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宴: 浮华背后的五代十国》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藩帅当皇帝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十三日黎明,帝都长安,万籁俱寂,行人绝迹,一队人马保护着皇帝从禁苑延秋门而出,匆匆向西疾驰而去。

这支队伍走得如此匆忙,除了杨贵妃姐妹、宰相杨国忠及少数几个皇子和亲信宦官外,就连皇帝的其他嫔妃、公主、皇孙以及百官,都被抛弃不顾了。究竟发生了什么大事,使唐玄宗出逃得如此仓皇?原来数天前,关中的屏障潼关已被安禄山叛军攻破,关中无险可守,唐玄宗只得匆匆逃往西蜀避难。

唐人绘《明皇幸蜀图》经过八年的战争,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是大唐煌煌盛世已不复存在,在战争中各地藩镇势力坐大,形成了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本来设在边地,唐朝在平定安史叛乱的过程中,为了争取战争的胜利,便把这种军事体制移至内地,在中原一带陆续设置了一批藩镇。战争结束后,这种体制被保留了下来,后来越设越多,以至于全国各地无处不有藩镇的设置。唐末黄巢起义爆发以后,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各地藩镇势力进一步壮大,而唐中央经过农民起义的打击,控制力受到极大的削弱,无力制约跋扈的藩镇。藩镇之间为了扩充地盘,也互相吞并,致使混战连年不息,破坏了社会经济,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在唐朝末年长期的军阀混战之中,一些弱小的藩镇相继被吞并,在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数个强大的军事集团,其中最强大的为割据于河东的李克用集团与占据河南的朱全忠集团。这两大集团之间的长期攻战,构成了唐末军阀混战的主线。

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他虽然是沙陀族人,却在历代史家的笔下,被塑造成为一个忠君爱国的良臣形象。

李克用的父亲朱邪赤心因为镇压庞勋起义有功,被唐朝任命为大同防御使,进而升任振武节度使,并赐以宗姓,改名李国昌。这就是这个家族得以姓李的原因。李克用在唐僖宗时曾因杀死云中防御使段文楚,被唐廷讨伐,李氏父子不敌,逃入鞑靼人聚居地区躲避。不久黄巢义军攻入长安,为了利用这支力量镇压义军,唐廷遂赦免其罪,命他们率军入关中进攻义军。李克用率领的代北铁骑主要由沙陀、吐谷浑、突厥、回鹘等部族人组成,骁勇善战,剽悍异常,所向无敌。义军不敌,只好退出长安。李克用穷追猛打,尾随到河南,连战连胜,为唐王朝最后扑灭黄巢起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因为这个功劳,李克用被唐廷任命为河东节度使,随后他又兼并了昭义镇,将河中镇置于自己的卵翼之下,势力覆盖了整个河东地区(今山西),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年),被封为晋王,成为唐末北方最强大的军事集团之一。

北方地区另一强大的藩镇便是朱全忠军事集团,他原名朱温,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其父早死,他幼年随母在萧县地主刘崇家当牧猪佣工。黄巢起义时,他前往投军,转战南北,逐渐升任为大将。黄巢攻入长安后,他被任命为同州防御使,奉命进攻河中,却屡被击败。他多次请求黄巢派军增援,不被理睬,一怒之下,投降了唐朝。唐朝对他的来降非常重视,任命他为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全忠,以分化农民起义军。本为农民军将领的朱全忠,自此遂成为农民军的主要敌手之一。唐廷调集诸镇军队围攻长安时,朱全忠被任命为宣武(治所汴州)节度使。宣武镇遂成为朱全忠起家的本钱,此后他以此为基本力量,逐渐扩张,陆续吞并了中原地区不少藩镇,发展成为当时举足轻重的军事集团。

李克用集团虽然实力强大,但在战略上却存在致命的弱点。他自恃强盛,采取了四面出击的战略,到处树敌,虽然制服了许多藩镇,却未能有效地控制,时叛时附,所得地区也不能完全巩固。其内部也因争权夺利而发生摩擦,李克用又赏罚不公,全凭一己之喜怒,致使不少人离心离德。当年李克用攻克昭义镇,命其堂弟李克修为节度使,治理颇有成效。李克用视察昭义时,不问政绩如何,却因招待不周,打骂交加,李克修怨愤难平,被活活气死。李克用又任命其弟李克恭为节度使,此人骄横不法,引起兵变。乱兵杀死了李克恭,并向朱全忠投降。李克用派兵讨伐,击败了来援的汴军,重新夺取了昭义镇。此战其义子李存孝居首功,李克用却另任康君立为节度使,李存孝气愤难平,遂暗中勾结朱全忠和成德节度使王镕,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率大军征讨李存孝所据的邢州,击败了王镕的援军,包围了邢州。李存孝无奈,只好泥首出降。李存孝是晋军中著名的勇将,战绩卓著,李克用惜其勇,本不想处死,但又不得不摆出姿态,下令车裂之。李克用原本以为诸将一定会出面劝解,他便顺水推舟,赦免李存孝。岂知李存孝平日自恃其勇,傲视诸将,竟无人出面解救,遂使此事弄假成真。李存孝之死,使李克用非常气恼,郁闷难平,又借题发挥惩办了几员将领出气。李克用自翦羽翼,实力大损。

