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27.4节 强弩亲征


夜色已经笼罩四川天府之国的大地。在茫茫暮霭下,四周高高的群山宁静安谧,黑油油的树木蒸腾着积聚一天的热量,云遮雾罩。蒸气流动着,翻流着,充满着整片树木,从地表一直往上,窜出树顶,徘徊一刻,便悄然散去,牵持起如烟的一缕,像只驱遣不去的愁思留下来。

平整的土地,阡陌交通,亮闪闪的沟渠在夜色下仅射出凄凉的寒光,一跳一跳,田里的庄稼齐膝高,在轻风吹拂下,摇晃着发出微弱的沙沙声响。

山峦、树林、田野俨俨欲睡。

在吴三桂的宫苑里,此时却是华灯初上;丝竹甫响。

宫中人们提着灯笼,手托食具、果盘,来往穿行,认识不认识的微微道个万福,就又走向通往勾栏画栋的廊院。

这是一座巨大的王府,庭院深深,飞檐斗拱的建筑层层叠叠,被迂回曲折的长廊连通着,被曲径通幽的石子或方砖的甬道连接着,点缀着假山、花草、树木。

座落在中后部的大殿上。吴三桂手捧小圆盖碗,品尝着从云南运来的普洱名茶。大厅里灯火通明,烛光跳跃,时而“啪”地打出个火花,巨大的红木雕花嵌宝的公案上,摞叠着文书,这是全国各地来的,有前线的战报,私人的信札,同伙的盟约……诺大的厅堂里,只有吴三桂一个人,那个勤快的童仆在门外候着,毫无表情的脸上,一双灵慧的眼睛在稍稍转动,有意无意的看着院中的一座假山。要是在白天,常有一只红嘴、黑爪、黄色羽毛的小鸟到这来饮两口水,可是现在没有,现在是晚上,它肯定回到了巢穴中。他在这站了一个多时辰了,除了一名小丫环送进去一杯茶,屋里再没有发生任何动静,整个院里静得可怕,静得疾人。

他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其实,屋子里的确没有一点响动。

此时的吴三桂正坐在公案后的椅子里,把头靠在柔软的虎皮垫子上,微闭两眼,一脸的表情阴沉似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那一杯茶,早已喝完,只剩下茶杯和杯底里的一泓茶底。

吴三桂抬起头,直起身子,低头看着桌上的一件文函,这是从长沙发来的紧急战报,这是夏国相、胡国柱和马宝派轻骑,马不停蹄、昼夜兼程送来的。

上面说:清军大兵压境,铺天盖地,我们几人,都聚在湖南,因此敌人无后顾之忧,全力扑向湖湘之地,……敌众我寡,我军难以靠兵力争先……,徒守长沙没有什么益处,我等惟盼周王力解长沙危险。如果周王能用大兵,直趋汴梁(今开封),必能解长沙于危难之中,望周王守夺。

吴三桂把双眼离开书案,把目光移向香炉。炉中的熏香燃烧着,散放出香艾芬芳的气息。气味清淡可人,随着袅袅上升的青烟,弥散到整个房间,吴三桂的目光正追逐着冉冉上升的如龙似蛇的烟缕。青烟随意变幻着神秘莫测的身姿,飘向窗棂,飘出窗外,同时也把吴三桂的目光牵扯到外面无边的夜幕当中。

外面夜色被挑挂在门口的大灯笼发出的光稀释了,把院中的树木掩映的影影绰绰。

天空中,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漆黑一片。

吴三桂从椅子上站起来,绕过桌案,走向厅门。薄底的轻便快靴,踏上从门口一直铺到桌前的薄厚适中的腥红地毯,柔软、舒适,脚感很好,既可以给人以脚踏实地的感觉,又获得心理上快意的享受。

吴三桂不知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次,每次的感觉他都了然于心。然而今天,感觉却全然不同,失去了以往的心满意足,给他带来了冗沓之感。

他分明觉得双脚在往下陷,这腥红的地毯并没有铺在坚实的砖石地面上,而是放在了泥沼之上。他进而觉得,这腥红的地毯分明变化成了深不可测的沼泽,正张着乌黑大口,等待着一嘴把他的脚咬掉,再一下吞进去,让他动弹不得,慢慢收抬他!

