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大传》15章 东南归降


同在其他战场一样,清军在东南战场进剿不力,跟耿精忠叛军的激战反复进行,呈现出相持不下的拉锯状态。平定王辅臣的陕甘叛乱后,这里却仍在继续交战,一时胜负难分,争夺十分激烈。

耿精忠叛变,把整个福建据为己有,进而分三路出兵;以总兵曾养性出东路,攻击浙江,陷温州、台州、处州等地;以总兵白显忠出西路,进攻江西,陷广信、建昌、饶州等地;

以藩属部统马九玉出仙霞岭(今仍名,地界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汇处),进攻浙江金华、衢州,并联络严州、徽州“土寇”,以壮声势。耿精忠的战略意图是,占领江西,跟吴三桂的湖南叛军连成一片;占领浙江;领有东南沿海地带,据长江下游地区,跟三桂所据长江中游成掎角之势。

圣祖最担心耿部叛军窜入江西、浙江,与三桂合军,势难剿除。鉴于清军进攻不足,他先采取守势,派遣重兵严守各战略要地,堵御耿军,使之不得入江、浙。他急命“平南将军”都统贝子赖塔赴浙江、“定南将军”希尔根赴江西,另以杭州、镇江水师分防海口,阻断耿军北进与西进之路。随后,又命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贝子傅喇塔为“宁海将军”,赴浙江,共同防剿耿军。

从耿精忠于康熙十三年三月叛变,至年底,连续攻占了江浙二十余城。清援兵陆续赶来,分占南昌、杭州、衢州、吉安、袁州、九江、金华、广信、饶州、建昌、萍乡等各战略要地。双方在这些据点及附近地区展开争夺战,次数之多,规模之大,远远胜过西北战场。双方各有胜负,损失相当。清军没能阻止住耿军进入江、浙,但却有效地阻挡住了它的猛烈进攻,使之最终没能进入湖南省境。吴三桂占领联结江西与湖南的江西省境的萍乡、吉安等要地,也没能达到与耿军汇合的目的。

进入康熙十四年,也就是耿叛变的第二年,清与耿军的交战,有增无减,更激烈的战斗则集中在若干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据点附近反复进行。还在年前,圣祖已命令大将军康亲王杰书、将军希尔根分别由浙江、江西“作速进剿闽境”,命平南王尚可喜派部队克复潮州后,即发兵救援困守在漳浦的海澄公黄芳度。黄正受到台湾郑经的侍卫赵得胜的攻击。《清圣祖实录》,卷51,21~22页。圣祖为防止郑氏在大陆立足,决定必须尽快平定福建。

清军摆出了直捣福建的态势,除了坚守要地,已开始主动出击,目标是收复江浙失地。

在江西:

吉安为一战略之地,耿军一直没有放弃对它的进攻。该郡万安县(今仍名),是“赣南水陆咽喉之地,贼寇出没靡常。”康熙十四年正月,清军败叛军于西塘,又败之于诏口罗塘湾。《清圣祖实录》,卷52,9页。

二月间,清南赣总兵官刘进宝在黄土关,横岭两处击败耿军,恢复龙泉县(遂川);《清圣祖实录》,卷53,11页。其郡赣州,为耿军固守,清游击李天桂等分兵,在黄潭地方夹剿,斩杀2 000余人、头领2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3,15页。

四月间,招抚奉新(今仍名)、都昌、冷口、南湖、西湖等地耿军头目91人,兵19 800余;《清圣祖实录》,卷54,1~2页。招抚赣南宝石寨叛军17 90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4,4页。又在铜鼓营、强山、东乡、余干、奉新等地招抚叛军头目97人、兵33 300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4,9页。

四月二十五日,安亲王岳乐率部取建昌县,在长兴县与耿军相遇。这次战斗规模很大,以邵连登为首的耿军多达8万余人,分水陆迎战。岳乐与将军希尔根分率官兵与耿军激战,耿军终被击败,弃城而逃,建昌遂为清军所得。与此同时,清军又恢复了宁州。《清圣祖实录》,卷55,3~4页。

