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上)第22讲


上次正讲到杨朱所讲的生死问题,也就是他的生死哲学观点,这也说明上古文化的道家对生死之道是顺其自然的态度。下面开始就是杨朱哲学的要点,杨朱哲学的反对派——孟子好像气得胡子都翘了,如果我们先读《孟子》,就会把杨朱看扁了。所以天下事古人也好,今人也好,一边的话都很难确定,必须要弄清楚。照孟子骂的话,杨朱实在不太对,墨子也是过分一点;但是你如果研究了墨子的学术,看懂了杨朱的思想,问题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一毛利天下的问题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舍国而隐耕。大禹不以一身自利,一体偏枯。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我们接着上次讲的,杨朱这个所谓道家的思想,对生死的看法是那么自然,不足以恐惧,没有什么欢乐,也无所谓悲哀,杨朱接着还告诉孟孙阳他的观念。这一段本来念过去大概就懂了,不过我们为了研究,再发挥一下。

杨朱曰:伯成子高不以一毫利物”,伯成子高是古代一个高士,所谓隐士,杨朱拿伯成子高来做标榜,也就是代表了道家的思想。“不以一毫利物”,他说这一派的道家不以一毛利于天下。因此“舍国而隐耕”,连君王也不当,自己归隐了;等于现在说出家了,跑到高山上,自己耕种生活。这是一个标榜,在中国文化里头所谓隐士派,也称为高士,历代都有许多这种人。有一位同学现在写博士论文,题目就是这个,可是现在碰到困难了,有名的隐士都知道,但那些真正的隐士并不留名,怎么去找呢?

另外的一派是大禹,我们的老祖宗大禹王,“不以一身自利”,墨子的思想走的就是大禹的路线。大禹王治水,自己身体生命都不管,一辈子忙忙碌碌治九河,为我们国家民族奠定了农业立国的基础。因此“一体偏枯”,整个的身体等于说都枯槁了,变成干柴了,劳苦到极点。墨子也是走这个路线,有人说他的样子就像印度的苦行僧。

伯成子高和大禹是两个对比。“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杨朱说上古的人,有一派的思想是不损害自己的自由,所以拔一根毛而利天下不会做;相反的有一派,“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把整个的天下都给他,天下的财富也归他,一切人随便他指挥,他也不干。这就是说假使做到“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每人是既不拔一毛利天下,人人不利天下,个个只顾自己,那天下也太平了,这是杨朱的哲学。所以个人自由主义发达到顶点,人人有自己范围的自由,天下就太平了。

杨朱的学生中有个禽子,“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他说那照这样说,老师啊,把你身上的汗毛拔一根,或者头发拔一根,就可以救这个世界的话,你干不干呢?杨朱答复说,“世固非一毛之所济”,他说这个世界,不是我拔一根汗毛就可以安定的。他只答话到这里,他没有说自己肯不肯。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禽子好笨,就追问下去,他说这是假定的说法,这两天,如果你拔一根头发英国跟阿根廷就不打仗了,你干不干?杨朱说我拔一根头发英国跟阿根廷也不会太平的。这个人很笨又问,假定他们两个国家肯的话,你拔不拔?“杨朱弗应”,杨朱不说话了,不答复这个问题。拿禅宗来讲,就是那个和尚拂袖而去。这个禽子是“”字下面加一个蛋,不会讲话嘛!

为公为私之辩

禽子出语孟孙阳。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曰:“为之。”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禽子默然有间。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肌肤微于一节,省矣。然则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奈何轻之乎?”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禽子出语孟孙阳”,这个禽子出来就对孟孙阳说,刚才我问杨老师这个问题,结果他不答复我。孟孙阳说:“子不达夫子之心”,你呀真是不懂杨老师的意思,“吾请言之”,我来告诉你吧。“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假使把你身体的皮肤削掉一块,给你一万块钱,你干不干?这个禽子大概是讲现实主义的,“曰:为之”,也可以啦,一万块钱割我一小块皮,可以干的。孟孙阳说好,你干,“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如果砍掉你一个膀子,或者砍掉你一条腿,然后把一个国家的财富都给你,干不干?“禽子默然”,就不敢答复了,有那么多财富,不过自己残废了有什么用?所以默然,答复不出来了。“有间”,过了一阵子,想了半天,他也没有答。

孟孙阳就说“一毛微于肌肤”,身上一根汗毛跟皮肤比小得多。“肌肤微于一节”,皮肤一小块比起身体的四肢又小得多。“省矣”,省就是清醒,由此你就懂了,你可以反省清楚了。究竟这个禽子懂了没有?还不知道,因此孟孙阳怕他不懂就告诉他。“然则”,这是古文,拿白话就是你要理解,“积一毛以成肌肤,积肌肤以成一节”,我们身体的皮肤靠一个个细胞累积拢来构成的,虽然是一根小的汗毛,也是身体的一部分,不能轻视呀,皮肤堆拢来就是身体的四肢,一个骨节。“一毛固一体万分中之一物”,一毛是我们整个身体的一点点,但是你不要小看这一点啊,整个的大体是从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奈何轻之乎”,为什么你要轻视一根汗毛呢?

