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朋党论

作者:欧阳修

【题解】 "朋党”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是一个常用的贬义词,政治上对立双方往往指斥对方引朋结党,皇帝出于巩固皇权和控制臣僚的目的,也常常予以打击抑制。 欧阳修做这篇文章时,正当保守派人物吕夷简等在政治暂时失势后大肆制造舆论攻击“庆历新政“,罪名之一就是引用朋党。 欧阳修在本文中开宗明义提出关键在于区分君子小人,君子结党对国家有利无害,只有各怀私心的小人结党才会蠹害国家。 全文引证吏实分析国家兴亡与君子党和小人党的关系,说理充分,史论融合自然,是一篇很出色的论战文字。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 [3] 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原文】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自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嗟呼!兴亡治乱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译文】

臣听说关于“朋党”的说法,自古就有,只希望君主能辨识他们是君子还是小人就可以了。大体说来,君子与君子,以理想志趣相同结成朋党;小人与小人,以私利一致结成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

然而臣又认为小人没有朋党,只有君子才有。其原因是什么呢?小人所好的是利禄,所贪的是货财。当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暂时互相勾结而为朋党,这种朋党是虚伪的。等到他们见利而争先恐后,或者到了无利可图而交情日益疏远的时候,就会反过来互相残害;即使对其兄弟亲戚也不会互相保全。所以臣认为小人并无朋党,他们暂时结为朋党是虚伪的。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所依据的是道义,所履行的是忠信,所爱惜的是名誉气节。用它们来修养品德,彼此志趣相同又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用它们来效力国家,则能够和衷共济,把事办成。自始至终一贯如此,这就是君子的朋党。所以做君主的,只应该摈斥小人虚伪的朋党,信任君子真正的朋党,只有这样天下就大治了。

尧的时候,小人共工、 兜等四人结为一朋党,君子则有八元和八恺共十六人共为一朋党。舜辅佐尧,斥退四凶小人的朋党,进用八元八恺君子的朋党,唐尧的天下得以大治。等到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后稷、契等二十二人一起在朝廷做官,彼此称赞,互相谦让,共二十二人为一朋党,舜都重用他们,天下也治理得非常好。《尚书》上说:“商纣王有臣亿万人,亿万人各有异心;周有臣三千人,却合成一条心。”商纣王的时候,亿万人心各不相同,可说没有朋党,然而却因此亡国。周武王的臣子三千人结成一个大朋党,但周却因此而兴起。东汉献帝时候,把天下所有名士禁锢起来,视为同党之人,直到黄巾军起义,汉室大乱,这才后悔醒悟,把党人都免罪释放出来,可是已经无法挽救汉朝了。唐朝晚年,又逐渐兴起朋党的说法。到唐昭宗时,朱温把在朝名士都杀了,有的还被投到黄河里,说是“这些人自称清流,可以投他们到浊流里去”。唐朝也随之灭亡了。

前代的君主中,能让人人各怀异心不结朋党的,莫过于商纣;能禁绝好人结为朋党的,莫过于汉献帝;能残杀“清流”结成的朋党的,莫过于唐昭宗时代。然而都因此致乱而使他们亡国。而彼此称赞、互相谦让而不自相猜忌的,莫过于舜的二十二位臣子,舜也并不怀疑他们且都加以亲用。然而后人并不讥讽舜被二十二人结成的朋党所欺骗,反倒称赞舜是聪明的圣人,是因为他能够辨识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时代,他的邦国里臣子三千人全都结为一个朋党,自古以来结为朋党的,人数之多与规模之大都莫过于周,可是周却因此而振兴,那是贤人再多也不满足的缘故呵。

唉!历史上治乱兴亡的史迹,做君主的很可以引为鉴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