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下)第59讲


上次讲到所谓道家的学术思想,也等于给怫学的“如梦如幻”下了一个批注。事实上不止是学术思想方面的发挥,更是一个实际修证工夫方面的指引。上次讲到道家跟佛家对宇宙万有共同的看法,这个物质世界都是假象,没有真实的,都是幻变,现在再把原文重复解说一下。

幻化与生死

昔老聃之徂西也,顾而告予曰:有生之气”,道家认为生命是由一个炁变化来的。这个原始的炁,等于现在科学所讲的能,能量。“有形之状,尽幻也”,有了这个气,变成这个肉体的形状,都是虚幻的,我们肉体活着只是一口气。譬如中国所讲的,一口气上不来就死了;更快一点就是佛家所说的,生命在呼吸之间。我们气呼出去不吸进来,或者吸进来不呼出去,立刻会死亡,所以是气维持了生命。因此古人有一句诗一“悟到往来唯一气,不妨吴越与同丘”。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跟越国是世仇,是冤家,人生悟到了生命往来只是一口气,就算是冤家,死后都可葬在同一个坟里。这是讲宇宙间一切都是幻。

造化之所始”,中国把宇宙最原始万有生命的根源,定了一个名叫“造化”,有造万物、化生万物的功能。我们几千年来的文化,“造化”二字是多方面的代名词。譬如讲人的运气好不好,就说你的造化好不好。倒霉了,没有关系,是造化不好。代表生命造作功能的,不是什么神啊、阎王啊、上帝啊、菩萨啊,谁都做不了主,这一股生命的功能叫做造化。造化,是科学性的,也是哲学性的。

因此说,宇宙万有的这个造化是不可知、不可见、不可思议。“阴阳之所变者”,当它发生作用时,都是相对的,都是矛盾的,也可以说是彼此矛盾的统一,相生相克的,互变的。“谓之生,谓之死”,这一股力量的代名词,就叫做阴阳,或者叫生死。

穷数达变”,穷就是研究透彻,一路追问原因,由数字上追到底。譬如说今天从哪里来?是从昨天来的,昨天二十四个钟头,每个钟头多少分、多少秒,任何一举一动都有数字。即使一个修道或者学佛的人,万缘放下,一念不生,也有数字;不过这是逆数,倒过来的数字,是减的。宇宙万有的数字是增的,由一、二、三一直到几千亿、几万亿。“穷数”是倒过来,所谓倒是逆数也,减回来,譬如说温度高,高到一、二百度,倒回来低到零下多少度,这是逆数。所以一切都有数,能了解数,能通达变化的法则,生命就可以自己把握了。

因形移易者”,能够把现在的形体、这个物理的形状改变,就是合于宇宙的法则。同时我们要了解,道家的观念叫做幻化、变化;佛家叫做“诸行无常”,无常就是不永恒,不会常在,因为它随时在变化。所以这两家的学术思想,两三千年来,已对这个科学与哲学的观点弄得非常清楚了,甚至比我们现在的科学与哲学还要进步。

生命的幻化

因为一切皆在变化,因此说“造物者其巧妙”,所以宇宙原始这个生命,它的作用非常巧妙。譬如我们人,世界上那么多的人,都有眼耳鼻舌,但绝对没有两个人是相同的,这个非常奇怪。甚至同样的树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其功深,固难穷难终”,所以这个造化宇宙万有的功能,非常深厚,不可思议,尽人类的智慧,用数学来推测,用科学物理的法则来追求,最后也没有办法得其究竟。科学上的现象和发现,过不了几年,又被推翻,因为又有新的发现。当牛顿发现地心引力时,这个伟大定律,似乎没有办法推翻;但是爱因斯坦发明了相对论,万有引力几乎就要被推翻了,不过在地球上还用得通,互相并存并用。相对定律也就是说阴阳之所变,是不是究竟呢?很难说。所以爱因斯坦准备再研究如何统一这个磁场,就是说超越阴阳的变化,他还想追下去。可是佛道两家的结论,是“固难穷难终”。

因此说到“因形者其巧显”,因为物质世界的东西都有形状,有形状的东西,尽管是很明显的巧妙,但是“其功浅”,它的功力还很浅显,为什么呢?“故随起随灭”,因为随生随死,刚刚生出来就灭亡了。

我们拿人来讲,一个人活一百岁,拿历史的寿命来看,一百岁不算什么。学天文的人,看世界的事没有什么了不起,地球只像汤圆那么大,地球上的人那么多,是汤圆上的细菌。再拿宇宙的眼光看几千年历史,不过早晚之间一样,这是观念不同。所以说,以道的观念看生灭的万有现象,功能巧妙而浅显。

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这个是原则,一个人要了解宇宙万有是幻化变出来的;但是学佛修道的人最怕一个问题,就是死。大家为什么去学道?因为怕死。不管你是信什么宗教的,做什么工夫的,学显教密宗,学瑜珈、外丹内丹功等等,都是为了了生死。实际上,上古的文化没有什么了生死的问题,因为根本不承认有生死。所以我们老祖宗的文化,就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人活着是做客人,寄住在这个天地,死亡并不是消灭,是回去睡一觉再来。

