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扬圣教论》十一、摄胜决择(1)


【论曰】

如是远离不思议处方便思已。于九种事应以十相发起种种最胜决择。何等为十。

【颂曰】

数相别有处  边际与生起
想善巧摄等  胜决择诸事

【论曰】

十种相者。一数二相。三差别。四有性。五处所。六边际。七生起。八想。九善巧。十摄等。此中数者。谓色数。有十五如是等相者。谓假立相自相共相。此中事亦名相。是所相故。名亦名相。相应亦名相。俱是能相具故。如与火色相应表知有暖。如是等众生亦名相。是相者故。取亦名相。是能相体故。差别者。谓有色无色有见无见等差别。有性者。谓假有性实有性胜义有性。处所者。如四大展转及与造色同一处住又色心等同一处所。又依欲界身色界等心展转安住。边际者。如色至色界及与极微。是其边际乐受。乃至第三静虑。是其边际如是等。生起者。谓由如是因缘如是法生。如引势生等。想者。谓句迷惑等。善巧者。谓蕴善巧等。摄等者。谓若摄若相应若依若缘若问论。如是问论复有多种。谓一行顺前句顺后句四句无事句。若能如是善了知者。名善问记。复次于一切事应起种种最胜决择。心事决择今当先说。

【颂曰】

心性有二种  异熟及与转
初阿赖耶识  种子二应知

【论曰】

略说心性有二种。一名异熟心。二名转心。异熟心者。即是阿赖耶识。亦名一切种子识。此复二种应知。一证成。二建立。云何证成。

【颂曰】

执受初明了  种子业身受
无心定命终  无皆不应理

【论曰】

由八种相证阿赖耶识决定是有。谓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应不可得。最初生起定不可得。明了生起应不可得。诸法种子应不可得。四种业用应不可得。种种身受应不可得。二无心定应不可得。命终时识应不可得。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依止执受不可得耶。答由五因故。何等为五。谓阿赖耶识先行因生。眼等转识现缘因起。如经言。根境作意力故诸转识生乃至广说。是名初因。又六识身善不善可得。是名第二因。又六识身一类异熟无记。所摄必不可得。是名第三因。又六识身各别依转。若依彼彼所。依彼彼识。转彼彼所依。应有执受。余无执受不应道理。虽许能执。亦不应理。识远离故。是名第四因。又所依止应成数数执受过失。所以者何。眼识一时转一时不转。余识亦尔。是名第五因。如是先业因现缘因所生故。善不善故。一类不可得故。各别所依故。数数执受过故不应道理。问何故最初生起不可得耶。答设有难言。若有阿赖耶识应有二识同时生起。应告彼言。汝于无过妄生过想。容有二识同时转故。所以者何。谓如有一俱时欲见乃至欲识。随别一识最初生起。不应道理。何以故。尔时作意无有差别。根及境界不坏现前。何因缘故识不俱转。问何故明了生起不可得耶。答若有定执识不俱生。与眼等识同行一境。明了意识应不可得。所以者何。若时缘过去境生起忆念。尔时不明了意识现在前行。非于现境意识现行。得有如是不明了相。是故应许诸识俱转。或应许彼第六意识无明了性。是即有过。问何故种子不可得耶。答六转识身各别异故。所以者何。是六转识从善无间不善性生。不善无间善性复生。从二无间无记性生。劣界无间中界生。中界无间妙界生。如是妙界无间乃至劣界生。有漏无间无漏生。无漏无间有漏生。世间无间出世生。出世无间世间生。非如是相为种子体。应正道理。又彼诸识长时间断。相续经久流转不息。是故转识能持种子。不应道理。

问何故诸业不可得耶。答若无诸识同时生起诸业俱转。不应道理。所以者何。若略说业有四种。一器了别业。二依了别业。三我了别业。四境了别业。如是四种了别业用。刹那刹那俱现可得。非于一识一刹那中有如是等差别业用。是故必有诸识俱起。

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身受不可得耶。答谓如有一或如理思惟。或不如理思惟。所有推寻。若心在定若不在定。身受生起非一众多。若无此识应不可得如是身受既现可得。是故定有阿赖耶识。

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诸无心定不可得耶。答如薄伽梵说。入无想定及灭尽定。当知尔时识不离身。若无此识尔时识应离身。识若离身便应舍命。非谓在定。