一股寒气从脚底下的地毯透过马靴,直触吴三桂的脚掌,又穿过脚掌渗进了大腿,进入了肌肉,溶进了血液,又随着脉管扩张一直冲到了头顶,并在此嘎然而止。

吴三桂一个哆嗦。

他大叫一声跳到近旁的地面。

“啊?”

随着这一声叫喊,门外的童仆吴忠早已跑了进来,双手垂立着,一副惊慌失措,语无伦次。

“你,王爷……王爷!”

“快,快,拿掉它!拿掉它!拿掉它……快……快……。”吴三桂用衣袖揩着脑门上的冷汗,“扶我回房!”

吴三桂不愿在一个下等的童仆面前表现出他的心虚、害怕,又恢复了以往的严厉状态,虽然吴忠是他最可信赖的奴仆。

吴三桂的卧房就在这座大堂的后面不远。他也像皇帝一样,不把自己置身在众多嫔妃当中,而是宠幸和诏选。同时还有一个原因是有了紧急事件,也可以尽快的到充当议事厅的大堂,那才是他惟一的中心。

吴忠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吴三桂顺着大堂的廊檐,转向位于墙角的小路,一拐弯走向了通往卧房的路径。

这是一条不长的石板路,平坦、光滑,两边镶砌着道牙。两边开得很盛的鲜花在夜间依然发出沁人心脾的香气,周围的空气也在它们的作用下改变了性质,含着令人心醉,令人迷荡的气味,吴三桂慢慢地走,沉浸在平常并未知觉的香气中。

这种香气扑入他的鼻孔,吴三桂打了个嚏喷,把在旁边小心翼翼扶着他,正提心吊胆的吴忠吓了一跳。

吴忠的颤抖,吴三桂感觉到了,他也在一个颤抖和那个嚏喷中清醒过来,却莫名其妙于刚才发生的情况。

“吴忠,我刚才怎么了?”他想从忠诚的奴仆口中得到事情的经过。

“王爷,您累了,我正扶你去歇息。”吴忠低声、低语,似乎还怕惊动了他的王爷,况且他对发生的一切并不了解,他只是做了一个仆人应该做的份内事,他早被吴三桂的瞬间骤变弄得神魂颠倒。吴忠眼里的王爷永远是镇定自若,充满自信的,他不明白今天的王爷倒底发生了什么事,只是再补充道:“王爷,快到了,您吩咐的。”

吴三桂噢了一声,吩咐道:“你下去吧。”

吴忠说:“小的不敢,小的要侍候王爷。”

“下去吧,我自己清静一会儿。”吴三桂说道,两眼不由自主地向两边看了看,四周并没有异常,和白天没有什么区别。

“是”。吴忠答应着,弓身退了两步,转过身.头也不回地匆匆去了。

清风又送来鲜花的芳香。

这香气让吴三桂陶醉,让他留恋忘返,他竟走过去,低下头,像扑向母乳的婴儿,贪婪地吸吮乳汁似的花香,以至于鼻尖上沾满了花粉而茫无所知。这朵花在吴三桂的鼻下幻化成了圆圆,他要闻从圆圆身体上飘出来的诱人的带着温热的气味,这种气味是独特的,只有圆圆的身上才有,这是吴三桂的经验所得。在他怀里滚过多少女人,他记不清了,在他怀里撒过娇的女人他也淡忘了。可是圆圆却总在他眼前,在他需要她的时候会适时到来,来抚慰他的躯体,他的灵魂。而每一次,都在这种气味中得到精神和肉体的解脱!在吴三桂看来,圆圆天生就是为他而来,然而他正是凭着灵敏的嗅觉找到圆圆,又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把圆圆送进他的红罗围帐,让他成为她的主人,拥有了她的一切。

可是圆圆走了,离开了他,连一个挽回的机会都没有。当时他竟没有意识到圆圆飘然而去,不再回头,不再回到他的身边。他一直觉得圆圆只不过出了趟远门,不久就会回来,到如今,吴三桂依然抱着这个明晰而又模糊的念头,雷打不动,水冲不绝,就像先前他对康熙皇帝的那种念头一样。在吴三桂心中,康熙皇帝永远只能是个小儿顽皮,不入流之列,不可能与他抗衡。

