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第11章


豳州别驾赵慈皓愈来愈觉得不对劲了,天节军进驻豳州已经十余日了,整日里 除了催粮便是催饷,说是奉命北上驰援夏州,却迟迟不肯开拔。燕王天节将军李艺 终日里逼索豳州武库中所存万支短臂弩。赵慈皓虽官职卑微,却也深晓其中利害, 他明白告诉燕王府长史陈奉,这一万件弩朝廷有明敕,为天策军专用,没有尚书省 发布的朝廷敕旨或是天策上将府的调兵铜符,任何王公大臣都督将军均不得擅动。 他这一顶不要紧,却惹恼了李艺,将他叫去中军行辕好好训斥了一顿,根本不听他 辩白,词严色厉称军务紧急敌情似火,耽误了军事无人吃罪得起。偏偏赵慈皓也是 个心中有主见之人,不管李艺如何责骂,站在那里不卑不亢也不动气,说来说去只 有一句话,没有朝廷敕令绝不开武库。

一来二去惹恼了李艺,索性派出一队兵丁将他软禁在府中,他不签发州命便不 肯撤兵。赵慈皓却浑不在意,在府中仍旧照常料理州务,李艺却也还算明白事理, 知道一州大小事务离不得此人,只是不许他出府,却不禁州里官员吏役往来。

这一日赵慈皓正在接见涑阳县令符禄,豳州州兵统军杨岌怒气冲冲大踏步走了 进来,叫道:“治中大人,城里住的这是他娘的什么兵?纪律如此败坏,莫说是野 战队伍,便是寻常州兵,也比他们规矩多了!他们来了十余日,治安一日坏过一日, 你出去听听,老百姓如今都在都在骂街,罗艺罗艺,好大脾气,进门砸碗,动辄摔 屉,刀枪市物,盔甲召妓,大将威风,层层刮地……大人,你若是再不管管,我便 率弟兄们和他们拚了!”

赵慈皓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斥道:“不许胡说,百姓们不解国家大事,口无遮 拦,你身为统军,怎可对天节将军如此不敬!”

他回转头对符禄道:“老兄先回去吧,迁徙一事涉及北边的战事,朝廷数次行 文,层层催促,万万怠慢不得,有什么难处,老兄便多担待一些吧!此刻不要说你, 就是我,又何尝不是地方黎庶的眼中之钉肉中之刺?”

符禄苦着脸道:“大人明鉴,百姓们有些议论,也还罢了,大不了把耳朵一掩 罢了。可燕王麾下的统军目下就坐在县署,一口咬定要兵粮,没有朝廷敕命,卑职 怎敢将准备南运的粟米给他?那可是掉脑袋的勾当,可不给的话,王爷那边又如何 托的过去?尚书省和燕王,两边都在不停催逼,如今卑职是两头受气两面为难,实 实这个差事不好办!”

赵慈皓笑了笑,道:“你办事严谨,做得不错,我们毕竟是一方司牧父母,虽 说军情紧急,没有上敕,断然不能擅自把粮给他们。天节军是朝廷直辖,粮秣供给 皆有定制的,你不必着急,回去慢慢应对吧!我估摸着顶多再有个两三日,朝廷里 便会有说法!”

符禄叹息着去了,赵慈皓看了杨岌一眼,脸色凝重起来,他沉吟了片刻叫道: “调甫,随我到内室来叙话。”

杨岌愣了一下,迈步随着赵慈皓进了内室,却见赵慈皓转身凝神静听外廊的动 静,半晌方才将门闭好,顺手上了拴,他不禁愕然:“治中大人,您这是……?”

赵慈皓摆了摆手:“调甫暂不要多问,听我说完!”

他缓了一口气,问道:“你手上有多少兵在营?”

“一千四百八十一人!”杨岌不假思索地脱口答道。

赵慈皓点了点头:“随时都能调动么?”

杨岌立时来了精神:“只要大人下令,我立刻派兵上街,把那些混账王八蛋都 抓起来!”

赵慈皓连忙摆手:“万万不可!”

他沉了沉,道:“你如此做等于打草惊蛇,你敢不经请示便抓李艺的兵,他便 敢行军法立斩你于城门之外。事情不能这么办!”

杨岌疑惑道:“我们归洛州都督统辖,不归他节制,没有符节,他敢杀我?”

赵慈皓沉默半晌,轻轻叹了一口气:“调甫,情势不太对头,十有八九,燕王 已经反了!”

杨岌大惊:“大人,这话怎么说?”

见赵慈皓踌躇不语,他又道:“罗艺这厮虽说军纪败坏,还不至于公然造反吧?”

赵慈皓摇了摇头:“军纪不整,算不得什么大事,我说的不是这个。这几日四 周各县令丞来府,我才知道他已经派兵封锁了州境,说是为防突厥奸细,绥靖地方。”

杨岌想了想,道:“虽说过分了些,不过他是军事主帅,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赵慈皓眼中目光忽转凌厉:“可是这样一来,没有他的准许,我们的信使便连 州境都出不了,更遑论飞马京城向尚书省奏报了。”

杨岌张大了嘴,半晌方才道:“大人这么想,也有道理!”

