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权德舆


【作者简介】 权德舆(761—818),字载之,排行三,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东北)人,徙居润州丹阳(今属江苏)。四岁能诗,十五岁有《童蒙集》十卷。曾任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充江西观察使李兼判官,德宗闻其名而征为太常博士,转左补阙。后历任中书舍人、礼部侍郎、户部侍郎、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元和五年(810)拜相。后罢出,转历礼部、刑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贞元、元和间掌文柄,刘禹锡、柳宗元皆投文门下。性忠恕蕴藉,好学不倦。为文雅正,为诗赡缛浑厚,“工古调乐府,极多情致”(《唐才子传》卷五)。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两《唐书》有传。有《权载之文集》行世。

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蟢子飞 [1] 。
铅华不可弃 [2] ,莫是藁砧归 [3] ?

【解读】

南朝陈徐陵辑梁以前诗十卷,号《玉台新咏》,除乐府民歌外,多为南朝文人及梁朝诸君主有关宫廷生活、男女艳情的绮靡之作。后来文人模仿所作即称为“宫体”,亦称“玉台体”。此诗题乃是标明所咏为闺中艳情。原诗十二首,此为第十一首。

诗描写一闺中思妇,忽然连见“喜兆”:裙带自解、蟢子出现,不禁惊喜自疑:丈夫要回来了?于是“亲研螺黛,预贮兰膏”(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可见在此之前,她正像《诗经•卫风•伯兮》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于是就“首如飞蓬”了。女子眷恋丈夫之情,宁如此深挚。两见“喜兆”,即自信丈夫将归,其事可信,其情可悯!呜呼!二十字小小“喜剧”,包含多少思妇之悲剧!

【注释】
[1]蟢(xǐ)子:蜘蛛的一种,即蟏蛸,又名壁蟢、壁钱、喜子、喜蛛、喜母。北齐刘昼《刘子•鄙名》:“今野人昼见蟢子者,以为有喜乐之瑞。”此二句是指女主人公将裙带自解、蟢子出现都视为喜兆。
[2]铅华:搽脸的粉。张衡《定情赋》:“思在面为铅华兮,患离尘而无光。”
[3]莫是:恐怕是,莫不是。藁砧:古代处死罪,罪人席藁伏于砧上,鈇以斩之。鈇:与“夫”同音,故“藁砧”为“丈夫”隐语,后世沿用以为丈夫代称。宋唐庚《自笑》诗:“儿馁嗔郎罢,妻寒望藁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