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韩愈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排行十八,河南河阳(今孟州)人。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幼孤力学,三试不第,贞元八年(792),方中进士。又三试博学宏词而不入选,乃先后入董晋、张建封节度使幕任推官。后迁监察御史,又以直言得罪,贬阳山令。元和十二年(817),以行军司马从裴度征讨淮西吴元济叛乱,乱平,以功升任刑部侍郎。十四年,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被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后回朝,历官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世称“韩吏部”。卒谥文,世又称“韩文公”。两《唐书》有传。韩愈为唐代著名哲学家,以弘扬儒家道统为己任。又是杰出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和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韩愈又是开宗立派的诗人,他是韩孟(郊)诗派的领袖人物,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风格奇崛险怪,豪健奔放,但亦有平易清新之作。清叶燮谓:“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原诗•内篇上》)现存诗四百余首,有《昌黎先生集》行世。

山石

山石荦确行径微 [1] ,黄昏到寺蝙蝠飞 [2] 。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3] 。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4] 。
铺床拂席置羹饭 [5] ,疏粝亦足饱我饥 [6] 。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 [7] ,出入高下穷烟霏 [8] 。
山红涧碧纷烂漫 [9] ,时见松枥皆十围[10] 。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11] 。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12] 。
嗟哉吾党二三子 [13] ,安得至老不更归 [14] 。

【解读】

关于此诗作年,一说被贬岭南时,一说在徐州张建封幕时,一说去徐居洛时。细审诗意,当以后说为是。时贞元十七年(801),作者闲居洛阳。诗取首句二字为题,并非专咏山石。

韩愈诗向以奇崛险怪著称,而此诗则不事雕琢,清峻雄浑,流畅自然,别具一格。开头“山石”四句,写黄昏到寺所见景象,宛然如画。方东树云:“许多层事,只起四语了之,虽是顺叙,却一句一样境界。如展画图,触目通层在眼,何等笔力!”(《昭昧詹言》卷十二)“僧言”四句,写到寺后观画、晚餐情事,平铺直叙。“夜深”二句,宿寺写景,清幽欲绝。“天明”六句,写出寺晨游即景,宛然一幅早行图画。最后“人生”四句,以议论抒怀作结。全诗就是一篇游记,叙事明白,层次井然,摹写逼真,情景如见,堪称大家手笔。故何焯曰:“《山石》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一变谢家(谢灵运)模范之迹,如画家之有荆(浩)、关(同)也。”(《义门读书记》卷三十)荆、关皆善画山水,故以为比。苏东坡激赏此诗,特作《二月十六日,与张、李二君游南溪,醉后相与解衣濯足,因咏韩公〈山石〉之篇,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次其韵》诗,末四句云:“君看麋鹿隐丰草,岂羡玉勒黄金鞿。人生何以易此乐,天下谁肯从我归?”他还化用《山石》诗意,写了一首七绝:“荦确何人似退之,意行无路欲从谁?宿云解驳晨光漏,独见山红涧碧时。”(《王晋卿所藏著色山二首》其二)可见此诗影响之大。

【注释】
[1]荦(luò)确:石多不平貌。行径微:山路狭窄。
[2]寺:指洛北惠林寺。
[3]支子:即栀子,茜草科常绿灌木,夏初开白花,香味浓郁。肥:写繁花沾雨状。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红绽雨肥梅。”肥字本此。
[4]稀:依稀可见。
[5]羹:和味的汤。
[6]疏粝(lì):糙米。
[7]无道路:指晨光熹微中山路尚辨不清。
[8]烟霏:山间晨雾。何焯曰:“‘穷烟霏’三字是山中平明真景。从明中仍带晦,都是雨后兴象,又即发端‘荦确’、‘黄昏’二句中所包蕴也。”(《义门读书记》卷三十)
[9]红:指红花。碧:指碧水。烂漫:色彩绚丽。
[10]枥:即栎树,落叶乔木。
[11]激激:水流声。
[12]局促:拘束。鞿(jī):马缰绳,此指受人牵制、摆布。
[13]吾党:志同道合的朋友。《论语•公冶长》:“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二三子:《论语•述而》:“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按《韩昌黎集•外集•洛北惠林寺题名》:“韩愈、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渔于温洛,宿此而归。”《赠侯喜》诗云“吾党侯生字叔起”、“平明鞭马出都门”、“晡时坚坐到黄昏”等,皆与此诗所写时、景合,可见吾党二三子,即指李景兴、侯喜、尉迟汾等人。
[14]不更归:不再归,不复归。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纤云四卷天无河 [1] ,清风吹空月舒波 [2] 。
沙平水息声影绝 [3] ,一杯相属君当歌 [4] 。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 [5] ,蛟龙出没猩鼯号 [6] 。
十生九死到官所 [7] ,幽居默默如藏逃 [8] 。
下床畏蛇食畏药 [9] ,海气湿蛰熏腥臊 [10] 。
昨者州前捶大鼓 [11] ,嗣皇继圣登夔皋 [12] 。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13] 。
迁者追回流者还 [14] ,涤瑕荡垢清朝班[15] 。
州家申名使家抑 [16] ,坎轲只得移荆蛮 [17] 。
判司卑官不堪说 [18] ,未免捶楚尘埃间 [19] 。
同时流辈多上道 [20] ,天路幽险难追攀 [21] 。”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22] :
“一年明月今宵多 [23] ,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24] !”

