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第七章李林甫(三)


牛仙客是李林甫极力推荐引进的,他对李林甫一直是十分感恩戴德,什么事情都听从李林甫的,从来没有自己的主见。李林甫在提拔官吏时,对那些善于对他阿谀奉承、且诡计多端、又和他一心的人,常常是超拔使用。而对那些本领超常、但不善于拍他马屁的,又不和他一心的人,却从来都不提拔,让他们一辈子做小官,终老在下层。

李林甫的城府很深,为人做事十分狡诈。他做事时,没有人能真正了解他的意图。对政见不同的人,他常常当面说一些好听的话,甜言蜜语,让人感到很亲切,认为他同你的关系很不错,是值得信赖的。但在暗中,他却想尽办法进行陷害。当时人们都称他“口有蜜,腹有剑”他害人时,不露出任何声色,让人无法察觉。对于皇上正在喜欢重用的人,一开始,李林甫总是想法接近他、亲近他,拉拢他,和他成为莫逆之交。但当他发现这个人的地位和权势,快要赶上自己的时候,李林甫就想尽办法去除掉他。即使这个人老奸巨滑,行事周密,也最终逃不过李林甫的阴谋和暗算。

一次,李隆基在勤政楼大宴群臣,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歌舞,一边还通过悬挂的窗帘向外观望。兵部侍郎卢绚,认为李隆基已经走了,就骑着马从楼下迅速驶过。卢绚长得十分英俊魁梧,其他在飞奔的骏马上,随着马的奔波,一仰一伏。更显得气度不凡。李隆基望着远去的卢绚,看了很长时间,对卢绚大加赞赏,透露出对卢绚重用的意图。李林甫在李隆基的身边收买、安插了众多的人,李隆基的一举一动,他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他知道了李隆基有重用卢绚的想法后,就把卢绚的儿子叫来,对他说:“你父亲的向来在朝廷中很有威望,现在,广、交两地不太稳定,十分需要像他这样有威望的人才,皇上也想派你父亲去交、广二地任职。你认为怎么样?你父亲如果嫌路远不去的话,就会被降职。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你父亲向皇上提出要求,做一个轻闲的官职,这是最好不过的了。”交、广两地远离京城,地处边疆,没有人愿意到那里去为官,卢绚听了儿子的转达的李林甫的话后,十分害怕,就按照李林甫的意图,向皇上提出要做一个清闲的官职。李林甫担心安排卢绚一个清闲的官职,众人会有意见,就安排卢绚为华州刺史。卢绚到华州上任没有多长时间,李林甫又对李隆基说,卢绚有病,不能处理州里的事情,也不能再任刺史,于是,就又让他担任了清闲的官职。

严挺之被贬外放后,对他的才能,李隆基仍然十分欣赏。一天,李隆基问李林甫:“严挺之现在在什么地方?这个人有才能,还是可以被重用的。”严挺之当时任绛州刺史。李林甫退朝后,立即将严挺之的弟弟严损之叫来,对他说:“圣上对你兄长的十分挂念,如果你的兄长能够见到圣上,我想,圣上是会让他再回到朝中的。现在,他能够见到圣上的办法就是向圣上奏称得了风疾,请求回到京城来治疗,这样,他就有机会见到圣上了。”损之派人把李林甫的话告诉了严挺之,严挺之听从了李林甫的话,向李隆基写奏书,说自己得了风疾。李林甫将严挺之的奏书上交给李隆基说:“严挺之年龄大了,得了疾病,应该任命他当一个闲职,以便让他能够吃药治病。”李隆基听了,感叹了很久,深为惋惜,只好任命严挺之做了一个闲职。朝廷中不少有威望的官员,李林甫都是用类似的办法,把他们从重要的职位上赶下来,让他们当了一个闲官。

户部尚书裴宽,一向被李隆基所看重,李林甫害怕他担任宰相,心中有所忌讳。恰巧,刑部尚书裴敦复带兵打完了海盗回来,受人的请托,在上报功时,对一些人的功劳有些弄虚作假的现象,裴宽知道后,就悄悄地禀报了李隆基。李林甫知道后,就立即告诉了裴敦复。裴敦复很生气,他说,裴宽也曾经将自己的子弟亲属托付给他,让他照顾。李林甫说:“你赶快让人禀报皇上,不要落在别人的后面。”裴敦复就用五百两黄金,贿赂皇宫中女官杨太真的姐姐,让她禀报皇上。很快,裴宽被贬为睢阳太守。

牛仙客死后,李林甫推荐李适之顶替他的职位。可时间不长,两个人因为争权有了矛盾。李适之的性格比较粗率,做事情欠考虑,一些问题考虑不周就向皇上汇报。李林甫为了不让他向皇上开口,就有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李林甫对李适之说:“华山上有许多金矿,如果开采了就可以让国家富强起来,但皇帝不知道。”第二天,李适之就向皇上作了禀报,建议对华山上的金矿进行开采。李隆基就征求李林甫的意见。李林甫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了,但华山是大唐王朝的命脉所在,王气在那儿。如果开采了,会伤了王气。不能开采,所以,我也没有禀报。”李隆基听了李林甫的话,很高兴,认为李林甫处处为他着想,是爱护自己,而又认为李适之考虑事情太不周密,就对李适之说:“以后禀报事情,要先跟李林甫商量。”从那以后,李隆基对李适之就不再怎么信任了,李适之也不能对李隆基直接禀报事情了。

李隆基想广泛收集天下有才能的人,下旨宣布,凡是有一技之长的人都要到京城参加选拔考试。李林甫害怕这些人在做对策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痛骂,暴露了自己的恶行,被皇上知道,就对李隆基说:“民间的这些人多是一些下贱、昏庸、不懂礼节、不知深浅的人,冒然将他们找来,恐怕他们会说出一些粗俗的话,弄脏了陛下的耳朵。”于是,李隆基又下旨,命令郡县的长官们先进行仔细挑选,把那些确实有才能的人送到京城,进行考试。这些人送到京城后,进行了诗、赋、论的一次次考试,没有一个人通过的。李林夫十分高兴地向皇上上书称贺,国家有才能的人才都被陛下任用了,没有一个被遗漏的。陛下真实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