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示牛头法融禅师法语》


作者:四祖道信

牛头山法融禅师者,润州延陵[2]人也。姓韦氏,年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部般若,晓达真空。忽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正观,出世舟航。”遂隐茅山,投师落发。后入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鸟御[3]花之异。

唐贞观[4]中,四祖遥观气象,知彼山有奇异之人,乃躬自寻访。

问寺僧:“此间有道人否?”曰:“出家儿那[5]个不是道人?”

祖曰:“阿那个是道人?”僧无对。

别僧曰:“此去山中十里许,有一懒融,见人不起,亦不合掌,莫是道人么?”

祖遂入山,见师端坐自若,曾[6]无所顾。

祖问曰:“在此作甚么?”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曰:“大德高栖何所?”

祖曰:“贫道不决所止,或东或西。”

师曰:“还识道信禅师否?”

祖曰:“何以问他?”

师曰:“向德滋久,冀一礼谒[7]。”

祖曰:“道信禅师,贫道是也。”

师曰:“因何降此?”

祖曰:“特来相访,莫更有宴息之处否?”

师指后面曰:“别有小庵。”

遂引祖至庵所。绕庵,唯见虎狼之类。祖乃举两手作怖势。

师曰:“犹有这个在。”

祖曰:“这个是甚么?”

师无语。

少选[8],祖却于师宴坐石上书一“佛”字,师睹之竦然。

祖曰:“犹有这个在。”

师未晓,乃稽首请说真要。

祖曰:“夫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德,总在心源。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悉自具足,不离汝心。一切烦恼业障,本来空寂。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无三界可出,无菩提可求。人与非人,性相平等。大道虚旷,绝思绝虑。如是之法,汝今已得,更无阙少,与佛何殊?更无别法,汝但任心自在,莫作观行,亦莫澄心,莫起贪嗔,莫怀愁虑,荡荡无碍,任意纵横,不作诸善,不作诸恶,行住坐卧,触目遇缘,总是佛之妙用。快乐无忧,故名为佛。”

师曰:“心既具足,何者是佛?何者是心?”

祖曰:“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9]。”

师曰:“既不许作观行,于境起时,心如何对治?”

祖曰:“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汝但随心自在,无复对治,即名常住法身,无有变异。吾受璨大师顿教法门,今付于汝。汝今谛受吾言,只住此山。向后当有五人达者,绍汝玄化。”

祖付法讫,遂返双峰终老。师自尔法席大盛。


〖注解〗
1.本文录自《五灯会元》卷二,题目为编者所加。
2.润州延陵:今江苏镇江市。
3.御:衔,啄。
4.贞观:唐太宗年号(627-649)。
5.那:同“哪”。
6.曾:竟。
7.向德滋久,冀一礼谒:我仰慕这位大德很久,希望能有机会前往礼拜参访。
8.少选:过了一会儿。
9.非心不问佛,问佛非不心:意思是,离开了心,不要谈佛;谈佛,不能离开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