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与中观》第31章


原文:

“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彼亦非理。所以者何。所执极微若有方分。如蚁行等。体应非实。若无方分。如心心所。应不共聚生粗果色。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又所生果。不越因量。应如极微不名粗色。则此果色。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若谓果色量德合故。非粗似粗色根能取。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微无粗德合。或应极微亦粗德合。如粗果色。处无别故。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可名粗者。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既尔此果还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既多分成。应非实有。则汝所执前后相违又果与因俱有质碍。应不同处。如二极微。若谓果因体相受入。如沙受水药入镕铜。谁许沙铜体受水药。或应离变非一非常。又粗色果体若是一。得一分时应得一切。彼此一故。彼应如此不许违理。许便违事。故彼所执进退不成。但是随情虚妄计度。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又若色等即色等性。色等应无青黄等异。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如胜论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勿一切法非有性故。如已灭无。体不可得。便违实等自体非无。亦违世间现见有物。又若色等非色等性。应如声等。非眼等境。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如无惭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一异同前一异过故。二相相违。体应别故。一异体同俱不成故。勿一切法皆同一体。或应一异是假非实。而执为实理定不成。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如邪命等。彼执非理。所以者何。非一异执同异一故。非一异言为遮为表。若唯是表应不双非。若但是遮应无所执。亦遮亦表应互相违。非表非遮。应成戏论。又非一异。违世共知有一异物。亦违自宗色等有法决定实有。是故彼言唯矫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余乘所执离识实有色等诸法。如何非有彼所执色不相应行。及诸无为。理非有故。”

《成唯识论》这一段偏重于物质不灭论的思想,所以印度哲学里的一个学派叫胜论外道,佛经给它加上外道两字。等于说这一学派相当于自然主义但又不同,所以不能类比的,不能随便同西方比。他们认为这个生命啊,也有生生不已的那个味道,但是与中国《易经》的生生不已不同,什么道理呢?现在重复上次讲过的:

“有外道执。地水火风极微。实常。能生粗色。”地水火风就是物质的这些元素,能够生生不已地一代一代连续下去。提到这一点,我们研究哲学的觉得非常有趣,我们现在人类的思想始终没有超过古人,比如研究希腊哲学的,晓得在古希腊也有一派是主张类同的思想,物质不灭的。同时关于宇宙之原生,这个宇宙是这么来的?希腊哲学、印度哲学、胜论学派,乃至中国的哲学思想里都有。这个宇宙世界的开始是水,水慢慢合拢来,有些主张不是水,是地水火风一起来的。各种各样的人类思想花样真多,这个人啊,聪明得好笨,到现在还是解决不了问题,这个胜论外道学派也是这样说:

“所生粗色不越因量。虽是无常而体实有。”粗色就是物质世界的地水火风,我们看得到、摸得着的。那么这个物质的种子是不灭的,生出物质世界的地水火风,乃至变成我们人的肉体,一代一代生下来。不越,是不会超越。因字如同谷子、麦子等种子,这个种子是它的本因,不变的。量,量数、大小的问题。那么因量,地水火风的量生出物质世界,现象上看去是无常的,虽是无常而体实有,物质本身的体是永远存在的,所以唯识批驳:

“彼亦非理。所以者何。”不合道理,什么理由呢?他说你们认为“所执极微若有方分。”有四方上下,用现在科学的名词是:有没有时间、空间的差别存在。我们中文的翻译引用爱因斯坦的思想就是几度空间,一度、二度、三度、四度空间…这个问题,即方分。“如蚁行等。”比如蚂蚁爬,因没有上下方位的分别,因此蚂蚁可以在天花板、墙壁上倒转来爬。我们看它是颠倒,但它没有觉得颠倒,象我们走路一样,它觉得很正常。那么这里提出:你所认为的极微,有没有方分?如蚁行等“体应非实。”那么这个体就应该是虚假、虚幻的,没有一个真实物质为体。

“若无方分。如心心所。”象我们的思想、心理作用。“应不共聚生粗果色。”心理作用没有办法,我们心里想一个苹果,想不出来,苹果是个实体,一定要到树上摘来,拿钱买来,手里才有一个实体的东西,不是坐在这里一想,苹果就在嘴里吃了,不可能。

“既能生果。如彼所生。如何可说极微常住。”既然说有个因子生出果来,那么可见是生灭法了,有生便有死,怎么可以说物质的极微。极微是佛学的古名词,用现在的观念可以说是最后(可剖析)的,不能讲是能,现在科学所讲的能是另外的概念。现在哲学同科学碰头了,这个能究竟有没有方分?有几度空间的问题了,加上时间,就是大问题了,不过现在科学还没有到跟哲学碰头的时候,快了。要有新产生的学问,美国现在已经有了,开始了,不过还没有成熟,叫做综合科学,接近到哲学的范围去了。现在讲的极微,不是能的问题。极微等于说是原子、核子,那个最初物质的东西。他说若这样,怎么可以说这个物质的极微是不灭的?

“又所生果。”比如我们这个人的身体是由父母所生,这个生命的得来等于说是父母是因子,留下这个果。祖父母又是父母的因子,一代一代。又所生果“不越因量。”不会超越于因的范围,量的范围。“应如极微不名粗色。”极微是看不见的,这个不应该叫它是粗色了,不能叫它是真正的物质。

“则此果色。应非眼等色根所取。便违自执。”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所生的果,比如火变成火,水变成水,这个果色应该不是这个肉眼看得到的,不是肉眼看得到的,你就不能假设、假定。便违自执,你自己所坚执的主张理论错误了。