这期间,在浙江战场,清军与叛军的争夺同样激烈。正月,盘踞龙游、兰溪、寿昌三县交界的深山之中的耿军,被清军击败于白马、黄塘源等处,又在下盛村、大堰头、仙洞源击败叛军。《清圣祖实录》,卷52,14页。清副都统马哈达,总兵李荣、陈世凯等大败耿军总兵徐尚朝,击杀耿军1 000余人,乘机收复了永康(今仍名)、缙云(今仍名)两县。《清圣祖实录》,卷52,18页。

差不多同时,清军在处州附近的桃花岭打了一个大胜仗。此处与缙云县逼近,是通往处州的要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耿精忠派其总兵沙有祥驻守处州,据桃花岭险要设防,阻止清军前进。清副都统马哈达、总兵官李荣等奉命往攻。战斗从上午一直进行到傍晚,清军奋勇剿杀,毁其栅木而入,当即招抚了耿军游击张汉皋等将领,击杀耿军500余人,越桃花岭,乘胜克服处州。《清圣祖实录》,卷53,6页。

耿军失掉处州后,向仙居逃窜。清军副都统穆赫林等奉命统率满汉兵分三路追击,于正月二十五日追至白水洋地方,与耿精忠部将“镇海都督”林冲部相遇。耿军扎营十三座,约万余人,与清军展开大战,从午后二时左右开战,至四、五时,还未见胜负,穆赫林等主要将领亲自上阵督战,攻入耿军第一营盘,打开了一个缺口,后队清军勇猛插入,耿军全线动摇,继而阵势大乱,向后败退,清军直追至仙居城下,精忠的大将曾养性正好派来一千援军,坚守城池,拒不投降。穆赫林以署护军参领额库纳率军埋伏在城西侧,而令署参领禅拜等率大队人马各架云梯三面攻城,责成署护军参领齐林布等在后督战。清军攻势很猛,耿军支持不住,开西门逃跑,被清伏兵截杀,几无一人漏网,生擒都督佥事朱富等人,缴获大小火炮258门及其他军资不计其数。清军占领了仙居,分兵取黄岩。另一支清军在参将王国祥等率领下,大破曾养性部总兵胡双奇于天峰寺地方。游击田万候大败耿军于武义县(今仍名)夏阳地方,追至宣平县(武义南,处州西北)大王岭,再败耿军数千。《清圣祖实录》,卷53,7~8页。

三月初三日,在宣平县前坞地方,田万候率清军同精忠大将冯公辅展开激战,直抵宣平县城外,追耿军于宣平大旗口地方,冯公辅伏兵杀出,作殊死斗,清军也以死中求生之望,全力抗击。这一战从早一直战到中午,始将耿军击败,耿军弃营而逃。此役双方死伤都很惨重。同月,精忠大将马九玉部于衢州与清将副都统喇哈胡图、总兵官王廷梅等激战,耿军被击败,死千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3,22~23页。

清军在浙江的战略意图,备齐舟师,消灭台州耿军,“再酌机宜,共图进取”《清圣祖实录》,卷53,14页。。但是,到了四、五月之交,无论在江西,还是在浙江战场,争城夺地更趋激烈,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呈现出反复拉锯的状态,特别是一些战略要地,成了双方反复争夺的主要目标。

清军夺取浙江处州后,耿精忠因失去一战略之地而深感不安。四月,他命总兵官徐尚朝率部由处州东南的温州,骑都尉连登云由处州西南的龙泉、松溪(今仍名)两路进兵,必欲将处州夺回。清军拼死力固守,击退了耿军的进攻,精忠的意图未能如愿。《清圣祖实录》,卷54,2页。

浙江衢州为浙江通往江西、福建一门户,与它东面的重镇金华甚近,仍被耿军占据。五月初,清军分路东进,意在取金华。清军在大埂余村、上路源(均在衢州附近)、峡口(衢州北)、汤溪(金华西侧)、周、黄塘等处奋力阻击,暂时挡住了耿军的攻势《清圣祖实录》,卷55,5页。。