赵慈皓咬着牙道:“我为地方治中,脱不开这层干系,说不得,此番须得冒一 番险了!”

他转头凝视着杨岌道:“调甫,你素来是个不怕事的,此番面对的是手握重兵 的郡王,无论胜负,你我先已有罪,你怕不怕?”

杨岌一笑:“大人怎么这般说话?相与这么多年,你还不清楚杨某为人?我若 是怕事,今天便不会因为天节军骚扰地方的破事来你这边寻主意,大人有什么州命 尽管吩咐,杨某便是拼上这条性命,也无大所谓。”

赵慈皓点了点头:“如此最好,事不宜迟,你速速回营,点起兵马,吃毕晚饭 后立即率兵入城,无论谁阻挡你,当机立断击杀之。别的地方不必理会,你只需直 扑城北,燕王的中军设在北门处,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只要擒得罗艺,天节 军军马再多也无济于事。”

杨岌一躬身,道:“末将领命!”

赵慈皓又道:“你人手太少,燕王又是多年的老军务,要一举成功恐怕不易。 我给你批一个条子,你即刻到豳州府库调取五十桶墨汁,回营之后即刻将兵士的甲 胄漆成黑色,另外我再给你一道手令,你拿着它回营即刻去军库中调取一千四百把 短臂弩出来,配备给士卒。调取此弩须朝廷敕命,如今情势紧急,只得从权,这个 责任我担了,你照此办理便是。”

杨岌一愣,不解道:“大人,这是……?”

赵慈皓叹道:“罗艺征战沙场多年,是见过大场面之人,此刻放眼天下,唯一 能令他稍微忌惮一些的,莫过于屈突老帅的玄甲军了,此军甲胄皆为黑色,所用兵 刃皆是制式。一时间我们没办法模仿,不过短臂弩这天下第一利器目下只有玄甲军 装具,此事若拖延时间一长,必然露出破绽,所以你务必速战速决,只要时辰短, 一时半会燕王还反应不过来……”

……

“常公,何忧之深啊?”马周笑吟吟地看着无精打采一脸颓废相的常何,手中 把玩着一柄折扇问道。

常何苦笑道:“相公又来取笑常某,如今屁股坐在冷板凳上,常某哪里来得什 么‘忧’啊?”

马周微笑着站起身来,在屋子里踱了两圈,慢悠悠地道:“以拥立大功而不得 赏,反而丢掉了北军统领的要差,当今皇上这件事情做得委实令人寒心,是么,常 公?”

常何愣了一下,面色尴尬地道:“我怎敢如此想?当今万岁是我故主,对我又 有再生之恩,做人总要讲点良心,否则常某不是成了畜生了么?”

马周看了看他,喟然叹道:“不敢说是真的,不敢想却未必……”

常何笑了笑:“其实我所絮怀的,并非区区封赏。玄武门一役,我卷入得太深 了。敬德君集诸将,多年来一直追随在皇上左右,自然比我更受信用,这一层是不 消说的。北军统领一职权嫌过甚,关键时候甚至可决君权谁属,临湖殿宫变便是血 淋淋的明证。如此重要的要害位置,皇上起用自己的亲信家臣来担当,乃是情理之 中事。我担心的是,我知道得太多,介入的也太深,皇上用我之时,情势之危急已 间不容发,当是时想不到别的。如今大局已然稳固,他由秦王而太子,由太子而今 上,临朝称制君临天下,此刻若是反过来避讳此事,侯张等人是股肱,自然可保无 虞,我这个当日入值宫禁的禁军总管却是首当其冲,升官赏爵我不敢指望,只要能 保住项上这颗人头,常某便要道一声“万幸”啦!

马周失笑道:“大约常公见这些日子原先的东宫旧臣一个个都被皇上留用,心 中方才忧疑不安吧?也难怪,自皇上入住东宫,东宫西府的旧臣均受大用,唯常公 却未受丝毫封赏,反倒丢了差职,也怨不得常公夙夜忧心。”

他神色凝重下来:“常公可曾见到朝廷抄报?”

常何愕然道:“见到了,这是每日必看的,又有什么干碍处?”

马周道:“皇上追赠敬君弘将军左武卫大将军,谥忠,常公怎样看待此事?”

常何迟疑了半晌道:“君弘乃是为皇上而战死在玄武门外,皇上追封他也是情 理之中的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马周摇了摇头:“厚封敬将军,是皇上在酬敬将军之功……”

常何笑了笑:“此事朝野皆知,又当如何?”

