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与西施》第26章 太湖·风韵


范蠡、西施忙中有暇,摇着新打造出来的扁舟,西出犊山门,进入太湖。今日不打鱼,不网虾,只想在太湖上玩个痛快。

太湖水发源于茅山、天目山,经吴淞江、黄浦江注入东海。

太湖辽阔雄浑,烟波浩渺,峰峦隐现,气象万千,号称“吴中胜地”。

范蠡、西施一出犊山门,觉得豁然开朗,远远看到,在茫茫水域中,大箕山、小箕山和湖中三山鼎足而立,山水萦绕。太湖东南部是十二渚,还有乌云、蟑、龙王、右塘、大浮、宝界、充山、鹿顶、南犊等山峰。太湖西部称“湖西十八湾”,有闾江、鸡笼、莲花、石埠、青龙等山峰。两者会合处的大箕山、小箕山、后湾、北犊等山,山峦连绵起伏,拱抱着太湖湖面,形成一个逐步展开的、由北向南的袋形大水湾,包孕着中犊、三山、马山、拖山、椒山等大小岛屿,散布在浩荡青波之中。在拖山、马山以南,还有更大的外太湖,那是烟波浩渺、无边无际的湖域。

这些山山水水组成了山外有山、湖申有湖,层次分明、色彩绚丽的画图,使人从收放开合中欣赏到大自然的美丽。沿湖一带,山水萦绕,岛屿、礁石、幽谷、水湾、汀矶,各具异趣,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映……

范蠡和西施过去都顾不上领略太湖胜景,如今他们肩上卸下了重担,看着这美丽如画的太湖风景,着迷、沉醉。西施在越宫中习练过琴棋书画,面对这山水风光,又使她触景生情,蠢蠢欲动。船上没有笔,也没有画版,她就将自己的构思默记于心中,待回家之后再补画。

他们欣赏着、构思着,随风荡漾的小船飘流到鼋头渚。这是太湖风景的集中点之一,早有“劈下泰华”、“天开峭壁”、“源头一勺”等大字刻于石上,并有诗人刻于绝壁:

咸池五车直下注,
峨眉岳岱潜相通。
乾坤上下浮元气,
郡国周遭护诸官。
岩穴会因仙迹幻,
鱼龙不助霸图雄。
拟把玄圭献天子,
再看文命告神功。
渚势欲吞吴,
吴流归旧湖。
天浮一鼋出,
山挟万龙趋。
浪急悬崖动,
风颠系艇孤。
持竿堪此地,
鱼钩本吾徒。

范蠡欣赏着这名诗佳句,心中洋溢着诗情画意。他久居官场,把旧有诗歌素养几乎丢却得一干二净,很题写几句诗,然而有了下旬,没有上句,总不成篇。他感到惭愧,更感到遗憾。

到鼋头渚,范蠡、西施舍舟登上鼋头渚。这是“湖东十二渚”、“湖西十八湾”的分界处。鼋头渚刻石上镌刻着鼋头渚名字的缘起:

充山之下,有曹湾,水面激溅,山根尽出,嵯岈苍老,绵亘数十丈许。更有一巨石,直瞰湖中,如鼋头状,因呼之为鼋头渚。

西施读到此文,不禁向范蠡:“蠡哥,这么好的地方,怎么叫这么个怪名字?”

范蠡答道:“渚者,三面环水的小陆地也。这块小陆地,似鼋之头,故名鼋头渚。”

“鼋是什么东西?”

“中国古代神话书上有载;鼋是龙和鳖所生的长子,所以是龙头龟身。鼋与鳖的区别是:鳖的重量最重只有三、四斤,而鼋的重量可超过一百斤;鳖吻长而尖,鼋却无尖吻;鼋又叫癞头鼋,缘由是鼋头部散生犹状突起,鳖的头部却是光滑的;鳖的外形呈扁园,鼋的外形却是正园。因为鼋比较少见,所以中国古代一直尊鼋为神物。”

“还有这么多名堂?”