问何故若无阿赖耶识命终时识不可得耶。答谓如有一临命终时。或从身上分识渐舍离冷触渐发。或从身下分非彼意识有时不转。故知唯有阿赖耶识能执持身。此识若舍于彼身分冷触可得身无觉受。意识不尔。是故若无此识。不应道理。如是已说阿赖耶识证成道理。云何建立。

【颂曰】

所缘境相应  更互二因性
识等俱流转  杂染污还灭

【论曰】

略说此识建立由五种相。一所缘境相。二相应相。三互为因相。四俱转相。五杂染还灭相。当知前四种相建立流转杂染还灭相。一种当知建立还灭。

问所缘境相建立云何。答若略说此识由了别二种所缘境故转。一由了别内执受故。二由了别外无分别相器故。了别内执受者。谓了别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及诸色根根所依处。谓在有色界若无色界。唯有妄执习气执受。了别外无分别相器者。谓了别依止缘内执受阿赖耶识故。于一切时无有间断。器世界相。譬如灯焰生时。内执炷腻外发光明。如是阿赖耶识。内缘执受境。外缘器世界境。生起道理应知亦尔。又即此识缘境微细。世聪慧者难了知故。又即此识缘境无废时无变易。从初执受刹那乃至命终一味了别而流转故。又即此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常非一。又即此识于欲界中缘狭小执受境。于色界中缘广大执受境。于无色界中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缘无量执受境。无所有处缘微细执受境。非想非非想处缘极微细执受境。如是了别二种所缘境故。微细了别所缘境故。相似了别故。刹那了别故。了别狭小执受所缘境故。了别广大执受所缘境故。了别无量执受所缘境故。了别微细执受所缘境故。了别极微细执受所缘境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所缘境相。

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即此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所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法相应故。一类异熟相应故。最极微细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起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问互为因相建立云何。答阿赖耶识与彼转识为二种因。一为种子生因。二为所依止因。种子生因者。谓诸所有善不善无记转识生时。一切皆因阿赖耶识种子而生。所依止因者。谓由阿赖耶识所执色根为依止故。五识身转非无执受又由有此识故得有意根。由此意根为依止故意识得生。譬如依止眼等五种色根五识身转非无五根意识亦尔。非无意根。复次转识与阿赖耶识为二种因。一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故。二于后法中为彼得生摄殖彼种子故。于现法中长养彼种子者。谓随依止阿赖耶识。如是如是善不善无记转识生时。于一依止同生同灭。如是如是熏习此识。由是为因缘故后后转识善不善无记性转。复增上转复炽然转。复明了而得生起。于后法中摄殖彼种子者。谓彼熏习种类能引摄未来即此异熟阿赖耶识。如是种子因故。依止因故。长养种子故。摄殖种子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转识互为因相。

问诸识俱转相建立云何。答阿赖耶识或于一时唯与一转识俱起谓与意根。所以者何。由此意根恒与我见我慢等相应。高举行相。若有心位若无心位。恒与此识俱时生起。又此意根恒缘阿赖耶识为其境界。执我及慢高举行相而起。又即此识于一时间或与二转识俱起。谓意及意识于一时间或与三转识俱起。谓五识身随一起时前二及此一。于一时间或与四转识俱起。谓五识身随二起时前二及此二。如是于一时间或乃至与七转识俱起。谓五识身和合起时前二及此五复次前说意识依染污意生。意未灭时于相了别缚不得解脱。若意灭已相缚解脱。又此意识能缘他境及缘自境。缘他境者。谓或总或别缘五识身境。缘自境者。谓缘法境。复次阿赖耶识或于一时与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俱转。此受与转识相应依转识起。从此识种子生。又于人趣若于欲缠天中及于一分鬼畜趣中。俱生不苦不乐受。与彼苦乐不苦不乐转识身相应。杂相续受一时俱转。若于地狱趣中他所映夺不苦不乐受与彼转识相应纯苦无杂相续受俱转。当知此受被映夺故。相难可了。如于地狱一向与苦受俱转。如是于下三静虑地。一向与乐受俱转。于第四静虑地乃至有顶地中。一向与不苦不乐受俱转。