吴三桂别的念头可以任意存在的话,无论这个想法是黑是白,对他来说都无所谓,吴三桂有把黑变成白的本领,也有把鹿变成马的技巧。因此,他有任何念头都不过份,谁让他是偏安一地,势力强大,可以翻云覆雨呢,然而,他的康熙是竖子小儿的想法,却不应该有丝毫的改变,正是由于他这个念头的原因,使他丧失了机会,贻误了战机,直到今天,得到了这份十万火急的长沙战报。

从后宫传来的歌乐轻风,把吴三桂从醉梦中打入严酷的现实,眼前的局势不允许他徜徉在香风蜜雨中,急迫的场面等待着他作出决定。刻不容缓。

吴三桂直起已经发酸的腰背,轻轻地捶打着,昂望苍天,不由长长叹了口气。

天啊,我吴三桂到底怎么了。

吴三桂对着长空,祈祷上苍能恩赐给他一个既确切又明了的答案,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危机的办法。

他静静地仰天等待,可是良久没有回音,也没有显示出他自认为能指出前程是凶是吉的征兆,仅有过耳的微风和入耳的歌乐。

自从由湖南回到四川这一段时间,吴三桂深感力不从心。他不行鞍马,只兴荒唐,纵情声色,力求从声色中获得生的力量。以前圆圆就给了他这种力量,他想重新找回来。

一想到圆圆,吴三桂雄心又起。

“亲征,一定要亲征!”

拿定了主意,吴三桂心情竟畅然起来,先前的愁云像乌云般在阳光的逼射下渐渐散去,透出一片耀眼的光芒!

吴三桂深吸了两口气,又在石板路上走了两来回。前宫传来悠长而响亮的梆锣:“梆,梆,梆,咣咣,咣。”

天交三更了。

吴三桂回转身,走向寝宫。

宫内的侍唤丫环都没有睡,她们在王爷睡着后,才有可能去稍微闭一下眼,得到片刻的喘息和休憩。在这期间,还要保持时刻警醒,以便能听到王爷夜间的吩咐,如果睡得太沉,没有听到传唤,可是要严加管教的,因此她们不能有丝毫的殆慢,她们最盼望的是吴三桂能到某个妃子或宠妾那里去,使得整个身心都放松一下,和朋友姐妹们调笑一番。

侍女们见吴三桂来了,连忙问安的问安,服侍的服侍,早已乱成一团。她们服侍吴三桂梳洗完毕,铺好锦被,放好罗帐,然后都轻手轻脚地退出,留下一两个在旁边。

她们还没有走出几步,便听吴三桂说:“给我把八面观音叫来。”

侍女们一听,所有人心里都叫开了娘,来一个八面观音,她们都不会安生。八面观音的每次到来,都叫众侍女不要远离,要服侍左右等候差遣,而吴三桂则抚掌大笑,哈哈称好,然后二人喝酒,嬉闹……全然不理众人,而她们还得在最难受的时刻,颤抖着侍候着。

不知今天她们的命运如何。

身在长沙的胡国柱、夏国相、马宝却是整夜未眠。

他们商讨着如何破敌,如何御敌。

在吴三桂没有做出决策之前,他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这是两国交兵的战场,是在用百姓的躯体筑成一道攻防兼备的人墙。每一个细如牛毛的疏忽,都可能要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浅显的道理使得他们彻夜研究御敌之策。面对强大如潮的清军攻势,能守住就算不错了,还谈什么进攻呢?几天来,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统率各部人马,凭一地之险,顽强御敌。虽然,双方都没有大战,但是看得出双方都在积聚力量,等待最侍佳时机,来个决出生死的大战。

清军的兵马从各地运来,辎重行满官道。

夏国相、胡国柱、马宝着急呀!他们面前是日益强大的清军,且斗志旺盛,众寡可判。而且他们知道,清军统领肯定也在众多谋士、将领的谋划下制定着破敌良策。

当时,西北的战事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大将军图海和王屏藩斗智,互有胜负,已成鼎足之势,他们根本分不出精力来照顾湖南战局。

胡、夏、马只能望西北的王屏藩兴叹。

天色微明,暗淡的晨晖射进幔帐。

吴三桂用脚喘了一下赤身裸体、屈身拥被的八面观音,吼道:“起来!”