“博览群书,无一不得。”

他们站在鼋头渚至高点,向南跳望,可以充分感受太湖的辽阔、雄浑、茫茫无际,又可见湖中三山,似隐似现。湖中三山为屏,挡住了风浪,太湖显得格外宁静。远峰近水,波光粼粼,山重水复,气象万千。真有“瑶台倒映参差树,玉镜屏开远近山”的意境,更有“天浮一鼋出,山挟万龙趋”的诗意。

面对此情此景,范蠡浮想联翩,感慨万端。他想起当年椒山之战,要不是我和文种挺身而出,扶勾践一把,勾践早已是九泉之下冤魂游鬼了。扶了他,帮了他,他挺起腰来了,手中却举起了杀人的力剑,要置恩人、忠臣于死命。这难道就是历史?歪歪邪邪刻着“吃人”二字的历史?历史难道就是以强凌弱、以上压下、弱肉强食?

范蠡还弄不清这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问题,但几十年他耳闻目睹的许多事实,使他迷惑不解,陷入困屯、迷罔。

范蠡与西施驾小舟沿湖东岸而进,见到一个奇峰怪石半环着的一个天然大水清,在绝壁悬崖上刻有“横云”和“色孕吴越”六个大字。

西施又不明白了:“这么个小地方如何色孕吴越呢?”

范蠡微微笑曰:“形容太湖气魄恢宏,跨越吴越两国的疆域。太湖之水又灌溉了吴越两国的土地,使吴越两国人民受益非浅。太湖像伟大的母亲,以自己的乳汁,哺育了吴越儿女。”

“这倒有点意思。这‘横云’又指什么呢?”

“横云,是说从湖中远处回望鼋头渚,只见上下茫茫苍苍,水天一色,这一带湖岸好似半空中的一抹彩云,在轻轻飘移。这是富有诗意的命名。”

“为什么你对哪个景点都能做出解释呢?”

“一靠读书,书中知识无限,开卷有益,只要读,你就会有收获;二者要观察,要思考,光观察,流于走马观花,看个热闹,加之以思考,才能将观察所得深化一步,体会出景点的韵味。”

“你已经不像将军、相国,而像描画山水的丹青师和吟诗为赋的文人墨客了。”

“我要不是打仗,不是经营社稷,说不定会成为丹青手、教师、或者伯牙之类的琴师。但命运安排我走了这条路,我也只能恭手就范。”

一叶扁舟,沿湖岸继续东行,弃舟登充山至高点,这是观看“鼋诸春涛”的最佳处:湖中七十二峰犹如朵朵金碧芙蓉,点缀一泓清波之中,组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卷。太湖七十二峰,取意于七十二洞天福地,喻意有仙山福地在此。而实际上七十二峰是天目山绵延至宜兴一带伸入太湖,成为湖中诸岛的。在这里,范蠡和西施再一次看到马迹山、拖山、大矶、小矶、东鸭、西鸭、中犊山。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这天,晴空万里,天上没一丝云朵,太湖宁静淡泊,万顷金沤。西施又在构思新的画面了。

范蠡说:“施妹,今日所见,乃是太湖的第一副面孔。”

西施曰:“太湖难道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范蠡:“现在是晴天,如果是雨天,就截然不同:烟波浩淼,奋影空朦,似隐似现,似有若无。风起去涌之时,黛浪奔腾,水天相连,轻烟漫舞,变幻无穷。”

“我想画一幅“鼋渚春涛”的画,画它的晴天好,还是雨天,还是风起云涌的天气更为合适?”

“这里居高临下,春夏秋冬,早中晚,雨阴晴,景色各异,真是‘浪涛与松涛齐鸣,碧水共长天一色’。就看你做画时的心情如何,景随情定,景以情移,情是画中之魂。”

“你又是丹青的行家。”

“触类旁通而已。”

“蠡哥,这么好的地方,何不打发一下情怀?”

