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上)第25讲


真正的我

前面讲到人超过万物,了不起的是有智慧,有思想,有灵性。但是人的身体、生活方面不如动物,因此,我们的生命是靠万物来维持的。所以,人类生命的价值就是“任智而不恃力”,这是《列子》的名言。人是靠智慧活着,不是靠体能维持生命,是用智而不是用力。“故智之所贵”,智慧最宝贵的地方,是怎么样使我们的生命存在,活下去,不是说这个肉体,而是肉体以外有一个生命的道理。“存我为贵”,真正使我存在的那个真我要找到才是。“力之所贱,侵物为贱”,人具备了力,妨碍了其他的生物,这个行为最下贱。所以佛道两家的思想都一样,表达的方式不同,佛家是衍绎法,说得很详细,如何慈悲布施;道家是中国文化,简单明了两句话。诸位千万要注意啊!侵略别人,妨碍其他生命存在的,是最下贱的事情。

然身非我有也”,这个身体是不属于我的,“既生,不得不全之”,既然活着,就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故意把自己身体弄得很苦,故意修一种苦行,是自杀的行为。所以既然父母生下来,有这个身体存在,要好好保持它。“物非我有也,既有,不得不去之”,一切身外之物,本来不属于我们的,但是,我们这个生命身体是靠万物供生的。不过,对于身外之物不要贪,如果被外界环境引诱,那是没有智慧。“身固生之主,物亦养之主”,他说我们这个身体的生命,现在活着的做了主,做了老板,其实我们真生命不是这个肉体。但是既有了这个肉体,我们这个生命只等于一个电灯泡,并不是电;可是要它发亮光的时候,这个电灯泡跟电一样的值钱。所以你要爱惜万物,万物是养之主,不靠万物,你这个身体还活不下去。

虽全生身,不可有其身”,因此,虽然保全我们的身体是为了现在生命的存在,但是你不要把肉体当做生命的究竟,这个肉体不是生命的究竟。“虽不去物,不可有其物”,虽然我们现在的身体要万物来养,但你不要有占有的思想,要感谢万物,乃至我们喝一口水,也要谢谢这个水,如果没有水,生命活不下去,所以任何一点东西都要爱惜。“有其物,有其身,是横私天下之身”,假使一个人,对于万物,包括吃的、穿的以及这个身体都认为是自己所有,这是人类自私的起点,“是横私天下之身”,横着来是人类的一个错误,智慧不够,私心起来,所以想占有一切。这个宇宙万有,乃至我们的身体,学法律的人讲,只是我们暂时保有的使用权,不是你的主权,不实在,只给你使用一下,你要爱惜。“横私天下之物,其唯圣人乎”,可以占有天下万物,绝对自私到了极点,只有圣人做得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圣人是大公,他占有一切是为了大家,这是杨朱哲学思想的重点。

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道家对于人的价值分三个阶段,圣人、至人、真人。真人就到极点了,真人的另外一个代名词就是神人,所以道家得道的人称真人。你到指南宫看,吕纯阳真人就是道家得道的人。换句话说,以道家的标准,佛也称真人,不过真人换了一个名字,叫金仙,所以《华严经》上称佛也称金仙。这个金是另外一个意思,代表了明心见性,又代表西方的圣人,所以称金仙,因为金在五行里代表了西方。中国文化道家的观念,就在名词上看得出来,人要做到有道德,有智慧,爱天下,爱万物,这是真正自私的人,也就是大公的人,是圣人。比这个道德还高一点的叫至人,虽做到头了,还不算到顶,最好的是真人,那才叫做一个真正的人。所以这样看起来,我们没有得道的就叫做假人,道家叫假人为行尸走肉。人做到了顶巅,大公无私,爱自己,爱世界,爱万物,这才叫做至人。

这一段,他把人生哲学讲得很清楚了。东汉以后,中国文化思想有个玄学,玄妙之学,这个大家都知道,我们也晓得三玄之学就是《老子》、《庄子》、《易经》三种学问。所以两晋南北朝有玄谈之学,就是哲学的发展,这个时候佛学的大乘思想正好进来,与三玄之学碰头了,造成南北朝哲学思想的极端发达。这个三玄之学,把人的价值提得很高,除了真人、至人的说法外,《易经》更提到一句话,“参赞天地之化育”,天地是有缺陷的,佛经也讲天地有缺陷,叫做娑婆世界。这个缺陷要谁来补救呢?人来补救,因为人有智慧,所以人能够盖房子,挡住太阳,挡住风雨,吃饭能够想些花样,要穿各种各样的衣服,就是人的价值。所以人能够弥补天地的缺陷,达到智慧,这个也就发挥人生的价值,所以叫做天地人三才,这是杨朱所代表的道家思想。下面他继续讲形而下的道理。