“若谓果色量德合故。非粗似粗色根能取。”如果你认为,这个如果不是假定的,是讲一个事实,他们的理论。我们现在所生的肉体、物质这些东西有个因子,始终那个种子在。他并没有叫种子,也同现在科学一样叫做因子。这个因子发生的,因为量不同,德,这个德不是道德观念,作用的不同,量德两个和合来。非粗似粗,本来不是象物质世界那么粗重,有个像,色根等于我们的眼睛啊、身体、生理、四大地水火风,这个根即生理机能,是能取,能看得见,那么,“所执果色既同因量。应如极微无粗德合。”你所认为的这个物质世界发生的果,果即成果,色即物质的现象,那么既然同你的出因同量一样,好了,这个理论矛盾了,那就应该同极微,即最初的因子一样,无粗德合,因为物质本身不生不灭,自己能做主,不靠外面的因缘而结合拢来,应如极微无粗德合。这一段也的比较快地讲过去了,若细讲则牵扯太多,尤其是现代物理科学,声光电化,所有东西都要归纳进来,麻烦透了。尤其我们这一帮研究佛学的、哲学的,对科学的问题头大的很。而且我们在中文里头,又加上科学、哲学,逻辑,这三样一碰头啊,专门要研究下去,恐怕近视眼要增加300度,头脑会神经爆炸,这些问题很大。可是要大家注意,若有专门研究的人,或对现代科学有基础的人,我倒劝你把这一段好好研究,可以告诉你详细的资料在哪里,也许会对旧的有所启发,并有新的科学发现,这都是不可知的。

“如粗果色。处无别故”你所讲的极微也要靠外面物质世界的取得,凑合拢来,所以形成了物质世界,乃至生了生命肉体,处无别故,处代表空间、处所,没有差别。“若谓果色遍在自因。因非一故可名粗者。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如所在因。处各别故。”批驳他的理论,你认为我们现在生的这个物质世界,乃至自己现在应用的这个肉体,四大地水火风,这个果色的物质遍在自因,它根本在最初的因里面就有,物质不灭,物质不变。那么这个因呢?比如生人的肉体,当然现在有些生命,我们人体用的许多医药等,是可以靠物质的化学成分拿来做药,也可以拿来增加生理机能的健康和长寿,若此则因非一故,这个肉体及整个物质世界的来因、因素都不是第一因,不是一个,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如果这样,则构成了物质世界的粗色,则此果色体应非一,好了,我们现在的生命构成显然是因缘所生,这个体不是一个,是多元凑拢来。如所在因,等于现在的世界,处各别故,它的来源个别不同。

“既尔(既然这样)此果还不成粗。由此亦非色根所取。”那么现在生出来,我们这个生命存在的这个果色,粗就是很明显,看得见、摸得着,凭我们的肉眼,不用靠科学的仪器,即摸得到的就是粗色。由此,基于这个理由,亦非色根所取。比如我们看原子,原子也是粗色的一种,电子也属于粗色,肉眼看不见,必须靠仪器,亦非色根所取。“若果多分合故成粗。多因极微合应非细。足成根境何用果为。”比如我们这个生命,一代生一代,这是果色,是由多元素构成的,合故成,多种元素、成分合拢来构成一个物质世界初始的现象。所谓多元啊,多因极微,许多的物质元素合拢来。既然是合拢来的,可见不是极细,是粗的。这是只讲文字了,详细的没有讨论。那么构成了根境,佛学讲的根,即六根,一切的境界,何用果为?那就不用一代一代生,它应永远存在啊。这一段大家听起来比较吃力,因为我们一般人对真正的逻辑,尤其对自然科学、物理科学的观念理解并不深刻,若有对此有兴趣的,读起来钻进去会很有兴趣,所以把这段很快跳过去。

“既多分(音份)成。应非实有。则汝所执前后相违。”如果说物质的世界是由各种因素凑合构拢来,乃至我们这个生命的肉体也是多种因素构拢来的,多元素的构拢来,应非实有,那个物质本身是有生灭的作用。那么你们主观地认定,所坚执,执,就是主观自我的认定,前后相违,你的理论本身前后自相矛盾,是不通的。

“又果与因俱有质碍。应不同处。如二极微。”再说,我们现有的物质世界,包括我们现有的肉体是果,从最初生的那个初因,那个种子因,俱有质碍,是物质嘛,有实在的东西,不象我们心念的理想,是虚幻的。既然有质碍,应不同处,一个是虚幻,一个是实体,这是两样,如二个极微,不能做一体论,至少应是二元论。

“若谓果因体相受入。如沙受水药入镕铜。谁许沙铜体受水药。或应离变非一非常。”提出问题了,假定你认为果,现在我们看到的物质,比如手上拿的玻璃烟灰缸,这是果。玻璃杯的元素当然不是这个东西,是合拢来的。比如我们现在的肉体,父母所生的,有骨骼有肉,这是果。初因不是这个东西,按现在科学所说是精虫与卵子结合所变的。注意,这是到目前为止的现代科学观点,生命是不是这样来的,将来还会有发现,是不是染色体起了真正的作用?我们只能说,到二十世纪末期,人类科学知识的认识是如此,不能做定论。所以一个有真正科学头脑的人,不一定相信今天的科学是结论,是开始。学科学的人要不断地向前面去追,对今天的成就并不满意,并不是定论,这样才有资格学科学,不然我们的初中、高中…,我也上过物理,物理是物理,你是你啊,毫不相干,那不是科学。所以说,果跟因,体与相,本体和现象,受,因为感觉上,入,进入我们身体的感受。举个例子,比如混合沙子和水,我们抓一把沙子放在杯子里,把水倒进去,那个沙子就变成水里的沙子,有湿度。如果把水放干,沙子还是沙子,水还是水,这是两样不同的东西。比如药物,化学的药品,把它放在铜器上面。或者是黄金,我们手上带的金戒指,金属品,将其融化变成液体,黄金也不是固体了,这是两个物质的化学作用,谁许沙铜体受水药?后面的水、药,真正的铜铁锡后面的那个主宰,进一步就是哲学家的问题:世界上最初的那个水是怎么来的?那一点水是怎么来的,是菩萨的口水?还是上帝的喷嚏打出来的?还是老天爷撒尿撒出来的?究竟最初那点水是那里来的?谁许,等于禅宗的念佛是谁?谁是我生?谁是我死?父母祖宗最初还没生的那位在哪里?哪里来生?这是谁做主呢?谁许沙铜体受水药?或应离变非一非常?你说这个不同,沙是沙,水是水,化学药品是化学的,黄金是黄金,那是多元体的,非一,那不是一个的,各有各的来源。非常,现有物质世界的每个物质都不是永恒存在的,物质的生灭的,不是不灭的。这点我们要注意,到二十世纪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物质不灭论早被推翻了,没有人推翻它,是科学进步,物质不灭论是太古老的思想。所以共产主义思想的哲学根据是物质不灭论,现在共产主义者不谈哲学了,因为他的哲学基础垮了,物质不灭论站不住了。自从相对论发明以来,这些都自然跨了。人类已经到达太空了,都不是这个思想。现在所谓的质能互转、能量互变。能是个什么东西还在研究,能不是一个固体的东西,实体的东西。所以我们常常提起大家注意,今天的佛学、佛法要弘扬,所有的宗教在哲学理论上碰到科学都吃瘪,很严重的吃瘪,只有佛学这一部分还不吃瘪。但是要让佛学在未来真正昌明起来,二十一世纪要来临了,这时,一个学佛或修道的人,或者不讲自己修证而要弘扬佛法的人,不碰哲学、不懂哲学就是自杀主义,关门政策,会变成一个很狭隘的宗教路线,弘扬不开的,人类的文明到底是在不断开拓的,这点特别提出,希望青年的同学们注意。

