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南华》《庄子諵譁》(2017版)第二章 齐物论(08)


泠风 飘风 厉风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突者、咬者,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厉风济则众窍为虚。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嚎者、突者、咬者”,这些都是形容风吹百窍洞穴发出来的声音,“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于,就是嘴巴尖起来于……的声音。后者唱喁,就是喉咙发出来的声音。、

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这个和,不是和平的意思,而是各种声音混杂的合音。所谓泠风,不是天气冷的冷,是高空里头的风,是三点水的“”,与零碎的零同音。高空里的声音叫泠风,“则小和”,声音和得比较轻巧高雅。“飘风”是大风,就大和。和声是很复杂的,大小两种风平常都有。有时候大风吹,有时候小风吹,我们一天到晚都有这个境界。再加上大台风来,就是怪风,“厉风济”,真碰到大风来的时候,这种厉风怪风一吹,所有的洞穴都吹了,“众窍为虚”,风太大闷住了一样,反而一点声音都没有。

所以讲这个道理,又是一个物理的现象。我们经常听到古人的两句诗:“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这是夏天容易看到的现象。夏天热极了,天气闷得很,我们人的呼吸都出不来。你看树叶子动都不动,一根草都不摇,万木无声,一点声音都没有。

知雨来”,闷一阵要下大雨,热气蒸到了极点,到了高空碰到冷气,大雨就下来了。所以,山雨欲来风满楼,万木无声知雨来,文学境界很舒服,很好;科学的境界,则像蒸笼一样,闷死人了。所以,文学境界与科学境界,各有不同。

现在讲到这里就是说明,“厉风济则众窍为虚”,力量太大的风吹过来,把那些小洞穴封住了,“众窍为虚”,反而没有风了。难怪苏东坡这些人,都学庄子的文章,这种地方才是诀窍。你看他形容一个东西,形容那些风,第一句话:“作则万窍怒呺,而独不闻之翏翏乎”,形容风吹来翏翏然。尤其在高空,我们在这个高楼的顶上,到夏天的夜晚,太阳下山了,天风翏翏然,很舒服。

最后他形容,各种洞穴有各种风声,每一个洞,扁的、长的、深的、浅的,发出来的声音都不同。吹了一阵就把这个音声调和下来。“前者唱于而随者唱喁,泠风则小和,飘风则大和”,把风的那个境界都形容透彻了。“厉风济则众窍为虚”,一阵最有力的厉风来,则万籁无声,没有声音了,把你闷了一阵。闷过去了以后,像音乐一样,风声又来了。“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

你们注意啊!前面一句话,“而独不闻之翏翏乎”,是耳朵里听的。“而独不见之调调,之刁刁乎?”则是眼睛所看到的。小风大风过后,一阵和风吹来,水波不兴,一点点小风,那个草啊!树叶子啊!慢慢的飘啊,飘啊,摇啊,摇啊,都是眼睛看到的。他讲到这里,讲完了。

所以,庄子全盘是禅宗,后世禅宗说法就是学他的,然后给你大盖一阵,那真是盖,会说评书的人,嘴巴快速,哼啊!哈啊!一路吹到这里,然后轻轻的,飘啊飘,摇啊摇,好了说完了,下文呢?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