四种要求 四种惧怕

杨朱曰:“生民之不得休息,为四事故: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人也。可杀可活,制命在外。不逆命,何羨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此之谓顺民也。天下无对,制命在内。故语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杨朱说人生有四样事情使我们不得休息,哪四样呢?“一为寿,二为名,三为位,四为货”,这是人生四大障碍。第一人想长寿,真正正统的道家反对人求长寿,后来道家衍生一派神仙之学,想把这个生命修到长生不死。这属于丹道派,修炼丹法,做一种工夫,把人现有的生命用各种的方法修炼,以能活得长久为目的。正统的道家,老庄、列子等等,并不主张延长寿命,但是也不反对你活得长,要听其自然。可是人类不懂这个道理,为了自己要活得长久,非常辛苦。佛家也是一样不主张延寿,所以《金刚经》也反对有寿者相,因为人是做不到的。第二个障碍,人活着为了虚名,所以《杨朱》这一篇专门分析名是假的,不要受它骗。第三人生为了地位,第四为了钱,这个货是代表物质的享受。这四点是人生最大的障碍。

有此四者,畏鬼,畏人,畏威,畏刑:此谓之遁人也”,他说人要是具备了这四种障碍,活的时候又怕人,又怕鬼,又怕权威,又怕法律,这四样都怕。我们在座的,尤其研究佛学的同学很多,你把这一段拿来跟《金刚经》一对比,非常有意思,可见两家的教化思想大部分相同,表达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他说人生为了寿、名、位、货而无知,因此就怕人,怕鬼,怕权威,怕法律。一般人有四样要求,也有四种惧怕,因此产生了后面“可杀可活,制命在外”,自己活着的生命不得真正的自由,所以我们的生命操纵在别人的手里,人家要杀你就杀你,要你活着你就活着。尤其是帝王时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不管你学文、学武,货就是卖,卖给当皇帝的,考取了,有了官位,升官就发财,然后就是控制你的一切,富贵功名,要杀要活都在一人之手,因为帝王的话就是法律。你说现在自由民主的时代,可杀可活则在资本家的手里,或者是独裁统治者的手里,因此我们生命是由别人控制,自己没有办法。你说推开了集权、民主来讲,我们完全自由的社会,生命有没有操纵在自己手里?没有,是操纵在物质的手里,你没有钱就活不下去,所以还是“制命在外”,除非你工夫修养到不吃饭、不睡觉,也不穿衣服,随时两腿一盘可以涅个槃就走了,也行!否则就不行。

他下面说,“不逆命,何羡寿”,人生不要违背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该活多久就多久,你也不要去自杀,如果叫我们明天就死,你也不要留恋,留恋这个世界只有痛苦,所以不逆命,逆就是违背自己生命本有的自然法则,因而对于寿命的长短就没有什么介意了。“不矜贵,何羡名”,他说不贪图贵,也就不介意有名无名了。“不要势,何羡位”,我们不要权势,不把它当一回事,所以对于人生有没有地位不会羡慕。“不贪富,何羡货”,不图发财,所以对物质、钞票也没有什么羡慕。能够做到这四样都不贪图的话,“此之谓顺民也”,这个才是真正顺应自然的人生。

天下无对,制命在内”,生命能够这样,天下就没有相对抗的,自己独立而不移,在天地之间顶天立地,自己的生命自己做得了主,不靠别人,这叫做真正的自由主义。这与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不同,也可以说比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更彻底,更尊重自己的生命。

所以“故语有之曰:人不婚宦,情欲失半”,婚就是结婚,宦就是出去做官,这是中国上古乡下人的老古话。他说一个人既不结婚又不求一个职务,则感情和欲望的苦恼就减少了一半。这个话当然你们诸位同学不会赞成,我也站在你们这边,有一半赞成,但有一半我投票赞成出家的同学,出家的同学这两个障碍没有了,可以说情欲就减半了。“人不衣食”,进一步做到既不要吃饭,又不要穿衣服,就可以“君臣道息”,此时什么社会啊,政治制度啊,都不需要了,你盘腿一坐,得道了,这些都没有了,社会制度在你前面都垮了,就是这个道理。