八面观音睁开睡意惺松的梦眼,忽的双颊微红,飞上两朵桃花,却梦呓般娇音媚吐:“再睡会儿,好累呀!”

吴三桂忿忿地骂句:“你这条母狗!”同时打掉了八面观音伸过来的胳膊。

昨夜冷清的大堂如今人头聚集,分文武两旁站立。吴三桂坐在雕宝桌案的虎皮大椅上。

他们在讨论用兵事宜。

吴三桂望着两班人,脸色庄严。略微沉思片刻,便开口说道:“今天请各位前来,是商讨湖南战局。”

话刚开个头,下边众属已经嗡嗡一片。虽然他们听说湖南战事紧迫,却没有料以来得会如此之快,他们在歌舞升平中已钝化了意志,他们自当不明白吴三桂说出此话的用意,因此在下面窃窃私语。

吴三桂脸一沉,用眼光一扫,大家都安静下来,谛听吴三桂的下言。

吴三桂接着说:“昨天接到湖南胡国柱、夏国相、马宝的驰函,说要放弃长沙,否则就要本王亲自出征,进攻开封以解长沙之围,众卿都有什么看法?”

吴三桂说完,用目光瞅着下面的众属。

下班两行人有的面带喜色,有的心怀忧愁,有的不动声色,又交头接耳一番。

从文班里走出一人,说:“观天下大局,形势不利于我,不若放弃经营长沙,退兵滇、黔、川以凭天险,再图打算。”言罢退入行列之中,低头不语。

接着又站出一人,说:“依董兄之说,我大周王朝必败不可了?”

那一位赶紧站出来,说:“不敢,我的意思是以退为进,养精蓄锐,而后谋略。”

“那么,我们就要白白放弃经营数年的湖南,放弃长沙为敌所据。湖南一省,费多少兵力,才支持到今日,一旦弃之,实为可惜!况且,我们一经放弃湖南,则岳州却又孤危,江西实亡,此为一;二者世人不知道放弃长沙的原因,还以为湖南又失守,必然导致人心震动。到那时人心不附,大局则更加不可图略了。”

吴三桂听了不由点点头。

他见下面无人再说,于是开口说道:“我同意郑蛟麟爱卿之言,弃去湖南,深感痛惜。本王决定,亲征汴梁。想我起事之后,军事一向得手,自从久居成都,今年不战,明年不征,使局势破败至此,惟本王亲征,方可挽回上天惩罚!”

众人听吴三桂这样一说,都齐唰唰跪倒,叩地沉呼:“臣等为社稷,孝死以终!”声震梁宇,久久回荡。

吴三桂见众人如此,心中高兴,亲征之事便定下来,立即派快马把消息传送给湖南,以鼓舞士气。

大事既定,众人接着散去,各自回到府地做出征的准备。

吴三桂终于拨开心中的阴霾,透出一线摧目夺魂的光彩。虽然是细小的一隙光线,也骤然在他阴暗的胸怀中闪亮起来,扩展起来。吴三桂此时的心中,激荡的完全是难以言表的喜悦,振奋!

“我还不老,我还有能力和康熙小儿一搏,胜负之数,尚未不能立即分清,福祸相依,你打我的老巢,我占你的内地,无非说来是各有千秋”,想到此,他的心中又勃然兴起一股荡然之气,仿佛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疆场。辽东铁骑,纵横驰聘,天下无敌,所向披靡,那时的吴三桂全身都放射着耀眼的光辉,终日被盛誉和媚言包围着,风风光光的当上了平西王,而坐阵云南,势力遍及朝廷内外,遍及四野八荒!

的确,那时的吴三桂无人堪敌!

吴三桂的忧愁早已随着对过去美丽时光的畅想抛向了二十年前。他哼着东北小调在园中转游,以调节一下一天多来紧张的精神。

园中阳光明媚,鲜花烂漫。

树上的鸟儿在叽叽咕咕地叫,婉转,明快,就像脆响地打击乐器奏出的一串和谐音符。

池中的春水汲取了一冬的营养,隐然露出碧绿的波纹,池中鱼儿快活地摆着尾巴,闲适地吹着水泡,游来游去。

一切都蕴含着不可遏制的生机!

