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夏之禅--第9.02讲


根据南老师1997年录音整理

所以一般人学武功,打架一定要这样打人的?每个细胞都可以出来打人啊。你就看到打架的,还要这样打,笨死了。手一靠到这样可以打,这里弯过来打,这里弯过来打,手一弯过来,哎,细胞都可以打,还要你这样打……

这个在道家就叫做内功了,“随”这一步法门,随息。讲了两步了,还同佛法没有关系哦,还是功夫哦!你听到了没有?某某,“数”知道了,“随”知道了,最后第三步止息,呼吸几乎停掉了,脑子的气脉也打开了,越来越清醒,平常不懂的事也懂了,不知道的事也知道了。

六妙门今天上讲了三步了,数、随、止。休息休息。还有三步留一下,都讲完了就没得吹的了。休息一下。今天上午都玩把戏玩掉了,嗯。怎么样,大家好好坐一堂吃饭吧,这下不讲话了,坐一堂吃饭。

我们上午介绍了天台宗的六妙门,介绍了六妙门的前面,数、随、止。后面跟到是观、还、净。(那个黑板大家看得见吗?没有问题吧?后面?都看见哦。讲话讲话!“哪个反光”?哪个反光?宏忍师你们调整一下,这样看见吗?这叫做“学人不开口,十方诸佛下不了手。”所以要你开口讲话。)

这个止,上午讲到,调整出入息、安那般那到止的境界,到达止的境界,内呼吸起来,外面的呼吸就需要(的)非常减少了。真到止的境界,呼吸到止的境界的话,就是印度瑜伽所做到的完全停止呼吸。印度人喜欢表演这个,就讲好三天三夜放在棺材里埋了,死掉就拉倒,不死掉出来多少钱,就是到达那个止的境界,止息境界。这就是昨天杨博士问的,同冬眠一样、不一样,不同的地方。

可是,完全到止的境界,停住在这里,有人修几十年也不到,也许有人会很快到达。所以没有办法,告诉你时间,修持到多久才能成功的。中国道家有一句话,道家话讲,所有的神仙只传你方法,没有办法传你火候。做菜一样,只能告诉你方法,那个火大火小,哎,几分钟几秒钟可以成熟,就看你自己本人做菜的功夫了,这个叫火候。这个也等于中国宋代的名将——岳飞所讲的,用兵之道“运用之妙,在乎一心”。运用、运动的运。嗯,两个同志,这叫言下好友。

但是把止、出入息止了,内呼吸起来,气脉打通,如果再向这一面观,这个观、不是眼睛看哦,心观,心眼在看。讲到这里,再岔进来告诉大家啊,问诸位一个问题,你懂了之后,运用之妙就更大了。我们的意识,思想意识,心,在哪里,看得见吗?看不见哦,心不是这个心脏。前两天告诉你,意识并不是在脑哦,内、外、中间,无所在,无所不在,啊。

出一个题目,大家研究一下,意识同心有没有眼睛,有没有耳朵?在哪里?找出来。你看张委员的学问多好,东方西方都通,赶快找出来,老朋友满谦虚的,八九十岁很谦虚,找不出来。你看,我们梦中,梦中那个心,那个意识心起来,它也看见啊,它也听见啊,它也知道香臭啊,那不是这个肉眼,不是这个耳朵,哎!你懂了这个道理,所以观世音菩萨有千手千眼一点都不假的哦。你打起坐来看到那些境界,是这个眼睛看见啊?不是啊。

好,懂了这个,再谈观的道理了,道家有内观的方法啊。这个佛教、佛法还没有进来,中国就有了,早得很,四千多年前的文化里头就有了,黄帝、我们的老祖宗,大家共同的老祖宗,轩辕黄帝,五千年了啊,四千八百多年前啊,他有很多老师同我一样,我一辈子有七十几多个老师,普通的老师不算数,包括修道这些。黄帝有七十二师,有两个老师是女的,有一位女老师叫“容成”,“容成内视之术”,“内视之术”不是“学”,“术”就是方法,可以使人长生不老,所以有名叫“容成”。

哎,就是,佛法后来进来就是内观,四五千年前的文化叫内视。哎,一般学道家的人,好了听了这个,打起坐来,拼命把自已想这个眼睛翻过来看里面,这个眼睛翻得过来的呀?内视是心视,意视。那么他观呢?自己看自己,心肝脾肺肾,观久了以后,身体内部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神经每一个气脉看得清清楚楚。那他听到了笑了,这个胡子,胡子笑了,这个胡子他现在自己已经有一点本事了,慢慢来啊,这个就是内视道理,自己看自己的五脏六腑,看得清清楚楚,每个细胞每个气脉都看清楚了。

我现在不是正讲止观,讲这个观字哦,如果这样到达止息以后,内观,身体的内部走这个路道啊,佛学所反对的,不是反对,我这两个字讲错了,佛家说看不上,这样一来走小路了。佛家讲观是慧观,智慧的观察。

佛家讲“止”,尤其是天台宗讲“止”,也不是只对呼吸来讲,“止观”两个字是智慧之学。所以“止”,中文翻成“止”,在梵文“奢摩他”,原来的翻译只好翻它的音“奢摩他”,这个“他”字不念“他”,不要用现在的发音,广东话闽南话念“tuo”。“观”字呢?“毗婆舍那”,那么“毗婆舍那”,有些经典上用中文翻音不写这个婆婆的“婆”,写饭碗那个“钵”,差不多都是翻音。所以将来你们经典上看到“毗婆舍那”就是观,“奢摩他”就是止。