范蠡沉吟片刻之后,抑扬顿挫诵道:

我歌湖山妹莫讥,巢许夔龙谁是非,秋风萧萧吹客衣,嗟今之人胡不归?具区之上,兰榜荆扉,青猿屡啸,白鹭群飞。峰峦映兮潭岛,水溶溶兮烟靠。心无忧乐,道行无回。白云与之俱,卷舒随天机。平分四时,孰知其春秋兮?但见花香与草胖,海日欲瞑,鸟倦人稀,有酒盈击,稻熟鱼肥。颓然一卧,露下渔矶,地询美而非远,嗟今之人胡不归!

“蠡哥,我欣赏这几句:‘花香与草腓,海日欲瞑,鸟倦人稀,有酒盈缶,稻熟鱼肥。’但不同意‘嗟今之人胡不归’的慨叹。大丈夫四海为家,为何有思乡之念?”

“吾本思乡之情,不知为何,忽发此吟?”

“下山登船,继续前行吧!”

前面到了一勺泉。范蠡给西施讲了关于一勺泉的传说: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英俊而厚道的后生,他上山打柴从此地经过,见二位老翁于树荫下对奕。年轻后生手拄扁提站在旁边看热闹。不说话,只在心里暗暗为奕人着急。二位老人对这个后生,看而不语,能如此沉得住气十分赞赏。其中一位老人见后生腰间挂着一个水葫芦,显然他是为上山吹柴口渴时饮用的。这位老者,只顾厮杀,忘了备茶。他七窃生烟,口渴欲饮,又不忍离座,便向后生求援道:“能给我点水喝吗?”后生毫不犹豫,把水葫芦解下来,递给老人家。老人家也不客气,提出水葫芦,一饮而尽。老人家见后生,只顾观棋,连看都没看老人一眼。老人家向后生道:“年轻人,我实在太渴了,把你一葫芦水喝光了,你上山砍柴用什么解渴?”后生不在乎道:“山上野果有的是,不碍事。”老人家为后生的慷慨解囊而感动,就用手杖在地上一捣,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喝你一壶水,送你一勺泉。”说罢,二位老者,瞬间消踪匿迹。后生吓了一跳,往地上一看,就在老人手杖捣的地方,果然一股清泉冒出来。

传说此泉是天赐良泉,他的源头在天目山,源远流长,终年不断。此乃“有源之水聚而为一勺,散而为三万六千顷。”此泉虽小,泉水不多,然而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水涝之年不增多,干旱之年不减少。后生从此,每天上山打柴,皆饮此水,身体健康,很少得病,百年之后,无疾而终。广福寺和其他寺院的和尚,都饮用此泉之水,从未枯竭过。

“这一勺泉,倒像是蠡哥给越国人留下的恩惠,世世代代永不断绝。”

“不敢当,不敢当!范蠡对越国究竟是有功绩,还是有罪过,这只能让后人去评说。”

“至少大哥对小妹的恩情,小妹终生不忘!”

“大哥把小妹送往吴宫,小妹不怪罪大哥,大哥就感恩戴德了,恩情就谈不上了。”

“谬哉!大哥。小妹吴国之行,是为越国黎民,也为江山社稷,不单单是为勾践。后人不会忘记我,也会怀念我的,大哥不必内疚。至于勾践,如此伤天害理,背信弃义,后人也会看得一清二楚的。”

“小妹说得有道理,小妹能这样想,大哥感到自慰。”

在一勺泉附近,还有个秋叶洞。上有一石板小桥,下有一溪,溯溪而上,有一石砌门洞,题书“秋叶洞”。

范蠡又给西施讲述了关于秋叶洞的一个美妙而动听的故事:

