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 [1] ,平沙莽莽黄入天 [2] 。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3]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4] ,金山西见烟尘飞 [5] ,汉家大将西出师 [6] 。
将军金甲夜不脱[7] ,半夜军行戈相拨 [8]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9] ,幕中草檄砚水凝 [10] 。
虏骑闻之应胆慑 [11] ,料知短兵不敢接 [12] ,军师西门伫献捷 [13] 。

【解读】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九月。诗题一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封大夫,即封常清,时摄御史大夫,以安西四镇节度使权知北庭都护、伊西节度使,岑参在其幕下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天宝十三载,播仙(今新疆且末)叛唐,封常清率军讨伐,岑参作此诗壮行。走马川即在北庭(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后堡子)、轮台(在今新疆昌吉境内)附近,亦称北庭川。

这首诗采用反衬手法,一开始就极力渲染出征时黄沙漫天、风吹石走的恶劣环境和强敌犯境的紧急军情,反衬唐军平叛的雄壮军威。接着描写想象中雪夜行军的艰苦情景,在风割如刀、马汗雪冻、砚水凝冰的严寒中,突出表现唐军夜不解甲、战马奔驰、威震敌胆的英雄气概。最后坚信必胜。夸张渲染,雄奇恣肆,“奇才奇气,风发泉涌”(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全诗句句用韵,且平仄韵相间,音调激越,节奏急促,恰切地传达出军情紧张的气氛和唐军高昂的战斗情绪,正如施补华所云:“兵法所谓其节短其势险也。”(《岘傭说诗》)

【注释】
[1]行:通往。雪海:《新唐书•西域传下》:“勃达岭……水南流者经中国入于海,北流者经胡入于海,北三日行度雪海,春夏常雨雪。”或即指此。
[2]莽莽:茫茫无边际貌。
[3]川:平川。
[4]匈奴:借指叛乱的播仙部族。
[5]金山:即今新疆乌鲁木齐东之博格多山,在轮台之南,属天山山脉。烟尘飞:指发生战争。
[6]汉家大将:指封常清。
[7]金甲:即铁甲。
[8]戈:一种兵器。拨:碰击。
[9]五花、连钱:皆承上句,指马毛色。五花:谓马毛色斑驳。杜甫《高都护骢马行》:“五花散作云满身。”连钱:谓马纹点缀如连钱。《尔雅•释畜》:“青骊驎(lín)驒(tuó)。”郭璞注:“色有深浅,斑驳隐粼,今之连钱骢。”杜甫《骢马行》:“肉騣(zōng)碨礧连钱动。”旋:随即。
[10]幕:军帐。草檄:起草讨伐敌人的檄文。
[11]虏骑(jì):指播仙军。慑:惧怕。
[12]短兵:指刀、剑一类兵器。《史记•匈奴列传》:“长兵则弓矢,短兵则刀 。”
[13]军师:一作“车师”,是。车师:即指北庭,为汉车师后国故地,在今新疆吉木萨尔。伫:等候。献捷:报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 [1] ,轮台城北旄头落 [2] 。
羽书昨夜过渠黎 [3] ,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 [4] ,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 [5] ,平明吹笛大军行 [6] 。
四边伐鼓雪海涌 [7] ,三军大呼阴山动 [8] 。
虏塞兵气连云屯 [9] ,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 [10] ,沙口石冻马蹄脱 [11] 。
亚相勤王甘苦辛 [12] ,誓将报主静边尘 [13] 。
古来青史谁不见 [14] ,今见功名胜古人。

【解读】

此诗与上首为同时所作。轮台在北庭之西,常为大将旌节所驻之地。

这首送征祝捷诗,先以边境告警,引出大军出征,再由战场的危苦和严寒,归结到对平叛将士不辞苦辛、忠勇报国精神的赞扬。而“上将拥旄西出征”四句,写唐军出征时的雄壮声威,可谓气壮山河、惊心动魄。全诗除最后四句为一韵外,余皆句句用韵,且二句一换韵,韵密调促,一气呵成,极具气势,与紧张激烈的战争气氛和谐一致。