“又粗色果体若是一。得一分时应得一切。彼此一故。彼应如此。不许违理。许便违事。”这八个字用得非常好,玄娤法师的翻译。他说现在我们物质世界这些粗色的果体,物质的成果,若是一,你认为最初是一元论,这是科学碰到哲学,物质最初是一元论,第一个因子演变出来的。那么好了,当我们得到物质的某一点时,得了这一点,应得一切,就抓住了全体。因为它的体是一个,彼此一故,彼应如此。因为这个就是它,它就是这个,换句话说,我们今天抓到茶杯里的水啊,那就有神通了,每个人都有神通,若依这个物质的道理。若天干不下雨,也同那些神通法师一样,喝一口水,嘴里一喷,整个台湾下大雨了,不过大雨下来都有茶的味道。比如古代有好几个高僧国师,同皇帝谈话,下面的人报告说:“哎呀,外面好久不下大雨了。”皇帝看看法师:“国师,师父啊,你看怎么办?” “没有关系,没有关系。”端起前面放的一杯酒,‘噗’地一喷,那地方就下大雨了,等一下报告说:“下大雨了,不过那雨有酒味。”皇帝看看国师,两个人笑一笑,国师做的法。希望我们出家的同学们将来都是这个样子,都是有这个法,一喷就下雨了,就是这个道理,得一分时应得一切,彼此一故,因为这个就是那个,这个水就是那个水嘛。彼应如此,不许违理,许便违事。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理论上是对的,事实上做不到。彼应如此,应该啊,抓住这一点水就把天下四大的海水都抓到手里了,我们端着的这个茶杯已经把太平洋都收到我的杯子里了,因为这个水是一体啊,如果这个理论成立,彼应如此,应该是这样,不许,那你一点不答应,这是空话,违理即违背原则。许,若是应该这样啊,端着茶杯太平洋就到这里来了,违事,你试试看,做做看,你把太平洋弄进来看?请问你怎么办?理论上讲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事实上讲不通,理论的建立是空洞的,是幻想。不许违理,不许可,不承认,违背了逻辑、原则。许,如果你承认了这个原理是对的,事实上不对的,这是逻辑,这八个字,真正的逻辑。比如我经常讲法律问题,刚刚吃晚饭时同老朋友谈法律问题,“哎,很多犯罪的案子又这样又这样,最后推给社会问题。”讲起来很好听,许便违事,不合道理,不许,在逻辑上讲很有道理,不许违理。

“故彼所执进退不成。但是随情虚妄计度。”因此这一派的最高的哲学理论,所执,所主张的那一套哲学思想,进退不成,矛盾,都不对,进一步或退一步来说,都违背逻辑的道理,都是妄想。但是随情,跟着个人情绪化的思想而来,虚妄计度,(暂停)跳级跳得很多,把《成唯识论》开头一段关于人,佛法讲无我,世界上一切非佛法之外的,所谓当年印度与佛同时存在的各种外道认为道,认为生命是有我,那么这个有我的生命中间派系很多。分开来说,各种修持的方法也很多,有修苦行,身上很脏的,中国也很多,那么还有各种修法,婆罗门的,把他们的哲学理论批驳了。还没有完,下面还有各种小派的,等于我们现在社会上的什么一贯道、两贯道、三贯道、鸭蛋教、鸡蛋教等各种教,多得很,各有各的一套理论,他一股脑把它们收拢来,做一个差不多是结论性的总评。

“然诸外道品类虽多。所执有法不过四种。”这些外道虽多,各宗各派,分门别类,但是它们所坚持的最后修道的哲学理论,是一个观念:认为这个生命后面,我们这个生命的来源有一个东西。我们知道佛法是无为法,一切外道都是有为法,包括小乘,包括佛的弟子们,小乘各学派。下面马上开始批驳小乘学派的东西了。他说所执的有法不过四种:

“一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一。如数论等。”一种是执着有法,有法可得,修道的有道可得。我们普通人也有这个观念啊,学佛的人注意啊,修禅定可以证果位,初果罗汉、二果罗汉,又罗又汉。初果好像橘子一样,二果好像柑子一样,三果大概苹果差不多,四果大了,好像柚子一样,越来越大,大罗汉大概比西瓜还要大,总认为有个道可得,有个果。执有法与有,与一切所有的,世界上的人都要抓一个有嘛,拿本钱做生意都想发财,那么我们修道呢,牺牲了一切东西,功名富贵不要,剃头发也好,不剃头发也好,什么事也不管,坐在那里专修,还是做生意嘛,最后要想得一个果,得个有。如果有这种观念,晓得一定错了。有法与有,与一切世界的有平等,这个性。那么如果认为这个道有个果,执有法,其体定一,这个道体,诸法之体,确定固定不变地有个东西,那么如我们所报告过的,象数论,《成唯识论》开始讲时所批驳的,第一家就是数论。数论的哲学家、外道,他们也讲修持,也打坐,一样的,印度哲学。“彼执非理。”总评这一派,都不合逻辑。

“所以者何。勿一切法即有性故。皆如有性。体无差别。”他说不要执着一切法,即有性故,最后有一个东西。有性,我们随便讲一下,比如我们现在的一般人认为学禅宗明心见性,大家有个观念,认为真的一个心可明,有个性可见,有个境界可得,对不对?差不多会落到这个偏差去了,如果有这样偏差的观念,高明一点的极果不过是小乘,还是外道,佛骂小乘还是外道。再差一点的还不如一切真正的外道。皆如有性,体无差别,所谓有一个道可得,有个果可成,等于世间法的有,有个性,体无差别,这个道体是一。

“便违三德我等体异。亦违世间诸法差别。”皆如有性,体无差别,体是一个,违背了三德。三德即实体:体、相、用;法身、报身、化身等等。我等体异,如果认为所谓生命当中的我,个体不同,也违背了世间诸法的差别。世间是有差别的,并不是无差别的。讲到无差别,顺便说一个禅宗的故事:用禅宗的教育法来表达,实际上包含了最高深的因明,思辩的逻辑。比如说有一位××沙门,也就是现在讲的法师,专门研究佛学的,以讲《金刚经》出名,碰到一位禅师,唐宋以来的禅师们是穿灰色的衣服,讲经的法师们都穿紫色的衣服。这两派所谓教下和宗下,禅宗是专门讲真修实证的,不讲佛学上空洞的理论,讲了一辈子,最后要靠氧气跑路的,那不算本事,按宗下的说法是反对的。那么这两派碰到一起经常开玩笑,所以讲到唯识,有位法师们坐在那里。这些法师们都是仪容很整洁,衣冠很整齐,所谓威仪很好。唐宋以来,我们过去在大陆上看到的丛林下的禅师们都是踢哩塔拉的,不在乎,衣服破破烂烂,东挂一块,西挂一块,蛮不在乎,修行要紧,没有工夫给人家洗脸,那里要你好看呢,我生死还没有了呢!这是禅宗宗门下的。那么一个禅师进来,这个法师在大庭广众之下,茶馆里头,觉得很不好意思,都是和尚,这个和尚给佛家丢人啊,穿得那么邋遢。这位禅师也看出这位法师是心意,就开他的玩笑,故意坐在他旁边,丢他的丑,你爱面子,我偏坐你旁边,我也是和尚嘛。然后这个法师,傲不为礼。本来出家人彼此相见,虽然不认识,互相尊重。所以佛教丛林里有一句话,“若要佛法兴,需要僧敬僧。”出家人尊敬出家人,佛法就会兴旺。出家人你攻击我,我攻击你,或出家人攻击居士,居士又骂出家人,佛教骂来骂去当然完蛋了,完字下加个蛋就完了。所以“若要佛法兴,需要僧敬僧。”就是彼此尊重,这是必然的道理。那么这个禅师看不惯他那个傲慢的态度,故意来教训他,然后故意跟他搭讪,很恭敬地:“法师啊,请教啊,你讲什么经啊?”“我嘛,研究唯识的。”“好,好。”唯识当然从《百法明门论》入手啊,他说:“那法师啊,我请教你一个问题,我不懂啊。”“好嘛,你问嘛。”“昨天下雨今天晴,那是百法里哪一法?”这个法师没有办法,给他愣住了,“哎,法师啊,你说是哪一法?”把法师搞得窘极了,答不出来。他说:“那很简单,我告诉你,那是二六时中不相应法。”一点没有错,《百法明门论》里有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昨天下雨今天晴’那就是‘昨天下雨今天晴’,很简单,本位上的多位,那是二六时中,十二个时辰二十四个钟头互不相应,是不相应法。他自己给他答了,这是一件事。还有一件事,是另外一位禅师碰到一位法师,也是如此情形,这位禅师就问他:“法师啊,你是讲什么经啊?”“《金刚经》”“哎哟,不得了!《金刚经》!”故意恭维他,然后:“我要请教你一个问题?”“好啊,你问啊。”“《金刚经》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那么为什么南山那么高,北山那么低啊?”为什么阿里山那么高,阳明山那么低啊?‘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嘛,他就把他问倒了。所谓一切法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真正研究唯识法相研究通了,象这些禅师们的问题到他手里,很简单就答复得出,这没有什么稀奇。所以我常常希望你们诸位同学啊,尤其出家的同学们,通宗也要通教,固然修持很要紧,经教一定要通达。不只是十二根境、十八界、三界、六道,这些懂了就是教理,那是太粗了,教理是非常深刻的,这一点特别注意啊。