【解读】

张功曹,即张署,行十一,河间(今属河北)人。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关中旱饥,人死相枕藉,当时同为监察御史的韩愈和张署,直言上谏,请德宗减免关中租赋(见《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得罪权臣,同遭贬谪,韩愈贬连州阳山(今属广东)令,张署贬郴州临武(今属湖南)令。永贞元年(805)正月,顺宗即位,大赦天下,愈与署俱遇赦待命郴州,因湖南观察使杨凭的阻挠,未得调任。八月,宪宗即位,又大赦,二人方同调江陵府,愈为法曹参军,署为功曹参军,故称张功曹。此诗即为由郴州将赴江陵时所作。

韩愈和张署初为同僚,后同遭贬谪,命运相同,交谊颇深,他自称“最为知君”(《唐故河南令张君(署)墓志铭》)。今遇赦相聚,仍被阻抑,量移蛮荒,不得回朝,适逢中秋之夜,对酒当歌,自是满腹幽愤。但他不明说,而是借张署之悲歌,倾诉衷曲,哀怨满纸,凄恻动人。这种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的写法,较自己现身说法,更能收到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君歌”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而“我歌”只有三句,故作旷达,似淡实浓,言近旨远,戛然而止,耐人寻味。在用韵上,开头四句和最后五句都用平声歌韵,中间二十句换四韵,平仄相间,而都是两句上声韵转八句平声韵,这样整齐错综,首尾呼应,既雄浑恣肆,又婉转流畅,极富声情。