“敬将军于皇上有何功?”马周语气冷峻地问道。

常何道:“六月初四玄武门外……”

“不错!”马周极不客气地打断了常何的话语,侃侃而言道:“敬将军在玄武 门外为皇上力战而死,皇上因而厚封其功,此事夹杂在如今令人头晕目眩的朝局人 事变动之中,并不显眼,可是若是真的深究起来,其中却委实大有学问。”

“先生是说,皇上并未忘记我和老敬的功劳,只不过因为时候不到,所以才对 常某暂不加封赏?”常何满面疑惑地问道。

马周笑道:“常公所见不错,不过,皇上的深意,倒还并不在此。”

他敛了笑容道:“当今皇帝无论统兵临阵还是用人行政,均是大开大阖大手笔。 他重用东宫旧人,一概赦免先太子和齐王的亲信左右,既是示天下以公的姿态,也 是他一代雄主的气度,此事绝非是因为他对玄武门之事心生悔意,相反,他厚封君 弘将军,正是在向天下人表明,他压根便不认为玄武门之事是错的,非但不错,且 是一件匡扶社稷的大功劳。”

见常何大睁着双眼看着自己,马周笑道:“常公还不明白么?皇上根本便没有 掩饰自己屠兄灭地凶狠行径的意思。他重用东宫旧人,是不愿天下人说他任用私人, 却绝非是向这些人低头认错,莫说是这些人,便是在太上皇面前,他也不会低下头 来认这个错的。对于此事,他自认不需也不屑于掩饰忌讳,这是人主的大度,也是 帝王的自信。所以他才以左武卫大将军的厚封来公告天下,敬将军有功,是忠臣! 故而将军实则不必多虑,陛下此刻没有封赏将军,实是另有计较的。”

常何诧异道:“什么计较?”

马周道:“说来倒也简单,常公细想,论亲疏,常公可比天策诸旧将否?”

常何苦笑:“自然比不得!”

马周又问道:“论显贵权势,常公可比萧封宇文等武德重臣否?”

常何道:“比不得!”

马周再问道:“论声望资历,常公可比魏徵王珪等东宫旧臣否?”

常何颓然答道:“也比不得!”

马周淡然道:“照啊,对天策旧将,皇上须高封厚赏以酬其功;对武德重臣, 皇上须妥善升置以慰其劳;对东宫旧人,皇上须怀纳笼络以安其心。朝廷本来便只 有那么多职缺,国朝方立,功臣宿将比比皆是,本来便是人满为患。而今一下子要 安置这许多人,谈何容易?天策府战功卓著威名远播的将军何止数十,前者因受秦 王之累而不得入十六卫府,如今皇上秉政,自然是要先筹其前功。常公虽说出身行 伍,战功毕竟不著,十六卫府的职缺只有那么多,那些骄悍自大目中无人的将军们 怎肯与常公并品为官?常公自己想想,皇上若是以常公玄武门之功赏授将军郡公爵 位,常公敢受否?”

常何额头上的汗水涔涔而下,道:“那不是让我变成朝野千夫所指么?我便是 再狂妄,也断然不敢作此妄想。”

马周笑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皇上此刻不赏常公,又将常公调离嫌疑之地, 实际上是在回护常公。常公放心,今上绝非刻薄寡恩之主,常公的衷肠委屈,皇上 不会看不到。只是值此朝野交替权柄迁移之际,常公还需善自隐忍才是。”

常何笑道:“我自是不会向皇上去要官做,听相公这一解说,如今这许多人等 着升官加爵,又都因前事相互看不上眼,想一想,皇上也真不易!”

马周道:“新老交替之际,朝局重新排布已是必然。皇上在做秦王之时,手下 已有一个建制完整的小朝廷,如今登基为君,人事更张是在所难免之事。只是如今 军情紧急,朝廷稳定为第一要务,故此一时半会还顾不上,待得军情稍缓,萧瑀、 封德彝、宇文士及、陈叔达等人罢相便是迟早之事了。尚书省和中书省,逐渐便会 由房杜等天策名臣入主;东宫官虽说也受信用,制敕和行政却万难染指,看目前格 局,皇上似乎有意将这批人安插在门下省,王珪目下已是谏议大夫,距黄门侍郎不 过咫尺之遥而已”

常何想了半晌,道:“房玄龄现已是中书令,杜如晦则领兵部尚书,入堂拜相 也只是早晚间事,长孙无忌贵为国舅,又领吏部尚书,更不必说!这几个似乎无甚 疑议。然则王珪目前居官五品,不过与我齐肩而已,魏徵为太子詹事主簿,七品官, 要拜相恐怕还早得很!”

马周哈哈大笑:“常公此言,只见其一不见其二,朝廷官制,本是人主所定。 三省政事确立至今也还不到五十年,能定自然能改。魏徵是七品官,然则自六月下 旬以来,凡重大军政事务,无不与闻,其名或曰‘参议得失’或曰‘参预机密’, 虽均非正式名号,却施施然与宰相同堂议政,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谁说 七品官便当不得宰相?汉时尚书不过是君主身边的文案执笔,中书令是宦官头儿, 侍中是大长随,都是卑微之臣,如今不都是宰相么?霍光史比周公,却从不曾做过 太宰和丞相,起身不过是孝武帝身边一个书办罢了!”

常何讪讪一笑:“常某是个粗人,这些掌故确是从来不知的!”

说着他不禁“噗嗤”一笑,道:“中书令原来是太监头儿?这却是头一遭听说 ……”

马周微微一笑,却不再言语……

……

翌日,尚书省发布了一道明敕,却极简短,只有一句话:“原东宫太子詹事主 簿魏徵,识明才鲜,卓有大略,即日擢门下省谏议大夫,领秘书省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