“又若色等即色等性。色等应无青黄等异。”再说,小乘佛法差别,后面有分别啊,一切执着有法,有道可得,有道可成,老实讲这是没有跳出色法的范围,没有跳出物理世界的范围。所以我们懂了教理就知道,我常常碰到好多信,一天烦得很,各种问题。有些人打坐看到光了,听到声音了,以为自己得了神通了,哎呀,烦死啦,我常说:神通跟神经是两兄弟,而且两个是隔壁住的,一起的。多半的神经,不是神通。打坐发光有什麽稀奇呢?那是生理的变化,一点都不稀奇,尤其静坐久了,气到了后脑神经,这个视觉神经这部分,眼睛经常看到怪东西。因为你心里想静坐,而那个生理的变化,血液的周流,呼吸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循环,它们没有静下来,一动、一静互相摩擦生电,所以看到各种光,配合下意识的境界,就听到这样,看到那样。这不需要答复的,稍微有一点佛学常识、科学的头脑就知道了嘛。至于说看到红的、青的、黑的光,那是肝脏有问题就发青颜色的光嘛,心脏有问题就发红光嘛,胃肠、脾胃有问题就发黄光嘛,肾脏出问题是黑光嘛,肺部有问题是看到白光。生理机能的反应掺合拢来的,做梦一样,没有什么稀奇的。哎哟,得了神通的,又看到…,活见鬼了。灵光啊,什么都对,小事都准,大事包你不灵。自己欺骗自己,很多宗教徒,不是佛教啊,任何宗教徒,修道高于一切的多半是这样。昨天还有一个佛教社团的负责人来看我,谈起来,“哎呀,现在的学生不得了啊!…”(暂停)我说:“怎么样?”“好像很有信仰地跑进来,都有点问题。”我说:“你怎么那么客气呢?”他说:“怎么样?”我说:“都有问题!十个有十二个都是问题,我几十年中接触的多了,都是头脑不清。”所以学佛啊,乃大丈夫,要绝顶聪明智慧的人,换句现在的话说:绝顶的科学头脑,不迷信,那才真正可以走上得道之路。你看佛法经典上,一句迷信的话都没有,分析的那么清楚。现在讲到色等性,其实你打坐发光也不过是色等作用,生理上发生的作用,不是道,即色等性。如果这个色等,生理、物理是一个的话,色等应无青黄等异,事际上一个色素所发生的变化,碰到光线的不同,它所发出的现象就是两样,所以啊,都是执有法的一类,都在生理、物理上搞不清楚。这是规律,一派。

“二执有法与有等性。其体定异。如胜论等。”第二类还是执着生命、道、最后有个东西。执有法与有等性,与世俗上认为一切皆有,这个道理一样。其体定异,所谓得道的宇宙生命最初的那个,那个上帝的外婆同外公,那个最初的东西,那个人、东西是什么来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啊?其体定,是固定,还是有差别?他说这些理论我们上面已经讨论过了,等于胜论派的外道一样,“彼执非理。”他们当然不和逻辑。“所以者何。”什么理由?

“勿一切法非有性故。如已灭无。体不可得。便违实等。”我们知道世界一切万有的现象,一切法,非有性故,无自性,都没有一个永恒的固定实体存在。比如一切东西,如已灭,死掉的东西,就无,就没有看到了,没有了,体不可得,它的固定不变的有、实体找不出来,便违实等,违背了实在。

“自体非无。亦违世间现见有物。”你说这个东西死了,它还有个自体、道,或叫它什么东西,并不是没有存在。这个存在在那里?要拿得出来,看得见,违背世间现见有物,人世间的一切东西,所谓有就是有个东西嘛,这个东西在那里呢?这就自相矛盾。

“又若色等非色等性。应如声等。非眼等境。”哎,你说:不是啊,这个有这个东西,宇宙万有的有这个东西啊,这个色等同光色、物质一样,后面的东西,最初那个元素你看不见,非色等性,不是现在物质世界的这个样子的。他说:那好了,在逻辑、因明论辩上讲,应如声等,比如声音,是耳朵听见,绝不是眼睛看见,假设耳朵聋了,你这个声音我看不见的。当然,你说我看到嘴巴动,那是嘴巴啊,舌啊,不是声音啊,那是你意识上的。因为你过去不是聋子,晓得说‘好’时,嘴巴是怎样张开的,所以看到同样的张开,就知道在讲‘好’,虽然没有听见,但看嘴形就知道。这是色法,不是心法,心这个东西也是看不见。如果你认为有个道,有个东西,这个东西不是摸得着,也不是眼睛看得到,耳朵听到的,反正你信就是啦,那还是迷信,靠不住的。这是大的归类中的第二派,是外道的知见。第三个:

“三执有法与有等性。亦一亦异。”这一派归纳起来就是认为始终有个道可得,最后有个东西,有个我,与有等性,与宇宙万物一样,有个有。亦一,那么那个有拿最初的观念说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他说:也一元,也多元。哈,这是不合理的话,听起来很好听,但论辩上不合理。

“如无惭等。彼执非理。”无惭是一个外道的名称,印度的外道很多,拿现在的话说是天体会的主事,佛教批评它是无惭外道。学这个首先要脱光了衣服,天体会,男女都不穿衣服,人嘛,为什么要加上衣服?人要自己舒服,既然修道要解脱,先把衣服解脱了,外形不要,专门修道。我们晓得我们的祖师爷迦叶尊者头陀第一,他的夫人因为迦叶尊者出家了,也出家了。一个人去找,没有找到迦叶尊者和释迦牟尼。她乱跑去访道,结果闯到无惭外道那里去了,只好也衣服脱光,本来同迦叶尊者在一起十三年有夫妇之命,无夫妇之实,结果跑到那里学外道,后来迦叶尊者知道了,就把她救出来,用神通救她出来。这一派是无惭外道,提倡天体会,认为修道是赤裸裸的,心境要赤裸裸,外形也要赤裸裸。他们也有他们的一套哲学理论,一套道理,现在批驳它是彼执非理。

“所以者何。一异同前一异过故。”这是自相矛盾的,这个道体怎么又是一元论,又是多元论?这是乱讲话,理论不成立。“二相相违。体应别故。”所谓一就是一个,多元就是很多因素,这两个不可混为一谈,你说道体,有时是一个,有时是多体的,这个自己在逻辑理论上讲不通。

“一异体同俱不成故。”你说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不晓得是什么理论,不通的理论,俱不成故。