复次阿赖耶识于一时间或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法俱转。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一时俱转。亦与客受及客善不善无记心法俱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一缘转故。犹如眼识与眼。虽复俱转。然不相应。此亦如是。由与彼法少分相似故得为喻。喻之道理应如是知又如诸心法。心法体义虽无差别。然相异故一身俱转。互不相违。如是此识与诸转识。当知俱转亦不相违。又如依止暴流有多波浪种种俱起互不相违。又如依止清净镜面种种影像同时俱起互不相违。如是依止阿赖耶识有多转识。当知俱起亦不相违。又如一眼识于一时间于一事境。唯取一类无异相色。或于一时顿取非一种种相色。如眼识于色如是乃至身识于触于一时一事境。或取一相。或复顿取多种境相。如是分别意识于一时间或取一境或复顿取众多境界。当知亦不相违。

复次如前所说意根常与此识俱转。于一切时乃至未断。当知恒与任运俱生。四种烦恼相应。所谓萨迦耶见我慢我爱无明。此四烦恼。若在定地若不定地。当知恒行不与善等相违。是有覆无记性。如是与转识俱转故。诸受俱转故。善等俱转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俱转相。

问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建立云何。答若略说阿赖耶识。当知是一切杂染法根本。所以者何。此阿赖耶识亦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所以者何。无有众生于余众生见闻等时不受用彼起苦乐等受。由此义故。当知众生界互为增上缘。

复次阿赖耶识具一切种子故。于现在世是苦谛体。是未来世苦谛生因。亦是现在世集谛生因。如是有情世间生根本故。器世间生根本故。是现在世苦谛体故。能生未来苦谛故。能生现在集谛故。当知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

复次阿赖耶识所有摄持顺解脱分及顺决择分等善根种子。此非集谛因由。顺解脱分善根等违流转故。所余世间所有善根因此生故转复明净。所以者何。由是缘故。彼所摄受自类种子。转有功能转有势力。增长种子而得成立。由此种子故。彼诸善法转明净生。又复能感后世增上可爱异熟。又依此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故。薄伽梵说。眼界色界眼识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识界。由于阿赖耶识中有种种界故。又如经说恶叉聚喻。由于阿赖耶识中有非一界故。是故当知即此杂染根本阿赖耶识以修习善法故即得转灭。又此善法修习。若诸异生以缘转识为境作意故。方便住心为欲入初谛现观故非未见谛者。于诸谛中未得法眼。而能通达一切种子阿赖耶识。此未见谛者修如是行已。或入声闻正性离生。或入菩萨正性离生。通达一切法界已。亦能通达阿赖耶识。当于尔时总观各别自内一切杂染。又复了知自身外为相缚所缚内为粗重缚所缚。

又此行者由阿赖耶识是一切戏论所摄诸行界故。略彼诸行于阿赖耶识总为一团一积一聚。为一聚已。以缘真如境智。修习多修习故。所依止转转依无间。当知已断阿赖耶识。由此断故。当知已断一切杂染。

又此转依以相违故。当知能治阿赖耶识。又阿赖耶识体是无常有取受性。转依是常无取受性。以缘真如境圣道能转故。又阿赖耶识粗重所随转依。究竟远离一切粗重。又阿赖耶识是烦恼生因。圣道不生因。转依是烦恼不生因。圣道生因。此是建立因体非生因体。又阿赖耶识令于善净无记法中不得自在。转依令于一切善净无记法中得大自在。复次此阿赖耶识断灭相者。谓此阿赖耶识正断灭故。便舍二种取。其身虽住犹如变化。所以者何。未来后有苦因断故。便舍未来后有之取于现法中一切烦恼因断故。便舍现法一切杂染所依之取。一切粗重远离故。唯有命缘暂住。由有此故。佛经中说。尔时但受身边际受命边际受。广说乃至即于现法一切所受究竟灭尽。如是建立杂染根本故。趣入通达修习作意故。建立转依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如是由胜义道理。建立心意识已。随此所说道理故。于三界中一切心意识一切杂染道理及清净道理。应随显了。若于余处所显心意识道理。此由所化有情差别故。但依具愚夫慧所化有情而说方便令彼易入法故。

问若成就阿赖耶识。亦成就转识耶。设成就转识。亦成就阿赖耶识耶。答此应为四句。谓或成就阿赖耶识非转识。谓无心睡眠者。无心闷绝者。入无想定者。入灭尽定者。生无想天者。或有成就转识非阿赖耶识。谓住有心位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萨及与如来。或有俱成就。谓所余住有心位者。或有俱不成就。谓阿罗汉独觉不退转菩萨及与如来入灭尽定。若处无余依涅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