家、道家、中国、外国,你不要说“我只要中国的,外国的没有”——不要轻视了西方文化,人家也有五千年哦!你不要一言而概之哦!不要冒昧呦!

我经常批驳西方文化,但是你们批驳我也不大愿意指导你们。所以同学们老师都**帮助,或许再学几百年差不多。那些批驳不对嘛!西方文化不是没有东西的,所以你们随便讲……我们大家都是中国**毕业的,土头土脑、麻木不仁。所以这个你也没有对西方文化深入,出去留学三年五年、五六年就算学完了,你懂个什么啊?那一方面都没有看到。那是骗骗我们、骗骗老土,那我这个老土不受骗的啊!有一个回来,我照样骂:我们晓得你在那里……看了这个人啊,充其量出去到外面到台湾然后到台大,就在普鲁士段门口那个摊子上坐坐,反正那个地方就是转来转去,就是那一圈。孔子说:“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白宫的门口你站都不敢站,上流的社会影子都没有,一、半个朋友都没有,看你那个样子都不像!****自大,净是骗人。那些深层的文化,瞎摸一下,我们自己摸了中文几十年,还没有搞清楚,你去搞了五六年英文去就懂了?除了上帝相信,我是不相信,呵!对不对?想想看!

好!那我们大家都二十几岁,你搞中文还搞不清的。都是中国人,吃中国饭、读中国书,**,还搞不清楚;你去搞了十几年、五六年就通了?那么容易通?!我们拿一个胶皮管,从太平洋通到大西洋,还免得,走路过去就好了,那叫通了!那么简单?!

所以呀,学问之道要“温故”,好好地研究,温习;还要“知新”,不要落伍,要跟着时代,而且要超越时代。所以你们注意啊!现在天天坐在这里研究老庄啊、中庸、大学啊,你“温故而知故”啊!你去做古人去吧!中庸上反对的,下面就有:“生乎今之世,行古之道,灾及其身者也!”现代人要想返古,就落伍,绝对是错误的!中庸下面以后就讲到了。所以圣人之道头脑不行啊!所以这里边“温故而知新”。你要接受了过去文化的宝贵历史,进步、才能够推动,才知道旧的路,开展新的路。这是非常重要!

就是宗教也一样,你要接受旧的、古老的东西,把古老的东西,我们经常给他们法师讲:二十一世纪马上来喽!这一套是决定搞不住哦!靠这个装样子学佛吃不开呦!这个装样起来以后,人家看到躲开远了[断录]

****清净,这就是要研究了。所以呀,光是温故,很多老前辈们只想搞这个温故,我就反对。——不知新。“温故而知新”。

“敦厚以崇礼。”最后,自己个人的人格修养,要修养好,非常敦厚、厚道。“崇礼”,礼者文化的精神,礼仪、文化的精神。人类文化的精神要敦厚,做人就是要厚道。厚道并不是学笨——包含一切、包容一切。所以能有这样伟大。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是故”,所以(“是故”两个字是古文了,翻译成白话是“所以”)懂了中庸的修养,做一个国家领导人、社会的领导人、一个团体的领导人、甚至做一个家长,“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在上面地位高了,年纪大了,将来你们年轻变成老年了,也许几十年,你们坐在上面凶巴巴地,不然像这个伤风感冒那个样子,就犯这个“骄”了。到什么地位,“极高明而道中庸”,非常朴素,非常自然。朴素并不是不叫你打扮,尽管打扮,但是那些态度都是非常自然,没有傲慢之感。所以“居上不骄”。

“为下不倍。”纵然一辈子不得志,也没有自卑感。倍者,有自卑感。没有自卑感,一个人**没有自卑感。顶天立地。各人的职业不同、地位不同,**也没有关系呀!人人可为圣人,“为下不倍。”