农历五月的江南,已是炎夏季节,对北军不利。耿军分守各处要隘,实力尚强,清军很难迅速进入福建。圣祖指示:时当炎热,安亲王岳乐酌量留兵固守江西建昌处要隘,率大军暂回南昌养马,等到秋凉,或取湖南,或攻福建,候旨意再行动。将军额楚、副都统席布应速平定广信(江西上饶)叛军,临分水关(江西与福建交界处),阳为进兵,断仙霞后路,吸引住叛军注意力,而康亲王杰书即命将军赖塔等攻取仙霞关,或者杰书与额楚等兵两路并进,夹攻江西与浙江交界的江山县(属浙江,今仍名)叛军。互为声势,等待机会,进取福建。《清圣祖实录》,卷55,10~11页。仙霞关位江西、浙江、福建三省交界,属浙江省境,为进福建之咽喉。圣祖时刻关注此处,寻找机会,欲从此处突入福建,只要降服或消灭耿精忠,其他各处叛军可不战而瓦解。所以,圣祖不以别处为意,而专注于尽速入闽。

由于清军暂时后撤至南昌休整,耿军趁机发动了新的大规模进攻。闰五月,耿军又攻陷了浙江武义县,各路叛军互相应援,威胁金华。浙江总督李之芳与“平南将军”赖塔亲自指挥,拼力给叛军以一定的杀伤。《清圣祖实录》,卷55,22页。清军紧急增援,在宣平、武义两县大王岭、东陇隘口、上套寨、下五塘等地屡败叛军,招抚其头目一百三十余人、兵士一万余人。《清圣祖实录》,卷55,30页。耿军三路进攻处州,企图夺回,被清军击败,清军乘势收复松阳县(处州西)。严重的是,乐平(今仍名,位饶州东)诸处耿军乘隙进攻饶州,再次攻陷,直接威胁南昌。圣祖急令岳乐速回南昌固守,居中调度,分兵收复饶州。《清圣祖实录》,卷55,23页。将军希尔根奉命夺饶州,于闰五月二十六日进至余干(今仍名,位饶州南)大败耿军,二十九日至饶州,耿军已于前一天晚上逃跑,清军重新收回饶州。《清圣祖实录》,卷56,2页。

已退据天台的曾养性已于三月间协同大将祖弘勋率总兵八人、骑兵六千余、步兵数万,进据台州附近,在南至长石岭,北至三江,延袤数十里的地带,连屯二十五营,深沟高垒,暗排炮火地雷,与清军隔江相对。另派遣大将朱飞熊、都督张恭万、许英率总兵四员、水师万余、舟船三百余艘,泊于城东小梁山下。清将傅喇塔组织清军万余人马进击,由仙居凉棚地方抄山路从背后袭击叛军,在茂头地方,将朱飞熊斩杀于阵中。养性退据茂平岭,据险阻清军。清军初得仙居,即议决取黄岩。但养性据此岭,恰好挡住清军进黄岩之路。清军无法前进。《逆臣传·曾养性传》,卷2,40页;参见《清圣祖实录》,卷56,3~4页。经侦察,已探明有土木岭可以通过,北走茂平岭路程更近。从台州至黄岩计三百里,不能骑马的路,有四十里。耿军以此处险要,没有派兵守卫。傅喇塔与杰书密商由此进兵。迟至八月初,副都统纪尔他布统率福建提督段应举满汉官军,从土木岭间道突袭,出茂平岭之背,耿军大为惊惧,无心恋战,纷纷逃窜,清军乘胜趋黄岩。曾养性被迫放弃营寨,退入城内拒守。傅喇塔挥军围城,养性不敢久守,乘夜突围,败走温州而去。八月十日,剩余耿军自知守不住,逃跑不及,开门迎降。地处沿海要地的黄岩落入清军之手。《逆臣传·曾养性传》,卷2,41页;参见《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五),454~456页;《清圣祖实录》,卷57,9页。十二日,清军又向温州进军;太平的耿军献城投降。

十三日,清军继续追击,恢复大荆寨城。二十日至乐清,耿军已逃得无影无踪,清军安然进城。原来,曾养性尽将叛军撤往温州、青田两处固守。清军在乐清暂歇,于三十日起兵,从山后小路抄袭,于九月三日至永嘉上塘地方,与曾部三万余水军遭遇,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战,从早晨一直鏖战到傍晚,双方均无退缩之意,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拼命攻击对方。终于,清军占了上风,阵斩耿军将官六十余员、兵一万有余,击沉耿军船九只,俘获副将以下官三十五人、共五百余人,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多如山积!清将称此役“大战大胜,从古所仅有”。至十九日,清军直取青田县城。一个月之内,清军连夺四城,创造了优异的战绩。《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五),486~487页。