上古时候,无锡有个家富万贯的财主,他不羡慕别人的家财,也不垂涎别人家的美色,只恨自己家族中没有在朝廷中作官为宦者,在权势上逊他人一筹。于是,他在有生之年,决心补偿这种遗憾。他瞄准了一家作官的公子,要把自己最漂亮的三女儿柳秋叶,配给这官宦人家公子为妻。秋叶适逢二八妙龄,出落得一朵鲜花似的。虽说当时,已视“父母之命,媒的之言”为天经地义,然而秋叶自幼熟读诗书,又浏览了一些杂书,早已移了性情,乱了方寸。秋叶姑娘的心中已涌现出了一个青梅竹马的意中人。早时两小无猜,渐大情窦已开,两人私定终身。

当家父找到秋叶谈及婚嫁之事时,秋叶坦诚一告,家父如雷轰顶,执意不许;而秋叶心定如铁,誓死不嫁。家父不顾秋叶意愿,偷偷策划于密室。因为这是他在仕途上求得平步青云的最理想的一着棋,不会因为顾及一个小小女子的心愿而放弃,尤其是爱情之说,对他来说是无稽之谈。秋叶却想追求“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式的爱情,而竭力反对那种母牛配公牛的婚姻,所以她对父亲的意愿深恶痛绝,宁死不从。

秋叶愁锁眉头,茶饭无心。一日,她走出家门,想到湖光山色的太湖散散心。不知不觉,她来到鼋头渚之东,蓦然见充山脚下,太湖岸边有一流淌小溪,自山上潺潺而下,落英飘叶纷纷坠子溪中,顺流而下,注入太湖。秋叶聪慧过人,触景生情:吾名秋叶,豆蔻年华,遭此劫难,亦如落叶一般。难道这是天意铸定了我的命运?太湖就是我的归宿?瞻念前景,不寒而栗,纵身一跃,跳入溪中,顺流而下,很快涌入茫茫太湖……

秋叶之父,万万没想到,小小秋叶,竟如此决绝,以掌击头,直骂自己昏聩至极,后悔莫及。他为纪念自己心爱的女儿,追悔自己无法弥补的一个错误,在清溪之上,石砌斗拱,上书“秋叶洞”三字。

“故事很动人,催人泪下。庆幸我没有遇到秋叶父亲那样的父亲,所以今天才得与蠡哥自由自在,泛舟太湖。”

“小妹聪明,既会联想,又会望天生意。”

“我饿了,想吃,也想喝。”

范蠡拿出食袋,米团、烤饼、炸鱼,还有从一勺泉里汇来的水。都递给西施。范蠡把小船摇到蔽荫处,放下船桨,和西施美餐一顿。这时候,太阳当头,他们微闭双眼,小憩一时。

范蠡、西施在小憩之后,依然驾舟前行,到了鹿顶山脚下,他们再次舍舟登山。

太湖佳绝处,莫过于鼋头渚,而鼋头渚之胜,则在鹿顶山。未登其巅,安知三万六千顷之浩森?谁窥七十二峰之隐约?以其陡高96米有余,遂为七十二峰之冠。

范蠡诗性有发,低吟道:

浩森烟波三万六尽收眼底,

漂渺翠微七十二默数胸中。

遥望翠岫列屏,

俯瞰林壑之幽美,

临水喜鹭鸥之逐白帆,

登山得兰桂之扑青衿。

范蠡和西施至鹿顶之巅,环顾四周,方知“四时有景,八方入画”的道理。四时有景则是:暮春山花烂漫,盛夏浓荫覆郁,深秋万山红遍,隆冬青松映雪。八方入画则是:八个角度八个景向,八组画面——四面有景皆入画,一年无时不看花。

范蠡给西施讲述了关于鹿顶的传说:

鹿顶山,原有一头仙鹿,传说它是南极仙翁的坐骑,由于触犯了天条,被仙翁一记耳光打下了云头,又由于仙翁在盛怒之下用力过猛,使鹿顶陷入五个手指痕,在手指的两边和中间挤出六个小包。这鹿在降临几间时,看中了景色秀丽、水草丰美的太湖之滨,便在湖边化成一座美丽的山峰——鹿顶山。头上的六个小包,也就变成了六个山顶。

西施听完范蠡讲述,不揣冒昧,吟一首五言律:

雨洗春泥软,
山高兴转孤。
振衣临绝顶,
抚掌望平湖。
尘雾遥迷楚,
烟光直过吴。
乾坤万里阔,
万泣鹿生途。

“好一个‘不泣鹿生途’,这是诗眼。鹿有鹿的命运,人有人的生途,不必因鹿而忧人,也不必因人而忧鹿。看开了,前途无限阔;退二步,天高地远。”范蠡由西施之诗而引发人生道理。

下了鹿顶山,范蠡、西施再次登舟,调转船头,直奔湖中三山而去。西施看着范蠡摇橹不内行,左右用力不匀,船东偏西歪,不能直行。她吃饱了,喝足了,来了兴致,接过双橹熟练而轻快地向三山摇去。

在鼋头渚南是梅梁湖。其中,如果以东翼的“湖东十二渚”之一大浮渚和西翼的“湖西十八湾”之一头湾,这两个遥相呼应的景点之间的连线为前界,划出鼋头渚前的一个水域,那么三山大体上在这个水湾的中心,又成为湾内各点视野的焦点,并为湾内各点创立了中景。因此,三山不仅处于犊山峡前小水湾的视轴上,而且又处于全区中心部位的水面中心,给湖面水景平添了不少风韵。

范蠡、西施靠近了三山,方才得知,本非三山,而是四山;东鸭、西鸭、大矶、小矶。如果站在鼋头渚南望,只见东鸭、西鸭浮于两端,大矶、小矶叠在一起,看到的只是三个山,所以叫三山。

东鸭、西鸭,如二凫相向,大矶、小矶,似断苦连。它们前后参差,高低错落,随着水湾之内各点视角的转移,而产生景观上的千变万化;又随着天气的变换而若即若离,若浮若沉,若隐若现。三山体量虽小,但与周围湖面的比例却能恰如其分。如蚌孕明珠,如翠螺置于玉盘,如山水盆景。置身其上,四周翠岚,风光无限。

三山以孤见奇,以小见胜,构成独特的风景点。

过三山南望,水面更加宽阔,前方一群峰峦,——巍峨的马山矗立湖心,与三山适成鲜明的对比,又像屏障,水面与天际线到那里突然停止,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三山构成没有仙人的仙境。

这次西施向范蠡讲述三山的故事。是她与邻居伯庸的夫人平时聊天时讲述给她的,现在她转述给范蠡听:

太湖三山原本山阳县所在地。县令骄横残暴,把山阳城搞得乌烟瘴气。由于烟气上冒,污染了天庭环境,玉皇大帝非常生气,旨令太白金星下凡,查找污染天庭的原因,并准备发大水淹没那个地方。太白金星很快找到了山阳县城,正是冒出烟气的地方。正想返回天庭交差,但转念一想,这山阳县城内是否有好人呢?不能不分好坏一概淹死啊!便装扮成一个老人到城边去仔细观察,发现一个后生,天天从一勺泉经过,上山打柴,奉养老母,便决定拯救这母子二人。他对后生说:。如果东门外庙前的狮子眼中出血,山阳城就要淹没了,你赶快背着母亲逃走。从此,这孩子每天上山时都到庙前看一次石狮子。后来屠夫知道了这件事,便想跟这小后生开一个玩笑,夜里把猪血涂在眼里。第二天,那后生一见石狮子眼里出了血,立即边跑边叫:“石狮子眼里出血了!山阳城要沉落了!大家赶快逃命啊!”后生奔回家,背起母亲就走,洪水紧跟涌来,淹没了山阳城。后生背着母亲跑啊跑,实在跑不动了,就在一个高处停下来,洪水也到此为止。这个高处,就是鼋头渚。

