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王之涣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1] 。
羌笛何须怨《杨柳》 [2] ,春风不度玉门关 [3] 。

【解读】

诗题一作《凉州词》。可能是开元五年(717)至十五年之间,至迟不晚于开元二十年,王之涣三四十岁时过玉门关所作。

这是一首边塞诗杰作。诗人写景时,以“黄河”与“白云”相接,“万仞山”与“一片孤城”相衬,气势开阔,物象壮美,形象鲜明地画出一幅雄奇苍茫、险要荒凉的“塞上图”,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三、四句转入写情,以孤城中袅袅一曲《折杨柳》,写尽边地生活的凄凉寂寞。“何须怨”三字,表面上是劝说边地将士,实际寄托着诗人对征人遭遇的真挚同情,悠扬婉转,含吐不露,与首二句前后呼应,读来更有无限感慨。王士禛将此诗与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下江陵》、王昌龄的《长信怨》并称,以为“终唐之世,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而这四首中,只王之涣诗为边塞诗,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艺术魅力之大。

【注释】
[1]孤城:指玉门关。万仞:古以八尺为一仞,此极言其高。
[2]杨柳:古乐府横吹曲《折杨柳》省称,多为伤春悲离、念远怀人之作。古代常折柳送别,吹笛怨杨柳:即伤离别之意,此泛指哀怨之音乐。
[3]“春风”句:谓边地寒苦,春风不至,暗寓边地僻远、皇恩难及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