【注释】
[1]纤云:纤细的云。河:指银河。因皓月当空而银河不显,故曰“天无河”。
[2]波:指月光。
[3]水:指郴江。
[4]属(zhǔ):倾注。《仪礼•士昏礼》:“酌玄酒,三属于尊。”相属:此有相劝意。
[5]洞庭:湖名。九疑:山名,都在湖南境。由长安贬临武,途经洞庭湖,九疑山在临武西。
[6]猩:猩猩。鼯(wú):鼯鼠,又名大飞鼠。
[7]官所:指贬所临武。
[8]幽居:潜居不出。如藏逃:像藏匿的逃犯似的。
[9]食畏药:饮食时担心中毒。
[10]湿蛰(zhé):潮湿。
[11]州前:指郴州衙前。捶大鼓:指皇帝登位大赦。《新唐书•百官志》:“赦日击 鼓千声,集百官父老囚徒。”
[12]嗣皇:继位的皇帝,指唐顺宗。登:进用。夔(kuí)皋(ɡāo):尧舜时的两位贤臣夔和皋陶,此指新皇帝起用贤臣。
[13]大辟:死刑。《礼记•文王世子》:“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除死:免死。
[14]迁者:遭迁谪的人。流者:被流放的人。
[15]涤瑕荡垢:指清刷罪名,恢复名誉。清朝班:一作“朝清班”。
[16]州家:指州刺史。申名:申报名册。使家:指湖南观察使杨凭。抑:压制。
[17]坎轲:即坎坷,指命运不济。荆蛮:张署量移江陵功曹,江陵古属荆蛮之地。
[18]判司:唐代州郡佐吏的统称。韩愈为法曹,张署为功曹,皆为江陵府佐吏,正七品下小官,故曰“判司卑官”。白居易《自吟拙什因有所怀》诗:“谪向江陵府,三年作判司。”所怀指元稹,时贬江陵府士曹参军。
[19]捶:通“棰”,杖。楚:荆木。棰楚:指杖刑。尘埃间:指伏地受刑。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参军与县尉,尘土惊劻勷。一语不中治,笞棰身满疮。”是唐参军官卑,有过,不免受笞杖之刑。
[20]同时流辈:同时受贬谪的人。上道:走上回长安的路。
[21]天路:喻指回朝之路。幽险:险恶不平。
[22]殊科:不一样,不同类。
[23]多:最圆,最美。
[24]奈明何:怎么对得起这美好的明月呵!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五岳祭秩皆三公 [1] ,四方环镇嵩当中 [2] 。
火维地荒足妖怪 [3] ,天假神柄专其雄 [4] 。
喷云泄雾藏半腹 [5] ,虽有绝顶谁能穷 [6] ?
我来正逢秋雨节,阴气晦昧无清风 [7] 。
潜心默祷若有应 [8] ,岂非正直能感通 [9] ?
须臾静扫众峰出 [10] ,仰见突兀撑青空 [11] 。
紫盖连延接天柱,石廪腾掷堆祝融 [12] 。
森然魄动下马拜 [13] ,松柏一径趋灵宫 [14] 。
粉墙丹柱动光彩 [15] ,鬼物图画填青红 [16] 。
升阶伛偻荐脯酒 [17] ,欲以菲薄明其衷 [18] 。
庙令老人识神意 [19] ,睢盱侦伺能鞠躬 [20] 。
手持杯珓导我掷 [21] ,云此最吉余难同 [22] 。
窜逐蛮荒幸不死 [23] ,衣食才足甘长终 [24] 。
侯王将相望久绝 [25] ,神纵欲福难为功 [26] 。
夜投佛寺上高阁 [27] ,星月掩映云朣朦 [28] 。
猿鸣钟动不知曙 [29] ,杲杲寒日生于东 [30] 。

【解读】

此诗与上首同时作,是作者由郴州赴江陵途经衡山谒庙而作,即韩愈《祭河南张员外(署)文》所谓“委舟湘流,往观南岳”也。衡山为南岳,在今湖南衡阳市境。衡岳庙,在衡山南岳镇,唐开元十三年(725)创建,为南岳著名胜地。

此为韩愈七古代表作之一。诗开头两句,先概写五岳,然后专写衡岳。写衡岳,先概写其雄伟气势,再特写其由阴转晴的变化,由众峰的突兀耸立,再特写四峰的各具姿态。然后进到谒庙拜祭、占卜吉凶,末写佛寺投宿,照应题目,脉络清晰,章法井然。而在写登岳谒庙中,寄寓个人身世之感,岳峰的奇姿百态与个人的兀傲不平,错综交织,互为映衬,夹叙夹议,亦庄亦谐,挥洒自如,极具变化。用韵亦颇费苦心,全诗用平声东韵一韵到底,十七个韵句,除三个对句末三字用平仄平外,余皆用三平调,音节铿锵有力,翁方纲称其为“七言平韵到底之正调”(《七言诗平仄举隅》)。