吴三桂边走边欣赏,越看心中越敞亮,却不觉吟出了辛弃疾的《摸鱼儿》,……

吴三桂正在低头沉吟,不想被一声娇笑打断了思绪。他抬头四下观望,周围却是一片宁静,既消失了声音,又没有见到半点人影,只看到前方树枝上一只小鸟儿瞪着圆溜溜的眼珠歪着小脑袋看着他。

吴三桂被这种奇妙的环境所感染,不由得心头一荡,捷步朝湖边小亭走去。

一条翠竹掩映的曲折小路通向湖边。稀疏的细竹嫩枝初长,枝叶婆娑,在上投印着斑剥的黑影。竹林并不大,但湖水,修竹相映成趣,与林中,湖堤上的风景相辅相成,构成一幅清幽恬淡的水墨画,显得意境深远,的确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去处。湖边小亭,飞檐高挑,像轻盈的百灵展翅飞翔,红漆四根圆柱,柱柱之间有楼花亭围相连,亭小而别致,给颇为冷清的景物衬上一点生气。亭中设有石桌、石凳,光亮鉴人。

此时,一个丽人坐在桌旁,笑颜可掬,然而却用手把口儿轻掩。

这个丽人见吴三桂走来,连忙起身,碎步急趋,走到吴三桂近前,纤纤素手相扣轻握,置于左腰下部,裙裾微摆,款款下拜:“贱妾恭迎王爷。”乳莺喁喁,婉柔清丽。

只见她有二十六、七岁年纪,长得袅袅婷婷,白衣飘飘,青丝粉颈,柳眉皓鼻,妙目轻翕,朱唇未启而含笑,自是多情未露,却带有一派风流姿态。

她,把个吴三桂看得呆若木鸡,竟一时说不出话来。

“贱妾恭迎圣上!”这女子见吴三桂一副痴呆模样,便又说出了一句。

吴三桂这时才登然醒悟过来,哈哈大笑,双手一扶,便将丽人揽入怀中,笑眯眯地说:“莲儿,你真会戏弄本王,如今脱去华服,不饰珠宝,一身素衣,粉黛不施,却是这般清素引人,本王一时竟没认出你来。”

莲儿就着吴三桂的一扶一揽,早已伸出玉臂勾住他的脖子,双腮红润,含情的眼睛看着吴三桂,亦娇亦嗔地说:“贱妾在这儿等王爷多时了。”

吴三桂不由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我会到这来?”

莲儿应声道:“昨天贱妾未见王爷,今晨叫着人去向吴忠寻问,吴忠说王爷昨夜烦闷,郁郁不乐,今儿一大早就召集人议事。贱妾想,既是王爷议事,遇事定夺必定巧媒妙思,思谋必成。贱妾以为王爷昨日的忧愁今日得在解脱,一定会到此地散散心思。所以,贱妾便准备些水果、点心、水酒、佳肴以慰王爷为国事的操劳之心!”

吴三桂听完不禁亲了莲儿一口,哈哈大笑:“我的莲儿可真会体贴人,理解人啊!来,来,你就陪本王高兴高兴。”

说罢,拥着莲儿到亭中喝酒享乐去了。

这个莲儿本是陈圆圆的一个侍女,从小由圆圆亲手调教长成,长得美丽、秀气、大方,知情达意,深得圆圆的喜欢,也深得圆圆的信任,圆圆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般看待。因此,在整个王府中,莲儿自是比别人高出一筹。自从圆圆走后,莲儿便留了下来,却被吴三桂召来。当夜吴三桂就要莲儿解衣侍寝,第二日便封为王妃,奉侍王侧了。近两年来帮助吴三桂出谋划策,又温柔体贴,成了吴三桂枕边的香艳军师。

吴三桂和莲儿在亭中斟酒取乐,边说边赏,边谈边笑,苍浑的笑声和清脆的笑声交合着冲向湖面、竹林,冲向湛蓝的天空。

今天,吴三桂由于心情畅快,又有知己相陪,不由多饮了几杯,已显示几分醉意。酒刺激下的大脑无比兴奋,行为就不太听指挥,话语也多起来。

吴三桂搂着莲儿,醉眼朦胧,搓、摸、揉、捏着莲儿的玉体。现在的莲儿也是春心藏兔,粉面泛红,口中吃语含混。莲儿把吴三桂送往嘴边的酒杯夺过来,挣脱吴三桂的搂抱,拉着吴三桂的胳膊,说:“王爷,来,我扶您到后宫歇息。”