哎,止观是定慧之学,止是定,观是慧,智慧的慧。那么我们上午讲到由佛的安那般那出入息,数息,随息,到止息,呼吸宁静了,好像不呼不吸了,心念也跟到宁静了,杂念不乱想了。注意啊,杂念不乱想了,也跟到呼吸也完全宁静了,等于一杯很浑浊的脏的水,那些渣渣都澄清下去了,透底的。自己思想里头有一个念头一动,一点思想来,就等于那个清静水面上的那一点灰尘一样,看得清清楚楚,马上就没有了,就扫掉了。哎,这就是大乘的定了。这个到了这个境界呢,前天讲的小乘的定,这四个步骤它的内涵在不在内呢?当然有,但是已经不在乎,什么得喜得乐都不在乎了,什么感觉、知觉都不在乎了,完全清净了。所以这个止才是正止正定。那么,止了以后怎么观呢?这是慧学了,智慧之学,所以天台宗根据佛学就创立了三止三观的道理、学问。

好,这注意了,这不是走那一套功夫了,慧观了,所以天台宗的第四个阶层到了观与止两个配合起来,第三个部分的止同观特别抽出来,已经走到慧学的范围了,不走功夫的范围了。可是这个,你说,不是功夫吗?智慧也是功夫,当你修持到达呼吸完全停止,静止了,等于没有呼吸了,到了止的阶段。嘿嘿,谁在止啊?能止的是什么?

你这个清净,呼吸也停止了,心里杂念也停止了,非常清明哦。如果说停止了昏沉,那就不是学佛,(那是)学猪,学昏沉了。这个时候是身心内外脑子非常清明,一点杂念思想没有的哦,又不是昏沉哦。所以什么叫定,注意两个字,既不散乱又不昏沉。

好,现在要岔过来先解释两个。我们一般的凡夫众生,普通人,从父母生下来一直到死,就在这两个情况里活一辈子,哪两个情况呢?一个是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脑子里的思想先来了,这个思想就叫做散乱,开始了,散开的、乱的,不一定那个想,乱跑的。那起来以后,刷牙洗脸啊,已经想了一大堆东西,十万八千里的东西都想完了,一念之间八万四千烦恼都来了啊,好好想,想好了以后,跑去抽烟啊,打球啊,跳舞啊,喝酒啊,找男朋友啊,找女朋友啊,乱七八糟啊,买股票啊,股票买啊,就搞一大堆,哦哦,觉得这是人生很正常的,都在那里散乱。包括读书、写文章、著书都在内哦,都是散乱,散乱完了呢?昏沉!睡觉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叫做昏沉,昏昏地沉下去了,这叫昏沉。

所以一切众生这个生命活着不昏沉,就是散乱,不散乱就昏沉,没有中间的。散乱有两个现象,我们普通的这个妄想就叫做散乱。很细的散乱不叫散乱,有个佛学另外一个名称,也是梵文翻译过来的叫做“掉举”。怎么“掉举”?好像那个电脑,打字机坏了一样,你打也打不出来,偶然“蹦”一下,哎,蹦一下没有、等一下又蹦一下,这样跳动……那是什么呢,就像我们有时候白天疲劳了“哎,你睡了?” “哎,没有,没有,我脑子很清醒,知道,知道,可是,我睡了……”那个里头在“掉举”,你说他睡了、他没有睡哦,真的你过来他也知道;你说他知道了,他头脑疲劳了,脑里头氧气不够了,这种境界是细的散乱,叫做“掉举”。

所以有时候,你们打坐坐得好的,觉得自己我没有乱想,实际上在那里掉举,只是你自己没有认识到,属于细的散乱。好,大的昏沉就是睡眠。哎,你说这个人啊,昨天马黛所问的,好像愣住了,又没有睡觉,思想好像偶然…昏沉,这叫细昏沉。不是睡眠,可是头脑不清楚了。

啊!过去我看得多了,有些几十年修行老和尚,几十年的喇嘛,坐在那里打坐,坐得好好的。有些姿势变成这样了,像我当年手里,老师交给我一个香板,我过去“啪!”…“哎,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忏悔忏悔……”他晓得我看出来了。他在细昏沉中,你看他打坐定定的,所以我们牙齿嘴巴一闭,他在那里睡觉呢,他哪里用功啊。哈哈……还有一些老和尚坐在那里,你看,佝到,根本就是细昏沉,用一万年的功都白用了。嘿,你们打坐睡觉,我教你们一个本事,啊,这样打坐昏沉了,给人家看出来了,哎,有一个办法,给人家看不出来,多好!睡了,很安稳地睡,绝对看不出来,是好用功啊,坐在那里动都不动,他是大睡觉,大昏沉。你碰到我,就都吃香板了,马上一香板过去了,他哎!忏悔忏悔!所以真的得定得止的境界,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清醒的,这叫做禅宗形容它,万里青天无片云啊!一切都清楚。可是没有杂乱,没有妄想,没有昏沉,它是定的,这个才是正止正定。那就不得了了,你的智慧一切都来了。

注:本书根据南怀瑾老师1997年录音整理,定稿于2022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