江西的局势,在经过短暂的反复之后,从五月下旬,清军开始取得进展。副都统朱喇禅在江西北部、临近湖北的武义县(今仍名)击败耿军;都统觉罗画特从江西东部重镇建昌出击,攻克新城县(黎川)。《清圣祖实录》,卷55,27页。将军额楚亲自督率进攻广信,沿途不断击败耿军,收复万年县,继续向东进军,至弋阳(今仍名),耿将蒋德弘率五万兵马坚守,总兵柯升以五千人马从广信赶来应援,另立六营,企图以重兵阻击清军,使之不得达广信。额楚率满洲兵与土默特蒙古兵奋战优势的耿军,歼灭二万余人,突进至城下,耿军已

逃跑,广信剩空城一座,遂为清军所得。《清圣祖实录》,卷55,27~28页。此后,清“定南将军”希尔根等以招抚之策,先后招降了泰和、龙泉、永新,庐陵等县叛军头目二百七十余员、兵士与家口六万五千六百余人;还在景德镇等地擒斩叛军参将以下十余员、歼灭八千余人,进而恢复浮梁、乐平二县。《清圣祖实录》,卷56,19~20页。参见《文献丛编增刊》(五),418~420页。但是,清军在个别战役也严重失利。清军攻克建昌后,欲一举扫荡盘踞在建昌附近的叛军,于六月二十五日攻取石峡(建昌东,临福建省境)。因为天气炎热,人马困乏,丧失警惕,误中耿军埋伏,死伤惨重,副都统雅赖等将官战死阵中,清军被迫退回新城。《清圣祖实录》,卷56,17页。福建方面,清海澄公黄芳度仍坚守城池,受到郑经兵猛攻,持续一个月有余。康熙十四年十一月二十日城陷,芳度与家属全部被害,漳州也被郑兵攻占。《清圣祖实录》,卷59,11~12页。

清军个别地方和战役的失利,并不影响整个战局的顺利发展。随着江浙两省各处战斗的不断进行,逐渐向各大战略中心地点扩展,战争的结局亦取决于双方在这些地区的最后胜负。

在清军逐步取得优势、频频击败叛军的有利形势下,圣祖想尽快解决福建问题,以便全力对付吴三桂。他抓住时机,直接向耿精忠发出了招抚的信息。康熙十四年八月二十三日,兵部向圣祖报告:安亲王岳乐已遵圣旨,曾派陈廉前往福建再次劝告耿精忠接受朝廷招抚。这次精忠没有扣留使者,还给与银两、衣服,放他回来,传回话说:“我承王(指岳乐)差人来,意欲投顺,但我属下人心不一,将我属下人安顿,我差人往王爷处去。我已极王位,仅欲何为!我所反者,俱系范(承谟)总督逼反,今仍将范总督留存,俟我何日投顺,面见皇上之时,将范总督作一对头。”兵部认为,“耿精忠回答言语,并无悖谬之词”,“似有悔罪之心”。因此建议,继续招抚,应令精忠亲弟耿继忠捧奉皇帝敕谕发往浙江康亲王杰书处,再商酌派人转送福建,重申朝廷已宽免其弟聚忠、昭忠及族中官员、一切亲属及精忠属下官兵之罪,向精忠“明白晓谕招抚”,促其投诚。精忠态度比前有所软化,这是因为军事上连遭失败,已感信心不足,不得不在政治上留此后路,但他把自己谋反的责任都推到范承谟身上,却是讲了假话。他说留下范承谟,将来可以对质,不过是一权宜之计。圣祖看他有悔罪投顺之意,于当天就批准“依议速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三藩档案》,案字748号。

次日,二十四日,圣祖向精忠颁发一道敕谕:

尔祖父宣力累朝,勋猷茂著,俾世袭王爵,格外加恩。逮尔父病殁,令尔袭封,仍镇闽疆,方谓尔克绍前猷,殚忠报国。不意尔反为吴逆狡谋所惑,蹂躏土地,戕害生民。朕犹念尔祖父前功,终不忍绝,将尔在京诸昆弟,及所属人员,概行宽宥,给还官职,恩礼如常。今大军云集,时势昭然,尔自知之。朕复念尔变乱,必有所由,或为逼迫所致,故复下敕书,遣尔弟耿聚忠赍至军前,明谕朕意,尔若即悔罪,率众归诚,当复尔王爵,仍旧镇守,所属人员职任俱各如故,兵民人等照前安插;倘能剿除海寇,共奏肤功,仍优叙加以爵赏。前使臣周襄绪等不遣之归,或别有故,朕不介意。朕以诚待天下,断不食言,尔勿听信煽惑之言,终怀疑惧,负朕始终保全至意。《清圣祖实录》,卷57,8~9页。

圣祖把他的诏书交付精忠弟聚忠,奔赴浙江,执行招抚的任务。聚忠到了杭州,与杰书商定后,亲自去见他的哥哥精忠。不料行至衢州,精忠拒不接纳。《逆臣传·耿精忠传》,卷2,31页。平心而论,圣祖对精忠的政策相当宽大,所犯叛逆之事,一概免究,官复原职,袭爵位不变,甚至对扣留使臣事,他也毫“不介意”。显出推诚相见,令人无可怀疑。话是这么说,为了急于解决福建问题,任何许诺都可以给,事后如何对待,又有谁能担保呢!精忠当然明白朝廷的心理,自知所犯罪过重大,不能轻易相信圣祖说话算数,种种疑惧,也使他不能马上投降。

精忠拒绝招抚,圣祖只能从军事上彻底解决福建问题,他指派援军继续增强清军的实力。在江西的清军,除了八旗兵,还在南昌、饶州、广信、吉安等要地增添了绿旗兵,“已足调遣”。《清圣祖实录》,卷58,6~7页。至康熙十四年冬,清军先后在浮梁、贵溪等县境击败叛军,收复县城,《清圣祖实录》,卷58,11页。招抚了大量叛军投降。清军在浙江温州地区连败叛军,招抚温州、台州地等叛军总兵官二百余人、兵四千余人、难民十一万人。《清圣祖实录》,卷58,14页。

到年底,耿精忠部军饷普遍匮乏。恣意掠取,充作军饷仍不足供应。据清侦探亲见:叛军在淦关南路马坊前等村焚劫,掠去数十家猪牛什物无数。在东路漳陂地方,焚烧房屋三十余间,杀死百姓陈喜七等,烧死百姓陈忝七等,“惨毒异常”,又据报,在北路新市桑村、田、谭家坊、乌头堎等处房屋片瓦无存,粮食悉灰烬,可怜百姓日夜奔窜,“露宿野栖,男啼女哭,逃生无路”。“今贼肆虐无忌,出没靡常,日掳夜劫……”《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六),551页。叛军乏食,士卒不断逃亡,百姓怨恨,内部已出现分裂迹象:

总兵张存有兵八千,屯于顺昌,不听精忠调遣,总兵罗元生统兵固守,邵武总兵彭世勋等按兵不动。他们已暗通清军,表示如进攻福建,愿作内应。《清圣祖实录》,卷58,18页。

圣祖命速进福建。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傅喇塔誓师黄岩,向温州进军,所经之地,连破耿军,但抵温州地区时,遭到曾养性的顽强抵抗。他凭江固守,激战累月,也未进至城下。浙江总督李之芳献策:直捣仙霞关,实为摧坚制胜之策。他说:进取之路,不在温、处,而在三衢,今“悍贼”悉萃于此,此处叛军破,诸处叛军必然惊散。虽然敌将马九玉、朱怀德等抗拒河西,而江、常之间有间道可袭,清军进击,使叛军首尾不相顾,从此处入闽;可奏荡平矣。《清朝先正事略·李之芳传》,卷4,25页。圣祖对此谋略非常赞赏,即准依此计而行。他命李之芳饬兵固守衢州、金华;命傅喇塔继续进攻温州,处州地区叛军;命康亲王杰书从金华移师衢州,进征福建。

