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韩翃


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 [1] ,寒食东风御柳斜 [2] 。
日暮汉宫传蜡烛 [3] ,轻烟散入五侯家 [4] 。

【解读】

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去冬节(即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重耳(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林,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他却抱树不出,烧死山中。晋文公为悼念他,乃禁止在他死之日生火,只准吃冷食。以后相沿为寒食禁火风俗。按《周礼•司烜氏》“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汉刘向《别录》中“寒食蹋蹴”的记述,寒食禁火与介子推无关。晋陆翙《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有附会介子推故事者。此诗应作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以前,诗人在长安时期。

诗作描绘寒食节景象,首二句写寒食之日,花满长安、柳枝低拂的动人春色,以“无处不”的双重否定句式,渲染出整个长安热闹繁华的景象。三、四句按时序写至暮色苍茫时,宫中宦者骑马传烛,皇上以榆柳之火赐与近臣。“五侯”二字寓意深切。吴乔说:“唐之亡国,由于宦官握兵,实代宗授之以柄。此诗在德宗建中初,只‘五侯’二字见意,唐诗之通于《春秋》者也。”(《围炉诗话》卷一)诗人或者并非有意讽谏,但诗中的客观描写形成的意象,远远超出了形象本身。也许正是因为诗人落笔之先,并未有刻意求深之意,诗作反而达到了含蓄、富于韵致的境界。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当时驾部郎中知制诰缺额,中书省提请御批。德宗提笔曰:与韩翃。但因这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再以二人同进,德宗亲书《寒食》诗,批曰:与此韩翃。可见韩翃此诗当时即有盛名。

【注释】
[1]春城:春天的都城。飞花:指春天百花盛开、柳絮飘飞情景。
[2]御柳:皇城内的柳树。当时风俗,寒食日折柳插门,故此句写柳树。斜(xiá):亦可读为xié,此处押韵应读xiá,指春风吹拂柳枝状。
[3]汉宫:此指代唐宫。传蜡烛:《唐会要》卷二十九《节日》记:“天宝十载三月敕……自今以后,寒食并禁火三日。”《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蜡烛用以传播火种。
[4]五侯:同时封侯者五人,有三说:一说为汉成帝一日封舅王氏五人为侯;一说为东汉梁冀一族五人皆封侯;一说为东汉桓帝封宦官单超等五人为侯。诗当喻指恃宠弄权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