快乐人的生活

周谚曰:‘田父可坐杀。,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肌肉麤(cū)厚,筋节蜷急,一朝处以柔毛绨幕,荐以粱肉兰橘,心体烦,内热生病矣。商鲁之君与田父侔地,则亦不盈一时而惫矣。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

周谚曰”,周朝的老百姓有句俗话——我们上古周朝,周文王、武王这个政权维持了八百年,一直到列子写书的时候,历史上所谓春秋时代,实际上春秋战国都还属于周朝,当然有四五百年是有名无实。但是我们讲中国文化,老实讲统统是周朝的文化,孔孟老庄思想所代表的也都是周代的文化。所以这里引用周朝老百姓的土话说,“田父可坐杀”,乡下人,没有知识的叫做田父,他说可以坐在那里“”,就是消磨时间,一辈子就是那么过去了,因为他活得很快活,活得很自然。他家里也没有电灯,这种日子我是过过的。譬如在山上闭关,就过那种生活了,太阳月亮就是两个很好的灯,看到太阳下山,早早准备睡觉,睡到鸡啼,等于现在大概三点钟,一听是头啼,第二次叫是四点多钟或五点钟。公鸡就是闹钟,猫的眼睛或者鼻子的呼吸就是手表。所以你们修道的做数息观,体会了以后你做数息很快就入定了。真的,这个人体就是个小天地,自己的呼吸、血液流动,会感觉到同宇宙太阳的行度配合得很好。这个知识我们现在很缺乏,不过我也不想教给你们,因为你们没有意愿,你们如果是外国朋友,我就教你们了;因为外国人一写,说中国人这个好啊!大家就信了。我们自己讲好有什么用呢?这是我们这一代的悲哀,对不对?

他说这个田父“晨出夜入,自以性之恒”,认为早出晚归劳动是自然的生活,“啜菽茹藿,自以味之极”,吃最粗的饮食,像北方人吃窝窝头、包谷这些东西,认为是天下最好的味道。这句话是真的啊!“肌肉麤厚”,乡下人肌肉粗,皮肤粗,尤其海边的人,背上晒得古铜色的,比油漆还亮,的确有这个事。“筋节蜷急”,因为劳动嘛!乡下人两条腿外面都是青的血管,一坨一坨的,可是他很有力量。这个样子的生活,他们觉得很自然很享受,的确很享受,我很喜欢过那一种生活,我都过过,觉得好舒服。

一朝处以柔毛绨幕”,一旦你把这个农夫弄来,给他毛织品、丝的衣服穿,“荐以粱肉兰橘”,最好的肉菜给他吃,所谓我们这个文明的饮食给他吃,“兰橘”,就是很好的营养,什么维他命一大堆,给他吃下去,“心体烦”,他马上生病,真的,身体内部受不了。“内热生病矣”,一定发炎,真的。不相信你到山里头弄一个人出来,你给他过几天这种日子,他一定生病。

商鲁之君与田父侔地”,如果商朝、鲁国的君王,跟这个种田的人比一比,看谁的田地多,“则亦不盈一时而惫矣”,乡下人自己觉得也很满足,君王的财富虽多,跟他来比啊,君王还会觉得很疲劳。乡下人看到君王那么多财产,他也觉得很疲劳。“故野人之所安,野人之所美,谓天下无过者”,所以我们找一个山里没有知识、没有物质享受过的人来研究,他觉得他的生活是天下第一等快乐,没有人超过他。

野人献曝是谁

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有广厦隩室,綿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甘臬茎芹萍子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子此类也。”,

他说从前宋国有个种田的人,“常衣緼黂”,穿的衣服是麻做的、很粗的緼黂,“仅以过冬”,冬天加一点棉花,可以保暖。到了春天来了,“暨春东作”,春天东方的太阳容易发暖,“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所以到了春天,太阳一晒,温度就高起来了,很舒服。那个身上的棉袄晒了太阳,比我们冬天的暖气还舒服。他不晓得天地之间还有放暖气的大厦,也不晓得人家穿的还有皮袄,这些他都不知道,因此他在冬天晒了太阳,就觉得冬天的太阳之可爱啊。“顾谓其妻曰”,回来给他太太讲,“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他说春天到了,把背转过来对着东方的太阳晒太舒服了,大家都不知道。

