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10、盟会要


【本篇题解】本篇论述了《春秋》之所以详细记载天下祸患的原因。圣人的心意虽然难解,但是很看重扫除天下的祸患,《春秋》广圣人之意而遍记天下的祸患,意欲“除天下之患",这样人心就会向善,清廉的教化就会流行,王道就会施行,礼乐也会兴盛。《春秋》广圣人之意建立道义、褒贬人事,从而达到匡正世俗流弊的目的。

至意虽难喻,盖圣人者贵除天下之患。贵除天下之患,故《春秋》重,而书天下之患遍矣。以为本于见天下之所以致患,其意欲以除天下之患,何谓哉?天下者无患,然后性可善;性可善,然后清廉之(1)化流;清廉之化流,然后王举道。礼乐兴,其心在此矣。《传》曰:诸侯相聚而盟。君子修国(2)曰:此将率为也哉。是以君子以天下为忧也,患乃至于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细恶不绝之所致也。(3)辞已喻矣,故曰:立义以明尊卑之分,强干弱枝以明大小之职;别嫌疑之行,以明正世之义;采摭(4)托意,以矫失礼。善无小而举不,恶无小而不去,以纯其美。别贤不肖以明其尊。亲近以来远,因其国而容天下,名伦等物不失其理。公心以是非,赏善诛恶而王泽洽(5),始于除患,正一而万物备。故曰大矣哉其号,两言(6)而管天下。此之谓也。

【注释】 (1)化:风化,风气。(2)君子修国曰:应为“君了曰:此将率为修国也哉。”意思是,君子认为:这是要率众修治自己的国家。(3)辞:指除患之辞,是铲除祸患的思想。(4)摭:拾取。(5)洽:遍及,普遍。(6)两言:指“褒贬”二字。

【译文】 内心深处的想法虽然难于说清,圣人是把铲除天下祸患放在重要位置。看重铲除天下祸患,所以《春秋》重视,并记载天下的祸患很普遍。以为将表现天下招致祸患的原因作为根本,其实它的本意原来是铲除天下的祸患,这是为什么?天下没有祸患,然后人的本性就可从善;人性是善的,然后清廉的风气才流行;清廉的风气流行,之后君王的仁义之道才能实行。礼乐流行,人们的思想就都会尊崇礼乐。《公羊传》说:诸侯聚会盟誓。君子认为:这是要率众修治自己的国家。所以君子把天下的事当作自己的忧虑,祸患竟然达到杀死国君的事件三十六件,灭亡国家的事五十二件,这是小的恶行不断出现导致的结果。铲除祸患的思想已经表达清楚了,所以说:确立正义以便使尊卑的分别明显,使树干强大使树枝弱小以便使上下的职责明显;区分嫌疑的行为,以便使社会风气端正;采取古人的行事原则寄托自己的理想,以便纠正失礼的行为。善事不因其小就不去做,恶事不因其小就不抛弃,以便使美德更纯洁。区别贤能和不贤能,以便使位尊者更显明。亲近身边的人以便让远方的人前来,借着自己的国家,容纳整个天下,名声有顺序、事物有差别,不失固有的秩序。用是非标准使思想公正,奖赏善良批评丑恶,君王的恩泽就普遍,从铲除祸患开始,从这一类事端正起始,所有事就会完备。所以说名号的作用巨大呀!褒贬两个字就可以理顺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