“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讲到修养,**中庸讲这个作用。社会国家上了轨道,你的学问、文章拿出来就可以帮助了社会国家,帮助了世界。你的学问,“其言足以兴”,你的思想影响了一切。“国无道,其默足以容。”碰到乱世的时候,自己也不站起来。默是一句话不讲,含默不言。但是虽然不讲话,包容了一切、影响了一切。反正啊,出来也有影响,应该贡献的;不出来,也有影响,对世界影响。出家也罢、在家也罢,这样做到了才是一个人的完成,才够一个人,才不冤枉活了做一个人。

所以说,“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所以我们成语有个“明哲保身”。明哲保身不是叫你躲避啊!明哲保身这句话是非常积极的。明,就是明心见性、悟了道;哲,有高度的智慧处世。处乱世,不是说“明哲保身”是怕——不愿意轻易牺牲。因为自己担负着人类文化的责任,这个种子的传播的责任担负得起来。所以“其默足以容”,就不说话了。

“国有道”,社会有了道,“其言足以兴”,就站出来讲话。他说中国**这里**这里,这个**。读了一点书,明白一点问题,就乱发牢骚,乱批评,自诩好像是那个诸葛亮,我们知道三国时候我们看电视的诸葛亮,三国以后都看见诸葛亮的兄弟,都是诸葛暗。诸葛亮据说(他不是真的了),他未卜先知;诸葛暗是兄弟,是过后方知,同我一样。所以呀,不要乱发*言,**。既明且哲,要自己内明做到,明心见性,处处有道。所以孔子在《论语》上说:“国有道,危言危行;国无道,危行(行为要端正)言逊(言语要逊,含默)”,就是这样。这个不是*的话,这个就是道,不知道也就是不知道,此所谓不知道也!(我们今天到这里。)上段四校完

(下段)

我们中庸继续二十八章。现在这一章的开始,是中庸的整个的大结论。先把道体、中庸的中心精神就是“诚”,如何以诚而达道,这个已经说过了。现在而说行中庸之道,行其德。

子曰:‘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

这是一个原则。也就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做人处事,治学、行道,乃至于做事业的一个大原则。同时,由此可以了解《论语》所讲的所提到的,过去讲《孟子》所提到孔子是“圣之时者”。他说,一个人智慧不够,学问不够,“愚而好自用”,越笨的人越有自信,越觉得自己了不起。“愚而好自用”这一句话他是只讲一个原则,不过我们由这一句话观察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假设诸位青年同学加上十年读书、十年做人,慢慢去体会,社会上接触多了,才发现许多人都犯了这个错误。“愚而好自用”,越是智慧不够的人,他越认为了不起,而且决心下得也非常快,而且办法也非常多。那些办法、那些决心、那些思想,都是非常笨的。可是因为他笨,没有办法理解天下事物,非常自用,这就是愚而好自用的结果。

所以我经常引用《汉书》上批评霍光不学无术,所谓即使霍光汉代的历史划了一个时代,拯救了一个时代,创造了另一个时代,在汉朝的历史上有这样大的威风,结果史学家同一般人给他的评论还是四个字:不学无术。说他没有学问。因为没有学问啊,所以“无术”。术不是手段,处理事情、做人做事没有方法,不合章法。术就是学术,是个方法。事实上,再研究汉代当时的历史,霍光并没有那么差劲,并不是说不学无术。如果说要那个样子严格地研究的话,那么管仲也是不学无术。孔子虽然没有批评管仲那么差,但是他的话拿到汉代来讲的话,也变成不学无术。

因此我们后世经常批评一个人物,做人处事尤其处理天下国家大事错误的,经常引用是这句话——不学无术,这个人学问不够,所以处理不行。不过我近年以来发现这句话,我说不学无术还好办,最怕是不学有术,那真难办!(一笑)这是加上自己做人几十年接触到事物的结论。不学无术啊,他倒还老实些,那还是真愚笨,真愚笨好办,真小人很好办;伪君子很难对付!真君子当然好办了;真小人也好办,真小人表明了我就是小人,很好办!那大家很清楚。所以,就怕两样都不真;那么,“不学”,学问也不够,脑子很灵光,办法很多。据我所了解,我们现代二十世纪整个的社会是动乱的,不是某一个地区,不是我们台北或者台湾或者只有中国,全世界都到达了不学无术的情况,很严重!

