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五章 德充符(18)


内在与外在

闉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大癭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

闉跂,支离”,都是外号。闉跂这个人非常矮,个子很小,长得不像人样,两个脚踮起来走,脚跟不落地的,用足趾头走路。支离这个人身体奇怪,胸口不像胸口,腰干不像腰干,反正也是个怪样子,而且嘴巴无唇。但是卫灵公见到这个人非常喜欢,再看普通正常的人,觉得没有一个可爱的。“卫灵公说之”,“”就是悦。“而视全人”,看一般长得正常的全人,“其脰肩肩”,反而不像人了,就是这么一个面孔,一个脖子这么长,好难看!还是那个人好。

瓮大瘿”,也是外号,他的脖子甲状腺很肿,好像一个水缸,肚子也很大,像一个有病的人。他去见齐桓公,齐桓公很高兴,认为他这个人才漂亮,很喜欢他。“而视全人”,而看一般正常的人,“其脰肩肩”,好难看,怎么人有个肩膀,有个脖子!越看越难看。

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

庄子是正面讲,一个人,有道德不一定在外形!外形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德有所长”,道德有所长的时候,欣赏他的道德学问“而形有所忘”,忘记了他外形好不好看。“人不忘其所忘,而忘其所不忘,此谓诚忘。”可是一般人,都像佛学所说的名词“颠倒”;人的思想观念,往往很颠倒的。人们认为是真理,是正确的,不一定是真理;我们认为是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也许是正面的。世界上的真理在哪里啊?很难讲。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三家都在找这个真理,到现在还没有确定下来。佛家认为,一般人的观念都在颠倒;所以一般人,“不忘其所忘”,应该忘掉的事没有忘掉;“而忘其所不忘”,不应该忘掉的事情呢,偏偏忘掉,“此谓诚忘”。一般人都认为自己是意志清明,实际上庄子说,这是大糊涂。

不要忘记了郭象对《庄子》的注解,这一页里的小字,注解得非常好。我们晓得,尤其研究佛学的人都知道,鸠摩罗什的弟子---僧肇,所著的一本《肇论》,其中好几篇文章,都影响了中国哲学思想;研究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离不开《肇论》。僧肇这个出家和尚,年纪三十一岁就死了〈公元三八四---四一四年),他太聪明,文章也太好了。我们都认为,《肇论》的文章学《庄子》,文字之美啊,是很难超越的。实际上呢,僧肇的文章真正是学郭象,不是学庄子的。至于郭象嘛,倒是学庄子。历史上几个才气纵横的人,苏东坡,乃至清朝的金圣叹,都是学庄子与郭象的文章。郭象的文章,不但文字美,哲学思想也高。下面引用郭象的注解:

偏情一往,则丑者更好,而好者更丑也。......生则爱之,死则弃之,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故夫忘形者非忘也,下忘形而忘德者,乃诚忘也。

偏情一往”,人只要感情有了偏见,形成了主观,“则丑者更好,而好者更丑也”。虽然别人都觉得那个人很丑,他觉得好,越看越漂亮。如果对这个人感情偏见一来,或者意见不合,就是长得再漂亮,也愈看愈讨厌;大概男女之间、夫妇之间、朋友之间,都有这个经验。中国人有一句俗语,“牌打一张,色中一点”,漂不漂亮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当两人感情好的时候,愈看愈漂亮,骂他侮辱他,他还觉得对他好呢!等到感情有了偏见,你对他好死了,他还认为你想害他。就是这个道理。

生则爱之,死则弃之”,一个人活着的时候很可爱,生病或者死的时候,就被抛弃了。“故德者世之所不忘也”,道德是世人不会忘记的,譬如经常听到说,某人很有道德的,这个人很好,是世所不忘也。人人都认为道德好,但是人真爱好道德吗?道德是个什么东西?没有看到过,都被外形所骗。所以“形者理之所不存也”。我们也都知道外形是假的,虽然个个知道,但是个个都会被外在的现象所骗。

所以说,一个人的真正修养,是忘了外在一切现象,但能透过现象而看到后面那个真的东西。可是一般人,虽然都知道这个道理,却做不到,“故夫忘形者非忘也”。相反的,“不忘形而忘德者”,因为一般人都被现象骗了,真正的道德,虽然重要,反而是丢了,所以这个是“乃诚忘也”。郭象的注解,我怕大家忽略里头的许多好东西,虽然只有一两句,你透彻把它了解了以后,对于人生,做人处事,应用无穷,所以特别提出来,请大家注意。现在再回来研究《庄子》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