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唐玄宗


【作者简介】 唐玄宗(685—762),即李隆基,玄宗是其庙号。睿宗李旦第三子,常自称“三郎”。中宗暴卒,率军平韦后之乱,迎立睿宗。延和元年(712),睿宗禅位,八月即皇帝位,改元先天。先天二年(713),又平太平公主之乱,巩固了统治地位。玄宗在位长达四十五年,是唐朝在位最久的一位皇帝。前期励精图治,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史称“开元之治”。后期荒于政事,任用非人,沉溺声色,招致“安史之乱”。天宝十五载(756)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后抑郁而死,享年七十八。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世称“唐明皇”。玄宗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又善书法,工诗能文,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多才多艺的皇帝。现存诗约七十首。丁仪说他“为诗远追古人,近蔑齐梁。建安一体,开盛唐之风,帝实肇之”(《诗学渊源》卷八)。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夫子何为者 [1] ?栖栖一代中 [2] 。
地犹鄹氏邑 [3] ,宅即鲁王宫 [4] 。
叹凤嗟身否 [5] ,伤麟怨道穷 [6] 。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 [7] 。

【解读】

鲁,指鲁国都城,即今山东曲阜,为孔子故里。一本“鲁”上有“邹”字。据《新唐书•玄宗本纪》载:开元十三年(725)十一月,封禅泰山后,“幸孔子宅,遣使以太牢祭其墓”。诗当作于此时。叹,有感叹、赞叹之意。

在唐代,儒、释、道三教并行。但从总体看,唐初经过中外、南北文化的融合,到玄宗时代,一种以儒家为主体,辅之以佛、道的思想文化格局已正式确定下来。玄宗是崇儒的。开元十年,亲注《孝经》,颁行天下。十三年,借封禅泰山之机,亲临孔子故里,以太牢祭孔,又写此诗频致追悼崇慕之意。二十七年,更追谥孔子为文宣王,下诏曰:“宏我王化,在乎师儒。能发明此道,启迪含灵,则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也。”在这首诗中,玄宗着重强调的是孔子生前栖遑不遇的遭际和今日身受隆重祭奠的尊崇,视自己为孔子知音,隐然以明王自居。正如张九龄在《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诗中所云:“徒有先王法,今为明主思。恩加万乘幸,礼致一牢祠。”所以,沈德潜评曰:“孔子之道,从何处赞叹?故只就不遇立言,此即运意高处。”(《唐诗别裁集》卷九)但诗未臻化境,尚有可议处。纪昀曰:“孔子更何赞?只以喟叹取神,最妙。五、六,嗟、叹、伤、怨用字重复,虽初体常有之,然不可为训。”(《瀛奎律髓刊误》卷二十八)

【注释】
[1]夫子:对孔子的尊称。
[2]栖(xī)栖:忙碌貌。一代:一世,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称“世”为“代”,犹一生。指孔子周游列国,一生奔波。《论语•宪问》:“微子畝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班固《答宾戏》云:“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3]鄹(zōu):春秋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市息陬乡东南一带。孔子之父叔梁纥曾任鄹邑大夫,孔子即生于此。
[4]鲁王:汉景帝子刘馀封鲁王,谥曰“恭”。好治宫室,尝坏孔子旧宅,以广其宫,于壁中得古文经传。
[5]叹凤:《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风鸟至,河出图,都是祥瑞的象征,表示圣人受命,天下太平。吾已矣夫,伤不得见也。嗟:叹息。否(pǐ):闭塞不通。句谓孔子自叹生不逢时。亦犹楚狂接舆对他所唱的那样:“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6]伤麟:《公羊传•哀公十四年》载:麒麟为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哀公十四年春,西狩获麟,有人告孔子,“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后遂以伤麟(泣麟),借喻世衰道穷。
[7]两楹奠:典出《礼记•檀弓上》,孔子语子贡曰:“予畴昔之夜,梦坐奠于两楹之间,夫明王不兴,而天下其孰能宗予,余殆将死也。”寝疾七日而没。楹:廊柱。奠:致祭。两楹奠:为殷人祭祀的隆重礼节。孔子自知生不见用,而死后垂名。今玄宗亲临致祭,以示尊崇之礼,孔子的梦想变为现实,故曰“当与梦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