“勿一切法皆同一体。或应一异是假非实。而执为实理定不成。”假定成道体是一个,宇宙万有的道体是一个,一个道体分化出来变成各种万有的现象,那么所谓一元论、多元论是假非实,这都是人类假设的想象,没有真实的事实可证。把这种假象的理想认为是一种教理、学理的究竟,理定不成,不合逻辑。这是第三类的归纳,第四类:

“四执有法与有等性。非一非异。如邪命等。彼执非理。”第四类更邪门,在印度及世界各地都有,现在也有。认为有个道,宇宙万物有个本体,这是有。而什么一元论、多元论,空洞的理论不谈,就是有个道。这一派佛学保留下来,上古以来到现在都有。人类社会就这么妙,古今中外都是这一套,叫邪命外道,什么叫邪命外道呢?杀生啊什么都可以,各种方法,世界上人类犯罪的行为习惯地很,乃至跟鬼两个修鬼道,中国也有很多了,专门修鬼道,现在叫灵魂学,好听了,过去大陆上叫‘走阴’,人可以迷迷糊糊走到阴间去了,把祖宗父母都招来。比如前天一个朋友从很远的地方跑回来,我说:“哎,很久没看到你了?”“哎呀,特别出去走一趟,哎呀,老师啊,真奇怪,…我去一个地方,我先生死了一、两年了,想找他谈谈话,找不来,结果把我爸爸招来了,讲的话…而且爸爸还带来很多朋友来,鬼朋友啦,那些鬼朋友都是亲戚,都认得。”搞这一套,小事蛮准,大事保你不灵,久而久之你就变成鬼了,啊。这一类都属于邪门外道,多得很,所谓邪门左道,那么印度也更多。彼执非理,他们也有哲学的理论基础,等于这里的鸭蛋教、鸡蛋教、一贯道啊,他们也有一套哲学,三教合一,五个教主排排坐吃果果,坐在一起的。老子、释迦牟尼佛、孔子、耶稣、穆罕默德啊都来啊,说不定将来我死了也请去,你死了也加在上面,反正好人排排坐,吃果果,看起了道理都很通,其实有很多都是邪门外道,彼执非理。

“所以者何。非一异执同异一故。非一异言为遮为表。”他们的哲学理论认为最后那个东西,修道就到修道,还问一个主宰啊,多个主宰啊,哎呀,不要搞哲学、逻辑啦,道不是思想可以搞得清楚啊,不可思议的,逻辑哲学没有用啊,这个道这个东西不是一元、多元论,非一异执。就是这样,理论上已经垮掉了。同异一故,同上面主张一元论多元论一样的错误。既然讲道体,有一个东西,既然不是一元,也不是多元,非一异言,这是古文,就是说你的这个理论,你这样说,这个道有一个道,也不是一元,也不是多元,为遮为表,这样就阻止其他的理论,把它遮住了,即否定一切为之遮。表,建立我的哲学理论系统,表示出来为之表,佛学旧有经典的名称是‘遮表’两个字。实际上就是说,拿我们现在习惯的西方逻辑来了以后,翻译的名相、名词来讲,遮就是否定别人,表就是肯定我的理论。这一下你们就容易看懂了,什么遮啊、表啊,不晓得遮个什么东西,还怕羞啊,遮起来。表还是表兄啊、表哥啊、表弟啊,哈。遮表两个字就是一个肯定,一个否定,为遮为表。

“若唯是表应不双非。”如果你是建立肯定自己的理论,你说:道这个东西不是一元,也不是多元,两方面都否定了,那么请问你这是什么东西嘛?你说:我这个道就是道,还是一元的,有一个道嘛,就是一元了。这就是逻辑的道理,若唯是表,假定认为道就是道,不要问一元或多元。请问:你这个是肯定的嘛?还是否定的?假设认为:我这个是肯定的,道就是道,已经落在一元论了,应不双非,你不能把一元也否定了。

“若但是遮应无所执。”你说我是否定一切的,各派的理论,道家、佛家、反正你家、我家、客家统统包括在内,统统遮无了。既然一切否定了,就无所谓有一个道了。你自己本身的肯定也有一个否定啊,这就是逻辑。所以我经常讲哲学的时候说,哲学家讲哲学理论,哎呀,什么客观、主观。我说:在世界上我就没有听到过这个东西,什么叫客观:“哎,我讲话你注意啊,很客观啊!”事实上你非常主观,因为“我很客观嘛!”你看,是我的主观,“我认为我很客观。”所以已经主观了,哪有客观的东西啊?所谓客观者即是主观,所谓主观者即是客观,《金刚经》的句子出来了:是名客观,对不对?啊?这就是哲学的论辩、逻辑。所以学佛的人学菩萨道,要学五明:五明里的内明,即证道、悟道;因明就是要明白逻辑的道理,包括哲学理论、科学,现在都包括在因明之内;声明,即一切文字言语;工巧明是一切科学;医方明要通达一切医药。这才够得上学佛,叫菩萨五明,学大乘佛法的人一定要学。

“亦遮亦表应互相违。非表非遮。应成戏论。”你说:我这个理论啊非常高,又是否定,又一切肯定,又否是,又肯定,其实是本身矛盾,应互相违。非表非遮,什么是肯定、否定,那是逻辑的名称,道就是道!没有这些逻辑名称。你这是小孩讲话,戏论,开玩笑。“又非一异。违世共知有一异物。亦违自宗。”再说啊,非一非异,不是一元论,也不是多元论,那是什么论?请问你?违背了人世间一切知识所不能达到的,违世共知,公认的。你说:我那个道啊,那个道的东西不是你们哲学家、逻辑学…不可思议啊,有个东西啊。亦违自宗,违背了你自己本身建立那个学术的宗旨。