圣旨已下,何时进兵福建,仍无日期。领兵的皇室贵胄迟迟不行,拖延时日。此时,圣祖已发起长、岳之战,突然,三桂派大将高得捷出醴陵,进江西,经萍乡,一举攻陷吉安。《清圣祖实录》,卷59,30页。吉安是通向湖南的咽喉,也是通南康、赣州水路孔道,此地一失,已影响到进兵福建,简亲王被迫撤广信,专力攻吉安。圣祖大为震惊,严厉斥责江西方面军的各统兵将帅,说:江西离京师四千里,朕知之甚悉。简亲王喇布以宗室懿亲,不实心于国家,料理军务,恢复地方,只坐守省会南昌,“日事骑射,以图安逸”,殊负委任之意。今“逆贼”高得捷窃据吉安,朕旨到日,即宜刻期攻取。副将军希尔根,“不思报国,日驻省城.安逸自便,性尤偏执”,只偏袒右翼军,今后宜痛改前非,力图报效。还有将军觉罗舒恕、莽依图、穆承格驻赣州、南安。圣祖命令他们要协力攻取吉安。《清圣祖实录》,卷62,2页。

康熙十五年六月六日,精忠叔父耿继善焚毁营盘。从建昌、新城撤走。圣祖认为,精忠被“海寇(指郑经)所逼无疑,我兵宜乘机前进”。他命令大将军杰书,贝子傅喇塔、赖塔,江西总督李之芳等“速剿闽寇,酌量招抚,勿坐失事机”。《清圣祖实录》,卷61,20页。

事实正是这样。原来郑经与耿精忠关系破裂,郑经派兵攻打耿军,“将耿逆杀得大败。妻孥财物尽被郑贼抢空,耿逆数骑残兵逃往邵武去了”《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六),523页。。郑兵已夺取了漳州、泉州、汀州、邵武诸府,圣祖便乘耿郑交恶,内乱之时,大举进兵。

七月,康亲王杰书、总督李之芳、赖塔等清军统帅抵衢州,各路合军,集议进取福建。

耿军大将马九玉等统数万人马据守衢州府江西岸,营寨于九龙山,另分万人由大将林福等统率,扎营于衢州南,衢江(今港山江)右岸的大溪滩,为马九玉部保护和押运粮饷。

衢州位衢江右岸,顺流而下可通金华;溯流而上可通仙霞关。此为通福建的孔道,而且自衢州至仙霞很近,实为通闽省一便捷之路。耿军集结于此,全力阻止清军入闽,并企图夺取衢州。于是,衢州就成了双方势所必争之地。

康亲王等人面对实力雄厚的叛军,谋划破敌之计,决定先断叛军饷道,以夺其优势,动摇其军心,八月十五日,赖塔等率满汉大军乘夜进兵,直扑耿军储粮之地大溪滩。耿军不为备,仓促迎战。清军奋击,将耿军击败,夺取了大溪滩,乘胜克取了大溪滩附近的江山县城。马九玉得知饷道被断,立时慌了手脚,不敢久留,急忙拔营而逃。《清圣祖实录》,卷62,18页;参见《清朝先正事略·李之芳传》,卷4,25页。康亲王杰书遣副都统胡图等率兵追杀,大破耿军,一举收复常山县。马九玉看清清军意图,势必夺仙霞关入闽。他率残部绕道趋仙霞关,企图依险阻击清军。杰书已遣赖塔、副都统马哈达疾驰仙霞关,于二十日赶到关前,堵住要路,分路夹攻,马九玉只身仅与三十余骑逃跑了。守关的耿军参将金应虎势穷力竭,被迫献关迎降,清军长驱而入,涌进福建,从北向南,马不停蹄疾行,于二十三日,进至浦城(今仍名),挥军攻克。《清圣祖实录》,卷63,1页;参见《逆臣传·耿精忠传》,卷2。该县石塘地方是由浙入闽的要隘,精忠派都尉连登云以重兵防守。清军至,即大战不已,清军连破叛军九营,将其杀败,打开了通往福建腹心的通路。《清圣祖实录》,卷63,4页。

清军入闽境后,势如破竹,九月三日进抵建阳县城(今仍名),击败耿军,克取县城,再追至建宁,叛军不守,一哄而溃。《清圣祖实录》,卷63,10页。耿军已成惊弓之鸟,闻风溃败!

