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孙中山》12.8 气势磅礴的中山陵


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下的中山陵雄伟磅礴,它透出了天地问之灵气,衬托出一代伟人的豪迈气概……

中山陵墓地是谁选择的?是谁设计的?建筑怎样?“奉安大典”怎样举行的?下文将如实回答你。

中山陵的墓地实际上是由孙中山自己选择的。

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于4月贝日偕胡汉民、郭汉章等人前往紫金山打猎。他们一行先游了明孝陵,然后转到半山寺土地庙。在此,孙中山举目四眺,但见群山赳赳,绿水索绕,他指着前面的方山和秦淮河对胡汉民、郭汉章说:

“你们看,这里的地势比明孝陵还要好,有山有水,气象雄伟,我真不懂明太祖当时为什么不葬在这里?”

随后微笑着说:“我将来死了,能葬在这里,那就好了。”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不久,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总理葬事筹备委员会”。委员会根据孙中山先生生前的愿望,决定将陵墓建筑在南京东郊钟山南麓。陵园设计方案采取征选方式确定。他们从中外建筑师应征的30多份图案中,选中了山东青年建筑师吕直彦的设计方案,并被聘为建筑工程师。

中山陵于1926年1月15日破土动工,历时3年,于1929年春基本完成。

陵园建筑在钟山南麓的缓坡上,呈钟形。以南北为中轴线,大致分南北两部:南部包括石牌坊、墓道;北部包括陵门、碑亭、石阶。平台、祭堂、墓室等。墓室直径16米,高10米,圆顶为穹隆状。地面中部为大理石塘,正中筑长方形墓穴,是灵棕奉安处,围有环形石栏,以备瞻仰。室外砌有环形围墙,外铺草地,并植玉兰、梅等花木。墓门外是祭堂,宽27米,深22米,高26米,是重檐歇山式。堂内立有12根黑色花岗石圆柱。护壁则采用黑色大理石,石上刻着中山先生白色大理石像,端坐平视,神态安详。祭台外是太平台,宽135米,深30米,台两端并筑华表二座,擎柱刻古式花纹。平台尽处是宽大的石阶,共290级。石阶之下是碑亭,亭内在龟跌上立8米高的石碑,上刻“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18年6月丨日”。在碑亭之处是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蓝玻璃单檐歇山顶,用花岗石砌成无梁殿式样。正中拱门楣上刻着中山先生手书“天下为公”四个金光大字。陵墓的人口是一座三间三楼的石牌坊,悬挂着中山先生手书“博爱”横匾一方。在石坊与陵门之间,是缓长坡道,循此直达陵门。陵园外观具有我国古代建筑传统格式,色调淳朴,装饰简洁,气势壮观,规模宏伟,别创新格,又有大面积植树铺草陪衬,象征着先生一生功绩不朽,浩然正气。陵园东邻灵谷寺,西毗明孝陵,各距一公里,其间有道路相连,三区名胜联为一体。陵园面积是4.6万亩,先后施工6年,直至1931年10月才全部竣工,所用经费按当时币值算共400余万兀。

1929年1月18日,南京政府成立了“总理奉安委员会”,蒋介石为主任。

5月7日,通电全国,自5月26日至6月1日,全国一律下旗志哀。

5月10日,由南京开出迎榇专列,21.日到达北平。北平的移灵仪式共搞了4天,不仅出动了陆军、骑兵、空军,而且几乎倾北平全城之众参加祭灵、送灵仪式。25日夜,灵枢在30多万人的护送下,从香山抬往前门车站,步行近15个小时。两次鸣礼炮101响。到5月26日,下午3时15分才将灵枢运上专列。4点35分,专列在全市工厂的汽笛声及礼炮声中徐徐开启。从北平到南京,沿途各站,都要举行盛大的接送仪式。车到安徽蚌埠,蒋介石夫妇乘专列到此恭迎。然后,蒋介石的专列为先导,开往浦口。

28日上午10时,灵车抵浦口,国民党中央出动陆海空三军,南京政府的大小官员及市民,倾城而出,在奉安总干事孔祥熙的指导下,将灵枢移过长江,送至中央党部大厅。然后是三天公祭,蒋介石亲自守灵。

6月1日是安葬日。奉安大典从午夜2时开始。先在中央党部举行起棺仪式,然后,灵枢经过中央大道,沿途搭有20余座牌楼,以松柏树枝、青白布铺地。全市万人空巷参加葬礼,送中山陵。上午10点15分油蒋介石主祭,举行安葬典礼。

报纸、电台,天天报道奉安盛况。大量发行各种纪念书刊。在这一系列活动中,蒋介石成了主要角色。为了扩大影响,蒋介石还特地请旅居欧洲的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回国参加奉安大典。

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第三次下野。1月22日,蒋氏父子乘飞机回家乡探望。在动身的前几天,蒋介石在儿子经国的陪同下拜谒了中山陵。他走到陵墓前,恭恭敬敬地向孙中山白色雕像三鞠躬,然后带着一种惜别的神情回到车里,向首都南京方向投去最后一瞥。

南京解放后,中山陵全部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人都曾来此谒陵瞻仰。1961年,中山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中山陵已成为国内外同胞和国际友人缅怀孙中山先生丰功伟绩的纪念场所,也成了驰名于世的游览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