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的前言后语》四、对学生家长讲话 (02)


第一天 (02)

3、八目——八个方向

跟着三纲还有八目,就是八个方向。怎么样能够达到打坐功夫的境界,达到圣人的学问和修养的程度呢?“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这叫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大项目,大方向的外用之学。

这一段内容,你可以当成咒语念,是真的哦!我书上提到过这个故事,现在讲给大家听一下。

我年轻的时候同大家一样,到处求师,求神仙,拜菩萨求佛,要修行,找门路。当时去大后方,经过长江湖南的边缘地带,有一派修道的人,里面有个神仙,徒弟很多,据说有神通,本事很大,很多人生了病找他,他会画符念咒,拿一杯水,嘴里念,手在水上画,喝了病就好了。真厉害,好像小病都喝好了,我心里想,这是什么咒啊?是不是出家人的观世音菩萨大悲咒啊?所以我非拜门不可,非求这个法门不可,磕头花钱,向他求了半天。我这个膝盖太容易了,我说骗人最好用的,一跪磕头,叫一声师父,就把他哄死了,什么都告诉你。但是我自己一生不上这个当的,大家不要跟我磕头,我不是佛,也不是圣人,更不是神仙,我是专门给别人磕头的。

转回来讲,拜门吧,花多少钱都要学。他说“六耳不同传啊。”什么叫六耳不同传?你磕了头花了钱,过来跪在旁边,只对着你一个人的耳朵讲。先传你五个字的口诀,这个是秘密、密宗,然后传你咒语,你也会画符水给人家治病。诸位学会可以去试验啊,但是不能对外讲的,我现在关起门来告诉大家(师微笑作神秘状)。我规规矩矩跪着,原来五个字的诀是观世音菩萨,南无都不要念了。哎唷!我一听,这个我祖母就会,我妈妈也念,还等你教我?“咒呢?”“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这一套。我一听,整个心都凉了,这我八岁就会了,还要你传我这个咒!我想我给人家念一定不灵,因为我不信嘛。

当时我年轻,学了以后笑一笑,也磕头谢师,不理这一套,拿现在讲法,这玩意骗人的。不过我错了,学佛以后明白他没有骗人,为什么?佛法说“一切音声皆是陀罗尼(咒语)”,《大学》也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我的意已经不诚恳了,所以不灵,意识一诚恳就是精神起了作用,所以大学这段话也是咒语,真话!

这是我年轻时经历的一段故事。所以念咒子啊,找这个仁波切,那个活佛,拜哪个师父,统统都是形式,只要你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就可以做到“致知在格物”。大家打坐,这里酸那里痛,心里根本没有诚意在打坐啊!你是在管自己的身体,想练出一个什么功夫来,意不诚呀!

那怎么叫“致知在格物”?研究这一段吧,“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注意这个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然后“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反过来说了。现在我抽出中间这两段,一正一反,一来一去,要特别注意!致知、诚意这两个就是学习静坐,乃至成仙成佛、健康长寿,这是一切修养功夫的基础。

现在大家手边有这一篇吗?我们一起读一下,背一背。(指某人)你领头来念,念到天下平。(众捻)

4、格物、知、定

什么叫“致知”呢?“”就是知性。诸位都是父母、家长,总算带过婴儿,我们自己也做过婴儿,当时的情况忘记了,但现在应该可以回想得起来。我们生来就有个知性,做婴儿的时候,肚子饿了晓得哭,冷了也晓得哭,这个知性本来存在的。这个知是思想的来源,就是说,这一知,我们普通话叫天性,没有一个人没有的。当我们入娘胎,变成胎儿的时候已经有了,先天就带来的,只不过在娘胎里十个月,出生的时候把这十个月的经过忘记了。同我们现在一样,做人几十年,许多事情会忘掉,尤其娘胎里的经过,几乎每个人都受不了那个痛苦的压迫,都迷掉了。但这个知性并没有损失,当一出娘胎的时候,脐带一剪断,知道冷暖与外界的刺激,就哭了,哇……受不了一哭叫,知性就起作用了。然后旁边的大人把我们洗干净,用布包好,衣服穿上,喂奶,舒服一点,不哭了,都知道的。所以饿了就会哭,就要吃,这个知性是天性带来的。

打坐怎么样叫得定啊?致知。刚才念过“致知在格物”,对不对?那么什么叫格物呢?不被外界的物质所引诱牵引,叫格物。我们的知性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所引诱的,譬如我们的身体,打起坐来酸痛、难受,身体也是个外界的物啊!

