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四章 人世间(05)


道德的泛滥

我们看全世界人类的历史,尤其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每一个朝代,皇帝前面的党派意见纷争,都犯了这个毛病,“德荡乎名”。所谓读书人想成大功立大业,但是名心去不掉,为了好名而超越了道德范围。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都是为了名心的驱使,知识分子最容易犯这个毛病,千万要注意。

知出乎争”,智慧知识愈高的人,他的意见愈多,争端愈厉害;你不要看读书人,教育受得愈高,学问愈好,愈难办,意见愈多。所以古人说,普通人没有受过教育的,也常常吵架,那很简单,是为欲望而吵架,欲望满足了就不吵了。知识分子欲望满足了照样吵,为什么?为了意见之争。因为意见不同,彼此就吵得不可开交了。所以历代的党祸,宋朝明朝,那个看了之伤心啊,统统都犯了这几个字的戒律,“德荡乎名,知出乎争”。所以我们深读了历史,再读《庄子》这一段,就看得很清楚。愈是知识分子,争名争意见愈厉害,这个斗争比什么都可怕,因为这里头牵涉到名心的问题。这个名心并不是求个知名度,这个名包括了名理学;战国时候的名理之学就是逻辑,包括逻辑观念的差别,那会固执得发生相争。

所以庄子借用孔子的嘴告诉颜回,“名也者相札也”,人最高的道德,能真把名心磨平了,就无所谓名,这个很难;所以庄子后面会提到,呼牛呼马,呼人人呼。人把虚名的心去掉了,随便人叫,到了这个境界才没有名心。我们看到学佛修道的人看破了名,自己名字都不要,取了代号叫法名,代理代理。结果自己名字不争,为了法名争得好厉害,也争得要命,这个也是名心,可见名心之难除。所以,以自己知识上固执的成见,“争之器也”,就是人生斗争的工具。“二者凶器”,“名心”和“成见”,这两样都是天下的凶器。“非所以尽行也”,这不是道德的行为,这也不是真正懂得人生。前面讲到这里,现在再补充一下孔子教训颜回的话,还没有讲完。

且德厚信矼,未达人气,名闻不争,未达人心。而强以仁义绳墨之言术暴人之前者,是以人恶有其美也,命之曰菑人。菑人者,人必反菑之,若殆为人菑夫!

他说,并且我们这个人,很容易犯这四个字,“德厚信矼”。知识分子自己受过一点教育,有一点知识,对于道德的规范看得很严重,根基很厚。在佛学里头有五种“”,见就是观念。有一种见叫“戒禁取见”,自己立了一个教条,抓得牢牢的,违反了这个教条就认为不合道德的教化。比方,我们讲左道的鸭蛋教吧!不吃鸡蛋光吃鸭蛋,或者不吃鸭蛋光吃鸡蛋,我搞不清楚啦!他们认为吃别的就犯了戒,吃这个就对,这就是道德的固执,认为自己是道德。实际上是错误的,这叫做邪见,也叫做戒禁取见,但是他们抓得很牢。“信矼”,自信心太强,“未达人气”,有许多人学问道德的养成,自认为他那个就是道德,这一类就是方刚的人,所以很方正,很刚强,很道德。他这个道德的标准不能碰喔!方的就是方的,圆的就是圆的,道理讲得是非常对,可是他实在并没有懂,所以是“德厚信矼,未达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