“色等有法决定实有。”为什么呢?物理世界的一切物质、物理看得见、摸得着,有啊。山就是山,山是土做的,地水火风嘛,水是水做的,火是热能,爆发的,那硬是有东西啊,色法,就是物理世界。色等有法决定,肯定的,确实有的东西。 “是故彼言唯矫避过。诸有智者勿谬许之。”所以这些等等理论啊,逃避现实的话,自己在那里欺骗自己,有智慧的人不承认这些学问。

“余乘所执离识实有色等诸法。”余乘,《成唯识论》已经批驳了佛教以外的这些学派,现在来清查佛教内部的思想了。这个余乘是声闻、缘觉小乘学派,包括所谓《俱舍论》、《成识论》等等等等,这些小乘学派的理论思想。余乘所执,小乘学派,如现在世界上流传在泰国、缅甸等东南亚一带的所谓南传佛教,即所谓小乘学派。今天全世界的佛教文化认为,南传学派所保留的经典思想是释迦牟尼佛的正统,中国的大乘思想等等,包括大小乘,不一定是释迦牟尼佛的正统,这是世界佛学家的看法。我经常提出:我们自己大乘佛教之下的青年们注意,这是十七世纪以后,英国与德国等西方哲学界有意地(弱化)东方的文化,东方佛教的文化,甚至专门打击中国文化,所以把中国保留的所有大小乘的经典一概不提。这里头有英文的,你们特别要注意,可是一般人不懂:“哎,鼻子高,眼睛蓝的学问是真的。”都上了当,这是很严重的问题。那么讲到小乘佛教的思想,包含了南传佛教及我们中国的大小乘合一的佛教,包括《俱舍论》《成识论》《俱舍中》《成识中》等等的思想,都在批驳之内。他们认为心法与色法是分开的。你研究过唯识《俱舍论》就知道。换句话说,用西方哲学的名称来讲,借用柏拉图的学术思想来讲,把精神世界与物理世界分开。本来柏拉图的思想是二元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两重世界。那么好了,我们碰到一个问题了,如果拿希腊哲学来比较柏拉图的思想的最高处,也就是佛教小乘学派的最高立场一样。二元论的世界观,精神世界同物质世界,双重,二元,在哲学上的名称叫二元论,同小乘的思想差不多。但是有一点特别注意啊,现在在学理上批驳,尤其是唯识学家、《成唯识论》等等上批驳这个小乘学派,非常厉害,可是你们年轻的同学们听了,不要说小乘的《俱舍论》、《成唯识论》啊,这些看都不看,你错了。现在批驳的,凡是这些经典上批驳的小乘思想,批驳它的见地、知见的问题,最高处见道的那一点,所见不彻底,换句话没有大彻大悟。悟到了一点,见到的空,见到了真空,没有见到缘起性空如何变妙有,这个他不懂。因此把空、有两个分成二元、双重。至于小乘的修法,我经常告诉同学们,今天的佛教要想重扬,你们特别要注重小乘啊,小乘的修法硬是规规矩矩地从禅定来。中国佛法从宋元以后,大乘思想,尤其是禅宗大为流行,大家变成口头禅,实证的功夫一点都没有。这是错误的,要特别注重实证的功夫,你不要轻易地看两腿一盘,这没什么,外道都会盘,可是外道可以坐一天一夜,你坐三、四分钟腿就发酸,头又痛,你的功夫到那里去了?所以小乘禅定的法门,四禅八定是不可变动的基础。而且中国的大乘佛教思想是建立在小乘基础上的,这点同学们要特别搞清楚,不要看到大乘思想批驳小乘就:哎呦,小乘是小乘,几乎同外道一样。你这是内不内,外不外,将来不晓得变成什么了,不要搞错了,现在批驳的是见地问题,见地、知见。余乘所执,小乘学派,离识,离开心意识作用,离开唯心、唯识,实有色等诸法,认为物理跟心两个不相应。你看大乘的思想,‘心能转物,即同如来’,对此小乘绝不承认,这是大乘经典《楞严经》的名言。《华严经》的思想是‘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小乘绝不承认。实是实,心是心,那不同,这是见地问题。大家注意了,这个小乘的思想当然不包括《阿毗达摩论》,《阿毗达摩诸论》等小乘经典。这些经典是什么人著的?是舍利子、目连尊者教弟子的记录,经典。所以我经常告诉你们在家、出家的青年同学要想好好学佛,做功夫、打坐,你不会找老师啊?佛找不到,可以找佛的大弟子啊。目连尊者怎么教弟子的著作,有啊,《阿毗达摩诸论》,舍利子教弟子的那些经典都有,很切实的,打坐到哪里怎么用功,经典里都有,可惜你们出了钱买《大藏经》放在那里给书虫看,自己不看,对这些好的经典摸都不摸。都有啊,里头有好多经典,这些都属于小乘里头了,但这些小乘的大祖师们不包括在内啊,佛的十大弟子的著作不包括在内。