不学无术的情况也就是孔子所说“愚而好自用”。这是,所以,《中庸》所引用这个思想,就是孔子在《易经?系传》里头讲过的,一个人志大而才疏,理想很高,尤其年轻人容易犯的,志向很高,动不动要济世救人哦!一学佛,要度众生啊!自己都度不了,度什么众生啊!这个志大而才疏,学问、能力一点都没有,光是吹牛、理想。孔子在《易经?系传》上讲了好几条(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那么所以引证,同《中庸》所讲的话,的确是孔子的思想一个路线。虽然这本书是他的孙子作,他引证的路线是的确很对。一个人愚而好自用,非常有自信,很不客观;“贱而好自专”,贫贱,贱就是说自己没有相当的实际上的权能与力量,居在下位,而个性非常强、主见非常强,好自专。这个“专”字就是包括现在主观、主见非常强。一个人假设具备了这么一条的个性,已经是这一生注定是失败。两条啊,失败上面加失败!

还有,下面还有一大堆:“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在现代的时代,可是拼命想走古代的道路。比如你们同学们有许多学佛修道,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哦!(一笑)那么有许多拼命想做什么,都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生乎现代的时间,光是怀念历史上的过去,传统文化怎么好——不错;自己对于传统文化一点基础都没有,一点心得都没有。乃至于我看到许多国文系的同学们,进了国文系以后,到现在白话文决不肯写,写的都是最古最古的古文;经常把文章寄来给我看,有许多都是硕士、博士。我打开这种文章就把它退回。当然我看得懂,我不喜欢看。你要玩这一套,我比你玩得还好。我就是告诉他:你写一篇白话的给我看看好吗?他永远写不出来。那叫做“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现在不是唐宋时代,也不是秦汉时代,你写得同韩愈、柳宗元一样的好,都没有用处。一篇文章写得好,要使人懂,你写得使人家不懂了,失去了那一个文章的作用。

经常我告诉有些同学们出去当老师,上课上得好,我很佩服,真是比我上得好!一上来,引证了许多资料,黑板一写,那就是满腹经纶都出来了。那么一下一个钟头、两个钟头,完了!那么你自己是什么?不知道。同学们也拼命抄。现在同学们比我们当年读书很乖,专抄资料。像我们以前读大学时候就站出来请老师:这个资料请你讲一下哪一部书、哪一节就好了,我自己回去会查;把你的意见讲出来。现在不然哪!抄了,大家也很喜欢了、懒得听,听完了以后,五十分钟,两次黑板一写,铃子一按,下台一鞠躬,都可以回去了。譬如这些道理、做法都是“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

在座的青年同学们还要注意,不要认为“我是没有”,个个都有,为什么?生在现在的社会上,谋生的技能、做人处事的本事、现代知识,一点都不会。同我一样,冷气机坏了、电灯坏了,怎么修理?只好站在那里。看见电线着火:哎哟!怎么得了!依旧也不晓得打。这都是同样的,这是落伍。书读坏了。现在很多,大家要反省,不要认为我是没有反古的思想就对了;也等于是 “生乎今之世”,不能做现代一个人,不能活在现代一个社会,就是“反古之道”。违背了现代的潮流,而想走旧路子。

那么历史上反古之道,我们看两个读书人,一个是汉朝的王莽,王莽篡汉。在座同学们对历史要多注意啊!读历史读到大学,读一部《古史概论》那是不够的呀!那只能说你晓得历史是这么一件事了,有一个架子,等于盖房子打了一个图样给你看。那个历史的课本等等不是概论,那个房子的图样不是房子啊!必须要真正去研究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