因此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而不为,就是这个道理,他并不是不肯拔一根汗毛,而是正视生命的意义。假定生命牺牲了对社会天下国家有贡献,那另作考虑;但牺牲而没有贡献的话,就不要谈了。虽然一根汗毛是很小的东西,但是它的价值大小是一样,是相等的。杨子就是这个哲学观念,孟子骂他“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却把他全部的哲学一概丢到字纸篓去了,所以孟子这也不对。这个孟老先生与孔子不同,火气是大一点,我们孔夫子修养是高明得多了。

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禽子一听还是不服气,他说你这个话我也没有办法答复,听了好像蛮有道理,好像也没有道理。“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照你这样解释,如果问老子或关尹子,以道家的思想,你这个话对了。但是“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如果以我的话去问大禹王、问墨子,那么我的话就对了。我们虽然幽默禽子说他很笨,他并不笨,他是赞成墨子的思想,“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等于佛家的菩萨精神。

两人都有道理,其中是一个不明说的哲学,也就是中国哲学史上天下为公与天下为私两派。天下为私是杨朱个人主义发展到极点的自由主义,墨子的路线是天下为公。这两个不同的路线,古今中外几千年来的人类,任何一派都没有做到。依我看来,几百万年以后也得不到优劣结论。我们只要看看自己就会知道,有时候非常自私,万事不管啦,最好只管自己。那好吧!只管自己,闭着眼睛什么都不管,睡一阵想想,不对,这是责任问题,非去管不可。那么你去管吧!管人家你就要牺牲自我,这个好麻烦呀!我还是管自己……永远在那里矛盾下去,永远得不到结论。所以杨朱这个哲学也是讲到这里为止了。

跟着下来,孟孙阳听了禽子这个反对意见,没有办法答复,“因顾与其徒说他事”,回头看看自己的学生,讲别的事,把问题岔开了。因为这个问题不好答。就是《孟子》里“王顾左右而言他”,梁惠王被孟子问得没有办法答话了,只好看看旁边站的人,讲别的话岔过去了。所以孟孙阳跟禽子辩论到最后,不好下结论,只能顾左右而言他了。

可怜的大舜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之桀纣。然而舜耕于河阳,陶于雷泽,四体不得蹔安,口腹不得美厚,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商钧不才,禅位于禹,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

《杨朱》这一篇有个中心,诸位要把握住,是讲人世间的名与利,也告诉我们不要被现实环境所骗了,不要被虚伪的虚荣所骗,告诉我们“名利富贵”四个字不可靠。全篇的宗旨还在这里转,中间插过来哲学的观点非常多,现在就讲这个。

杨朱曰: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杨朱说,我们把天下所做的好事都归之舜、禹、周公、孔子;“天下之恶归之桀纣”,一提到历史上的坏人,就是商纣、夏桀。桀纣两个都是坏蛋,历史上很暴虐的帝王。

然而舜耕于河阳”,他说但是大舜多可怜啊,父亲对他不好,后娘生了弟弟,家庭不和把他赶出去,受尽种种的折磨,在河南边境种田,父亲还是赶他。又跑到山东来,“陶于雷泽”,发明陶器,所以陶器是大舜发明的。他到雷泽这个地方,父母又要赶他,所以“四体不得踅安,口腹不得美厚”,由少年到青年这一段,身心生活都安定不下来,饭也吃不饱。“父母之所不爱,弟妹之所不亲”,父母亲不爱他,兄弟姊妹对他不亲。“行年三十,不告而娶”,大舜到了三十岁,尧的两个女儿下嫁给他,没有得父母同意啊!他就是这样可怜,而且讨了两位公主以后弟弟还整他,叫他挖井准备活埋他,好在尧的两位公主给他出主意,叫他带着锄头,如果上面压下来把你活埋,你横地打井可以爬出来。后来又叫他盖房子,要用房子压倒他,也是太太出主意,戴个斗笠上去,如果房子塌了就跳下来,不容易受伤。“及受尧之禅,年已长,智已衰”,后来尧把皇帝的位子交给他,舜虽然当了皇帝,年纪也大了,智慧聪明已经用不上了,“商钧不才,禅位于禹”,生个儿子商钧又不行,不成才,因此让位给大禹来当皇帝。

历史上这三代所谓公天下,都是让位出去的,在中国的神话史上,尧、舜后来也成仙了。舜为了修道成仙,让位给大禹以后向南方走,在哪里成仙呢?在广西的九嶷山成道升天的。后来两个太太也到南方来找,到了湖南没有找到大舜,埋怨丈夫成了仙不带她们走就哭,眼泪滴到竹子上留下了斑点,就是湖南的斑竹。结果两个太太跳下洞庭湖死了,就变成湘妃、湘君,也成了水仙了。中国有很多眼泪的故事,杜鹃花也是眼泪变的。这是中国神话故事。

