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是永恒的吗

天长地久”,是“天长”加“地久”,合起来就是天地很长久,注意,讲的是“长久”,而不是“永远”。我们普通人的思想中,总认为天地是从来就这样存在,并且永远这样存在下去。但这个观点已经在物理学上不成立了,因为根据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研究,宇宙的年龄也已经计算出来,大约是138亿多年,至于什么时间灭亡,则目前的科学还计算不出,但目前的科学技术可以肯定宇宙有灭亡的那一天。

这一天体物理学的结论,让许多人困惑,因为他们不明白,在138亿年之前,或者若干年宇宙灭亡之后,宇宙的时间和空间哪去了,就算是宇宙大爆炸,空间和时间总还是存在的吧?这也正是许多人不明白佛家所说的“空”以及道家所说的“无”的根本原因。不要看有些道士会各种功法,长得象个神仙,也不要看某个和尚,能闭气坐关,就以为他真的明白这个“空”或“无”了。回答不了上面这个时间与空间的问题,他所理解的“空”或“无”究终还是“非空”、“非无”。

这儿插播一个相关的小故事,40年前,在意大利为纪念哥白尼诞辰而拍一部科教片时,正好我国的著名天体物理学家方励之也在场,看到剧本中说某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也有产生和灭亡的那句话时,站出来告诉导演,是中国有一个叫老子的人第一个讲了这样的话,通过一番惊讶、争论之后,在铁的事实面前,导演最终请方励之先生用中文来念老子有关宇宙创生的一段文字。那么,老子是怎样描述宇宙的创生,以及灭亡后的结果呢?

老子在解释宇宙创生时,不会象牛顿那样去寻找宇宙的第一推动力。老子除了告诉我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此外还有很多地方说明这一点,例如“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等,而对于宇宙灭亡后的情形,老子精确地告诉我们“复归于无”,也就是回到了“无”的状态,回到了“太极”的状态。这些简练而精干的文字,已经包含了所有问题的答案,那么,对于宇宙产生前或灭亡后的时间、空间,我们又如何来理解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空间和时间。对于这样的问题,常人是不太愿意去思考的,凡是不愿意思考这样问题的人,学习老子则必不可能深入,因为这样的人喜欢一知半解,习惯于大致了解。小雅是个钻牛角尖的人,在中学时就与哲学老师争得面红耳赤,因为老师一定要说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而小雅则坚持认为是非物质的。其实,马克思并没有说过时间是物质的话,而是马哲老师根据马克思理论中的定义推导而成,即凡是意识以外的客观存在即为物质。这样一来,除了时间、空间之外,连黑白、长短、高下、香臭也成了物质,因为这样东西并不因为你我的喜欢而改变的客观存在。

我们学过几何原理的人都知道,线是点的集合,面是线的集合,体是面的集合。体也就是空间概念,距离也就是线的概念,不同方向的距离也就形成了空间。什么是距离呢?我们小学就知道,距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也就是说距离或空间是衡量物体变化的度量,虽然客观存在,但既不是物,也不是质,自然不能算是物质,它是物质的度量之一,也就是说空间是物质变化的性质之一。变化并不局限在一个方向,我从家到单位上班,这是距离上的变化,我体重从52kg长到了75kg,这也是一种变化。凡是点、线、面、体方面的变化,都是空间的变化。体积不变而密度发生了变化,这同样算是空间方面的变化。

时间,也是物质变化的另一个度量,同样时间也是物质的一个属性。时间和空间合起来我们又称之为“时空”。其实“宇宙”一词本身就是时空的意思,四方上下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合起来就是宇宙。从这儿我可以分析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时空是物质运动变化之属性。万事万物如果不发生变化,则时空也就不存在,而且是瞬间消失,这时,物质的质量也随之为零。

