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约前390~前338),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原卫国公族。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自魏入秦,辅秦孝公变法。为秦相十九年,以封于商,故称商鞅、商君。孝公死,太子即位,为政敌以谋反罪追捕,车裂而死。
《商君书》从君主独裁的角度,推行法治,注重农战,主张极刑厚赏,以富国强兵为急务,而以去智愚民为手段,自有其历史意义。但此书名为任法,实则明术,着眼点唯在于如何使臣而不致大权旁落,如何弱民而驱之从事耕战,而视知识为寇仇,以智慧为虮虱,似为提倡君主权威,其实教导君主与一切人为敌。因而此书在中世纪中国,既是阳儒阴法的专制者的枕中鸿秘,也是历代学者口诛笔伐的对象。
劝学网重新排版,将《商君书》原文和译文重新排在一起,方便的大家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