吴三桂闻听此言,把抄在手的酒杯随手一扔。“好,好,我们要痛痛快快地歇息。”酒杯撞到柱子上,复又落到地面上,发出两声金属的脆响。

莲儿搀着吴三桂,二人歪歪斜斜,跌跌撞撞向后宫走去。

莲儿的住处青砖粉垣,进入正门,绕过萧墙,便是一洞月亮门。院中种着几丛湘妃竹,有处藤架,现今已爬满了蛇龙婉蜒的青藤,藤架下是圆木的桌凳,通过两旁植满奇花异草甬道,就登堂入室了。说是后宫,但这却是后宫之外的单独院落。虽说这是成都,但是主要建筑却像北京的四合院,北京人家住的四合院却是无法和这个“四合院”相比,它只保持了“四合院”的势,却少了普通四合院的韵——朴质。这里当然是富丽堂皇。

莲儿一进门就吩咐丫环们洗漱更衣,这一切又都是布置好了的,没用一会,吴三桂就躺在了莲儿的香帏之中。

莲儿示意丫环们退下,屋里只剩下吴三桂和莲儿。莲儿端来一杯醒酒茶,吴三桂一口喝下,把杯子一扔,一把搂过莲儿,两人便滚倒在床上。……

吴三桂一觉醒来,却不见了莲儿。于是,他大叫:“莲儿,莲儿。”

莲儿应声跑进来:“贱妾在。”

吴三桂唤过莲儿,叫到床边坐下,正色说道:“莲儿,我要带你出征,去攻打汴梁,去打康熙的屁股,你说好不好?”

莲儿面露难色,这点却出乎吴三桂的意料。吴三桂脸色一变:“不愿陪伴本王吗?”

莲儿一见吴三桂如此情态,吓得赶忙跪倒在地:“贱妾并非不想侍候王爷.我只是担心王爷鞍马劳顿;那种吃风饮尘的战争生活恐怕对王爷不利。我也并非是贪生怕死之人,的确是出于王爷您身体考虑……”言事未罢,就嘤嘤抽泣起来。

吴三桂一听错怪了莲儿,顾不得穿衣,下地扶起莲儿,复拉她上床,抚慰道:“宝贝儿,本王错怪你了,我出征也是出于无耐,现在长沙被阻,形势吃紧,本王又不愿放弃苦心经营几年的湖南,只好亲征去讨汴梁,以解长沙之围,这是‘围魏救赵’啊!”

莲儿听吴三桂之说,长长叹了口气。

吴三桂接着说:“凭借着我的龙威,不用担心不胜,本王出征,不仅湖南得以保全,而且可以直捣京城,大事可成,出头之机,在此一举!”

莲儿见事以至此,只好同意。

吴三桂一见莲儿愿意偕行,异常高兴:“本王出征,长途跋涉,兵士交锋,必然艰苦难堪,如此.我身边便不能没有你伴驾。今能与爱妃同行出征,本王必会大获全胜,直捣黄龙,擒王纳位!”

两天后,吴三桂凋遣的兵将基本汇聚完毕,整装待发。大批粮草,随队而行。这一年,吴三桂六十六岁。

军营大帐,吴三桂进行出征布置。

“本王和诸位将军,共统领十万大军,直指勋阳,行军过程中,一面派信使持令箭,调集汉中人马,分别攻占扶风,武功一带,一面调王会、洪福各统领五千人,从小路先进攻襄阳,用来分散敌人兵力。第三,等到大兵到河南,然后王会、洪福带领襄阳之兵,都到樊城会合,再决计北伐。”

各路将领,领命回归,再行布置。各部气势高昂,奋勇前进。

吴三桂的这次亲征,可谓是激情百倍。虽然是匆忙之中决定亲征,但是作好了细致的准备,常年的争战的历经事情的广博,又加之年纪的原因,因而凡事都不肯冒险而行。他以成都为根本,任用降将罗森镇守成都,又让亲属吴永年、吴炳光驻守四川及云贵的富辽地域。

吴三桂这次出征,郑蛟麒为先锋,随军大将有王会、洪福、林天柱、谭延衽等数十员,出征后,罗森负责照运军粮、军饷。真是万事具细,一丝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