大家马上可以做个测验,当你坐在那里腿子酸痛、一身难过的时候,突然你的债主拿把刀站在前面,非要你还钱不可,不还就杀了你,你立刻都不痛了,为什么?你那个知性被吓住了。身体的痛是物,何况身外之物啊?当然一切皆是外物了,所以“致知在格物”,就是不要被身体的感觉以及外境骗走。

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外物的引诱推开,我们那个知性本来存在的嘛。你打起坐来,知性很清楚,不要另外找个知性。所以先把这个知性认清楚了,再讲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呢?知性要打坐,我想打坐;为什么来学这个呢?因为我追求一个东西。这样一来你已经上当,被物格了,不是你格物,是物格你,把你格起来了。所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的感觉、外境都推开,你那个知性清清楚楚在这里,姑且可以叫作像一个得定的境界了。

知止而后有定”,这时候,你那个知道一念清净的,就是知性,一念清净就是意诚,念念清净,知性随时清清明明,不被身体障碍所困扰,不被外面一切境界所困扰,也不被自己的妄想纷飞所困扰;“意诚而后心正”,什么都不要,这个就是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样我们身体的病痛、障凝、衰老,慢慢就会转变过来。转变过来以后,打坐起来当然有反应,但如果拚命只管身体的反应,就没有格物,又被物格了。这样听懂了吗?“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些都是工夫啊。要修多少时间呢?不一定的。

身修而后家齐”,这个明天再讲,里面包括大家怎么教孩子。

修身,正心,诚意,后世的儒家称之为天人之道,天人合一。现在,我给大家讲我们中国文化本有的儒家的道理。我几十年都懒得讲,因为几十年来大家忘了根本,只喜欢看我写的那些佛经之类的书。我那些书不是弘扬佛法,讲佛经也不是弘扬佛法,是叫大家不要迷信,这一套我们自己本来就有的,是大家没有搞清楚。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个方面。静坐修心是一方面,这个要有一定的功夫才能做到;一般做不到修心的,就必须起来应用。所以这一次我们实验学校的郭校长,与教少林功夫的王老师配合,教大家易筋经。什么道理啊?就是修身。身的方面是合理的运动,不是强烈的,强烈运动有时候伤身体,譬如西洋的运动,跑步,跳高,打球啊,有时候比较剧烈。像中国少林武当这套内养的功夫,是修身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修心”,打坐是修心;“身心两健”,身体健康了,心理也健康了;“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互相为因果。

今天我们反省下来,要回转来走自己文化的旧路,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给大家的这一篇是孔子传给学生曾子记下来的《大学》,是《四书五经》之一。我们当年受教育,八、九岁就读这几部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讲内圣外用的修养之学。

前面先给大家提一点知性,至于你身体的障碍,坐起来这里不舒服、那里不舒服,对不起,要注意了!大家到了中年,身体都有问题,同我一样衰老了。小孩子年轻,身体障碍小,但心理躁动不安静;人到中年,心想安定,但身体已经不答应了。为什么不答应呢?因为大家玩了那么多年,吃喝玩乐,坏事也做得不少,好事却做得不多啊,是该受一点果报了,所以会痛一下,酸一下。那就赶快做运动,再求静坐。

先介绍《大学》这一段,大家回去要多读《原本大学微言》。找我的人多半是看佛经的,这一本《原本大学微言》出版以后,没有人提出来向我讨论;出书到现在十几年了,没有一个人问过我,你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文化的根本啊,很可怜吧!问我的都是怎么样打坐啊、前面看到光啊、下面放个屁啊,都是这一套问题。没有人问过我什么是大学之道,什么是“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这些内容。

今天先讲到这里,休息一下,还有王老师易筋经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