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诸稽郢行成于吴

《国语》吴语

【题解】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为了取得喘息机会,培养国力,用文仲计,再次派诸稽郢卑辞厚礼向夫差求和。 诸稽郢不辱使命,利用夫差目光短浅和好虚名的弱点,最终说动了吴王。

【原文】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大夫种乃献谋曰:“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胜未可成。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不可以授命。王不如设戎,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吾以卜之于天,天若弃吴,必许吾成而不吾足也,将必宽然有伯诸侯之心焉;既罢弊其民,而天夺之食,安受其烬,乃无有命矣。”

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使下臣郢,不敢显然布币行礼,敢私告于下执事曰:‘昔者,越国见祸,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以心孤勾践,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不敢忘天灾,其敢忘君王之大赐乎?今勾践申祸无良,草鄙之人,敢忘天王之大德,而思边陲之小怨,以重得罪于下执事?勾践用帅二三之老,亲委重罪,顿颡于边。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勾践请盟。一介嫡女,执箕帚以晐姓于王宫;一介嫡男,奉盘匜以随诸御。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天王岂辱裁之?亦征诸侯之礼也。’”

夫谚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无成功。’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敢使下臣尽辞,唯天王秉利度义焉!”

【译文】

吴王夫差起兵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发兵迎战。

越国大夫文种献计说:“吴国和越国,都听命于天,大王您可以不用作战。伍子胥、华登选拔和训练的士卒,在战争中,还从来没有失败过。一人擅长射箭,一百人就会效法追随,我们没把握取胜。凡是计谋一定要事先料到它会成功,才去执行,不可轻易送命。大王不如作好战斗准备,但低声下气去求和,使吴国百姓高兴,使吴王的骄傲心理膨胀起来。我们拿这件事向天占卜吉凶,上天如果抛弃吴国,吴国一定会同意我们的求和,而认为我国不足提防,吴国必然会产生称霸中原的野心。吴国百姓为之筋疲力尽之后,老天再去抢夺他们的粮食,我们就可以稳稳当当地接收这一残局,吴国也就不再受到上天的眷顾了。”

越王同意了他的意见,便派诸稽郢向吴王求和,说:“敝国国君勾践派遣小臣诸稽郢前来,不敢公然陈列礼品举行朝见礼,只敢私下里向您的办事官吏禀告说:‘从前越国遭遇祸患,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前来讨伐,本已归罪勾践,后来又赦免了他。君王对于越国的恩惠,等于使死人复活,使白骨生出新肉。勾践不敢忘记上天降下的灾难,又怎敢忘掉天王的恩赐?今天勾践重遭祸殃,无德无行,草野边鄙的人,难道敢忘记天王的大恩大德,去计较边疆的小冲突,以致又得罪您手下的办事人员?勾践因此率领他的几名大臣,亲自承担犯下的重罪,在边疆上磕头请罪。现在君王没有详细了解情况,大发雷霆,聚集军队,打算讨伐越国。越国本来是向您纳贡称臣的一块地方,君王不用鞭子驱使它,却屈尊使您的将士执行御敌的命令。勾践请求缔结和约:让一个亲生女儿,拿着簸箕扫帚入宫做您的婢女;让一个亲生儿子,捧着水盆盛具跟随近侍伺候您;春秋两季进贡于王府,不会懈怠。天王难道还要屈尊讨伐我们?这也是天子征讨诸侯所实行的礼制呀。’

“俗语说:‘狐狸埋了又刨出,所以不见有成效。’现在天王您既然已经扶植了越国,美德已经天下传扬,您却又要灭亡它,这会使天王的努力没有成果。即使四方的诸侯国,将按照什么标准来事奉吴国呢?恕我冒昧说完了心中想说的话,只请您权衡利弊,考虑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