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排行十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后遭谗谤,不被重用。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他的诗现存约千首。有《李太白集》传世。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 [1]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2] ,苍苍横翠微 [3] 。
相携及田家 [4] ,童稚开荆扉[5] 。
绿竹入幽径 [6] ,青萝拂行衣 [7] 。
欢言得所憩 [8] ,美酒聊共挥 [9] 。
长歌吟松风 [10] ,曲尽河星稀 [11] 。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12] 。

【解读】

终南山,又名南山,在今陕西西安市南。过,拜访。斛(hú)斯,复姓。山人,山居的隐士。宿,留宿。此诗作年,或谓开元十九年(731),或谓天宝二(743)、三年,或谓天宝十一载。写李白与山林隐士的交往,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当时在长安的生活和思想情趣。

王夫之评此诗:“清旷中无英气,不可效陶。以此作视孟浩然,真山人诗尔。”(《唐诗评选》卷二)诚然,这首诗质朴自然,冲淡清新,风格近似陶渊明。李曰“山月随人归”,陶曰“带月荷锄归”;李曰“美酒聊共挥”,陶曰“饮酒斟酌之”;李曰“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陶曰“童仆欢迎,稚子候门”;李曰“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陶曰“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何其相似乃尔!但细细读来,李与陶又不完全相同,平和中稍露飘逸,恬淡中不乏清俊,这大概就是王夫之所说的“英气”吧!

【注释】
[1]碧山:指终南山。
[2]却顾:回头看。所来径:来时走过的路。
[3]苍苍:指苍茫暮色。横:有笼罩意。翠微:指翠绿的山岭。
[4]及:到。田家:即斛斯山人家。
[5]荆扉:柴门。
[6]幽径:僻静的小路。径:一作“楥(yuán)”,栏,篱笆,不与前“所来径”犯复,似较胜。
[7]青萝:即女萝,又名松萝,呈丝状,常自树间悬垂,故曰“拂行衣”。
[8]憩(qì):休息。
[9]挥:振去余酒。此指举杯畅饮。
[10]“长歌”句:谓歌声与松风交响。一说松风指乐府古琴曲《风入松》。
[11]河:银河,银河星稀,表示夜已深。
[12][6]陶然:欢乐貌。忘机:忘记机巧功利之心,指一种淡泊名利、忘掉尘俗的心境。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1] 。
月既不解饮 [2]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3]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4] ,相期邈云汉 [5] 。

【解读】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宋本《李太白集》题下原注:“长安。”第三首有“三月咸阳时,千花昼如锦”句,所以一般认为是天宝三载(744)春李白供奉翰林离朝前夕所作,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寂寞孤独之情。

李白爱酒,爱得特别。李白爱月,也爱得特别。大概是酒的催化,使这位酒仙诗情喷薄;或许是月的神秘,诱这位诗仙奇思迸发。月下独酌,举杯浇愁愁更愁,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要它“月徘徊”、“影零乱”、“同交欢”,并发誓“永结无情游”,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孙洙评曰:“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月、影伴说,反复推勘,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其二)。一种巨大的孤独感,使我们的诗人“脱口而出,纯乎天籁”(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从而具有一股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注释】
[1]三人:指自己与影、月。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李白意本此。《南史•沈庆之传》:“我每游履田园,有人时与马成三,无人则与马成二。”李白语本此。
[2]不解:不懂,不会。
[3]将:和,共。
[4]无情:忘情。无情游:指超乎尘世俗情的交游。
[5]相期:相约。邈(miǎo):遥远。云汉:天河,此指天上仙境。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 。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2] 。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 ?

【解读】

这是一首闺情诗,写思妇在春天怀念远戍的丈夫,表达了她坚贞不渝的爱情。诗中提到秦地,当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

此诗描摹思妇心理,可谓精妙入微。妙就妙在紧紧围绕一个“春”字,来刻画思妇的相思苦情。“春”字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更喻男女间诚挚炽烈的爱情。两地春色,两地相思,而又妙在全从思妇眼中看出,意中想出,眼见为实,意想是虚,虚实相生相激,遂使感情波澜起伏。眼前是秦地柔桑低绿,遥想燕地方才碧草如丝。碧草如丝,春尚浅也;而柔桑低绿,春已深矣!燕北方春之时,君始思归,而秦中思妇,思君已久,思君令人老,恐君归之日,妾已随春深而老矣,岂不令人断肠!这是刻骨铭心的相思,又是备受折磨的怨艾,独守春闺的思妇之苦,谁能体会得到?怜夫远戍的思妇之心,谁能触摸得到?春风轻薄,撩拨人的春思,意欲何为?岂识我心哉!我心坚贞如磐石,岂外物所能动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自警警人之语,令人肃然,亦令人凄然。思妇复杂隐秘的心态,被太白以六句三十字阐幽显微,真不愧大手笔也!

【注释】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为诗中女子丈夫远戍之地。秦:今陕西境内,为诗中女子所居之地。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六)丝、枝,谐音双关,丝谐“思”,枝谐“知”。
[2]君:女子对丈夫的尊称。怀归:思归。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断肠:形容相思之苦。
[3]罗帏:丝罗帷帐。晋《子夜四时歌•春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末二句反用其意,与开元诗人薛维翰《春女怨》“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诗意相近。萧士赟曰:“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吴昌祺曰:“以风之来反衬夫之不来,与‘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同意。”(《唐宋诗醇》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