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柳宗元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 [1] ,晓汲清湘然楚竹 [2] 。
烟销日出不见人 [3] ,欸乃一声山水绿 [4] 。
回看天际下中流 [5] ,岩上无心云相逐 [6] 。

【解读】

观诗中“晓汲清湘然楚竹”句,知为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805—815)所作。

此诗为柳诗名篇,但后世褒贬不一。唐汝询曰:“此盛称渔翁之乐,盖有欣慕之意,言彼寝食自适而放歌于山水之间,泛舟中流而与无心之云相逐,岂不萧然世外耶!”(《唐诗解》卷十八)而苏东坡褒贬相参:“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然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惠洪《冷斋夜话》卷五引)主张末二句可删。此论一出,后世然否者纷纷,几如聚讼。更有甚者,如刘大櫆选诗,干脆将末二句删去编入七绝一类,侵犯柳宗元著作权,可谓越庖代厨,失之武断。汪森则曰:“歌行短章与绝句只是一例耳。此诗固短篇之有致者,谓当截去末二句与否者,皆属迂论。”(《韩柳诗选》)此说近是。主删后二句者,直以绝句体制作法衡歌行,有失偏颇。孙月峰评此诗颇确:“是神来之调,句句险绝,练得浑然无痕。后二句尤妙,意竭中复出余波,含景无穷。”(《评点柳柳州集》卷四十三)岂止“含景无穷”,妙在含情无穷!要知,此诗题虽曰“渔翁”,但主体却是作者自己。在作者心目中,那独宿自炊、飘然自适于山水之间的渔翁,自然令其欣慕。“欸乃一声山水绿”,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来去无踪,何等自由自在!而渔翁虽似超然尘世之外,却不能不为衣食而奔波。天地间自有更自由自在之所在,那就是不舍昼夜的江流、悠然无心的白云。“回看”是就作者而言,是柳宗元在“回看”一瞬之间的“顿悟”。山中隐士陶弘景诗云:“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这“白云”,就是柳诗中的“岩上无心云”,“无心”者,无机心也,无尘世之心也。山自绿,水自流,云自在,这就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期间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如果说诗中的“渔翁”,是柳宗元自我形象外化的话,那么《渔翁》一诗所表现的,就是他避世绝俗、寄情山水白云心境的外化。

【注释】
[1]西岩:即西山,在湖南永州市芝山区西郊,柳宗元有《始得西山宴游记》。
[2]汲:取水。湘:湘水,在西山东。《湘中记》云:“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太平御览》卷六十五引)故曰“清湘”。然:同“燃”。句谓早晨汲水燃竹做饭。
[3]销:通“消”。
[4]欸(ǎi)乃(nǎi):划船摇橹之声。唐湘中有渔歌《欸乃曲》。元结《欸乃曲》云:“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
[5]天际:天边。
[6]“岩上”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