这个“负日”很有道理呀,十九世纪最可怕的病是肺病,那时没有特效药,很痛苦。有一个方法可以治肺病,就是晒太阳,很多人也晒好了。夏天头要盖好,就是把背部肺这一节让太阳晒,晒得皮焦了,脱皮了,慢慢的肺部的细菌也杀死了,这个是十九世纪靠太阳晒肺病。二十世纪威胁人的是癌症,也靠太阳治的,现在照的钴六十也是太阳能量之一,不过还没有自然的太阳好。二十一世纪快来了,癌症将来很快就有对症的药,不怕了。不过二十一世纪的麻烦是精神病,现在已经开始了。青年同学们注意,这个不要传染上,因为无药可救。所以这个乡下人他好像发了神经病,告诉太太,背上晒太阳是那么舒服,可惜世界上没有人知道。“以献吾君,将有重赏”,他说他要把这个秘方献给君王,君王一定会重赏他。

里之富室告之曰:昔人有美戎菽”,同乡有个富贵人家听到了,就对他说,从前有个人,他对于粗糖的饮食——窝窝头啊,西北的锅盔啊,像铁饼一样的硬,他认为“甘臬茎芹萍子者”,就是芹菜、空心菜等等,是天下最好的饮食,“对乡豪称之”,对一个富人夸耀。“乡豪取而尝之”,有钱人听了把这个菜拿来吃,“蜇于口”,嘴巴都吃麻了,“惨于腹”,结果拉肚子。“众哂而怨之”,所以一班人就笑这个乡巴佬不懂富贵人的享受,大家笑他又埋怨他,乡巴佬受了耻辱以后,非常惭愧。“子此类也”,他说你把晒太阳的秘方也去告诉君王,你真奇怪,你也像这个乡巴佬一样的。

所以我们我们文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野人献曝”,就是《列子》这里来的。我们中国还有一本清朝人写的小说,拿王阳明的时代做背景,叫《野叟曝言》。这个书名同这个典故,都出在《列子》这个地方。

忠义有什么用

杨朱曰:“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有此而求外者,无馱之性。无默之性,阴阳之蠹也。忠不足以安君,适足以危身;义不足以利物,适足以害生。安上不由于忠,而忠名灭焉;利物不由于义,而义名绝焉。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古之道也。

杨朱曰:丰屋、美服、厚味、姣色,有此四者,何求于外”,他说人生的境界,有好房子住,好衣服穿,好吃的饮食,有很好看的太太或丈夫,人生只要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已经够满足了,还对外面有什么要求呢?“有此而求外者,无默之性”,如果有些人四样东西都有了,欲望还不能满足,还向外面求,又买股票,股票又暴跌,他贪求无厌,就是“无畎之性”。“无默之性,阴阳之蠹也”,这个阴阳代表天地,贪求的人应该受这个毒害。蠹就是生在阴湿地方的蠹鱼,也叫书虫,书物就慢慢被吃了。

杨朱这个道家的思想为什么在中国不流行啊?因为古代的帝王表面不喜欢,偷偷都是用他的,所以是挂羊头卖狗肉。中国历史有个秘密,“内用黄老”,政治上用的都是道家黄老的学问;“外示儒术”,外面招牌挂着孔孟,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为什么表面不喜欢呢?因为道家有些话会使民智开,人们懂了以后很难统治,所以古代帝王不提倡。譬如第一句话碰到就很可怕,“忠不足以安君”,对国家效忠,皇帝不一定信赖,他说忠臣有什么好处啊?“适足以危身”,把自己身体生命先牺牲掉,这叫做忠臣。“义不足以利物”,所谓义就是帮忙人家啦,见义勇为、拔刀相助就是义,侠客之道。义有什么好处?“适足以害生”,也不好,有时候对自己对别人都无益。人家打架同你什么相关?结果你去劝架,自己身上被捅了五六刀,害了自己。杨朱所讲的话令帝王很讨厌。但是道家的道理在下面,他也主张忠义,另外一面的道理一般人做不到。

他说“安上不由于忠”,真正要使国家天下太平,何必要靠忠呢?不需要提倡忠臣,乱世才有忠臣,天下都安定了,当然不需要忠臣。譬如文天祥是忠臣,我们为什么提倡文天祥呢?亡国的时候才有文天祥啊,不要复国就不需要文天祥了。你说岳飞是忠臣,碰到昏君了嘛!就出了岳飞,我们不希望历史上有昏君嘛!如果历史上都是明王,就不必要出岳飞了,所以道家的道理还是对的,真正的安定,不是靠忠。而一个真了不起的人,把社会安定下来,天下太平,你也不晓得他是忠臣,“而忠名灭焉”,所以他并没有忠臣之名。老子思想说到孝子,父母不好才有孝子,父母又好,家庭又好,个个都是孝子嘛!二十四孝都是父母不对,问题家庭,所以才出孝子嘛!这是道家的思想。国家坏了才有忠臣,国家永远太平,个个是忠臣,所以忠这个字也不需要。“利物不由于义,而义名灭焉”,真正利人利世,就不需要义,大家都是你爱我、我爱你,也人人自爱,就不需要什么慈悲啊,博爱啊,都不需要了。所以这个样子的天下,这个样子的人类,“君臣皆安,物我兼利”,自利利人都有了,个个能够自利利人的话,连自利利人这个名词都不需要了,“古之道也”,这个就是道家的道,中国文化道就在这里,这叫自然之道。