杨朱讲了这个历史,他的结论说,“戚戚然以至于死”,你看大舜,从小到老,虽然当了皇帝,一辈子痛苦,在忧患中过了一生。可见他虽然修养很高,可是悲哀啊,痛苦啊,有什么福气呢?所以在道家杨朱的观点,“此天人之穷毒者也”,“”是受人家迫害,他一辈子又穷,又受迫害,这就是天下第一等的可怜人。

—生忧苦的大禹

鲧治水土,绩用不就,殛诸羽山。禹纂业事仇,惟荒土功,子产不字,过门不入;身体偏枯,手足胼胝。及受舜禅,卑宫室,美绂冕,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忧苦者也。

鲧治水土,绩用不就”,再讲到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事情,上古整个中国大水弥漫。我们小时候读四书五经的《尚书》,现在叫《书经》,里头描写我们上古的时候,“浩浩怀山襄陵”。这个古书就是难读,你读懂了以后,那是一幅画面,全中国的大陆整个都是大水,那个大水把高山围绕——那时大概台湾还在海底下,没有出来——襄陵,高的山陵,只看到一小片土地露出水面,水是那么大。

那个时候尧是皇帝,舜等于当了行政院长,碰到大水灾难,尧下命令找人治水,开始找了鲧。鲧搞了三年多,大水没有安定下来,还更糟糕,浪费财力人力,水利工程做不好,崩溃后死了不少人,财产生命都完了。鲧的工程不成,“殛诸羽山”,就活活地把他埋掉,以谢天下。“羽山”在江浙这一带的江北一个地方。

后来找天下工程人员治水利,仍找不到,鲧的儿子大禹在四川家中做研究,对父亲如此下场也伤感。后来调查报告说鲧的儿子大禹有办法治水,大舜就找他出来。大禹治水九年,把黄河、长江水利工程搞好,我们中华民族农业立国的基础才奠定下来。照上古《山海经》这部书的记载,大禹治水九年当中把黄河长江治理好,那就是神话,现在的大工程师集中起来还做不到,可是他的确治好了,所以不叫神话我们也想不通。

在中国道书上说大禹治水是鬼神帮的忙,什么王母娘娘、九天玄女,各路的鬼神都来帮忙。说打开龙门的时候,是玉皇大帝派一个大神帮忙,那个神人一下就长到几百万丈,一手搭在龙门,一脚蹬在华山,叫一声“开!”就把龙门打开了。古书上描写得很热闹,认为大禹也到过美国、南非、欧洲,统统去过了。现在美国人正在研究《山海经》,认为大禹的确是到过美国,我们自己不要笑啊!人家是科学地研究,发现很多的迹象。

你们很少人看我们自己的远古史了,大禹怎么开山这些神话,那多得很呀!说我们淮阴有一块石头,下面有一个水怪支祁,被大禹用链子锁在那里,有时候每一朝代,二三百年还出来一次。它一旦出来,长江的水位大涨,大风大浪,船统统翻了,人统统死了,这些神话很多,历代都有记载。我们不管这些神话,只说九年当中那么大一个大陆,大禹就把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流域的上游都打开治好了。上古时候的人口有限,既没有那么多的人力,也没有那么好的工具,却能把水患治好,放之于大海,真是个奇迹。现在要研究远古史,资料很难找,所以这一段历史我们现在大概讲一讲。

禹纂业事仇”,这个“”字是继承的意思,就是说禹继承了他父亲的治水事业;“事仇”,尧、舜活埋他的父亲,都是他的仇人啊!“惟荒土功”,这就是道家的看法,挖苦的话,专门管这个水利工程。“子产不字”,太太告诉他生了儿子,给儿子取个名字他都没有时间。你不要看成是郑国的宰相子产不认识一个字,那就搞错了。“过门不入”,九年治水三过他家门口,都没有时间进去,所以为了国家、为了老百姓做到这样。“身体偏枯”,累得已经不成人形了,身体都干枯了,“手足胼胝”,那个手像牛皮一样,皮长得厚厚的。“及受舜禅”,舜年纪大了让位给他,他当了皇帝以后,“卑宫室”,没有修过宫殿,因为他是一个疾苦出身的,晓得老百姓的疾苦。“美绂冕”,从大禹开始,皇帝穿什么衣服,戴什么帽子,衣冠定了。“戚戚然以至于死”,父亲给国家治水无功,计划错误,犯罪而死,他重新把父亲的荣耀争回来,把国家水患治好了,可是一生劳苦。土木工程建筑师的祖师,本来是拜大禹,不过一般都拜鲁班祖师了。所以大禹是烦恼忧患痛苦一生,“此天人之忧苦者也”,他是一个人生最痛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