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同学一首别子固

作者:王安石

【题解】 本文是庆历年间,作者在读了友人曾巩写给他的《怀友》一文后所作。 通过叙述孙侔和曾巩言行的一致和志趣的相似,表现朋友之间的志同道合,情深意笃及互相慰勉。 全文运用陪村庄,处处以孙侔陪说曾巩.交互映发、参差错落,"淡而弥远,自令人回味"(吴楚材、吴调侯)。

孙侔(1019~1084),字少述,初名处,字正之,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仁宗庆历、皇佑间与王安石、曾巩游。早岁尝屡举进士不中,母卒,誓绝仕进,客居江淮间,屡荐皆不就。神宗元丰三年(1080)除通直郎致仕。七年卒,年六十六。《宋文鉴》卷一五〇、《宋史》卷四五八并有传。

【原文】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口未尝相语也,辞币未尝相接也。其师若友,岂尽同哉?予考其言行,其不相似者,何其少也!曰:学圣人而已矣。”学圣人,则其师若友,必学圣人者。圣人之言行,岂有二哉?其相似也适然。

予在淮南,为正之道子固,正之不予疑也。还江南,为子固道正之,子固亦以为然。予又知所谓贤人者,既相似,又相信不疑也。

子固作《怀友》一首遗予,其大略欲相扳以至乎中庸而后已。正之盖亦常云尔。夫安驱徐行,轥中庸之庭,而造于其堂,舍二贤人者而谁哉?予昔非敢自必其有至也,亦愿从事于左右焉尔。辅而进之,其可也。

噫!官有守,私有系,会合不可以常也,作《同学一首别子固》以相警,且相慰云。

【译文】

长江之南有一位贤人,字子固,他不是当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仰慕他并和他成了朋友。淮河之南有一位贤人,字正之,他也不是当今世俗所说的那种贤人,我也仰慕他并和他成了朋友。这两位贤人,足不曾相互往来,口不曾相互交谈,也没有相互交换过书信和礼物,他们的老师和朋友,难道都相同吗?我考察过他们的言行,他们彼此间的不同之处竟是那样少!我说,这是他们学习圣人的结果罢了。他们学习圣人,那么他们的老师和朋友必定也是学习圣人的。圣人的言行难道还会有什么两样吗?所以他们的相似也就是必然的了。

我在淮南,向正之谈起子固,正之不怀疑我的话。回到江南,向子固说起正之,子固也认为我的话对。于是我又发现这些被人们视为贤人的人,不仅言行相似,又是互相信任不疑的。子固写了一篇《怀友》送给我,文章的大意是说要互相援引,以期最后能达到中庸之道的境界,正之也曾经这样说过。像驾车缓缓地前行一样,通过中庸的门庭,然后升堂入室,除了这两位贤人还有谁呢?我过去不敢说自己必能达到这种中庸的境界,却也愿意跟随着他们努力去做,在他们的帮助下朝着这个境界前进也是可能的。

唉,做官的有自己的职守,个人也有私事牵绊,我们朋友之间不能经常相聚。我写了这篇《同学一首别子固》,用它来互相鼓励,又互相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