“如何非有彼所执色不相应行。及诸无为。理非有故。”我们知道般若的经典,比如《大般若经》、《金刚经》,一切只讲空。有一点,研究唯识法相宗的很少用到空字,对不对?而是用:非有,不是有,不是有当然的空,但为什么不直接用空呢?这就教你们写文章的逻辑问题,假设用一个空,就把这个观念死定了,确定了。所以我们念《金刚经》空啊空,空就变成一个观念了,这个观念就是有,而且抓住一个空的观念,往往落在偏空之果,偏见。所以唯识学家用的文字的名词只用否定,非有,不是有。你不能加一个“哎,不是有就是空。”那是你的肯定,你不可以加,至于它是‘遮’或‘诠’,诠就是解释。比如说讲空,那就是表诠,是确定一个名称。所以般若表诠后发生毛病,一般人落在偏空之果,所以唯识出来又般若中落偏空之果,才有唯识法相的发展。所以唯识法相所用的名称只有非有、非无,这一点要特别注意。那么色等诸法如何非有呢?彼所执色不相应行,你要知道,大乘的思想认为物理世界同心意是一元啊,不过呢,我们晓得《百法明门论》把色法列入了心不相应行法。这个我也常提起大家注意,你们研究《百法明门论》,看到心不相应行法,一想到这个心错了,这个心是讲第六意识的不相应,并不是讲本体心不相应,所以彼所执色不相应行法,意识跟它不发生关系。比如茶杯是色法,所谓物质,所以你打坐定力高的人坐在那里想喝茶,意识上观想吧:茶杯过来、过来,大概你想三天,茶杯也不会过来。因为你的意识心不相应,可是你注意啊,定力真够了的人,茶杯就过来了,那不是第六意识,他是用心体的力量,茶杯自然过来了。到达心物一元的境界,不是神通。你说:哎,这是神通,你错了,又落在表诠里头。那是心物一元当然的理的道理,所以由此理你要知道大乘经典上说:佛将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手掌上呈现给大家看,如菴摩罗果,菴摩罗果有买的,就是雨柑子,小小的。就那样把三千大千世界放在手心里。佛的神通不是普通讲的五通,因为心物一元到达了。所以他说他们所执的色法有是属于心不相应行法的范围。及诸无为,理非有故,所以真正以大乘无为法来讲,心法固然非有,注意他没有讲空,色法也非有,那就是毕竟空,就是般若的毕竟空,但是他绝不用这个名词,非常有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呢?禅宗的祖师有两句话,不是现在的祖师,六十年来的都不谈,你看禅宗祖师的答话让你始终摸不着边际,他骂你,你也不懂骂你什么,他恭维你你也不懂,给你懂了就不叫禅了,那是馆子里的‘馋’,看到烧饼就流口水的馋。真的禅宗大祖师讲一句话,你绝不懂,但是它包括了全体。什么道理?‘一句和头语,千古系驴橛’,和头是唐宋时的土语,客家话里也许有,闽南古话里有没有不知道。和头即指固定、死定的话。万古以来系驴橛,这个橛本身有没有不知道,大概过去台北的路上有,现在修的马路上没有了。乡下的古路,走了几里就有一个石头打在地上,上面有一个洞,北方更多,西南也有。骑马、骑驴过来的要休息,这里有一个亭子,还有石头,给你的马栓在上面。木头做的叫橛,石头的有些叫桩,一个桩埋在那里,给你栓牛、栓马,栓绳子用,栓住就不能动了,这个叫橛,打一个桩在那里。‘一句和头语’,比如六祖讲了一句和头语:‘无念为宗’。完了,所以后世修禅宗的拼命求无念,这一句话就是和头语。‘千古系驴橛’,我们这些都是驴子,驴子是最穷的,穷的无比,就把自己栓在上面,打坐啊,拼命求无念,六祖讲的无念不是这个意思,你翻开六祖的《坛经》看看,‘无者无妄想,念者念真如’他晓得自己打了一个桩,出了毛病,赶紧又来拔,但后世的人都是驴子。所以禅宗祖师骂人:“你要这样去悟道啊,驴年去!”你看禅宗的语录:“你啊,想悟道啊?驴年去!”怎么叫驴年?哪一年是驴年?十二生肖里子年是老鼠,丑年是牛,寅年是老虎,辰年是龙,十二生肖里没得驴,所以你要这样去悟道,驴年去!就是一辈子都没有希望了,那里一个驴年呢?没有这个年。这就是禅宗祖师的骂人,骂人骂的高明极了,到死躺在棺材里才想起来,原来挨了骂。再就是:“你这个人皮下无血。”我们听了也不生气,皮下无血大概蛮健康的,皮下无血是凉血动物,那是低等的低等,毫无智慧的动物,你看这些祖师千百年前就懂了。“这个家伙皮下无血,杀他一刀流不出血来,不知道痛,不知道痒的。”象这些‘一句和头语,千古系驴橛’。所以佛经里般若讲一个空,已经变成和头语,大家打坐去求一个空!你想想看既然空,你何必去修呢?还是你能空的了的?打起坐来:我要空啊空!你在那里累死了,你都是在修有嘛,既然空,何必要你去修,空会来空你,不是你去空它。结果你把它空得了,那就不是空了,这个逻辑还不懂啊!所以般若讲一个空,大家去求空。所以弥勒菩萨、无着菩萨看到这些好奇的众生,这样修道啊,驴年去。所以发慈悲,讲唯识的道理,非空,但是也非有,这个名词用的恰当,好极了。下面是连续不断地批驳小乘的许多错误。现在批驳的是佛法小乘部分的理论,余乘所执离识实有色等诸法,余乘是讲佛教大乘之外的小乘,小乘里的派别有很多,所以佛过世之后,小乘分出几十派,所以这个余乘二字包含很多, 他们基本的佛学理论认为:离了心识、意识、心意识以外,这个物理世界、物质这一方面,实有色等诸法是实在的。换句话说,小乘的思想理论如果用西方哲学的观点,就相同于柏拉图的精神世界、物理世界,这个宇宙是二元论的,有这么一个观念,那么这些道理所代表的基本的理论是《俱舍论》。《俱舍论》里头讲有七十五法,心法、心意识之外,其他与心意识不相应的,心没有办法干扰、转变的物理世界的物理,这就是存在。如何非有彼所执色不相应行,及诸无为,理非有故,那么怎么样说心空呢?他没有讲空,非有。他们认为我们学佛法,了这个心,这个心是心意识的心,比如我们把眼睛闭起来,不管外面,心里头把自己关闭不管外面,相当于空了,但是外面一切的山河大地,一切的物质、世界、空间都是存在的。所以他们的理论有七十五法,心法只有一种,其他是心不相应行法,所执的彼色,讲物质世界的一切是跟我们的心是不相应的。以及一切无为,彻底的无为,唯心彻底空的理,理非有故,他们也不承认大乘的彻底空。这是小乘方面,跟着下去小乘的《俱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