李罕之早年势穷,投靠李克用后得以充任河阳节度使,他并不满足,乘昭义节度使薛志勤死亡之机,起兵攻取了潞州,自称留后,并向朱全忠请降。朱全忠派汴将丁会援助他,当汴军赶到潞州时,李罕之病危。朱全忠遂命丁会为昭义节度使,将李罕之迁往他处,途中李罕之病死。由于李罕之的叛变,使朱全忠唾手而得泽、潞,直接威胁到太原的安全。

刘仁恭原为幽州节度使李匡威的部将,因为发动兵变失败而逃到太原,归降李克用。李克用攻取幽州后,任命刘仁恭为节度使。刘仁恭逐渐扩充实力,自感羽毛丰满,便开始不听李克用的节制。李克用与朱全忠数次激战,刘仁恭拒不发兵相助,而且还扣留了李克用派来的使者。李克用大怒,亲率军队征讨。双方交战时,李克用骄傲轻敌,饮酒大醉,胡乱指挥,致使晋军大败。从此,刘仁恭与晋交恶,威胁着太原的侧后方,致使李克用腹背受敌,局势对李克用集团越来越不利。 魏博镇居中原要冲,是双方必须争取的重要力量。魏博号称强镇,百余年来居于河北诸镇之首。朱全忠进攻朱瑄、朱谨兄弟时,他们向李克用求救,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借道魏博前往援救。晋军军纪败坏,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加之朱全忠施离间计,魏博节度使罗弘信遂发兵袭击晋军,晋军猝不及防,大败溃逃,兵械资粮损失殆尽。魏博既与河东决裂,自然与朱全忠结好。由于这些因素,遂使汴晋角力的天平开始向朱全忠集团倾斜。

朱全忠在与李克用的争斗中占了上风后,急于篡唐,因长安距汴州路途甚远,不便于直接控制,遂决定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昭宗无奈,只好顺从朱全忠之意。天复四年(904年)初,朱全忠下令长安百姓按籍迁移,拆毁长安宫室、房屋,将木料顺渭水漂下,在洛阳营建宫室。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宏伟的大都市之一,虽然经过唐朝后期几次焚烧,但都影响不大,基本规模仍在,经过朱全忠此次破坏后,这座伟大的历史名城遂成为丘墟了。

唐昭宗到达洛阳时,唐廷的六军侍卫之士,已经散亡殆尽,昭宗身边卫士及宫中之人均为朱全忠派来的人。从长安至洛阳途中,昭宗身边尚有小黄门及打球、内园小儿二百多人,对于这些人朱全忠也不放心,命人灌醉后全部坑杀。然后换上年貌、身高相当的二百人顶替,昭宗初不能辨,后来才有所察觉。在这种情况下,昭宗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随时可能成为朱全忠的俎上之肉。

朱全忠强迫昭宗迁都洛阳后,河东李克用、凤翔李茂贞、西川王建、襄阳赵匡凝等地方实力派组成了联盟,以兴复唐室讨伐朱全忠为名,倡议天下共伐之。朱全忠决定举兵西讨,又担心昭宗会有所举动,于是决定害死昭宗,另立新君。这年八月,他指示左龙武统军朱友恭、右龙武统军氏叔琮、枢密使蒋玄晖等人,乘夜暗之际,以入宫奏事为名,率兵进入内宫,昭宗身穿单衣绕殿柱而逃,被追上杀死,年仅三十八岁。本来还要杀何皇后,经其苦苦哀求,才免于一死。

昭宗死后,朱全忠另立昭宗第九子李柷为帝,时年十三岁,史称唐哀帝。次年,朱全忠又杀死了昭宗其馀九个儿子。朱全忠认为唐朝的朝臣中还有不少人忠于李唐皇室,是自己篡夺皇位的障碍,必须彻底铲除,才能顺利达到目的。朱全忠的得力谋士李振,早年屡试进士不中,因而对这些所谓衣冠大族非常痛恨,同时也痛恨科举出身的朝士,也极力主张将这些人全部杀掉。于是朱全忠在滑州白马驿一举屠杀裴枢为首的朝臣三十多人,李振意犹未尽,对朱全忠说:“此辈常自称是清流,应当投入黄河,使之变为浊流!”朱全忠大笑,立即命人把这些尸体投入滚滚黄河。史称这次事变为“白马驿之祸”。

朱全忠大杀唐朝臣僚固然是为了篡夺皇位,但手段如此残忍,在士人们的心目中形成了极为凶恶的形象,迫使众多士子投向别处,增添了敌对力量,实际上不利于他创建新王朝。李唐皇朝经此一变,已经完全失去了统治基础,唐哀帝虽仍在位,实际上已经等于亡国。

公元907年,朱全忠代唐建国,都城汴梁,改元开平,改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全忠将唐哀帝贬为济阴王,于次年杀害,年仅十七岁。

后梁建立时,仅有二十一镇,即宣武、宣义、天平、护国、天雄、武顺、佑国、河阳、义武、昭义、保义、戎昭、武定、泰宁、平卢、忠武、匡国、镇国、武宁、忠义、荆南等镇,共六十九州之地。其中武定是剑南西川的属镇,后梁仅占其一州之地,而荆南则保留着相对独立性,因此后梁在五代中版图最为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