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惊变》第七章 大会战(16)


三月初六,唐军步、骑兵总计六十万人(即使没有六十万,也起码有二十多万了),在安阳河北岸摆开阵列,史思明没有出动自己的全部人马,因为就算全出来,也是十三万,人数上根本没有优势。而唐军几十万大军,虽然气势宏大,但是必然行动不便,史思明便从这方面下手,以自己的灵活来对战唐军的笨重,于是他亲率精兵五万前来交战。唐军远远望见,以为那只是一支游军,并不介意。这时史思明身先士卒,率军冲锋,唐军中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和鲁炅率先领兵迎战,与叛军杀伤各半,结果鲁炅还被乱箭射中。叛军是五万人,损失一半是两万五千人,唐军四路节度使人数怎么也超过叛军人数,所以其实是唐军损失更大。这时郭子仪率兵紧跟在后,还没来得及布阵,忽然刮起了大风,吹的尘土飞扬,甚至树木都被拔起,一时间天地一片昏暗,“风萧瑟而并兴,天惨惨而无色”,咫尺之间人马不辨,两军都大吃一惊,然后各自撤退。唐军向南退,叛军向北退,丢弃的兵器盔甲到处都是。郭子仪命令朔方军队切断河阳桥,以确保洛阳的安全。唐军损失惨重,一万匹战马只剩下来三千,十万甲兵差不多全部丧失。洛阳城中的官民十分惊恐,纷纷逃到山中,东京留守崔圆和河南尹苏震等官员向南逃到了襄州、邓州,各路节度使也都率领本部兵马逃回本镇。这些败兵沿路大肆抢掠,胡作非为,当地官吏和军中将帅都无法制止,闹了十多天才安定下来。众军中,只有李光弼和王思礼严肃军纪,全军返回。

郭子仪率军退回到河阳(今河南孟县附近),本想坚守城池,结果军队自相惊扰,只好又逃奔到缺门(今河南新息附近)。这时其它部将也都陆续赶到,大家一起点检人马,发现才有几万,从几十万到几万,的确是场大败了。几人一商量,洛阳怕是保不住,因此也不必死守,认为退保蒲州、陕州比较保险。但张用济认为蒲州、陕州连年饥荒,不如坚守河阳,如果叛军来攻,就全力坚守,郭子仪同意,当下便派韩游率领五百骑兵先进军河阳,张用济率领五千步兵继后。果然叛军周挚随后领兵来争夺河阳,由于他们晚到一步,无法入城,只好退去。张用济在河阳让士兵们筑南北两城准备坚守。此时段秀实带着镇西将士们的家眷和物资从野戌渡过黄河,在河清待命,荔非元礼到后也驻军于此。至此唐军才稳下阵脚来。从各处记载来看,似乎此战唐军主要吃亏在天气上,如果不刮那阵大风,等郭子仪列好阵,或许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可是,单是大风的作用,唐军便败退的为何如此狼狈?主要是唐军心理上的防线崩溃了,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否则史思明也是因大风而退兵,却没有像唐军这样狼狈。史思明先前敢于只带五万人前来冲击,对唐军士气影响是很大的,并且唐军是四个节度使包括李光弼、王思礼这样的大将来迎战,也未见能把这五万人怎么样。因此,如果大风不起,双方战斗的会持久一些,也许最后唐军能获胜,但赢得也必定相当辛苦。

此战过后,各路将帅纷纷上表谢罪,肃宗必定十分气恼,但将来平叛还要依靠他们,因此都没责问罪过,只是把逃跑的崔圆和苏震削爵贬职,以泄心头之愤。不过,鲁炅后来因为自己手下兵士抢东西抢的最厉害,畏罪自杀了,荔非元礼则正式代替李嗣业。至于挂名的副元帅郭子仪,肃宗起初任命他东畿、山东、河东诸道元帅,暂代东京留守,后来因为鱼朝恩忌恨他,便借相州之败,在肃宗面前进谗言诋毁他。七月,肃宗召郭子仪回长安,改任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但朔方士兵们都舍不得郭子仪离开,痛哭流涕,拦住朝廷派来的宦官,请求把郭子仪留下来。郭子仪没办法,只好骗他们说:“我只是先去送别朝廷中使,不是要离开。”于是便跃马而去。

唐军的副元帅换成了李光弼,而李光弼和史思明正是一对老冤家,两人再次相逢于战场之时,又会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