有人不尽想说,我睡觉时,时间和空间仍然存在,即使我死了,时间空间也并不以我是否存在而存在。要知道你一个人是不可能绝对静止,因为即使你死了,你的身体在漫漫腐烂变化,即使你是金刚不坏之身,你身上的分子、原子还是继续在运行着,一刻也不会停止。我们人类的时间,并不是根据你的手表来确定,而是根据宇宙星象来校准的。如果整个星象全部同步变慢了,虽然你察觉不到,但时间确实是在变慢,所以时间并不是人们所说的恒定地运行,也不是一条直线地在运行,时间也会“弯曲”。

什么是天道

费了这么多口舌,其实就是说明一点,天地虽然长久,但也不是永恒的,那么,什么才是永恒的呢?唯有“道”才是永恒的。为什么天地能够长久?为什么道是永恒的?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经文:“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自生”,直白地说就是为自己谋生路,自私自利。“不自生”也就是大公无私之意。为什么大公无私反而能够长久存在,而万物做不到这一点则不能长久呢?这就引出了“德”的概念出来。

什么是“德”?许多人百度一下会说“德者,得也”,如果再问一下“得也”是什么意思,多数人就回答不了了。“德”,就是大公无私地奉献,他人得利而自己得到的就是这个“德”,所以说“德者,得也”。“不自生”就是在积德做善事、行仁政。爱思考的人难免会问一个尖锐的问题:“大公无私,自己一毫而莫取,那么自己吃什么、穿什么?如何养活自己?”、“人非天地,如果不自生,谁来生我?”,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呢?老子的这句话是不是只适用于天地,而不适用于人呢?

老子在后文中要我们效法天地之道,所以“不自生,所以长生”这句话一定适用于人道。为什么适用于人道,这是因为天道中有一公理你还不认识,那就是老子在77章中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还有最后一章中所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为什么天道为损有余而补不足,为什么奉献越多自己所得也越多?之所以许多人不明白这些真理,是因为大家对天道不明白。

天道是什么?易经中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从这儿就可以看到,阴阳循环往复,日盈则仄,月盈则食,这就是天道,由此而产生出“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才是天道之理。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效法天道,让自己处于不足状态,老天才会给你补不足。如何让自己处于不足状态,那就是要多付出、多奉献,这样老天才会让你“给人的越多,补给你的就越多”。

这些纯理论性的内容,大家听了也许觉得很空洞、枯燥,那么,我们就说一些大家感兴趣的生活问题来解剖老子思想。为什么我国多数百姓觉得生活没有保障,即使挣再多的钱也还是不放心?虽然我国已经学习西方国家推行养老保险制度很多年了,至今还有很多人没有办这个保险,对这个保险持不信任的态度。这儿我们来分析一下保险的实质是什么?

所谓保险,就是在你日常工作时,每个月向国家或社会多付出一份保险金,这部分金额是用来帮助那些社会上急需用钱孤寡老人,这时,你是奉献者,而当你若干年之后同样年老之时,你所需要的金额,则由同时代正在工作的人来承担。那么不同的人,所付出及所耗用的资金是不相等的,这部分差额则由社会(实际上是保险公司)来统筹安排。这一保险制度就符合老子这一章的思想,你首先无偿地付出,在你生病或年老之时,社会回馈给你更多的需要。

中国人之所以还有很多人不愿意交这份保险金,并不一定是对这个制度有反感,而是对执行的机构产生了怀疑,这个机构是否能公正地执行这一制度,而不是象以往那样,求人办保险时将保险业说得天花乱坠,等到发生了事故需要理赔时却比登天还难。这样的保险公司自己首先不懂老子的这一思想,如果他们在百姓需要理赔时,第一时间将资金发放到位,哪怕是多付出一些,则取得的是民心,是百姓对你的信任,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主动地加入保险行业。

比尔盖茨之所以能成为世界首富,他就是一个懂得首先奉献之人,我们当初买电脑,电脑上所安装的免费操作系统都是盖茨的产品,微软并没有直接追究你的版权问题,表面上是他失去了一笔财富,实际上是他“利诱”大家上了他的“贼船”,等大家都在使用微软的产品时,他的相应配套软件却从中获取了数倍的利润,这就是懂天道之人。那些斤斤计较的商人,永远也成就不了这样的大事业。马云为什么能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也同样是他的平台让千百万用户首先获得,然后自己再得到相应的回报,道理就如此简单,但愚人一笑了之。

