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参同契》第75-06讲 性与情合 身心一片


他这里把做工夫的办法告诉你,修道之士到这个境界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把两种归并成一个。两种什么呢?性跟情。理论上就是妄想空了,归到本性上。这两种作用,在身上是神跟气,神不动,神与气两样凝结拢来,才能够得 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这个时候“水源至清至洁”,妄念一动,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欲念一动,这个水已经不清了,先天一炁变成后天混浊之水,没有用了。

“此时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杂,自然表里洞澈,有如万顷水壶”,到这个境界那是呆定的,不管你学显教、密宗,修止观,修净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就是“先天而天弗违”,呆定的法则。到了这个境界,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这个时候身心打成一片,怎么打成一片?杂念妄想没有了,身体感受也没有。感受没有不是勉强做的,如果一个念头都不想动,甚至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没有意思,那变成枯木了,那完了!那不是先天一炁,那个学佛叫做枯木禅,是邪禅。真正身心打成一片是身心融为一体,春意盎然,这个春意没有什么色情的作用,只代表生机充满。“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杂”,所以心如明镜台,那就一尘不染。那个时候,告诉诸位,你想动烦恼动妄想都动不起来了!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是自然的,但是并没有到家,这是第一步。张紫阳真人在《悟真篇》上告诉我们,到了这个境界,“烦恼无由更上心”,一个烦恼妄念都动不起来,没有了!这个时候“自然表里洞澈”,拿身体来讲,一片空灵,身体好像空了没有了,变成一个玻璃瓶子一样——玻璃瓶子还有个玻璃,这个时候连玻璃都没有了。道家北派的丘长春真人,形容这个境界叫水晶塔,身心变成水晶的塔,内外透明。

如果我们再严重地做个比喻,佛家的《法华经》,没有什么佛学的理论,只莫名其妙地讲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有些知识分子不喜欢看《法华经》,因为就像是神话故事一样,可是他故事里头有东西。有一个故事,说到释迦牟尼佛说法,地下涌出来一个多宝如来的宝塔。多宝如来,你们做生意的碰到他可高兴了,那一定发财。他从地心涌出来,这个塔是无缝塔,没有门,进不去,打不开,多宝如来坐在里头。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说得好,他就叫释迦牟尼佛进来坐在旁边,这就是分释迦半座的故事。这个时候,所谓“先天一炁”从地涌出,“表里洞澈”,还没有到达多宝如来那个境界,可是有消息了。

还有一个禅宗公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有一个女的入定,佛就问小乘及大乘的弟子,谁能够使她出定。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些能力很强的,想尽办法,无人能够使这个女的出定。诸大菩萨们束手无策,可见她的定力有多高。后来一位罔明菩萨从地下涌出,在这个女的耳朵边弹指一声,她就出定了!禅宗有这么一个公案,等一下你们参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