山阳城被淹,坏人都淹死了,好人没淹死,却在大水中大哭小叫,甚为凄惨。这凄惨的喊声,传到东海龙宫,龙王听到,立刻派龟丞相去解救山阳县城的好人。龟从龙宫刚露出太湖水面,呼喊救命的好人纷纷爬上了龟背。龟不忍把这些好人淹死,就定在这里,成了龟山。从远处看湖中三山,确像一龟浮出水面。

范蠡听完西施讲的湖中三山的故事,感慨大白金星和龙王尚能分辨是非曲直,主动保护好人,使之不受伤害;而夫差和狗践却不辨忠奸,胡作非为,残害生灵。有感于此,他吟诗一首:

岛屿纵横一镜中,
湿银盘柴浸芙蓉。
谁能胸贮三万顷,
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远洪涛翻日月,
春寒泽国隐龟龙。
中流仿佛闻鸡犬,
何处堪追泰伯踪。

范蠡吟完诗,蓦然觉得不远方有一小船,在悄悄跟踪,他轻轻触了一下西施,用眼色指了指小船。西施会意,双手摇橹,用极快的速度,返回鼋头渚,通过清岭门,转回五里湖。远远看到,后面追踪的小船上的人,还在指指点点。

回到五里湖住处,钱伯府大哥正接待前来找范蠡的三位客人。钱大哥叫范蠡去钱家院,范蠡一看是风胡子、杨来金、陈虎。范蠡一看,上前把三个人紧紧抱在怀里,泪流满面,一句话说不出来。

钱大哥又去悄悄把西施叫来,西施和风胡子、杨来金都熟悉,只是对陈虎稍显生疏,经范蠡一介绍,也认识了。

“蠡哥、施姐,我们都想死你们了!”

“我们何尝又不思念你们啊!”

“不管怎么说,这次找到你们,要么你们回去,要么你们走到哪儿,我们跟到哪儿。这次可把我们找苦了。”

“也不瞒你们说,这地方不能继续住下去了,必须马上转移。”

钱大哥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

范蠡说:“今天我们在太湖三山游玩,发现一个可疑船只,始终在盯着我们。从什么时候跟上的,我们不太清楚,在三山时,跟我们的小船总是保持一定距离,船上人还指指点点。不像百姓,倒像是官府差役。吴已灭亡,肯定是越王派人跟踪追来的。”

来金、陈虎齐说:“好,送货上门,先把这两个人收拾掉,然后再找狗贱算总账!”

“是,蠡哥,不能再退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吧!”

“我对你们说过了,要收拾狗贱不会等到今天,在朝廷时,来个宫廷政变,易如翻掌,他没有还手之力;就是现在,啸聚兵马,杀进越宫,也不是难事。但是,我不想那么做,坏了我前半生的名声,人家会以为我范蠡,从楚之越,就是为了篡权,当越王。岂不冤枉死我也!”

“大哥,事到如今,步步退让也不是办法啊!”

“现在还不是穷途末路。吴国是狗贱的势力范围,再向北,到定陶去,那里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

“那好,风胡子大哥送你们上路,我们俩断后。”

范蠡、西施与钱伯庸一家告别。范蠡说:“我们夫妇在此落脚,多亏钱兄一家照顾,范蠡命乘运蹇,难以立足,只好另投他处。几间破草房,所养鱼、鳖,所种竹子,统统归钱大哥所有,字据已写,请钱大哥收起。”

“范蠡兄弟,开始我不了解你,还骂过你。话才说开不久,你们又要走了。房子、鱼池我给你们保存着,什么时候再来,什么时候再交给你。”

