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先知卷第九


【题解】 本卷主要讲儒家治理国家的原则和方法,值得注意的有强调中和、仁义教化与纲纪法令并重、圣人之法并不是僵化不变的等思想。

“中”,本义为古代氏族社会的徽帜。遇有大事先于旷野立“中”,群众则从四方来聚。引申为中心、内里、正当等义。中字在商周古文献中已常见。孔丘在《论语》中则明确地赋予“中“以政治和伦理意义。如在《尧曰》中借尧之口命舜治理天下要“允执其中"。在《子路》中则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猾乎"。把“中“看作治理国家和个人修养的最高准则。但对“中"的内涵却未作过明确的解说。只在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时,批评“师也过,商也不及",然后说:“过犹不及。”(《先进》)因此引起后人的很多解释。

扬雄在本卷中赋予“中"的内涵即是“过犹不及”。所以一则说“龙之潜亢,不获其中矣。是以过中则惕,不及中则跃,其近于中乎”。二则“说圣人之道,譬犹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昃”。并且把“中”与“正”相等同:"什一,天下之正也。多则桀,寡则貉。”

“和”,古文作“咊”,意为声音相应,附和。在这个意义上,“和”读去声hè。我们现在说的“和诗”,仍然保留了这个意义和读音。但古籍多借“和”为“龢”,义为协调、和谐,因此又意味着刚柔适中、恰到好处。这个意义后来成了”和”字最常用的意义。如《论语·学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杨树达疏证:“和,今言适合、恰当、恰到好处。”

扬雄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和”的。所以说:“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刚则颖,柔则坏。”就是说治理国家要宽严适当,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软弱。大严厉了或太软弱了都治理不好国家。

扬雄还认为圣人之法并非是不管国家的盛衰而僵化不变的。如果僵化地以古圣人之法治理后世,就像“胶柱而调瑟”,是治理不好的。他用尧舜禹是禅让天下,夏商周则把天下传给儿子;尧舜时只用象征性的刑罚,夏禹时用的肉刑就有三千种;唐尧同各族相亲相爱和平相处,汤武则用武力征服四方等事例,来说明圣人治理天下从来都不是固守旧法,而是随世道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原文】

【01】“先知其几于神乎?敢问先知。”曰:“不知。知其道者其如视,忽、眇、绵作昞。”

【02】先甲一日易,后甲一日难。

【03】或问:“何以治国?”曰:“立政。”曰:“何以立政?”曰:“政之本,身也,身立则政立矣。”

【04】或问:“为政有几?”曰:“思斁。”或问“思斁”?曰:“昔在周公,征于东方,四国是王。召伯述职,蔽芾甘棠,其思矣。夫齐桓欲径陈,陈不果内,执袁涛涂,其斁矣夫。于戏,从政者审其思斁而已矣。”

【05】或问:“何思?何斁?”曰:“老人老,孤人孤,病者养,死者葬,男子亩,妇人桑之谓思。若污人老,屈人孤,病者独,死者逋,田亩荒,杼轴空之谓斁。”

【06】为政日新。或人:“敢问日新。”曰:“使之利其仁,乐其义,厉之以名,引之以美,使之陶陶然之谓日新。”

【07】或问“民所勤”。曰:“民有三勤。”曰:“何哉所谓三勤?”曰:“政善而吏恶,一勤也;吏善而政恶,二勤也;政、吏骈恶,三勤也。禽兽食人之食,土木衣人之帛。谷人不足于昼,丝人不足于夜之谓恶政。”

【08】圣人,文质者也。车服以彰之,藻色以明之,声音以扬之,诗书以光之。笾豆不陈,玉帛不分,琴瑟不铿,钟鼓不抎,则吾无以见圣人矣。

【09】或曰:“以往圣人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有诸?”曰,“有之。” 曰:“圣君少而庸君多,如独守仲尼之道,是漆也。”曰:“圣人之法,未尝不关盛衰焉。昔者,尧有天下,举大纲,命舜、禹;夏、殷、周属其子,不胶者卓矣!唐、虞象刑惟明,夏后肉辟三千,不胶者卓矣!尧亲九族,协和万国。汤武桓桓,征伐四克。由是言之,不胶者卓矣。礼乐征伐,自天子所出。春秋之时,齐晋实予,不胶者卓矣!”

【10】或曰:“人君不可不学《律》、《令》。”曰:“君子为国,张其纲纪,谨其教化。导之以仁,则下不相贼;莅之以廉,则下不相盗;临之以正,则下不相诈;修之以礼义,则下多德让。此君子所当学也。如有犯法,则司狱在。”

【11】或苦乱。曰:“纲纪。”曰:“恶在于纲纪?”曰:“大作纲,小作纪,如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罗网,恶得一目而正诸?”

【12】或曰:“齐得夷吾而霸,仲尼曰小器。请问大器。”曰:“大器其犹规矩准绳乎?先自治而后治人之谓大器。”

【13】或曰:“正国何先?”曰:“躬工人绩。”

【14】或曰:“为政先杀后教。”曰:“于乎,天先秋而后春乎?将先春而后秋乎?”

【15】吾见玄驹之步,雉之晨雊也,化其可以已矣哉。

【16】民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刑。觌德则纯,觌刑则乱。

【17】象龙之致雨也,难矣哉。曰:“龙乎!龙乎!”

【18】或问“政核”。曰:“真伪,真伪则政核。如真不真,伪不伪,则政不核。”

【19】鼓舞万物者,雷风乎!鼓舞万民者,号令乎!雷不一,风不再。

【20】圣人乐陶成天下之化,使人有士君子之器者也。故不遁于世,不离于群。遁离者,是圣人乎?

【21】雌之不才,其卵毈矣;君之不才,其民野矣。

【22】或问曰:“载使子草律。”曰:“吾不如弘恭。”“草奏。”曰:“吾不如陈汤。”曰:“何为?”曰:“必也律不犯,奏不剡。”

【23】甄陶天下者,其在和乎?刚则甈,柔则坏。

【24】龙之潜亢,不获中矣。是以过中则惕,不及中则跃,其近于中乎!

【25】圣人之道,譬犹日之中矣!不及则未,过则昃。

【26】什一,天下之中正也。多则桀,寡则貊。

【27】井田之田,田也。肉刑之刑,刑也。田也者,与众田之。刑也者,与众弃之。

【28】法无限,则庶人田侯田,处侯宅,食侯食,服侯服,人亦多不足矣。

【29】为国不迪其法,而望其效,譬诸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