【注释】
[1]角:亦称画角,军中报时乐器。
[2]旄头:即昴宿,二十八宿之一,主兵。《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张守节《正义》:“昴七星为髦头。……六星明与大星等,大水且至,其兵大起;摇动若跳跃者,胡兵大起;一星不见,皆兵之忧也。”髦头:即旄头。
[3]羽书:军用紧急文书。渠黎:即渠犁,汉时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轮台东南。
[4]戍楼:边塞上用以守望的哨楼。
[5]上将:指封常清。拥旄:即持节。唐代皇帝赐给节度使旄节,作为专制军事的凭证。
[6]平明:天刚亮。
[7]伐鼓:击鼓。
[8]阴山:此处当指天山。
[9]虏塞:敌军要塞。兵气:杀气。屯:聚集。连云屯:形容军队之多,杀气之盛。
[10]剑河:水名,在今新疆境内。《新唐书•回鹘传下》:“青山之东,有水曰剑河。偶艇以度,水悉东北流,经其(黠戛斯)国,合而北入于海。”而黠戛斯,“地当伊吾之西,焉耆北,白山之旁”。正其地。云片:一作“雪片”。
[11]沙口:一作“河口”,当指剑河渡口。脱:打滑。
[12]亚相:秦、汉官制,以御史大夫为丞相的副职,后因称御史大夫为亚相,此指封常清。勤王:忠勤王事。甘:心甘情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北风卷地白草折 [1]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 。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 [3] ,都护铁衣冷犹着 [4] 。
瀚海阑干百丈冰 [5] ,愁云惨淡万里凝 [6] 。
中军置酒饮归客 [7] ,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 [8] ,风掣红旗冻不翻 [9] 。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读】

天宝十三载(754),岑参赴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任节度判官。唐节度使、判官各一人,武判官当即岑参前任,岑赴任,武离任回京,岑为其送行而作此诗。诗题一本“归”下有“京”字。

此诗咏雪赠别,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北疆壮丽景色的由衷喜爱和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先以千树万树梨花盛开的绚丽景象,喻写塞外八月漫天飞舞的雪花,奇情妙思,出人意表。接写狐裘不暖、冰雪封冻的奇寒,挥洒中有细描,极尽纵横开阖之势。尤其是写在风吹雪飘的广阔背景上那面凝冻不能飘扬的红旗,红白鲜明,形象突出。在冰雪严寒中,梨花透出春意,红旗溢出暖意,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其间还插写了饯别宴会上的急管繁弦,衬托客中送归的复杂心情,也将咏雪和送别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最后写归骑渐行渐远留在雪地上的迹印,寓寄作者惜别和思乡之情,意境悠远,耐人寻味。要之,奇景奇语,奇思奇笔,以奇制胜,是该诗的主要特色,很能代表岑参的创作个性。

【注释】
[1]白草:西域草名,其干熟时正白色,冬枯而不萎,性至坚韧。
[2]梨花:喻雪。萧子显《燕歌行》:“洛阳梨花落如雪。”
[3]角弓:劲弓。不得控:拉不开。
[4]都护:镇守边疆的长官。唐大都护府,设大都护一人,副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上都护府,设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都护、副都护之职,掌抚慰诸蕃、辑宁外寇、觇候奸谲、征讨携离”(《唐六典》卷三十)。铁衣:犹铁甲。着:穿。
[5]瀚海:唐有瀚海军,即在北庭都护府,封常清时兼瀚海军使。此指天山雪峰。阑干:纵横貌。
[6]惨淡:阴暗。凝:冻结。
[7]中军:主帅亲自率领的军队,此指主帅营帐。饮:宴饮,谓饯行。归客:指武判官。
[8]辕门:军营门。古时军营前,两车辕木相向交叉为门。
[9]掣(chè):牵。此句谓红旗为雨雪所湿,冻结僵硬,风吹而不能飘扬。语本虞世南《出塞》:“霜旗冻不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