【注释】
[1]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秩:次序。祭秩:祭礼的等级。三公: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历代指称虽有不同,但都指朝廷中的最高官位。《礼记•王制》:“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句谓按照三公的等级祭祀五岳。天宝五载(746),封南岳神为司天王。
[2]嵩当中:中岳嵩山位居五岳中央。《史记•封禅书》:“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唐封嵩山神为天中王。
[3]维:隅也。火维:犹火乡、火地,此指南方。足:多。
[4]假:授予。神柄:神的权力。专:专擅。二句谓衡岳地处南方荒僻之地,妖怪很多,故天帝授予岳神雄镇一方的威权。
[5]半腹:半山腰。
[6]绝顶:顶峰。
[7]晦昧:阴暗貌。
[8]默祷:暗中向岳神祈祷。应:应验。
[9]正直:指岳神。《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感通:感应相通。
[10]须臾:一刹那。静扫:指云雾阴霾一扫而光。
[11]突兀:高耸突出貌。撑:撑住,有顶天立地意。
[12]据说衡山有七十二峰,而以祝融、紫盖、天柱、石廪、芙蓉五峰为最著,主峰祝融海拔1290米。二句写四峰姿态各异。连延:绵延。腾掷:指山势起伏之状。
[13]森然:敬畏貌。魄动:惊心动魄。
[14]一径:一路。灵宫:神宫,即衡岳庙。
[15]动:闪烁。
[16]填:涂抹。
[17]升阶:登上台阶。伛(yǔ)偻(lǚ):弯腰曲身,表示对岳神诚敬。荐:祭献。脯:干肉。《史记•封禅书》:“名山大川祠二,以脯、酒为岁祠。”
[18]菲薄:微薄,指祭品不丰盛。衷:内心。
[19]庙令:掌管神庙的官员。《唐六典•镇戍岳渎关津官吏》:“五岳、四渎,令各一人,正九品上。”“庙令掌祭祀及判祠事”。识:领会,懂得。
[20]睢(suī)盱(xū):喜悦貌,指面带笑容。侦伺:谓察颜观色。鞠躬:谨敬貌。
[21]杯珓(jiào):一种占卜用具。《演繁露》卷三:“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其掷法则以半俯半仰者为吉。”用蚌壳、竹、木制成。
[22]“云此”句:谓庙令老人说韩愈掷得的卦象最吉利,别人的都不如他。
[23]窜逐蛮荒:指远贬阳山。
[24]衣食才足:《后汉书•马援传》:“人生在世,但取衣食才足。”甘长终:甘愿长此以终。
[25]望:希望,愿望。
[26]纵:纵然,即使。福:赐福,庇佑。难为功:无济于事,难以成功。
[27]佛寺:指衡岳庙。
[28]朣(tónɡ)朦(ménɡ):迷朦隐约貌,一作“朣胧”。
[29]曙:天明。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西行诗》:“猿鸣诚知曙。”此反用其意。
[30]杲(ɡǎo)杲:日出明亮貌。《诗经•卫风•伯兮》:“杲杲出日。”

石鼓歌

张生手持石鼓文 [1] ,劝我试作石鼓歌。
少陵无人谪仙死 [2] ,才薄将奈石鼓何。
周纲陵迟四海沸 [3] ,宣王愤起挥天戈 [4] 。
大开明堂受朝贺 [5] ,诸侯剑佩鸣相磨。
蒐于岐阳骋雄俊 [6] ,万里禽兽皆遮罗 [7] 。
镌功勒成告万世 [8] ,凿石作鼓隳嵯峨 [9] 。
从臣才艺咸第一 [10] ,拣选撰刻留山阿 [11] 。
雨淋日炙野火燎 [12] ,鬼物守护烦撝呵 [13] 。
公从何处得纸本 [14] ,毫发尽备无差讹 [15] 。
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 [16] 。
年深岂免有缺画 [17] ,快剑斫断生蛟鼍 [18] 。
鸾翔凤翥众仙下 [19] ,珊瑚碧树交枝柯 [20] 。
金绳铁索锁钮壮 [21] ,古鼎跃水龙腾梭 [22] 。
陋儒编《诗》不收入 [23] ,《二雅》褊迫无委蛇 [24] 。
孔子西行不到秦 [25] ,掎摭星宿遗羲娥 [26] 。
嗟余好古生苦晚,对此涕泪双滂沱 [27] 。
忆昔初蒙博士征,其年始改称元和 [28] 。
故人从军在右辅 [29] ,为我度量掘臼科 [30] 。
濯冠沐浴告祭酒 [31] ,如此至宝存岂多 [32] ?
毡包席裹可立致,十鼓只载数骆驼。
荐诸太庙比郜鼎 [33] ,光价岂止百倍过 [34] ?
圣恩若许留太学 [35] ,诸生讲解得切磋 [36] 。
观经鸿都尚填咽 [37] ,坐见举国来奔波 [38] 。
剜苔剔藓露节角 [39] ,安置妥帖平不颇 [40] 。
大厦深檐与盖覆,经历久远期无佗 [41] 。
中朝大官老于事 [42] ,讵肯感激徒媕婀 [43] 。
牧童敲火牛砺角 [44] ,谁复着手为摩挲 [45] 。
日销月铄就埋没 [46] ,六年西顾空吟哦 [47] 。
羲之俗书趁姿媚 [48] ,数纸尚可博白鹅 [49] 。
继周八代争战罢 [50] ,无人收拾理则那 [51] ?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轲[52] 。
安能以此上论列 [53] ,愿借辩口如悬河 [54] 。
石鼓之歌止于此,呜呼吾意其蹉跎 [55] 。

