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传别讲》下传05章 憧憧往来 朋从尔思(18)


良马见鞭影而驰

下面讲复卦初九爻的爻辞。复,是地雷复,就是复兴的复,光复的复。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这几句话怎么讲法呢?复卦的初九爻说“不远复,无只悔,元吉”。“不远”就是不很远,“”就是回来,意思是说“不要很远就回来”。这样说像什么?所以过去我答应商务印书馆把《易经》翻成白话,现在想想真是未经思考胡乱答应。《易经》怎么翻白话?根本无法翻。就像这里,“不要太远,回来”。这像什么话?完全不对。翻译成“不要很远又回来”,也不对,到是比第一句话好一点,不过翻成白话,便不知道它讲的是什么了,一点意思都没有。

只无悔”是没有一点可以后悔的,“元吉”是根本大吉大利……照这样翻成白话,实在没有味道。

在这里,孔子非常捧他的学生颜回能够不迁怒、不二过。为什么孔子再三强调这两点?因为这两点很难做到。所以颜回不迁怒、不二过,孔子特别强调。至于能够受得了穷,那还是小事。人做到不迁怒很难,历史上很多的人物都会迁怒。譬如两夫妻吵架,小孩子一定倒楣,没有办法便拿孩子出气,打孩子;再不然兄弟姊妹吵架,爸爸妈妈倒楣,这个样子就是迁怒。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别人来问事情,就要挨骂,这就是迁怒。做官的要去晋见长官,先见要问问“今天上司的气象如何”?今天的心情好不好?不好改天再见。同学们也会打听我的气象。为什么?因为我的气象不好他会挨骂。有时候长官对某一个单位主管不满意,便连带把这一个单位的事情也全破坏了,这个道理就是迁怒。只有颜回不迁怒。不迁怒是十二万分困难的。

不二过更难,自己的错误犯一次,下一次不会再犯。这一点我们都做不到,这就是佛家说的习气。人永远犯自己常犯的错误。但是孔子这位得意门生,不幸短命的颜回,他却能做得到。所以孔子在这里提到“不远复”,意思就是不二过。有些人也不错,也时常检点自己不要犯错,错了不可再犯。但是我们一般人也只脂做到两三天以内很小心,不会再犯,过了半年三个月便忘记了,又犯啦!

孔子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他说不迁怒、不二过,只有一个人做得到,就是颜回。《论语》记载有一次孔子问他的得意学生子贡,你跟颜回两个人比比看,你们两个哪个好?子贡说:“回也问一知十”。跟学禅宗一样,学禅宗的人要能“良马见鞭影也驰”,骑在一匹好马上,马鞭子一扬起来,它就跑了。那匹笨马呢?马屁股打烂了,它不但不跑,还倒退呢!“良马见鞭影而驰”,这是学禅宗的条件。所以找不到良马,宁可不讲禅。

颜回问一而知十,告诉他一样,他知道十样。“赐也,问一而知二”,子贡说我呢?老师告诉了我一点,我能懂得了两点。加起来问一知二懂了三面。当然《易经》的卦,第四面他还没有懂,而颜回已经懂了全卦,问一而知十了。所以孔子说:“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你实在不如他,连我都不如他。孔子对颜回推崇到这种程度,不但子贡不如他,连自己也不如他。孔子对两个心爱的学生这样说,也是真话。

孔子说,这种道德修养,颜回做到了。他说颜回做到了什么程度呢?这方面孔子对颜回非常赞叹,在《论语》上固然可见,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更清楚。

孔子说:颜回呀!“有不善未尝不知”,他的思想修养,行为修养,有一点错误,自己都不能知道,这就是颜回的自知之明,一般人很难做到。

知之未尝复行”,自己一知道错误,便不会再发生错误。就像学佛的修到了“空念头”后,起心动念,无论是善念、恶念,自己清清楚楚。善念保留,恶念不起,恶念一萌,立即把它空掉,这就是“知之未尝复行”,知道了便不会再来。

不远复”也可以解释为一起心动念立刻就知道了,就马上平息了的意思。

无只悔”,因此做人做事永远没有后悔,这样就大吉大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