生命的现实 客位的名利

鬻子曰:‘去名者无忧。,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忧苦,犯性者也;逸乐,顺性者也;斯实之所系矣。名胡可去?名胡可宾?但恶夫守名而累实;守名而累实,将恤危亡之不救,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

鬻子曰”,鬻子是周朝的一个隐士,在《神仙传》上也是神仙,可以说他比列子的年代还高远,跟姜太公那个年代差不多,也是一个长生不老的人。“去名者无忧”,一个人去掉这些外表的名称,他就永远没有忧愁。

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这个我们读过《老子》都晓得,虚名是假的,生命的现实才是真的,所以人不要被外面的虚名所骗。名是客人,我们生命活着的真谙才是主要的事。“而悠悠者趋名不已”,悠悠是形容词,是普普通通的人,后世佛学进来以后,就换了一个名词“芸芸众生”。芸芸也是形容,什么是芸呢?就是普通地下的草,不要培养的,乱七八糟长出来,叫做芸草。芸芸众生,形容众生有那么多。可是这世界上一般人都被名所骗,拼命求名。“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人为什么那么愚蠢啊?被这个虚名骗,被这个外客骗了。

逸乐与解脱

《杨朱》这一篇剩下一点结论,这个结论所讨论的,就是以杨朱的哲学说明人不要被外界的虚荣所困扰,最后他引用老子的观念——“老子曰:名者实之宾”,这句是《老子》的原文,一切外界不实在的虚名,都是我们生命现实以外的、客观的东西,不需要去注重它。

下面是列子的话,前面已简单地讲过,现在再多说几句,“而悠悠者趋名不已”,悠悠代表一切众生,世界上的一切人都被外界的虚名所困扰。“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宾邪?今有名则尊荣,亡名则卑辱,尊荣则逸乐,卑辱则忧苦”。他说普通一般世上的人,对于外界的虚名始终没有办法舍弃。“不可宾邪”,不认为这个是身外之物,所以去不掉。为什么呢?一般社会的现象,有名就受人尊重,就有光荣;没有名到处被人看不起,就会有遭遇侮辱的状况。但是大家忘记了一个矛盾,就是这个虚名的后遗症,尽管有表面的光荣,受人家的尊敬,自己对自己不免就宽松,对自己的要求也不会严格了,逸乐因而就产生了。如果没有名,环境又不好的,“卑辱则忧苦”,则都在忧患、苦恼中,这是道家的观念,佛家叫做烦恼。有了烦恼,“犯性者也”,这个本性的清净就受了妨碍。

逸乐则顺性者也”,杨朱的哲学走的是道家的路线,主张逸乐;这个逸乐等于佛家所讲的解脱,不是孔孟思想的逸乐。“斯实之所系矣”,人能够随时使自己心中安逸、快乐,才是真实的人生。我们提过几次,后世道家修神仙之道有一句话说,“神仙无别法”,要随时保持自己的心境“只生欢喜不生愁”,所谓逸乐是这个意思,这就是修神仙之道,并不是一定要打坐。

名胡可去”,一般人爱好虚名、虚荣,名哪里能够去得掉呢?一般人去不掉,因为没有高度的修养。“名胡可宾”,相反地说,何以一定要把“”当做客观的呢?当主观也没有关系啊,反正不必在意就是了。他讲了半天,这个理由在后面,全篇的要旨就是说,“但恶夫守名而累实”,这个恶就是厌恶的恶,最可怜的就是一般人也知道名是假的,功名富贵都是假的,可是被假的骗住了,不能够利用它,反而被它所利用。“守名而累实”,死守虚名而拖累真实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将恤危亡之不救”,随时随地在烦恼、痛苦、危险、死亡之中,那么所谓解脱烦恼也都谈不上了。

所以如果人看不通的话,解脱也很困难;换句话说,烦恼死了也没有办法,古文就是一句话,“岂徒逸乐忧苦之间哉”。好了,本篇我们做了一个结束,接着下一篇是《力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