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王勃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或谓649生,或谓675卒),字子安,郡望太原祁县(今属山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著名学者王通之孙。早慧好学,被誉为“神童”。荐之于朝,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征为沛王府侍读,因事被逐出府。高宗总章二年(669)夏,南游巴蜀。后补虢州参军,因匿杀官奴,死罪当诛,遇赦除名。其父王福畤亦坐贬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随父赴任,路经洪州(今江西南昌),作有著名的《滕王阁序》。三年八月,不幸溺海死,年仅二十七岁。据传遇难处在今越南中部蓝江入海口附近,今越南宜静省宜禄县宜海乡发现有王勃祠遗址。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同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唐初文风沿袭齐、梁,而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角度自觉地反对齐、梁绮靡文风,负起唐诗开创的时代使命的,正是“四杰”,王勃被推为“四杰”之首。陆时雍曰:“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诗镜总论》)胡应麟谓其五言律“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唐)中(唐)妙境。五言绝亦舒写悲凉,洗削流调。究其才力,自是唐人开山祖”(《诗薮•内编》卷四)。闻一多称“五律到王、杨的时代,是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四杰》),扩大了诗的题材范围。现存诗百首左右,有《王子安集》。

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 [1] ,风烟望五津 [2] 。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3] 。
海内存知己 [4] ,天涯若比邻[5] 。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 。

【解读】

诗题一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蜀州,垂拱二年(686)方置,时作者已死多年,当以“蜀川”为是。蜀川,指西川,即今四川岷江流域。杜少府,不详何人。或谓即杜审言,尚待详考。少府为县尉的别称。之任,赴任。这是一首送友人去蜀川赴任的诗,约作于乾封元年至总章元年(666—668)任职长安期间。

这是王勃的名作,千古传诵不衰。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一洗以往送别诗悲酸哀伤的情调,用质朴而警策的语言,抒发壮阔豪迈的胸怀,意境高远,感情深挚,调入初唐,已启盛唐,实为赠别诗之奇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虽从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变化而来,但更为精练概括,生动形象,表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博大胸怀,具有一股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注释】
[1]城阙:指长安。辅:护卫。三秦:指陕西关中一带。关中古为秦国,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详见《史记•项羽本纪》。
[2]五津:指岷江自灌县(今都江堰市)至彭山间的五大渡口:白华津、皂(多误作“万”)里津、江首津、沙(多误作“涉”或“步”)头津、江南津,详见刘琳《华阳国志校注》卷三《蜀志》。
[3]宦游人:在外求官的人。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4]海内:四海之内,犹言天下。知己:彼此相知而又情谊深挚的朋友。
[5]天涯:喻极远之地。比邻:犹近邻。详杜甫《兵车行》注。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6]无为:犹不用、不要。歧路:岔路,指分手之处。儿女沾巾:《后汉书•来歙传》:来歙叱将军盖延曰:“而反效儿女子涕泣乎!”曹植《赠白马王彪》:“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孔丛子•儒服》载:子高游赵返,其友邹文、季节见而流涕。子高责曰:“始吾谓此二子丈夫尔,今乃知其妇人也。人生则有四方之志,岂鹿豕也哉,而常聚乎?”二句谓大丈夫志在四方,不要像小儿女那样,分别时哭哭啼啼。巾:佩巾。