【解读】

这是一首歌咏石鼓文的诗。石鼓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刻在十块鼓形石上,故名石鼓文。所刻书体为大篆,即籀文。刻石原在天兴(今陕西宝鸡)三畤原,唐初被发现,杜甫、韦应物等均有诗题咏。现十鼓尚存,但石上文字大多残缺磨灭,其中一鼓只字无存。原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关于石鼓的制作时代,唐人都以为周代所制,韩愈此诗直认为周宣王时物。宋人始提出秦始皇以前之说,经后人进一步考证,今已公认为秦刻石,但具体年代仍说法不一。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秋,韩愈由河南令升任尚书兵部职方员外郎后不久。

此为韩愈七古名篇之一。全诗长达六十六句,可分四大段。开头到“鬼物守护烦撝呵”十六句为第一段,交代写作《石鼓歌》的缘起,极赞宣王会猎刻石纪功的盛举。从“公从何处得纸本”,到“掎摭星宿遗羲娥”十四句为第二段,正面写石鼓文,盛赞石鼓文辞的古奥和书法的拙朴精美。从“嗟余好古生苦晚”,到“经历久远期无佗”二十句为第三段,叙述石鼓文非比寻常的价值和自己呼吁朝廷保护石鼓文物的经过。从“中朝大官老于事”,至末十六句为第四段,批评朝中主事大臣不重视保护珍贵历史文物,对石鼓文物惨遭毁坏深致感慨。贺裳谓“韩诗至《石鼓歌》而才情纵恣已极”(《载酒园诗话》又编),所言诚是。此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体势宏敞,雄浑光怪,典重瑰丽,句奇语重,音韵铿訇,一韵到底。虽气势浑灏,终嫌稍乏藻润转折之妙。又因韩愈疏于考证,对孔子删《诗》无端指斥,失之武断。为抬高石鼓地位,对王羲之书法妄加贬抑,有欠公允。诸如此类,都表现了韩愈逞才使气的弊病。