范蠡与西施又草草与四邻八舍告别,不敢惊动太大,连夜离开五里湖。北出梁溪河,入长江,再向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直奔微山湖、万福河,准备定居万福河流域的定陶,范蠡易名鸱夷子皮,西施易名席市。风胡子按照冯大光、蔡大毛等在仰止客栈的决定,执意随范蠡、西施前往,范蠡怎么劝说也没有用。

商定了撤走路线,来金与陈虎留下来,暂时住在范蠡旧居,一应食宿,由钱大哥照应。

杨来金穿上范蠡留下的服装,头发也梳成范蠡模样;陈虎比来金稍苗条些,只能委屈他扮演西施了。

钱大哥已明白他们留下来的真实意图,让自己儿女在范蠡房子周围放哨,发现可疑之人,立即报告来金和陈虎。

果然不出所料,两天之后,有两个面生的人,不断在范蠡住房周围游弋,还向别的人家打听范蠡情况。钱大哥与四邻八舍通气,就伴说,范蠡西施仍住在这里。

接到这个信息,来金与陈虎商议:不能在住地动手,因为那样会给好心的钱大哥及邻里造成灾难;最好是把他们诱进太湖,搞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次日早饭后,来金和陈虎仍扮成范蠡、西施模样,陈虎脸上还着意涂上脂粉,远远看去,与西施无异。

他们摇橹从五里湖出发,还在船里放了两块大石头和两条绳子。钱大哥不解其意,也照办了。

出五里湖,从犊山’门,进入太湖。刚出五里湖,就一只小船不远不近跟上来,你快他快,你慢他亦慢,总是保持一定距离,让你既看得见,又甩不掉。

来金与陈虎故意与跟踪者逗乐,一会儿摇得飞快,找到一个隐蔽之处躲起来;一会儿又摇得很慢,几乎停下来,随风荡漾。弄得跟踪者气喘吁吁,汗流浃背。这叫先乏其力。

来金与陈虎摇着船到处乱跑,没一定方向,跟踪者怕丢了目标,也只能跟着到处乱转。越是接近中午,跑得越欢。不让其休息、喘气,这叫劳其神。来金和陈虎边摇边吃,吃饱喝足,跟踪者却没有吃喝的时间,一看见他们开包要吃要喝,就拼命把他们甩得远远的。这叫饿其体。

等把盯稍人折腾够了,接近动手的时候了,时已过午,赤日炎炎,他们以最快速度向湖中三山飞去,一下子转到山后,来金和陈虎脱下服装,口咬匕首,潜入水中。待跟踪之船,刚绕过三山,气还没喘过来,船底朝天,二人滚入太湖,接着一把匕首刺入前胸,一把匕首扎入后背。不要几分钟,两个人不出一口气,漂尸太湖了。

来金和陈虎从水中推着翻了船,在三山靠岸,把自己船上的大石头和绳子拿来,把两具死尸和大石头死死捆在跟踪船的舱里,让舱里灌上水,眼看着船和死尸慢慢沉入湖底。水面上的血,已随着湖水飘落而四散开去。

中午天热,渔民和游人都找凉快地方休息去了,他们在湖中三山背后,远近没有一个人看见。这两个野鬼游魂,只能等多少年后的考古者去发掘吧。

一切收拾完毕,他俩把手洗净,到三山的树荫下,把剩下的食物打扫干净,然后摇上小船,悠哉悠哉,返回五里湖。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白天太阳照样东出西落,晚上月亮借太阳的余光照耀太湖,渔民唱着渔歌在太湖上飘荡,谁也不会想到,三山背后的湖底,沉落着一条船和两具死尸。还说不定,喜欢沉底的鲶鱼等正围着两具臭烂死尸美餐呢!

回到五里湖住处,向钱大哥粗略介绍了一下情况,打点行装,告辞钱大哥一家,照预定路线,匆匆追赶范蠡、西施和风胡子。差了三天的路程,日夜兼程,也得六天赶上。不知他们路上顺利不顺利?知道有两人断后,估计他们不会死命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