佛家除了小乘谈一下了生死之外,大乘的思想是“涅槃生死等空花”,不管涅槃也好,生死也好,都是梦幻,都是游戏,生死不需要去“”。但我们人是有感情的,尤其年轻人,花幵花谢,女孩子们陪了多少眼泪。《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除了花落陪泪之外,还作葬花的祭文,“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你说她多痴啊!这叫痴情,情感的美丽。一切恋爱的小说故事,古今中外什么《茶花女》、《红楼梦》,很多啦!如果他们结了婚,过个五六年非打架离婚不可。所以人类世界的文学,都是痴的构成,越痴越有味道。

因为人看不通生命的幻化,就构成了一个痴,佛家真正的戒律,就是戒贪瞋痴这三样东西。贪瞋痴这三者之中,最严重的还是痴。所谓痴就是无明的根本,所以学佛是学般若,智慧的解脱。《列子》在这里讲“吾与汝亦幻也,奚须学哉”,尹文子告诉老成子,他说你懂了没有?——这已经是传道了,在你们学佛的就叫做传法啦,有个方法传给你。他说你要知道,你我的生命现在活着,都是幻,不是真的。你还要学个什么?不需要学。“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金刚经》中有名的偈子。世界上有作为、有形象的,就是有为法,都如梦如幻、如水泡、如影子。水面上起来的泡沬,一下就没有了,你看到的影子,像电影里的人一样,你说没有吗?讲话动作像真的一样,但这都是幻化。

前面讲过,密宗有一个幻网观的修法,那很严重了,又要佛堂佛像,又要怎么供养,念什么咒子,一天到晚嗡嗡嗡,忙得不得了,大概一堂法修下来要四个钟头。注意啊!大幻网观也是一种方法,瑜珈也有很多种修法;实际上刚刚尹文子所讲的这一段,是真正大幻网的观法。这些就是叫你看清楚生命,这是智慧之学,这是真正的道。

幻化法修成了

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遂能存亡自在,憣校四时;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

老成子归,用尹文先生之言,深思三月”,老成子听了老师这一套传道,就深思了三个月。真正的道,是靠自己智慧来研究透彻,不是靠迷信的崇拜,这是正统的道家。后世的道家点窍啊,打通奇经八脉啊,我看了几十年,气脉打通的人到哪里去了?都到阳明山公墓去了,将来我也去的啊!所以不要乱信,就算你奇经八脉打通了,也不是道啊,那不过是你身体比较健康而已。但是这个身体是幻化,总有一天要坏的,所以学禅的白居易作的诗中有两句,“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空虚”。活得长短都一样,失败成功,得意失意,都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身体最后是归到虚空,不会永远存在。这是智慧之学啊!现在我强调的是,学道是智慧之学,不是盲目地崇拜与迷信。

老成子对这个幻化的法门,是如何懂得呢?“深思三月”,他回来研究,打起坐来,参究三个月之久。这个深思,后来正统的道家叫做精思,所谓精思入神。后来禅宗讲参话头,也是参究,乃至佛家讲所有的方法都叫做止观,是智慧精思而成就。所以佛学八正道里正思维,是身心非常健康,思想研究透彻,这个才叫做正思维;心理不健康,思想偏差,身体也不健康,那不是正思维,那是不对的。

所以老成子听了老师尹文子的话,回来闭关参究一百天,他就成功了,成功到什么程度呢?“遂能存亡自在”,当然还没有大成功,但是已经是现代人做不到的神通了。他做到要活就活、要死就死,存亡自己做主。“愤校四时”,还可以改变时节的气候,把它翻过来。黄帝的老师广成子,本事更大,《封神榜》里说,他的翻天印一打出去就不得了,可以把宇宙翻过来。

我们中国文化老祖宗广成子,道书里记载,他传道给黄帝,“毋劳尔形”,身体不要过分的疲劳;“毋摇尔精”,精神收回来,不要动念头;“毋思虑营营”,思想要宁静,不要多思想。杂念思想一来、一动,已经漏精了,精神漏出来了。所以漏丹是道家的话,有些人写成“露丹”,错了。其实我们六根都在漏,眼睛看书看成近视,因为眼睛的精神漏掉了,神经坏了。耳朵喜欢听歌,耳听的精神漏掉了,所以说“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因此他告诉我们“毋思虑营营”,这个就是广成子传道给黄帝的。

冬起雷,夏造冰。飞者走,走者飞”,老成子修到可以冬天打雷,夏天下雪。能够把手一指,让天上飞的鸟下来两脚走。像我们人靠两只脚走,他能够使人飞起来,这个神通多大啊!但是“终身不著其术,故世莫传焉”,但是一辈子没有人知道他有那么大的本事。他也没有向外面宣传,也没有传个工夫啊,或者登个广告啊,甚至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有这样大的本事。

这一点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修养的精神,同现在西方文化不一样。中国人过去的传统习惯,越有学问越退隐,不吹牛,一声不响,也不喜好宣扬,也不去标榜。不过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毛病,所以过去很多高明的技术,武功也好,医药也好,很多东西,因为一辈子不宣扬自己,也不愿意传出来,所以就断绝了。但是现在《列子》已经告诉我们了,把什么原理、什么方法都说完了,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好学深思,去研究,你就可能达到这种成就。虽说“世莫传焉”,但他已经传了,所以我们读书,要睁开另外一只眼,不要被书所瞒。如果我们真相信《列子》讲的,这个人得了道,没有传出来,你早被骗了。他已经说了,列子就是他的徒孙嘛,他早传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