【注释】
[1]张生:指张籍。石鼓文:此指石鼓文的拓本。
[2]少陵:指杜甫。谪仙:即李白。
[3]周纲陵迟:周朝统治渐衰。纲:纲纪。陵迟:衰落。沸:指民怨沸腾。
[4]宣王:周宣王姬静,公元前827—前782年在位,史称“中兴之主”。他曾对淮夷、徐戎、荆蛮、𤞤狁等用兵,平定四境,故曰“挥天戈”。
[5]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庆赏、选士、养老、教学等大典,均在此举行。
[6]蒐(sōu):春猎。岐阳:岐山南面。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骋:驰骋。雄俊:指打猎所乘骏马,亦指围猎的雄俊之士。据《左传•昭公四年》载,周成王曾大蒐于岐山之阳。《诗经•小雅•车攻》开头两句是“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和石鼓文起句相同。《车攻》是写宣王会猎之事,于是韩愈误认为石鼓文所记亦为宣王事。
[7]遮罗:张网拦捕。
[8]镌(juān)功勒成:刻石纪功。
[9]隳(huī):毁坏。嵯(cuó)峨(é):山石高峻貌。二句谓开山凿石制成石鼓,刻石记与诸侯会猎盛事以传后世。
[10]咸:都。
[11]山阿(ē):山边。
[12]日炙:太阳烤晒。燎:烧。
[13]鬼物:指神灵。烦:劳驾。撝(huī)呵:守卫呵护。
[14]公:指张生。纸本:拓本。
[15]差讹(é):差错。
[16]不类:不像。隶:隶书,由小篆简化而来的一种字体。蝌:指蝌蚪文,亦作“科斗文”,古代的一种字体,头大尾小,形如蝌蚪,故名。
[17]岂免:难免。缺画:笔画缺少。
[18]斫(zhuó):砍。蛟鼍(tuó):蛟龙。此句化用杜甫《李潮八分小篆歌》:“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八分一字值千金,蛟龙盘拏肉屈强。”
[19]鸾(luán):凤一类鸟。翥(zhù):鸟飞。
[20]珊瑚:海中腔肠动物,骨骼相连,状如树枝,又名珊瑚树。班固《西都赋》:“珊瑚碧树,周阿而生。”交枝柯:树枝相交。柯:树枝。
[21]锁钮壮:勾连扣结强劲有力。钮:一作“纽”。
[22]古鼎跃水:典出《水经注•泗水》:“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见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不得,所谓鼎伏也。”龙腾梭:典出《晋书•陶侃传》:“侃少时渔于雷泽,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23]陋儒:孤陋寡闻的儒生。《诗》:指《诗经》。
[24]《二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褊迫:褊狭局促。委(wēi)蛇(yí):雍容自得貌。《诗经•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25]秦:今陕西一带,即石鼓所在之地。
[26]掎(jǐ)摭(zhí):摘取。遗:丢掉。羲娥:羲和(传说为日御)和嫦娥,代指日月。
[27]滂沱:形容涕泪之多,犹言泪如雨下。
[28]“忆昔”二句:指唐宪宗元和元年(806)韩愈被征为国子博士事。其《释言》云:“元和元年六月十日,愈自江陵法曹诏拜国子博士。”
[29]故人:未详何人,旧注指郑余庆,不确。右辅:指右扶风,即凤翔府。天兴即为凤翔府属县。
[30]度量:测量。臼科:坑穴。
[31]濯(zhuó)冠:净洗冠服。濯冠沐浴:表示郑重诚敬。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掌邦国儒学训导之政令。时郑余庆任国子监祭酒,为韩愈的顶头上司。
[32]岂多:意谓不多。
[33]荐:进献。太庙,帝王的祖庙。郜(ɡào)鼎:郜国所造鼎,为春秋有名的青铜鼎。《春秋•桓公二年》:“取郜大鼎于宋,戊申,纳于太庙。”
[34]光价:煊赫的声价。
[35]太学:属国子监,为官办最高学府之一,唐规定五品以上官僚子孙和从三品以上官僚曾孙方能入学受教。
[36]切磋(cuō):相互研讨。
[37]鸿都:东汉宫门名,其内置学及书库。《后汉书•灵帝纪》:光和二年二月,“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时其中诸生,皆敕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牍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填咽(yè):人多拥塞。《后汉书•蔡邕传》载:灵帝熹平四年,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并亲自书写经文,刻碑立于太学门外,“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两(辆),填塞街陌”。韩愈合二事而用之。
[38]坐见:行见,立见。
[39]剜:刀挖。剔:刮除。节角:笔锋棱角。
[40]妥帖:平正。颇:倾斜。
[41]无佗:犹无他,没有意外。
[42]老于事:老于世故。
[43]讵(jù)肯:岂肯,哪肯。感激:感奋激发。媕(ān)婀(ē):没有主见,不负责任。
[44]砺:磨。
[45]着手:用手。摩挲(sā):抚摸,爱护。
[46]日销月铄(shuò):日渐毁损。就:归于。
[47]六年:从元和元年向国子祭酒报告呼吁,到元和六年作此诗时,正六年。西顾:时韩愈在长安,石鼓在西面的凤翔,故云。吟哦:指吟诵石鼓上刻的诗。
[48]羲之:即王羲之,晋代著名书法家。俗书:时俗书法。趁姿媚:追求婉媚妍华。羲之书法,增损古法,变古拙朴质为妍美流便,在以复古为己任的韩愈看来,未免有点媚俗,故云“俗书趁姿媚”,意在抬高石鼓文书法的价值。
[49]《晋书•王羲之传》载:羲之性爱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此句典源出此。博:换取。
[50]八代:指石鼓所在地经历了秦、汉、魏、晋、元魏、齐、周、隋八代。
[51]则那(nuò):怎奈何。那为“奈何”的合音。
[52]柄:权柄,权力。此指执政者。丘:孔子名丘。轲:孟子名轲。
[53]安能:怎样才能。此:指石鼓文事。论列:议论,申诉。
[54]辩口如悬河:指能言善辩,滔滔不绝。典出《世说新语•言语》:王衍谓郭象“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55]蹉跎:本指岁月虚度,此有徒劳无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