付出就一定有回报吗

有关“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具体应用还很多,比如“舍得”酒的广告就是说“有舍才能有得”,这与老子讲的是同一个意思。更著名的是范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典型的“后其身”与“外其身”。天下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而不辞辛劳,这就是“后其身、外其身”,孩子成才后孝顺父母、养老送终,这就是“身先”与“身安”的结果。但现在有一个让人头痛之事,即如果一个人“后其身”了之后,就一定能“身先”吗?“外其身”之后就一定“身存”吗,直白一点来说,就是当今社会真的善有善报吗?

从最近这四十年来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似乎已经让百姓怀疑甚至完全不信的程度,许多人辛辛苦苦将几个孩子拉扯大,老来一个儿子也不抚养;有心搀扶一下跌倒的老人,结果被冤枉成肇事者,类似现象长期得不到纠正,导致小月月事件发生,路过的几十个人并不相救的惨剧发生,难道是老子的话不是普遍适用的真理?

答案是:否,老子的思想是普遍适用的,如果违反了这一思想,必然受到天道的惩罚。之所以社会伦理丧失,其原因是自上而下地不遵守这一原则,具体地来说,当初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于是那些不安分劳动之人,有些是被关过监狱之人,他们敢于做一些常人不太敢做的违法事情,结果由于当时处于改革试验阶段,许多法律还不健全,这样他们那些并没有奉献,却获取了巨大利益之人富了起来。

由于当时还是计划经济为主,一些官员便与奸商沆瀣一气倒买倒卖,又一次违背了老子的思想而富裕了起来,此后官场腐败越演越烈,各阶层的辛苦钱,被政府利用各种苛捐杂税、通货膨胀等,轻易地榨取了百姓可怜的辛苦钱,导致真正搞生产的人很难继续下去,国家经济出现了红色警报,这样才导致现政府下定决心办2件事,一是反腐,二是再改革。

邓小平当初让一部分人富,鼓励大家改革创新,这一点并不错,但随着改革的进展,邓小平一定有相应的调整措施出台,可惜岁月不饶人,他的身体支撑不住就走了,而继任的(■■■此处删除118字),这才是小月月事件的根本原因。

对于社会来说,“道”是什么?对于社会来说“道”就是民心,共产党当初能够夺取江山,靠的就是人民的支持,而现在几乎所有的百姓已经不再信任这个党,那么想要继续执政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重新夺取民心,而要想夺取民心,你首先就要“后其身”享乐,而“先其身”地为百姓的生活的真正提高去努力。目前的反腐、再改革正是这样的措施,而不是象(■■■此处删除16字),事实上,你永远也禁不住百姓的心。取得了民心,这个党和政府才能“天长地久”。

国家大事是如此,家庭小事也如此。夫妻之间相处,同样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要“后其身”地享乐,而“先其身”地为对方付出,这样才能赢得对方的尊重。如果处处想着对方的缺点,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则夫妻很难继续维持下去,即使勉强维持也并不幸福。父母对待孩子也是一样,不是为了孩子将来能够养老送终,而是真心地为孩子的成长而无私地奉献,千万不要成天将自己的苦劳在孩子面前喋喋不休,这样孩子会误以为这是一种交易。

结束语

本章逐句解读已经讲完了,但我们要注意学习方法。对于《老子》这样奥义很深的经典来说,仅仅是细读还不行,还需要粗读,所谓粗读,就是从整体上来思考本章讲的是什么,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什么关联?这样才能融会贯通、真正地掌握老子的思想精髓。现在,我们这时来对比一下第三章的内容,第三章所讲的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并不是要我们学会对百姓残酷无情,而是要正确看待“义”,义当所为,则不能碎仁慈,这时要将百姓当作刍狗。而本章却是要我们正确明白“仁”,要行善,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自己、保护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