这时,留守江西的安亲王岳乐命将军希尔根击败精忠大将白显忠。恢复建昌、饶州,“江宁将军”额楚收复广信。白显忠降清。《圣武记》,卷2,75页。精忠失去白显忠一路军,势益孤立。而台湾的郑经乘虚逼其后,侵扰兴化(莆田)、福州;清军逼其前,他的部众望风而逃,已到了穷途末路。他不想顽抗到底,最后的出路,只有投降。可他又害怕降后被处死。他最畏惧的是,被拘押的范承谟势必揭发他的叛逆之罪,这关系到他的生死!承谟一直坚守臣节,无论怎样逼诱,他都不改初衷。留下他,对精忠是个严重威胁。精忠决计在降前

杀人灭口。

康熙十五年九月三十日《清圣祖实录》,卷63,5页记为九月乙末为十六日,今从《清史稿·范承谟传》,卷252。,半夜时候,精忠派他的党羽前往拘留处,逼范承谟自尽。精忠必欲斩草除根,把承谟的幕客、生员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下至看守他的隶卒,共53人,统统秘密处死。然后,将承谟尸体焚烧,余烬骸骨丢到野外,不留任何痕迹。

康亲王杰书抵建阳时,根据圣祖的指示,再次写给精忠一封招降信,写道:

尔蒙累朝厚恩,世受王爵,正当遇时立功以承先诸,乃溺于奸计,自取诛夷。圣上念尔祖父之功,凡尔在京诸弟,俱留原职,如旧豢养,复遣尔弟招抚,因不得前进还京。今大兵屯仙霞岭,长驱直入,攻拔漳城、浦城,乃闽省财赋和要地,咽喉既塞,粮运不通,建宁、延平旦夕可下。与其系颈受戮,曷(何)若率众归诚,仍受王爵,保全百万生灵,况郑经与尔有仇,尔当助大兵进剿,立功雪耻,何久事仇人为!

精忠得信,立即答复:“自愿归诚,恐部众不从,致兹变患,望赐明诏,许赦罪立功,以慰众心,乃可率属降。”《逆臣传·耿精忠传》,卷2,33~34页。

精忠此刻出于畏惧自己的罪重,不得赦免,他还希图朝廷再下一道赦诏,才放心投降。康亲王当然不能答应。因为正在关键时刻,再向朝廷请示,往返需多少时间!如中间情况有变,他岂能负得起责任?他不理睬精忠的要求,催促大军继续向福州进军,经建宁府,于九月底抵延平(今南平市),守城的大将耿继美献城投降。福州已遥遥在望。精忠闻听这一消息,惊慌失措,急忙投降,派他的一名官员刘蕴祥等赴延平,献上“总统将军”印。接着,派他的儿子耿显祚同被扣留的前使臣周襄绪、陈嘉猷一起前往迎接康亲王来福州。十月一日,康亲王遣官侍读学士尹泰携带圣祖已颁赦免诏书先到福州宣布,接受投降。

十月四日,耿精忠率文武官员出福州城外,迎接康亲王杰书与诸将入城,献上所属官兵册籍。

康亲王杰书把耿精忠投降的报告,飞送北京,圣祖大为欣喜,迅速作出决定:精忠仍保留靖南王爵,率所属部众随大军征剿台湾郑兵,“图功赎罪”。原藩下官员与所属两镇标下武弁仍留原任,兵丁有愿归农的,可到原籍安插。《清圣祖实录》,卷63,16~17页。

耿精忠投降,其他叛军将领纷纷放弃抵抗。固守温州的大将曾养性“势迫无所归”,只好献城降清,十二月,自温州率部至福州。《逆臣传·曾养性传》,卷2,40页。广东原潮州总兵刘进忠、碣石总兵苗之秀,也随之投降。圣祖命他们仍任原职,另加授刘进忠为“征逆将军”。《清圣祖实录》,卷66,10页。散留在江西、浙江的残余叛军,失去依靠,都放下了武器,纷纷前去清营缴械。两省的战事已停,局势很快稳定下来。只有沿海一些城镇还被台湾的郑军占据。清军发起进攻,于康熙十六年正月收复兴化城,二月初,攻克泉州。郑军闻风丧胆,弃漳州、海澄等城,逃回台湾。清军未经多少战斗,恢复了漳州等十个县城。“闽地悉平”。《清圣祖实录》,卷66,66页,3页。

“时东西两巨寇(包括王辅臣)既降,乃得以全力办三桂。”《皇朝武功纪盛》,卷1,“平定三逆述略”。圣祖和他的大臣们对剿灭吴三桂,比任何时候都更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